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开局打造谋士排行榜 第49节

  永汉元年九月,贾诩在牛辅军中担任辅军。时值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牛辅派遣李,郭汜出兵攻打孙坚,贾诩随军出征,大破孙坚大军。

  初平三年,董卓和牛辅相继死去,驻守河东的李和郭汜打算各自逃命,却被贾诩阻止。”

  画面中,只见贾诩作揖道:“李将军,郭将军,樊将军,吾“六五七”听说长安城内的那些大臣,正在商议如何把丞相旧部斩尽杀绝。

  三位将军如果解散大军,独自逃亡,那么大汉朝廷的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将你们抓起来。

  与其如此,不如率领大军一路向西,收敛溃散的残兵,继续攻打长安,为丞相报仇。

  若能成功,挟天子号令天下,大汉尽在三位将军脚下。若失败,再思逃走之路也不迟。”

  李等人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打消了逃亡的念头。

  李问道:“先生有何良策?”

  贾诩朗声说道:“可派人大肆流传朝廷欲诛杀丞相旧部的流言,联络散落在各地的丞相旧部,日夜兼程,攻打长安。

  如今长安城内,尚有丞相旧部潜伏,此时攻打长安,必定会有人趁乱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城,则大事可定。”

  “好,就依照先生之计行事。”

  李等人立即按照贾诩的计策行事,抵达长安之时,麾下兵力已达十万之众。

  李,樊稠和郭汜三人各率领一军,围攻长安城。但长安城防坚固,难以攻破。

  正在三人想要撤退之时,贾诩再次阻止道:“三位将军,此时撤退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以吾观之,不日便会有丞相旧部打开城门放我等入城,且继续攻之,吸引城内敌军的注意力,给城内的同僚创造机会。”

  三人闻言,再次咬牙攻城。

  数日后,果然有人从城内打开城门,李等人立即率军冲入城内,一举击溃长安守卫军。

  至此,李等人掌控朝廷大权,封贾诩为左冯翊,不久后又准备给贾诩封侯。

  贾诩拒绝道:“这不过是用来保命的计策,有何功劳可言?”

  李等人见贾诩不愿封侯,又想要封他为尚书仆射。

  贾诩再次拒绝道:“尚书仆射乃是百官之师长,是天下之楷模,吾无名望,不足以服众。就算我勉强答应,从此享受荣华富贵,可这对国家又有何好处?”

  李等人见贾诩态度坚决,于是又改封贾诩为尚书,专门负责为他们选拔人才。

  贾诩知道,若自己再拒绝,就太不识好歹了,便答应了。

  看到这里,天下之人皆感叹不已。

  “也不知道是谁除掉了董卓,也算是为天下做了一件大好事。”

  “可惜,刚除掉董卓,就被李郭汜等人再次攻破长安,挟持了天子。”

  “那铲除董卓的大功臣,想来也死了吧。”

  “这贾诩,几句话就将大汉天下的局势彻底改变了。”

  “若无贾诩,李等人早就逃命去了,哪还会有后面的事情。”

  洛阳皇宫,刘协咬牙切齿地怒吼:“乱国之贼,榜上谋士众多,竟无一人真正忠于汉室,忠于朕?”

  丞相府,董卓转头问李儒:“这贾诩竟在牛辅军中,你可认识?”

  李儒摇摇头说道:“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此人。看他的人生演化,应该是一直都没有表现自己。若非李和郭汜想要逃命,他恐怕都不会冒出来给他们出谋划策。”

  董卓想了想,说道:“来人,速去将贾诩带来。”

  天下第四的谋士就在自己麾下,若能留下,何惧荀攸鲁肃,周瑜郭嘉。

  李儒却并不看好,说道:“主公,那贾诩恐怕已经跑了。”

  那贾诩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表现过自己,显然并不打算给董卓效力,否则以他的能力,早就人尽皆知了。

  既然不想效力董卓,在得知自己上榜后,肯定会第一时间选择离去。

  董卓冷哼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楚风继续说道:“数月后,贾母去世,贾诩辞官归家,给母亲办理后事。

  不久后,又被封为光禄大夫,再次入朝为官。

  兴平二年,李,樊稠和郭汜开始明争暗斗,争权夺利,贾诩多次以大局来约束三人,暂时稳住了局面。

  但没过多久,李派人刺杀了樊稠,和郭汜的矛盾也急剧加深,甚至经常刀兵相向。

  后贾诩暗中保护大臣和天子逃出长安,李和郭汜这才各自罢兵,随后贾诩辞官离去,前往投奔将军段煨。

  贾诩早已在天下扬名,段煨军中将士都对他非常敬畏。

  段煨表面上对贾诩礼敬有加,心里却非常忌惮,害怕贾诩夺取自己的兵权。

  贾诩看出了段煨的心思,便准备离去。

  恰巧同乡张绣驻扎在南阳,派人来邀请贾诩去辅佐他。

  贾诩同意了,准备去投奔张绣。”

  画面中,只见一名随从好奇地问道:“先生,那段煨对你甚好,为何要离开?”

  贾诩摇头道:“段煨生性多疑,表面温和,实际上心里对我非常忌惮。这样的人,纵使对我再好,也不过是表面功夫,绝非可依赖之人。在这里待久了,必死无疑。

  如果我离开了,他反而会很高兴,而且他想要和我结盟,一定会好生保护我的家人。

  而张绣身边缺乏谋士,一定会重用我。如此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安然无恙也。”

  而事实也正如贾诩所料,他离开后,段煨果然高兴不已,并且对待贾诩的家人非常友好。

  而到了南阳,张绣也同样兴奋不已,甚至以子孙礼对待贾诩。

  看到这,天下之人无不惊叹。

  “为什么看到贾诩的所作所为,就不知觉地会想到郭嘉呢?”

  “郭嘉能精准的把控人性,而这贾诩似乎能看穿人心。”

  “怎么感觉这是一个老成稳重版的郭嘉?”

  还在叔父军中当差的张绣,看到这一幕,脸色一喜。

  “贾诩最终投奔我了?”

  此时的他,还只是叔父军中一个小小的都尉,争霸天下这种事还从未想过。

  不过,若有一个天下第四的谋士追随,说出去也是一件非常威风的事。

  “张绣?和张济有何关系?”

  离开洛阳的贾诩,看到这一幕也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现在他并无目的,先去投奔张绣也不错。

  可问题是,他不知道张绣在哪里。

  现在诸侯讨董都还没有发生,董卓也没有迁都,那么张绣营业也不在南阳。

  “再看看吧。”

  贾诩微微叹息一声,本来苟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上榜了呢,这让他以后再也无法苟了。

  这时,楚风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二年,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与刘表联盟,刘表让宛城让于张绣,替他抵御北方的曹操。而刘表,则需要向张绣军提供军粮等物资。

  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期间,在贾诩的的出谋划策之下,联合刘表击败曹军。张绣要在城外营中设宴庆祝,却被贾诩劝阻。”

  画面中,只见贾诩作揖道:“将军,曹操虽败,却仍有一战之力,此时还不是庆功的时候。若曹操此时杀了回来,将军如何抵挡?此时应当在营地周围设下重重埋伏,若曹军来袭,可再败他一次。”

  “曹操刚经历大败,此时正自害怕,岂敢再杀回来?”

  张绣没有听从贾诩的劝阻,执意在军中设宴庆祝。

  就在他们开心庆祝之时,曹操果然率领大军杀了回来。

  张绣仓促迎敌,大败,逃回城中。

  曹操率军围城,数日后,得知袁绍想要趁机攻打许昌,不得不率军撤退。

  张绣见状,亲自率兵出城追击。

  贾诩劝阻道:“将军,此时追击,必败无疑。”

  张绣刚吃败仗,心中窝火,一心想要找回颜面,没有听从贾诩的劝阻,执意带兵追击,却被亲自断后的曹操伏击,大败而归。

  贾诩看着垂头丧气的张绣,却道:“将军,速速追击,必能大获全胜。”

  张绣道:“之前没有听从先生的建议,才落得如此境地.. .....如今我已大败,为何还要去追击?”

  贾诩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去追,必能获胜。”

  张绣这一次终于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收拢残兵,再次追了上去,果然将断后的曹军击溃,大获全胜。

  事后,张绣向贾诩询问其中缘由。

  贾诩解释道:“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借用敌人之计罢了。”

  “还请先生解惑。”张绣再次问道。

  贾诩笑道:“将军可还记得面对曹军的第一次失败?”

  张绣点点头,说道:“当然记得,我军刚大胜一场,我正在庆功,曹军突然杀回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正是如此。”

  贾诩笑着说道:“曹军撤退,必然猜到将军会去追击,故而曹操亲自设伏袭击将军,所以将军第一次追击必败无疑。但曹操此前本来占据优势,而突然撤兵,显然是北方出了大事,并且是足以威胁到他根基的大事,他急着回去解决。

  所以,在击败将军的追击之后,曹操必然会率领大军急速撤退,只会留下部分兵力断后。这点兵力,又如何是将军的对手?所以第二次追击,将军必胜。”

  “先生大才,令人佩服。”

  张绣听完,大为惊叹,对贾诩之才彻底服气。

  天下之人看到这里,也对贾诩的能力敬佩不已。

  一个好的谋士,不是要事先制定多好的计划,而是要临机应变,做出最适合当前形势的判断,从而制定出最适合当前形势的计划。

  张绣和曹操之间的战斗,便足以看出贾诩临机应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通过荀攸和贾诩的人生演化,我已经大致能想象到曹操和张绣大战的全过程了。”

  “果然,谋士之间的较量,并不仅仅取决于谋士本身的能力,还取决于他们所效忠的主公是否听取他们的意见。”

  “若张绣第一次听取贾诩的意见,那么荀攸给曹操的计策就不仅无法助曹操大胜张绣,反而会落入张绣的伏击。”

  而正在赶往陈留郡的荀攸,看到这一幕也有些心有余悸。

  若张绣真听从贾诩的建议,自己岂不是成了笑话?

  以后若面对这贾诩,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

  陈留郡,曹操眉头微皱:“张绣?”

  他原本并未将张绣放在心上,毕竟通过前面的人生演化,他大致能看得出来,张绣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阻碍。

  尤其是看到荀攸的人生演化,击败张绣之后,他更加没有将张绣放在心上。

  却没想到,张绣身边居然有天下第四的谋士辅助。

  若再心存轻视,将来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首节上一节49/2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