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68节

  赵高马上跪下道:“草民愿意。”

  他要的就是接近汉帝,皇帝就是权力,靠近权力的人自然会掌握权利,对于这点本质赵高理解的很透彻。

  徐凡道:“好,朕任命你为我玻璃厂,为了支持你的工作,给你第一个订单就是改造北宫的窗户,全部更换这种玻璃窗。”

  “诺!”

  而后徐凡对跟着自己的工匠道:“这玻璃的出现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你们要是愿意就成为玻璃厂的技工,也给你们三人百分之一的分红。”

  三名工匠跪下道:“草民愿意。”

  “赵高,这一切就交给你了。”

  说完徐凡就带着陈胜离开。

  只留下赵高和三个工匠面面相窥。

  赵高道:“再做一块玻璃给某看”

  “诺!”

  话分两头,在徐凡在建设自己的皇家内库的时候,大汉的各路诸侯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开始行动起来。

  刘邦,许重召,陈婴等人拜见自己的老上级吕臣。

  刘邦笑道:“国公,辽东情况如何,某刘季这一年除了衣锦还乡,就是准备去辽东建立封国,到时候某就追寻您继续开疆拓土了。”

  这一年是刘邦最风光的一年,他封为沛侯之后,就回到自己的老家沛县。毕竟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那天真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全县人出城就是为了迎接他这个沛侯,从沛县出去的人,军功最高的就是他,成就最高的也是他,他家乡人都知道刘邦会成为诸侯王,还会开辟一国,成为一方诸侯,羡慕无比了。

  他们这些留在老家的人混的都非常惨,谁也没有想到忽然会冒出一个东楚国。那些贵族豪强比秦吏还狠。要不是知道刘邦这些人在大汉闯荡的非常好,甚至有人成为了将军,让东楚国的贵族豪强有所忌惮,不敢胡乱,只怕沛县也要出现十几个家族掌管全部土地的故事。刘邦回来让所有人找到了主心骨了。

  我沛县也是有人的,看谁敢再来欺负我们。

  没有出去闯荡的沛县子弟,都想要跟随刘邦也去闯荡出一份富贵,刘邦也是来者不拒,弄出了几百人的沛县子弟兵,其他地主豪强,大商贾等势力也纷纷投靠刘邦,就等着他去建国了。

  而刘邦也知道建立一国的难度,四大国公不是有陛下的支持,就是有家族的支持,他刘邦要是没有人支持,想要建立一个诸侯国非常难。

  所以他就收了这些乡亲的原始投资,组建出一个沛国投资集团,这些沛县的豪强也想做好这次的天使投资,完成自己身份上的转变,成为大汉自己人,甚至是人上人。

  这次诸侯大汉到长安城之后,刘邦马上找到自己的老上级,想要了解辽东的情况。

  吕臣道:“想想上古开拓时期,在辽东的困难当然多,但不得不说辽东广大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某到现在都没有探查出辽东有多大,但不会比中原小,四周有大量胡人,野人部落和国家,能建成什么样的诸侯国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而后吕臣仔细说了辽东各方势力,本地特产和会遇到的困难。

  最后他他说道:“陛下已经准备和陈馀交易辽东郡了,辽东郡不在我们手中,我们很难全力开发辽东。”

  陈婴和许重召都点点头,他们自然明白后方的重要性了,陈馀根本没被他们看成是自己人,根本不会放心陈馀在自己的后方。

  刘邦笑道:“国公放心,看过大汉的钢铁厂,兵工厂之后,各地诸侯都往丞相府跑,丞相府可谓是门庭若市,蒯彻也去了丞相府,陈馀有自知之明就会让出辽东郡,他要是不上道,我们就让他上道,听国公这样说,某就放心了,既然辽东有人有土地,有国家,正好适合某大展宏图了。”

  而在另一边季布的国公府则更加热闹。

  季布把一张河西地图挂起来,而后指着地图说道:“在河西只有两股敌人,一股是强大的大月氏人,有部众百万,能集结十万骑兵,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敌人,而在西北高原一带,有一些在群山之间放牧的野人部落,是一个叫羌人,他们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他们现在一直就生活在高原一带,只是被大月氏人打的很惨,只能躲在群山之间,或者成为大月氏人的奴隶。”

  贾布奇怪道:“按理来说这个羌人部落,八百年前就能加入商周之战,应该是一个很强大的部落啊,怎么现在被大月氏人压着打?”

  季布道:“羌人在西北一直就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当中,自然不可能是大月氏人的对手,不过这对我大汉来说倒是好事,我们可以联合羌人对付大月氏人。经过这一年的探查和从商贾口中得到的信息,西北地区非常广大,甚至比中原还要大,虽然气候恶劣,但却有宝石,有金银,是非常富裕的地区,我等只要在河西之地建立诸侯国,未来必定是大有可为的。”

  贾布笑道:“大有可为,某不在意,能有仗打才是关键。”

第259章 ,两头怕的陈馀和皇长子出生

  大汉三年十月十六日,大汉上计结束,各郡郡守回到自己的治所之地。

  十月十七日,大汉贤者会也结束。

  大汉的贤者们有的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有的贤者认为来长安城一趟不容易继续留在长安城游玩。

  而各路诸侯也三三两两的离开,只有英布等内藩诸侯,还打算在大汉要一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留在长安城。

  同时也打算看着徐凡的后代出生,对现在的大汉帝国来说,没有比出生一个太子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在这些诸侯离开之前,蒯彻想要再面见徐凡。

  徐凡答应了,并且叫了陈平作陪,毕竟陈平要跟着蒯彻去辽东国说服陈馀交换辽东郡。

  蒯彻对徐凡行礼之后道:“陛下,今年匈奴人击溃了东胡部落,整个草原大乱,大量的东胡人逃到辽东国,他们为非作歹,霸占辽东国的土地和草场,我家大王想驱赶这些胡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求助天子支持了。”

  陈馀的辽东国非常大,比齐国大两倍以上,比魏国大3-4倍以上,和草原接壤的边界线就有两三千里,关键还有无险可守。

  辽东郡是战国时期燕国昭王置郡,郡治襄平,辖后世辽宁大凌河以东,开原市以南,高句丽清川江下游以北地区,郡内有大量的荒漠,沼泽,草原,开垦的难度极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个县。

  等到始皇帝灭燕之后,也顺势占据了辽东郡,经过了十多年的开发,在秦国治下多了两个县,但依旧非常空旷,境内有大量的胡人部落,而等陈馀占据辽东之后,因为大量的齐人进入,人口多了很多,但辽东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辽东的地理位置就是处于燕山以外,所以在后世经常把这片地方说成是关外,本来有徐凡支持,东胡人是不敢进入辽东国的。

  但现在东胡人被冒顿打散了,那些逃命的部落才不会管什么地界,燕山山脉难以翻越,但右北平,辽西,辽东只要带领牛羊迁徙就可以抵达了,到不到半年时间有十几万胡人迁移到这片土地上。

  这样的迁徙伴随着争夺草场,掠夺牛羊,还有趁火打劫的匈奴人,这些事情让整个辽东国乱成一片,已经成为一个秩序崩溃,弱肉强食的世界了。

  陈馀现在也只能在辽东国依靠城池驻守,城池之外地方已经成为了胡人杀戮的战场了。

  因为辽东太乱了,本来在辽东居住的齐人又在田横的蛊惑下,开始返回自己的家乡,陈馀想要制止人口的外逃都做不到。

  徐凡和陈平有些惊喜,但没有表露出来。

  “辽东王需要朕支持什么?朕愿意派兵支援辽东王。”徐凡不动声色问道。

  蒯彻马上说道:“陛下,我家大王还能维持辽东国的局势,不用天子出兵。”

  陈馀是不敢让汉军进入自己的地盘,他害怕引狼入室。

  蒯彻继续道:“我家大王想要天子支持5000套铁甲战刀,长剑。”

  陈馀的辽东国并不缺兵力,他的部下绝大多数都是胡人,这些胡人不乏悍勇之辈。但辽东的生产力太差了,不管是制造武器还是铠甲,都远远不能满足成于军队的需求,蒯彻本就是想要一下武器铠甲的支持。

  但看到关中兵工厂各种铁甲,他也试验了大汉的板甲,鱼鳞甲,扎甲,蒯彻得到一个无奈认识,皮甲根本不是铁甲的对手,从关中铁甲可以批量生产之后,天下各路诸侯的皮甲全部都会被淘汰,不淘汰就不可能是汉军的对手,他改变主意了,想要铁甲,钢刀。

  陈平淡然道:“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铁甲,那可是军国利器,我大汉也没有多少。”

  蒯彻道:“我家大王愿意以战马,牛羊交易。”

  徐凡道:“既然是交易,那自然有双方都需要的东西,使者认为朕说的话可以有道理?”

  蒯彻点头道:“陛下所言有理。”

  徐凡继续说道:“关中不缺战马牛羊,季国公今年时间对关中输入的牛羊数量超过了10万头,以至于现在关中耕牛的价格跌到4000钱一头。”

  这不是徐凡胡乱开口的数据,大秦在在北地郡,陇西郡本就有大量的牧场,这其中光战马耕牛就有十几万匹,徐凡把这些耕牛交给退役的士兵,加上季布的商队这一年时间向关中输入了好几万头耕牛,让民间耕牛暴增,价格都下降了三分之一。

  蒯彻脸色为难道:“不知道陛下想要什么?”

  徐凡道:“我大汉想要开拓辽东草原,已经有几员将军想要在辽东建立诸侯国,只是辽东王占据了辽东郡,让我大汉难以支援这些诸侯,朕想要以上谷郡,渔阳郡在燕山以北的郡县交易辽东郡。”

  陈平跟着说道:“我大汉交出的地盘有十个县,而辽东郡只有三个县,这笔交易你辽东国不出亏。”

  蒯彻惊讶道:“陛下想要辽东郡。”

  但他一想,大汉在辽东郡之外已经建立了一个诸侯国,今年还要建立五个诸侯国,而辽东郡就是这些诸侯国的后方,天子怎么可能不想要辽东郡。

  蒯彻苦笑道:“此事不是外臣能做主,只能上报给我家大王。”

  徐凡道:“陈平丞相你跟着使者去辽东国,想来辽东王是明白,这样的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送走了蒯彻之后,徐凡道:“没想到此时辽东国的局势会如此乱,但对我大汉来说却是好事情,陈馀本就兵力不多,他是守不住这几千里的防线的,他不敢放我大汉的军队进入,只凭他本身的实力,是不可能应对此时的危机。”

  “这对你去辽东国说服陈馀是好事,对他说,只要愿意交易辽东郡,上谷郡,渔阳的地盘给他,我大汉还愿意拿出5000套铁甲战刀,增强他军队的力量。”

  陈平想了想道:“陛下想要陈馀重视这五千套铁甲,臣以为还是应该显露一下铁甲军的威力,这既是诱惑,也是恐吓,臣想让镇北将军带一部分铁甲营士兵护卫臣去辽东。”

  胡萝卜加大棒,谈判的常规手段,徐凡点头道:“朕会和季心下达命令!”

  大汉三年十月二十日。

  长安城,燕宫。

  陈秀不断发出惨叫声音。

  徐凡在宫殿外来回走动,惶恐不安,后世生小孩没有多少风险了,但这个时代仍然是一道鬼门关,徐凡贫瘠的医疗知识只知道,让产婆做好消毒措施,其他也只能和这个世界的丈夫一样,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

  而大汉的丞相在这天也无心政务,跟着陈林,陈胜,邓宗,英布等人也着急的陪着徐凡等待。

  这不单单是徐凡的儿子,也是大汉帝国的嫡长子,太子最适合的继承人。

  周章看着着急的徐凡安慰道:“陛下放心,皇后她吉人自有天相。”

  徐凡有些烦躁道:“希望如此吧。”

  徐帆刚刚说完这话,产房内便传来孩子的哭声。

  产婆抱出一个小婴孩上前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母子平安,生下一位皇子。”

  徐凡激动道:“朕有儿子了。”

  “彩!”周章等人激动道。

  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事情,总算是天如人意。

  徐凡看了看小婴儿,此时他还没有长开,整个人都是皱巴巴的,听到周章他们大叫声音,立刻被吓哭了。

  徐凡马上道:“这里人太多了,抱皇子进去。”

  “诺!”

  周章道:“陛下,要大赦天下,全城庆祝。”

  徐凡道:“丞相拿主意便好。”

  周章想了想道:“长安城百姓,每户赏赐盐一斤,粮一石,以庆祝我大汉皇长子诞生,陛下看可好?”

  徐凡道:“就按丞相意见办,朕先去见皇后了。”

  此时陈秀躺在床榻上,皇子就在他身边。

  徐凡上前道:“皇后辛苦了。”

  陈秀笑道:“妾身不辛苦,陛下我们的儿子该叫什么名字?”

  徐凡道:“朕想他继承朕的志愿,为国爱民,就叫爱民。”

  这个名字很没有先秦时代的特点,但却很有徐凡世界的特点。这也算是对后世的一个念想了。

  陈秀笑道:“爱民,这个名字好。”

  很快就消息便传遍了长安城了,整个长安城都欢乐起来,对普通的百姓来说,一石粮食和一斤盐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都是皇长子给他们带来的,这一刻他们真为这位诞生的皇长子而庆祝欢呼。

  翌日,英布找到了徐凡道:“陛下恭喜您有后了。某还有个事情求您。”

  徐凡笑道:“什么事情。”

  英布道:“某看上了番阳侯的小女吴姬,还请陛下给臣做媒?”

  徐凡问道:“番阳侯是什么意思,这种事情可是要你情我愿的。”

  英布道:“臣觉得番阳侯是愿意的,吴姬和臣也是情投意合。”

  徐凡道:“既然你们情投意合,这个这个媒朕就保了。”

首节上一节168/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