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 第22节

  周奎急声道:“昨日老臣家仆只是看那个少女可怜,想要将其买入国丈府,谁成想银子付完了,却被朱辟邪强抢而去!”

  朱辟邪冷笑道:“国丈大人,若是人家女子心甘情愿卖入国丈府上,下官何必多此一举?只是这女子身上担着天大的干系,强行拐卖,日后只怕您也吃罪不起!况且,这个女子还真的不是一般人!皇上,臣向您请求恩典,并不是要这个少女,而是想要请皇上赦一个人!”

  崇祯一愣,愕然问道:“赦人?谁?”

  朱辟邪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便是昨日臣所救少女的父亲,原陕西巡抚孙传庭!”

  孙传庭!

  在场的朝臣们纷纷吃了一惊,原本以为是国丈和朱辟邪争风吃醋的一件风流韵事,没想到竟然牵扯到了孙传庭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当世名将!

  “你说什么?孙传庭的女儿?”

  连国丈周奎都愕然不已,他也没有想到,彤云楼仅仅是拐卖一次少女,竟然拐卖的是孙传庭的女儿,虽然孙传庭如今被下监,可是毕竟曾经是朝中的重臣啊,故旧部下在朝中的不在少数,这要是哪天孙传庭被放出来,那可是跟自己不死不休的啊!

  崇祯皇帝都愣住了,他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会牵扯出朝廷的一位重臣来!

  “你是说,那个女子是孙传庭的女儿?”

  崇祯缓缓问道。

第52章 皇上,您需要的是能臣良将!

  朱辟邪沉声道:“皇上,孙传庭文武兼资,乃是不世出的将才,被朝廷夺职下狱已经两三年时间了;昨日女子正是孙传庭之女孙晴,听从长辈劝说,只身前来京师,想要解救父亲脱离牢狱之灾,不巧在京城竟然被歹人诱骗,以向导之名将其以五百两白银卖入青楼,臣昨日不过是适逢其会,恰巧赶上,孙晴不远千里为父鸣冤,此乃是至孝,若是真的被卖入青楼,成为娼妓,岂不成为大明朝的笑话了?”

  崇祯此时已经完全信了朱辟邪的话,毕竟牵涉到了朝中重臣,又有人证,铁证如山啊。

  崇祯狠狠的瞪了周奎一眼,低喝道:“不成器的老东西,还在这里干什么?丢人现眼吗?给朕滚出乾清宫,来人,立即传旨,国丈为老不尊,发疯半年,查封彤云楼,一应财物尽皆抄入国库!”

  周奎不敢多言,连滚带爬的跑出了朝堂。

  崇祯缓缓说道:“朱爱卿,孙传庭一事,错综复杂,只怕……”

  朱辟邪眉头一扬,沉声道:“回皇上,臣在山海关时,军中众将多有为孙传庭大人鸣不平者,当初闯逆献贼席卷半个大明,是孙传庭大人亲冒矢石,不避艰辛,生擒高迎祥,将李自成与张献忠打得溃不成军,若不是当初满洲入塞,朝廷急调洪督师与孙传庭驰援京师,现在只怕已经没有了闯逆跟献贼兴风作浪了。臣代大明十万将士请命,还请皇上能够还孙传庭一个清白,让他戴罪立功!”

  “朱辟邪!”

  崇祯沉声道:“孙传庭忤逆圣意,不尊朝廷诏令……”

  朱辟邪摇头道:“皇上,但凡人才、大才、天才,哪有没有个性跟脾气的?皇上需要的是能够为大明保境安民甚至开疆拓土的国之干城,而不是每日里唯唯诺诺溜须拍马的奸佞!皇上请想,若是孙传庭如今率领秦军依旧坐镇陕西或者河南一带,哪里还有如今东山再起的闯逆献贼?不尊朝廷诏令一事,臣也有所耳闻,但是孙传庭当时重病耳聋也是事实,而且孙传庭多次上书请求觐见,却被杨嗣昌高起潜等人嫉贤妒能,无端阻挠,竟然还构陷其忤逆圣意,不尊诏令,实在是令人不齿!”

  崇祯心头大震,是不是被人构陷且不说,单单是以孙传庭的才能,若是现在率领秦军在豫陕一带驻防,闯逆焉能如此肆无忌惮的兴风作浪!

  朱辟邪接着说道:“皇上,山海关洪承畴督师率领的秦军大多都是孙传庭大人一手训练出来的,如今孙传庭大人被监押,对于军心影响颇大,既然孙传庭没有什么重罪,还请皇上开恩,将其释放,让其戴罪立功,也好安众将之心啊。您问臣要什么奖赏,臣没有什么可要的,唯有此时乃是军中将士所托,臣不敢怠慢,愿以龙袍之功换取孙传庭出狱!”

  “皇上,”

  兵部侍郎李邦华跪倒在地,沉声道:“朱将军所言甚是,如今大明正是多事之秋,用人之际,闯逆献贼死灰复燃,可正是急需将才的时候,臣请皇上开恩,放孙传庭出狱,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沉默片刻,朝堂上鸦雀无声,毕竟,本来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朱辟邪立下不世功勋,崇祯帝的了帝冠龙袍,更是兴奋到了极点,结果被这横着插进来一杠子的孙传庭给搅了兴致。

  “也罢!”

  崇祯叹息一声,缓缓说道:“既然朕刚刚允诺你了,要给你奖赏,那就看你情面,将孙传庭放出来,就在兵部暂时担任右侍郎吧。”

  “臣代孙传庭大人,多谢皇上浩荡隆恩!”

  朱辟邪径直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朱辟邪可不傻,自己一个人再强,也不可能拯救的了整个大明的危局,毕竟朝堂上这么多的朝臣盯着,自己只身一人,哪怕是崇祯将自己当做菩萨一样供着,也总有出差错的时候。

  想想当初的卢象升,何尝不是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殊遇,可是朝上一个杨嗣昌,外面一个高起潜,就活活的将明末第一名将给玩死了,朱辟邪可不想死的像卢象升一样窝囊。

  那怎么办?

  很简单,找盟友啊!

  辽东一战,自己跟洪承畴已经结下了革命同志般的友谊,绝对是自己可靠的盟友,可是仅仅一个洪承畴远远不够,至于祖大寿,在朝中的地位太低,而且备受崇祯猜忌,根本帮不上什么忙;而孙传庭,就是朱辟邪找的第二个盟友!

  可以说救命之恩啊,先是救下了孙晴,现在就将孙传庭从监狱里给捞了出来,这份恩情,可不是说还就能够还完的。

  只要孙传庭从监狱里放了出来,那日后就必定会成为朱辟邪的铁杆盟友!

  “好了,今日的朝会就到这里,你们各自都去忙吧……”

  崇祯本来兴致很高,结果被孙传庭的事情一搅,登时心情全无,沉声说道,“朱辟邪留下,朕要设宴为你请功,陈新甲、李邦华,你们两个作陪!”

  朝会散去,乾清宫很快就摆上来一桌酒宴,崇祯素来不喜铺张,倒是简单的很,每个人面前一壶酒,六个菜,三荤三素,还有一个肉羹。

  “朱爱卿,你立下如此功勋,朕本来应该大摆宴宴为你庆功的,可惜,如今国事艰难,国库空虚,哪怕是一两白银,朕也不想浪费了……”

  崇祯低声叹道。

  朱辟邪心头微微有些震动,果然如同史书记载,这崇祯的才能虽然一般,可是品行却是不差,算得上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了,可惜生不逢时,而且权谋手段也差了一些。

  “皇上,”

  朱辟邪沉声道:“这已经很是丰盛了,臣在辽东,与众将士餐风饮露,与之相比,已经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臣不敢居功,辽东一战,虽然最终击退了满洲,大明却也是伤亡不小,损失惨重,特别是笔架山二十多万石的粮草付之一炬,实在是令人心痛……”

  “哼!”

  陈新甲在一旁冷哼道:“洪承畴枉自有名将之名,却被满洲如此轻而易举的烧掉所有粮草,若不是朱将军横空出世,只怕此战难免惨败了!”

第53章 一句话得罪所有人

  朱辟邪闻言,眉头一扬,淡然道:“尚书大人之言,末将不敢苟同!”

  “哦?”

  崇祯闻言,手上的酒杯一滞,缓缓问道:“朱爱卿身处局中,参与了几乎整个大战,朕正要向你请教,这一番大战的得失呢!”

  朱辟邪沉声道:“皇上,臣本布衣,多年来游历外邦,不知礼仪,若是言语欠妥之处,还请皇上降罪!”

  “但说无妨!”

  崇祯哂然道:“朕赦你无罪!”

  朱辟邪沉声道:“皇上,但凡是倾国之战,首要的是战略;其次是供给,再次是临阵指挥。洪督师征战沙场多年,屡立奇功,自然不是浪得虚名。臣以为这一战,首先是我们的战略出了问题,战前祖大寿与洪督师尽皆认为,满洲精骑来去如风,最擅长的是野战,最佳的方略就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不给满洲精骑任何突袭的机会,满洲寻不到破绽,时日一久,必定退兵,这与当年孙传庭大人给朝廷的谏言不谋而合!”

  “嗯!”

  崇祯点头道:“孙传庭当初的确上书说起过,洪承畴的方略,朕也知道,你接着说。”

  朱辟邪接着说道:“可是,大战开启,朝廷却屡屡促战,督促洪督师进兵,军中监军张若麒也不断催促,洪督师只能放弃原有战略,全力推进,如此,才给了满洲大军趁机掘开战壕,将我军主力给困在松山一带,难以动弹,即便是不袭取笔架山,我军也同样已经是凶险万分了。面对强敌,浪战,乃是自寻死路。”

  陈新甲闻言,脸色微变,不满道:“朱将军,你说的倒是轻巧,朝廷倒也不想速战速决呢,可是十几万大军战于关外,你可想过,每日里耗费多少?每月军饷就高达五十万两,还要耗费朝廷十几万石的粮草!我们国库现在都已经连耗子都饿死了,哪里还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大军稳扎稳打?”

  朱辟邪摇头道:“尚书大人,朝廷空虚,那是朝廷的事情,对于三军而言,他们只管能够战而胜之,如果不能败敌,那十几万人出关意义何在?更何况,我们国库空虚,难道满洲就财政充盈吗?满洲连年征战扩军,关外民众稀少,粮食同样不敷支用,否则他们也不会接二连三的入塞抢掠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既不知彼,又不知己,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半了。”

  “这个……”

  陈新甲被朱辟邪说的瞠目结舌,一时难以回答。

  崇祯皱眉道:“朱爱卿,你说的固然在理,可是朝廷钱粮匮乏,却也是事实啊,朕也不能将粮草白银给凭空变出来啊……”

  李邦华苦笑道:“外边有满洲大军逼境,国内还有闯逆献贼死灰复燃,朝廷一块铜板掰成两半花,一半给了关外,一半用于剿匪,朱将军,的确是捉襟见肘啊……”

  “什么捉襟见肘?”

  陈新甲闷声道:“是根本就不够用,朝廷的三饷都加了多少了,依旧每年都要面临巨大的亏空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皇上与内阁又能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

  朱辟邪冷笑道:“陈大人说的倒是轻巧,皇上先不说,内阁乃是朝廷中枢,其职责就是治国安民,富国强兵,朝廷内不能平匪乱,外不能御强侮,现在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想推得一干二净,那内阁大学时的俸禄挣得未免太容易一些了吧?”

  陈新甲与李邦华闻言,登时脸都绿了,这个小子当真是年轻气盛啊,一句话就将朝中所有的阁相都给得罪了啊!

  “朱爱卿,慎言!”

  崇祯皱皱眉头,缓缓说道:“朝中诸公,大多数还是肯用心国事的……”

  “是,臣知罪!”

  朱辟邪连忙答道:“皇上,用心国事跟治国安邦那是两码事,皇上您以恩科取才,这些人深受皇恩,却让天下乱象纷呈,内忧外患,要银子没银子,要粮草没粮草,要精兵没精兵,哪怕是这些人再用心国事,又有何用?若是哪一个大人能够不用心国事,却让大明百废俱兴,四海升平,那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呢!否则说的好听是用心国事,说的难听点,那就是人浮于事,尸位素餐啊……”

  人浮于事,尸位素餐……

  “朱辟邪,你什么意思?”

  陈新甲站起身来喝道:“既然你认为本官尸位素餐,那本官现在就引咎辞职,辞去兵部尚书一职,还请皇上恩准!”

  “陈爱卿,坐下!”

  崇祯皱眉喝道,“朱爱卿,你说话太过率直了,难道所有的阁相都是尸位素餐的平庸之辈不成,那朕开科取士,岂不是眼睛瞎了?”

  “皇上,说一句万死的话,”

  朱辟邪哂然道:“阁相们,未必都是平庸之辈,远的如同孙承宗,近的如同洪承畴,都是能臣,便是今日之内阁,也有能臣,只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行,大明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太多陷入了内耗……”

  崇祯的脸色登时黑了下来,擦了,绕了半天,你小子竟然绕到朕的头上来了,你的意思就是朕昏聩无能,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呗?

  “朱辟邪,还不赶紧向皇上请罪,你这是大言欺君!”

  一旁的李邦华虽然心头也气,却也不想让皇上迁怒于这位刚刚崛起的将星,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将星啊!

  “不必!”

  崇祯语气冷了下来,沉声道:“好,好得很,朕竟然如此昏聩,朱爱卿,你说的好!”

  朱辟邪也没有管崇祯的脸色,继续说道:“皇上,臣言语无状,无意冒犯皇上,也无意冒犯陈大人,不过,这兵部尚书的位置,最适合的人,的确不是他!”

  “那本官就让给你这个不世奇才如何?”

  陈新甲冷笑道。

  朱辟邪淡然道:“我?陈大人说笑了,末将不过二十出头,一无资历,二无功勋,便是我坐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谁又肯听我的?陈大人胸有锦绣,巡抚一方,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纵览全局,运筹帷幄,却未必是你的强项,这兵部尚书最合适的人选,如今非洪承畴莫属!”

第54章 皇上,给你一道送命题

  陈新甲脸色难看,冷哼道:“朱将军,大明帝国能征善战之人也不只有一个洪承畴!”

  朱辟邪耸耸肩,答道:“的确,大明能征善战之人不止一个洪承畴,从熊廷弼开始,到孙承宗,到袁崇焕,再到孙元化、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无不是名将之姿,只是,这些人哪一个做过兵部尚书?兵部执掌大明兵权,总揽军务,非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不能胜任。盖因为,兵部决断失宜,那就意味着从一开始,我们的战争就已经处于被动之下了。”

  李邦华笑道:“朱将军,陈大人久在中枢,在朝野之上,同样有知兵之名,如何就不能坐的这兵部尚书的宝座?”

  朱辟邪耸耸肩答道:“李大人,我说的是身经百战,而不是知兵,任何一个将帅都是需要用战绩来支撑的,没有战绩,那跟纸上谈兵的赵括又有何区别?原兵部尚书杨嗣昌也号称是知兵之人,可是围剿献贼又如何呢?听说在湖北被献贼打得连北都找不到,最后兵败忧惧而死,误国误民啊。陈大人也一样,想要坐稳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必须得有耀眼的战绩才行。”

  崇祯嘴角一阵抽搐,闷声道:“朕也知道洪承畴兵略过人,可是现在辽东面对满洲强敌,更需要洪承畴坐镇!”

  朱辟邪摇头道:“皇上,洪承畴眼光独到,胸襟眼界尽皆一时之选,不过,临战指挥却非其所长,就不如孙传庭了,若是孙传庭在辽东,洪承畴赴任兵部尚书,一人主内,一人主外,必定相得益彰!”

  陈新甲冷笑道:“皇上,朱将军对时局洞若观火,用兵如神,而且还有不世奇功支撑,想来比洪承畴更适合兵部尚书!”

  朱辟邪哂然道:“陈大人,末将不过是就事论事,末将以布衣之身,仅仅两三个月,就做到了一镇的总兵,加俸侯爵,已经是超擢了,如果让末将做兵部尚书,如何服众?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三军对阵,最忌讳的就是离心离德,我做兵部尚书,你是想让大明三军四分五裂吗?”

  “好了,不要争论了!”

  崇祯沉声道:“朱爱卿,如今国事艰难,朕需要你为朕平定天下,扫荡群魔,京营虽然经过了李邦华的整顿,可是如今依旧战力不足,急需你将其训练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朱辟邪沉声道:“皇上,天底下的精锐之师,无不是从血与火之中淬炼出来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只有从尸山血海之中厮杀出来的士卒方才是真正的精锐,任何人都无法训练出真正的精锐来。您让臣整顿京营,臣倒是也可以提升其战力,但是想要以京营抗衡满洲精骑那样的劲旅,只怕还是力有未逮的,更何况,臣不以为,整顿京营是目前最着急的事情!”

  崇祯愕然道:“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朱辟邪沉声道:“皇上,所谓富国强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钱粮充足,方才能够做到兵强将勇,如今大明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即便是大明有精兵,我们又依靠什么去冲锋陷阵?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打仗吧。臣以为,改善民生,充实国库,方才是重中之重!甚至,若是民生改善了,哪里还有什么流民跟随着闯逆献贼去造反?”

  崇祯叹道:“自从朕登基以来,天灾人祸不断,甚至逼得朕几次三番下罪己诏,可是依旧于事无补,本来朝廷就左支右绌,加上战乱,那就更加难以支撑了,想要改善民生,充实国库,谈何容易?”

  李邦华无奈道:“朱将军,您也说了,富国强兵,若想强兵就要先充实国库,可是要充实国库,那就得加税,如今三饷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再加税,那天下流民就更多了,这就相当于将所有的百姓逼着去跟着闯逆献贼造反啊!”

首节上一节22/1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