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庸都不知是好是坏。
宁王秦棣更是屏住呼吸。
“老六与父皇糊涂啊!”
“安抚胡人最好的办法,便是用瓷器丝绸这等金贵物品赏赐。”
宁王有着驾驭朵颜三卫的经验,若非还有东胡使在,他恐怕会好好分享。
胡人很好交往。
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便能够往死里用他们。
至于瓷器与丝绸这种东西,虽然价值高昂,可在江南地,却算不上太过于值钱的东西。
瓷器,丝绸,茶叶。
赏赐下去,没有心机的胡人便能开心死。
而这般勒索,未免有些小气,难以彰显大国风度。
宁王秦棣如此想着。
却不曾想跪在地上的东胡使听闻秦风所说,却是狂喜!
“臣使听闻,依例朝贡大庆可获赏赐,不知可否?”
东胡使显然是在蹬鼻子上脸!
朝贡中原王朝,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如今已经快要变成一本独特的生意了。
掌权者之间的生意。
附属国朝贡给庆皇的礼品,往往都会按照等价值的货物补偿。
甚至给的更多!
中原皇朝地大物博,根本不差这点东西,还能展现出大国气度。
庆皇向来遵循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
这让大庆快速成为了周边附庸的核心宗主国。
更让大庆的势力范围,扩充到南洋之下,甚至覆盖着诸多岛屿。
秦风玩味的看着东胡使。
没想到东胡人竟如此贪心。
庆皇则在沉默。
宁王秦棣对于厚待朵颜三卫这方面。
其实是跟庆皇学的。
甚至庆皇见秦风所为,甚至在反思。
“朕以往周边环境不好,厚待附属自是无可厚非,可以快速搞好周边环境。”
“可如今大庆已开始强盛,无需再用这种手段进行交好。”
庆皇一时间不免纠结起来。
秦风今日所为,给了庆皇很大冲击。
他在面对藩属国时,展现的过于仁德。
而有些人,往往是畏威而不怀德。
老六此番逼迫东胡使,也未见这东胡使有什么不对。
庆皇如此思索着。
来这广宁城,本就拿着对照模仿的心态来的,此时再一思索,哪怕庆皇自己都觉得,以往对那些附属国。
着实太好了!
以后不能这样。
再朝贡得改改。
得等价交换。
殊不知庆皇今日所见,会成为今后南洋诸多附属国的噩梦。
大庆朝政国策,本身就处于不断调整的摸索期。
庆皇日后定下的国策,总会给后世历代皇帝留下深远影响。
虽说很多不孝皇帝往往会违背祖训。
但依旧无法抹除祖训会对整个封建皇朝的影响。
秦风身体后靠。
“朝贡的事儿,本王不清楚。”
“赏赐多少是朝廷的事儿,但乌恩想交好本王,送来的这点东西,远远不够。”
东胡使瞬间额头冷汗。
他显然想错了。
大庆是大庆。
辽王是辽王。
辽王可以是大庆的辽王,也可以不是大庆的辽王。
想要跟大庆交涉,辽王便是永远无法绕开的阻碍。
况且……
黑水河北东胡人,真正惧怕的是辽王,而不是大庆。
“臣使禀告陛下,禀告辽王,黑水河北的东胡人勉强为生,所能缴纳十分有限。”
秦风摸着下巴,思索着乌恩那究竟能得到多少好处。
若好处不够多。
还不如抓些东胡人来给广宁城挖矿。
毕竟整个大庆对矿产的需求,基本上是无穷无尽的!
除了煤矿、铁矿之外,辽地还有大大小小其他矿场,都要开采!
各种金属,都是今后工业变革的基石。
秦风要的,是广宁城厚积薄发。
就在为此为难之时,胡庸却是上前一步。
“臣以为,辽王殿下或派一商队,与乌恩部互市,互通有无。”
秦风认真盯着胡庸,考虑着其中的可行性。
互市一开,属于垄断生意,他毫无疑问可以牢牢掌握着定价权。
这其中利益,基本是长远的。
可以通过价差,源源不断的向黑水河北的东胡人进行吸血。
念此,秦风不由赞赏的望了胡庸一眼。
不愧能当副相的人。
这谋划的着实阴得狠。
东胡使听闻此言,更是狂喜。
东胡人早就知晓大庆地大物博,若能互市,给乌恩汗带来的利益,必然丰厚至极!
这是实打实的好事儿。
对双方都有极大利益。
“臣使以为,乌恩汗必愿与辽王互市,互通有无。”
秦风略一思索,方道。
“如此也可。”
“只是这互市所用货币,必须是广宁纸券。”
……
第194章 老六这过了
纸币这种东西,由来已久。
至大庆初年,已有数百年历史。
在前朝时,纸币称之为交子,最开始不过是存取凭证,后来前朝抵抗北胡财政缺乏,便将交子当做货币。
如今庆皇财政缺乏,也印了不少大庆宝钞。
这是以桑皮纸为主的纸币。
上面写着大庆宝钞,天下通行。
不过从发行宝钞至今,已有近十年时间。
宝钞从开始的兑1000文,到现在只能兑出500文。
照秦风来看,这个贬值速度还成。
比后世强多了。
可大庆人却不这么看,已经逐渐恢复以白银为主的贸易,挤兑宝钞挤兑的更加厉害。
秦风却很清楚。
但凡只要是货币,就都会有出现不断贬值的现象。
这不以铜钱、白银、或者纸币为介质。
而是跟印发货币的人,是否滥造有关系。
只不过铜钱、白银的制造成本,比纸币更大些。
由于大庆宝钞民间不太信任。
广宁城便弄了广宁纸券。
原本是以辽王信誉背书的,用于兑换各种食物、生活用品等,而且有专门的机构拥有管理。
如今广宁纸券,却是用黄金背书了。
远比大庆宝钞值钱的很。
随着红衣商会的流通,广宁纸券已经彻底流通到了范阳城,甚至大半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