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工匠中,也有从北方流亡到南方的工匠,又被一纸诏书,重新被送到了辽地的路途中。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北方的灾民出身,流亡到南方。
任何身体不好的,年迈体弱的,基本都被无情的自然所淘汰掉了。
能活下来,并且坚持走到广宁城的。
身体素质那都是一顶一的好。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年富力强,只要足够多的食物,这些灾民往往会把自己当牲口般的去干活。
“夏日之前,应该能迁移来两拨二十万壮年男性。”
红鸾如此想道。
这次迁移中,光青壮年的男性,应该就有三十多万人左右。
剩下的则是女性老人小孩子。
而三十万壮年男性中,选出近十万的屯田兵还是不难的。
甚至秦风若是愿意。
三十万人全能用来屯田。
不过这三十万人,工匠的数量最多,故此真正能选拔为兵的数量,并没有那么多。
况且……
庆皇还给秦风留了三万亲兵。
那是从全国两百万庆军中,选拔出的精锐。
而这三万人将领,也不是外人,是庆皇亲外甥的儿子。
“王爷,三万庆军已驻扎城内,是否整编重新训练。”
红鸾对于那三万庆军的观感很不好。
她觉得这是庆皇用来监视王爷的。
今后广宁城中有什么秘密。
恐怕都会被庆皇给知道了。
当然。
若是整编后就不一样,在辽地待得久了,迟早变成辽人样子。
“按制度。”
秦风未见这三万庆军。
主要是忙着陪三哥。
也不能留三哥一个人观赏歌舞不是?
故而那三万庆军,则由麾下引进广宁城。
至于这三万庆军是否会对广宁城人有危胁之类的。
那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玩笑。
换做任何地方,三万庆军入城都会让城内百姓紧闭门户,生怕这些士兵发疯。
可广宁城中。
这些百姓巴不得有士兵敢在城里发疯。
阻止犯罪,那可是有功的。
至于三万士兵,辽人还真没将这个数字放在眼里。
来十万入了城,真打起来也绝对走不出去。
这是属于辽人强大自信。
红鸾固然不爽,却也没过多表示。
“王爷,这三万人的将领李九江已经在营地内等了好几日,该宣来觐见了。”
“你安排。”
“那就今日吧。”
李九江在广宁城内已经待了五日。
这里陌生的环境,远离长城的地方,令他有些紧张。
生怕那一天北胡人就打过来了。
这里所能依靠的,毕竟只有城墙。
如他这般紧张的庆军,也不在少数。
毕竟北胡人是唯一能够正面战胜庆军的敌人。
而广宁城,则是对抗北胡最前线的要塞。
只是……
这明明是一座关外要塞重镇,扼守住北胡人南下的咽喉之地。
不应该是枕戈待旦,严阵以待防备北胡人来才是。
怎么这满城的辽人。
看起来那么轻松。
竟还有心情满城的盖住的房子,而不是去加固城防!
……
第247章 他大舅他六舅,都是他舅。
李九江长相清秀,通晓典籍。
他管庆皇,得叫一声舅祖父。
管秦风也得叫一声六舅。
虽然如今他已经接近三十岁,还因为老爹去世,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
但秦风在老秦家的辈分,就在那里摆着。
这算是真正跟老秦家血缘关系绑定在一块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庆皇才放心他执掌三万兵马。
主打的就是一个任人唯亲。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在大庆,从不需要掩饰,也无需掩饰,在任何时代,都有着共通的道理。
辽王府内,在殿外等了许久的李九江很兴奋。
“辽王天下无敌,没想到如今竟也能跟着辽王。”
李九江觉得人生很梦幻。
甚至即便来了广宁城许多天了,也有点做梦的感觉。
以他的身份地位,只要能在未来北伐中获得军功,很容易成为军中下一代统帅。
只是……
辽王那个功绩,震撼到他都觉得有些不现实。
简直猛地一塌糊涂。
若非有幸亲眼见到辽骑的风采,以及太原城外北胡人的京观。
李九江绝不会对这个从未见过的六舅,如此的崇拜。
虽然这个小六舅比他还要年轻。
直到太阳高升,才有王府卫兵走出店外。
“王爷请李国公入殿。”
李九江整理下衣容,觉得见辽王简直比上朝还要更加的紧张。
入了大殿,便见秦风穿着一身黑袍,魁梧的身躯随意坐在王座上。
竟有种还未睡醒之感。
可即便如此,李九江仍不敢轻视,急忙低头上前行礼。
“李九江见过辽王殿下,见过六舅父。”
这个叫法,既显示了对秦风的尊重,一声六舅父,也在大殿内拉近了感情。
当然也跟大殿内没有几个人有关。
若是人多,李九江是不会加那句的。
只是那声六舅,叫的秦风只觉得怪怪的。
好家伙。
本王儿子还没有呢。
竟然已经当上舅舅了。
“免礼,赐座。”
终究是位世袭罔替的国公,被庆皇派遣到辽地应当只是过渡。
就这个血缘关系,外加李九江父亲亲自由庆皇……不,是由太子带大,这层关系在这李九江未来想不重用都难。
毕竟老秦家的血缘太稀薄。
况且。
李九江这个曹国公的职位,跟藩王一样。
都是世袭罔替的。
虽然大庆世袭罔替这一点,很值得秦风吐槽。
只不过时代的大趋势就是这样,秦风也不可能突然发疯,说世袭罔替未来必将成为大庆毒瘤。
没到那一步。
就没必要这么说。
况且后来的皇帝想解决掉世袭罔替其实也并不复杂。
而且这个世袭罔替,还能笼络住当下权贵们的凝聚力。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