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六王爷 第179节

  早在去广宁城时,庆皇就关注到玻璃了。

  只是当初忙着救灾平乱,自然就忽略这点。

  可如今看来,辽地内恐怕还有着了不得东西。

  这种玻璃替代窗户纸,室内能够清楚的瞧见室外,简直不要太舒服!

  连京都,都难以奢侈到用透明水晶来充当玻璃。

  可在广宁城到处都是,这范阳官衙内,也都用上了。

  陈庆一不由出列道。

  “回陛下,这并非是水晶,而是广宁城烧制出的玻璃,类似于西洋琉璃器。”

  庆皇恍然大悟。

  “京都倒也能烧制琉璃,但其间杂质较多,价格高昂。”

  陈庆一顿时露出笑容。

  “辽王曾言,这玻璃出现,定然是要用来造福于民的,故而定价比琉璃稍低。”

  “奈何这范阳等地,能用得起玻璃的富户尚少,辽地计划将这玻璃卖到京都去。”

  陈庆一如此说着。

  相比于煤炭与铁矿。

  玻璃才是辽地真正赚钱的东西。

  玻璃本身就是沙子,在京都市场却能做到价值千金,是真的一本万利的好东西!

  而京都更是汇聚了全大庆最有钱的一群人。

  这群权贵全都是最适合宰的肥羊!

  用辽王的话来说,这玻璃必须先收割富人一波后,再去利好天下百姓。

  这是个造福天下的好东西。

  能让天下百姓告别窗户纸时代。

  哪怕每家里只用上那么一小扇玻璃窗户,也能让昏暗的屋子内透进阳光,让大庆百姓享受技术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庆皇听到陈庆一的话后,双目蓦然一亮。

  “卖这玻璃,赚钱吗?”

  陈庆一瞬间懵了。

  庆皇问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

第171章 五皇子要卖玻璃

  玻璃,是广宁城接下来最为重要的财源项目。

  若运送到京都,利润更是丰厚无比。

  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广宁城如今产的玻璃还很脆,容易碎。

  虽说王爷说过玻璃能做到堪比钢铁般坚固,但广宁城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的玻璃就已经是无比奇妙的事物了。

  玻璃的出现,极大改善了辽人的生活。

  即便待在屋子内,也能享受到光明。

  这在冬日里是极为必要的。

  透过玻璃窗的那道光,让寒冷的冬日多了丝丝温暖,狭窄的屋内空间也不会变得压抑。

  广宁城人更是觉得那扇玻璃窗,是辽王在冬日间给他们最大的恩典。

  让他们冬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每日早晨小孩子哈着气,吹开玻璃上霜花,或者用手指在霜花上画出笑脸以及弯弯曲曲的图画。

  那都是属于广宁城孩童们的美好。

  就连陈庆一都开始有些怀念广宁城的冬。

  辽地的冬,是享受安宁与美好的时光,可以尽情的放松下来,如同懒熊般躲在广宁城中,沉淀一年所得,去规划来年的一切。

  如今已然开春,辽人早已忙碌,辽地官员更无闲暇时间。

  唯有楷模,方可为官!

  所以辽地官员比任何人都努力,陈庆一更是卷得不行。

  对于玻璃此物,更是他大力推动的。

  “回陛下,玻璃易碎,运输不易。”

  “若广宁城通往范阳城的道路彻底平坦,途中损耗便可降到最低,再从范阳上船沿着大运河运往京都,获利尚可。”

  庆皇微微点头。

  他能明白这玻璃的价值。

  一旦进了京都,必然受到权贵们的极端追捧,简直就跟捡钱一般。

  既如此……

  庆皇有些心动了。

  “运船够吗?漕运关节打通了吗?”

  庆皇直接问出两个关键问题。

  范阳遭灾,再加上冬季运河结冰,范阳附近根本没运船!

  想要重新购置,这必将是无比巨大的开支。

  而且朝廷在大运河设置了完整的漕运体系,一路上关卡众多,即便是打着辽王的名义,想要全部通关终究还得费些力气的。

  并且越靠近京都,就越难!

  按照朝廷的制度,藩王麾下物资进京,都要经受严格盘查,这是朝廷制度问题,以防藩王趁机往京都运什么不好的东西。

  这点其实也是广宁城货运京都最大的难点。

  “总有办法解决的。”

  陈庆一觉得这算不上什么问题。

  这么好的东西,根本不愁卖。

  “老六卖玻璃去京都,这一块打算卖多少钱?”

  庆皇心动了。

  京都权贵与士子们,都认为这玻璃属于纯洁、洁净之物,有君子之风。

  定价越高,就越受人追捧!

  那群权贵要的,向来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陈庆一明显觉得庆皇话中不对。

  “臣不敢妄议。”

  庆皇微微点头。

  “明日到了广宁城,朕再与老六说此事。”

  庆皇对此已经无比期待,他想入股这玻璃生意。

  虽说庆皇缴获了不少钱财。

  但这花光了就彻底没了,也不是长久之计。

  况且……这些国库的钱,庆皇也不好放在自己兜里。

  京都的皇宫内,庆皇节俭到在宫里种菜,皇后自己去缝补衣服。

  当着皇帝,却过着无比清贫的生活。

  一切缘由,都是因为内库的钱,都补贴给天下人了。

  皇帝就算再苦,也饿不死冻不死。

  可天下灾民不行。

  而如今,天下总算有点要太平的样了,庆皇也想增加点内库收入。

  利用下皇帝特权,做点玻璃生意不算什么。

  “当然,也不能亏了老六。”

  庆皇打算在秦风报价的基础上翻十倍后,再卖给京都权贵们!

  若非京都也有琉璃制造厂,也能造出半透明的琉璃,庆皇拿着这种完全透明的玻璃,翻个百倍也大有权贵购买。

  当然,若是庆皇专卖,也能解决京都琉璃厂仿制问题。

  或许几年甚至十几年内,这些琉璃厂造不出透明玻璃。

  但早晚能模仿出来。

  庆皇对这笔大生意,更是有所期待。

  “还未到光宁城,便又沾了老六的光。”

  对此庆皇满是感慨。

  在范阳城的这一晚,庆皇睡得无比踏实。

  庆皇觉得每次离着秦风近了,都会有好事发生。

  玻璃此物,毫无疑问能为内库打开条财路,也能帮秦风顺手解决下漕运通关问题。

  玻璃在京都销售,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朝廷。

  大庆绝大部分商业与手工业,都属于官办!

  至少应天府内最优质的产业,皆属于庆皇,大多数都由宫里的太监打理。

  剩下的店,则属于朝堂。

  再之后,便是权贵们。

  普通人,根本没有任何在京都做生意的能力!

  而藩王更是难以去京都置办产业。

  这是朝臣们早就定死的国策。

  故而红衣商队这么久,也没有打通前往长江以南的商路。

首节上一节179/30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