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这么一提,方才醒悟,这完全可以当做一件事儿来做。
钱出了,路修了,移民也到了地方了。
皆大欢喜。
甚至后面的移民,也能顺便将路都修一遍过去。
移民跟修路所需要的花费,大可算作一笔费用里。
太子这策略,当真高!
胡庸见庆皇在合计,不由暗自嘀咕。
皇帝这又在满意太子了。
可太子修路之前,恐怕是没有想这么多的……
太子殿下修路,恐怕纯粹能够方便给老六送信罢了。
如今听说给老六的信,已经从每日一封变成每日两封了!
是政务不够忙吗?
还是太子太闲了?
亦或者说。
太子殿下这是在刻意笼络辽王?
不管怎说,如今朝廷上下官员,甚至天下人都已经把辽王当做了太子殿下的人。
无论太子殿下登基不登基,辽王都会被重用!
“民间都觉得陛下跟太子看重辽王,未来辽地发展必然不错。”
“此风向一起,诸多世族百姓便瞄上了北方,觉得未来北方发展会变得更好。”
“有辽王在,将大大减轻向北方移民的阻力。”
想到此时,胡庸也未免有些迷糊。
搞不清太子殿下是真的拉拢老六。
还是有意做出这种态度给民间看,以求进行向北移民时,减轻阻碍力量。
呵……
没想到太子竟然已经长成到如此地步。
胡庸觉得,以后或许千万不能得罪了太子殿下。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得罪了辽王。
辽地的官员,若得以好好重用,将会是他刷政绩最好用的人选!
胡庸甚至在琢磨。
要不要将辽地官员,调用的整个北方都是。
身为副相。
他已经逐步拥有吏制选用的能力。
想到此处,胡庸嘴角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
“既然朝廷力量在北方很受阻碍,那就让辽王的力量,渗透到北方的方方面面!”
“如此,便也等于朝廷控制了北方。”
“而且……等陛下百年之后……”
胡庸嘴角不由勾起一抹笑容。
他觉得这是他最好的布局。
今后若太子用他为相,那是最好。
若不用他为相……
辽王肯定愿意让他当自己的宰相!
“副相副相,终究多了个副字。”
胡庸的野心,已然在疯狂滋生。
秦风对于跟太子的关系。
则感觉到十分头疼。
太子皇兄做的,简直越来越过分!
劝学劝的有些离谱!
好在红鸾很贴心,都一一打发了。
可最近的来信……
让秦风多少有点吃不消。
秦风甚至在犹豫,要不要跟庆皇说说,等庆皇回京都后,让太子少劝自己学习!
其实要是单纯劝学习也就罢了。
别把给太子写的家信,满京都的炫耀啊!
想到此处,秦风对这太子皇兄便觉得无比头疼。
……
第210章 本王成书法名家了?
太子基本保持一日一到两封信的频率,在给秦风通信。
这无形之中,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甚至连京都到广宁城的这条道路,都因此繁荣了不少。
然而……
总催促秦风学习这件事儿上……
秦风很无奈。
只能一直用红鸾应付。
可应付着应付着,就出事儿了。
辽王的字有名家风范!
不知道是京都哪个鳖孙先说的这句话,然后就传来了。
到现在……
从太子的信上看,辽王在京都那已经是书法名家了,还有京都许多人在求秦风的字!
书法名家个鬼啊!
秦风很清楚自己的字写的啥样。
是能看得清。
可也就仅此而已。
不敢说写的丑,是因为不少人畏惧秦风的权势,可昧着良心说秦风是书法名家的……
都是佞臣!
但好像……秦风的字都是红鸾在写,而且红鸾的书法本身就师承前朝名家,再加上太子的课程都被红鸾替秦风给做了。
这个书法名家的称呼……
真令人头疼。
就连接着奏乐接着舞,都不那么快乐了。
秦风从王座上站起,走到大殿内,转头问向老五。
“五哥,你被大哥劝学过吗?”
秦博瞬间脸色大变,想起了某些不太美妙的回忆。
这表情,已经给了秦风最明确的回答。
“回京都后,大哥会不会继续劝五皇兄的学?”
秦博的身子已经打起了摆子。
“在太原城外,老六为啥要救我!”
“我宁可死,都不想回京都了。”
庆皇一巴掌就抽到秦博脑袋上。
“怎么跟老六说话呢?救你还救出错了?”
“朕让老六救的你,有本事你冲朕来。”
秦博被抽的龇牙咧嘴。
原本仅仅是吐槽的一句话,没想到却被庆皇给制裁了。
难啊!
旁边的秦棣听到两人话后,也望着棚顶道。
“老六你知道我就封时,从京都带走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吗?”
秦风转头看去。
“三哥也被劝学了?”
秦棣微微点头。
“带走最多的,是大哥送给我十二车的书!”
“不是学富五车中说的竹简,而是真正的纸质书!足足十二车。”
“我觉得我这辈子都看不完。”
秦风瞬间感同身受。
这段日子太子送来的邸报之类的相关报告,已经摞满半屋子了。
而且明显感觉太子已有变得更疯狂的倾向……
就太子布置的那些课程。
学不完!
根本学不完!
红鸾都有点应接不暇,被迫找了好几人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