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六王爷 第275节

  庆皇眯着眼睛。

  大庆两百万士兵,卫所兵占据绝大部分。

  而这些卫所兵的职责,是如藩王一样守土。

  绝大部分都在边境上,防止出事儿。

  卫所兵的精锐,则已经被抽调到朝廷,如今全部赶往了西南。

  剩下的,基本也没有能跟北胡人拼一拼的。

  想到此处,庆皇也不由多了一丝恼怒。

  这群人为了巴结太子简直巴结的太过了。

  大部分精兵都过去。

  若没有辽地这事儿,这的确是好事儿。

  可辽地要出事儿了,却要到了无兵可用的境地,当真令人郁闷。

  “若不是纳哈部,这些卫所兵还是能用的。”

  庆皇不免感感叹。

  若不是纳哈部,剩下卫所兵用于守土已是足够。

  奈何敌人过强。

  “能调用的精兵时间上来不及,来得及送去的兵不够打,还不如不送。”

  庆皇目光扫过,最终落在了秦地。

  “如今朕的这几个孩子中,也就只剩下三个藩王了。”

  念到此事,庆皇不免感慨万千。

  事实上散落在大庆的藩王其实很多。

  但真正有权势的,皆是皇后所生的嫡子。

  每一位都手握重兵。

  “老五太废。”

  庆皇看着晋地,满是感慨。

  若是晋地兵马尚在,便可调用部分支援辽地。

  “能调的兵,只有老二了。”

  庆皇不免沉默良久。

  自古秦兵耐苦战。

  只因当年秦地法制,耕战军功爵统一天下之后。

  秦地便最为盛产精兵!

  那里更是上千年的帝京所在。

  甚至庆皇都曾经考虑过,是否要迁都到秦地。

  那里很利于皇朝统治。

  只不过秦地内天险虽多,对于大庆这么巨大的体量而言,未免依旧显得过于狭隘。

  故而庆皇最喜欢的都城之所,也正是天下间的正中心。

  洛阳。

  只是北方疲敝,北胡也尚未灭亡,实不利于迁都洛阳。

  “两千里路,若是秦兵,有机会在一个月内奔袭过去。”

  庆皇闭目沉思。

  自古以来,真正的步战强军,可日行百里。

  这在战国时期便已拥有。

  而老秦人善战,老二麾下的秦兵,哪怕没有日行百里的能力,也依旧能在一个月内,抵达到辽地。

  “老二的王妃是北胡人,倒也不惧怕胡人入侵,应能调出五万兵马。”

  当年庆皇也是和过亲的。

  只不过是北胡的女子嫁过来。

  虽不算公主,却也是北胡最有权势之人的妹妹。

  而那人,一半庆人血脉,一半胡人血脉。

  庆皇原本想纳为己用。

  却不曾想他最终还是靠向了北胡。

  ……

第257章 影子大汗

  辽地的情况,让庆皇很担心。

  若是庆皇自己在广宁城,面对着极大的劣势,或许能够笑着去面对。

  可面对这极大劣势的,是老六。

  即便秦风的战力极强,就是这则消息传递到京都,满朝臣子也不太担心。

  甚至就连京都百姓,都在坊间热议。

  毕竟太子打西南,辽王战东北。

  这基本就是大庆的两端。

  更有意思的,是太子是嫡长子,而秦风则是嫡子中的老幺。

  京都庆人都觉得很有意思。

  “太子用精兵三十万,辽王面对三十万北胡精兵,这绝对是北胡人的刻意为之。”

  “北胡这分明是换子,用西南换取东北,想要在北方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辽王即便无敌,可兵终究还是太少,面对的还是北胡中精锐中的精锐。”

  战事一起,京都的茶馆酒肆间便谈论着战事。

  对于西南方向,京都人皆觉得此战大胜。

  这是毫无悬念的。

  太子基本是京都人看着长大的。

  其能力,更是所有京都人有目共睹的。

  再加上众多开国老将辅助。

  这一战要是失败了。

  有人敢光着在街上跑!

  唯一的问题。

  就是多久能获得胜利。

  可辽地那里,却是充满了悬念。

  主要还是因为辽王所要面对的是北胡精锐中的精锐。

  甚至有人已经在普及纳哈部,以及纳哈拙昔日的战绩。

  对于纳哈部落的总结。

  大庆汇总的消息,可能比北胡大汗知道的还要更加详细。

  纳哈部的历史是口口相传的,或者化为歌谣传荡在草原上。

  那是关于草原上智者的故事。

  实力是所有草原上肉眼可见的。

  可智慧衍生出的史诗,只会让草原上的牧民更加的敬畏。

  口口相传,多少有些失真。

  可大庆却能找到关于纳哈部详细的文字记载。

  而有些记载,来源于前朝的前朝的前朝的典籍。

  这些都是最宝贵的文献。

  甚至不单单包含关于纳哈部的记载。

  还有关于更加遥远的波斯,更加遥远的大食人,更加遥远的西方。

  而且不单单是记载。

  还有陶俑等文物留下,将西方人的印象保留的相当生动。

  大庆皇城内,百官的衙门内,一群官员翻阅着大量文献,最终寻到纳哈部一切的点点滴滴。

  “一千年前,大宝皇帝彻底统一草原,将当时的突厥人驱逐到了西方。”

  “纳哈部当时只是一群负责挖掘铁器的奴隶,被大宝皇帝拯救,给予他们牧场,让他们能如同正常人般生活。”

  “后来,纳哈部帮助大宝王朝东征高句丽,替大宝皇帝讨伐不臣之地,获得奖赏越来越多,赏赐越来越大。”

  “等到了大宝皇朝末年,纳哈部就已经是草原上最大的部落之一。”

  一群老翰林,很快便查询到关于纳哈部的起源。

  这些起源,哪怕现在的纳哈拙,可能也未必知道的如此清楚。

  那毕竟是千年前的事情。

  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最终传到纳哈拙的耳朵中,未免有些失真。

  甚至纳哈拙本能的认为。

  从这片草原开始之前,纳哈部就已经是这片草原上的统治者。

  直到这边草原化作沙漠,纳哈部依旧是这里的统治者。

  庆人的世族想要万世不移。

  纳哈部却觉得庆人们该向他们学习,方能建立万世不移的大族。

  殊不知。

  纳哈部只是学了庆人世族的皮毛。

  只说过草原上的环境单纯,这点皮毛就已经够他们延续千年之久。

首节上一节275/3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