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年少时游学长安,就只有你邓禹和朕深交。”
“前有你邓禹帮朕恢复我大汉江山,后有你的孙女也为朕守护了大汉江山,没想到最后朕的江山有一半儿是你邓家的,当真是造化弄人啊!”
第147章 临朝称制
【公元92年,邓绥被选入宫,出发前其父去世,邓绥便停留在家为父服丧,昼夜哭泣,终三年不食盐菜】
【公元95年,邓绥再度与诸位良家子一同选入宫中】
【此时的班超虽入宫,但仍是家人子的身份,恰逢女史学家班昭正在洛阳南宫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邓绥便跟随在班昭身边学习】
【她便跟随班昭,学习经书、天文、地理、算数等知识】
【同时她还是个“科技迷”,她是华夏最早的科技大爆炸时代的推动者】
【她协助蔡伦改进造纸术;重用张衡,发明创造了能检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能监测风向的侯风仪】
【还有以水为动力的浑天仪;自动日历瑞轮荚;还有独飞木雕,就是小型的木质飞机;甚至制作出威力不俗的中尚方弩机】
【公元96年,汉和帝册立阴贵人为皇后,史称“孝和阴皇后”,同年冬,十六岁的邓绥被选入北宫掖庭,汉和帝册封她为贵人】
【邓绥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即使是宫人仆役,都加恩施惠,汉和帝深深地嘉许她的行为】
【每有宴会,其他妃嫔盛装打扮,邓绥都素装出席,而且特意避免和皇后撞衫】
【皇帝来后宫询问政务,邓绥也都等皇后先回答,直到无法解决才会提出自己的看法】
【汉和帝了解邓绥用心良苦而曲体人情,感叹地说:“修身进德之费心劳力,竟是这样的艰难吗?”】
“等一下!等一下!我数学不好!等一下,我算一下,邓绥是公元81年出生的吧?公元92年入宫,他喵的,这时候邓绥才11岁吧?”
“我靠!11岁,畜生啊!即便守孝三年也才14岁,简直畜生啊!”
“不懂别瞎说,入宫不代表就要侍寝,汉朝时期入宫是要做类似宫女的工作的,当然邓绥出身名门,肯定不用。”
“注意审题,直到邓绥15岁的时候,才被选入北宫掖庭,封为贵人,这才是正式入宫当了皇帝的女人。”
“蔡伦造纸竟然也有邓绥的功劳!还有张衡,我靠,这么6的吗?”
“注意,东汉科技大爆发,虽然不是邓绥主导的,但是在邓绥执政时期,或多或少受到邓绥的影响。”
“三圣同朝,也就是纸圣蔡伦、科圣张衡、字圣许慎。”
“蔡伦和张衡大家都知道了,字圣,能被称之为圣,肯定了不起,《说文解字》听说过吧,许慎创作的,这可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汉朝。
虽然刘秀想象不到三圣同朝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但是沾个“圣”字就没有简单的人物。
“蔡伦,朕记得之前天幕讲过,是四大发明之一。”
“科圣,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他发明的那些东西,看起来都很不可思议。”
“至于字圣,恐怕又是一项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创作。”
“让天幕说的,勾起了朕的好奇心了,朕都恨不得去后世看一眼这位被后世赞扬的大汉皇后了。”
刘秀有些遗憾的说道。
“可惜,天幕只说了父亲去世,却没说他的父亲到底姓氏名谁。”
【阴皇后身高较低,向来阴狠善妒,再加上邓绥贤德的声誉一天比一天高涨,竟想方设法陷害邓绥】
【奈何邓绥贤良,不仅对旁人以礼相待,对下人也十分体恤,因此陷害终不能成功,最后阴皇后竟然昏了头,想要以巫蛊之术诅咒邓绥】
【当时汉和帝病危,阴皇后说道:“我一旦得志,定要杀尽邓氏全族,绝不让邓氏再有一个活口留存于世。”】
【此话被邓绥得知,邓绥痛苦,言说:我惟有一死,上以报皇上的恩宠,中以解除我邓氏宗族的灾祸,下不让阴皇后有人彘之讥】
【邓绥想要喝药自杀,左右极力阻拦,并谎称汉和帝病情痊愈,才让她放弃自杀的念头,结果不想第二天汉和帝果真痊愈】
【公元102年,阴皇后扬言灭邓绥事发,同时巫蛊诅咒之事也被人告发】
【要知道,汉朝最敏感的就是巫蛊之术,汉武帝时期的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就是被一个小小的木人害死的】
【这下,坐实了利用巫蛊之术害人的阴皇后,直接被剥夺了皇后之位】
【汉和帝想要立邓绥为后,邓绥推辞说自己的病十分严重,深居闭户以绝和帝之召幸】
【公元102冬十月辛卯,汉和帝正式下诏立邓绥为皇后。再三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
“冷知识,按照辈分来算,阴皇后算得上是邓绥的外甥女。”
“阴皇后竟然没死,要知道汉朝对扎小人儿最敏感了。”
“虽然根据博主说的来看,邓绥心地善良没有反击,但是我感觉阴皇后扬言杀邓绥全家,还有阴皇后扎小人,一定是邓绥指使告发的。甚至邓绥想要喝药自杀都可能是演的。”
“管他呢,泥人尚有三分火气,是阴皇后自己作死,怪得了谁啊。”
“至少邓绥知进退,有尺度,而且人家当了皇后,甚至当了太后临朝称制,所作所为都对天下有益。”
“上报皇恩,中解灭族之危,下不让阴皇后有人彘之讥,这个下,有意思。”
“哈哈,吕雉开了个好头,后世的妃嫔听到人彘恐怕得吓死了。”
“没办法,事出有先例,由不得后宫妃嫔不害怕,尤其是遇到善妒的皇后。”
【阴皇后在位时,四方各国进贡方物,都按照奢侈程度划分高低,各种器物都饰以金银;自从邓绥成为皇后,万国贡献的奢靡之物一律禁绝,岁时季节只需进贡纸墨】
【就连汉和帝想要加封邓绥的亲族,邓绥都百般阻止,言说其中利害关系,以至于邓绥的哥哥在汉和帝时期,只是个虎贲中郎将而已】
【邓绥被立为皇后之后,史称“有丈夫之性”,汉和帝便让她参与外朝政事】
【公元105年,汉和帝驾崩,皇长子刘胜由于患有痼疾而不得立,其余十多个皇子接连早夭,邓绥便迎立出生只有一百多天的汉殇帝刘隆为帝,成为皇太后,临朝,并以“女君”之名亲政】
第148章 邓太后
【公元106年,4颗陨石撞击地球,37郡县引发大规模洪水,国内庄稼尽数被毁坏】
【有奸佞之人言说是阴气太重,导致水灾,将一切罪责归到邓太后头上,可邓太后不为所动,只顾尽心治理灾害,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自此,东汉连续六年爆发大规模水灾。由于灾害频发,百姓饥馑,邓太后连续十多年打开帝国粮仓赈济饥民】
【同年8月6日,汉殇帝驾崩,年仅2岁】
【由于刘胜患有气闭昏厥之症,不宜立为君主,于是邓太后立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为帝,邓绥继续临朝听政】
【由于天降灾害,再加上汉和帝、汉殇帝接连去世,百姓赋役沉重,因此汉殇帝的丧葬规模事事减省节约,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
【公元107年,陨石后遗症依旧存在,当时汉朝境内多次发生洪水灾害,18个郡国发生地震,41个郡国、315个县发生水灾】
【四渎皆泛滥成灾,冲毁城郭;部分地区山洪暴发,淹没百姓;28个郡国受狂风和冰雹袭击】
“我的天呐,这也太疯狂了,98年大洪水我还记忆深刻呢,这四渎全都泛滥,简直不敢相信!”
“我愿称邓绥为神,太NB了!这都能把国家救回来!”
“冷知识,四渎是古代对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的统称。”
“看见没,就算是个2岁甚至都不会说话的孩子,当上了皇帝,死了也叫驾崩。”
“不仅是驾崩,而且还得按照礼制进行丧葬,还得埋在帝陵。”
“汉殇帝太可怜了,还是婴儿就被迫继位,不到两岁就死了。”
“汉殇帝的死和当皇帝关系不大,古代早夭概率太大了,毕竟古代中医缺乏对婴儿疾病有效治疗方法。”
“没错,古代早夭的皇子还少吗?”
“汉和帝儿子早夭了十几个,死的都死怕了,实在没办法了,才偷偷管道民间养育的,结果汉殇帝接回宫当皇帝,没一年就死了。”
“为什么啊,为什么皇宫里的皇子容易死?”
“那谁知道呢,反正除了据说有胡人血统的唐朝以外,汉、宋、明、清到了中后期基本都生不出孩子。”
汉朝。
刘秀看到天幕中展示的受灾面积示意图,都忍不住动容。
不少官员都有所意动,这时,邓禹急忙上前说道。
“陛下,此事当事先防范!”
刘秀也紧皱眉头。
“如何防范?”
“先不说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多少年以后发生的事情,即便知道了又当如何?”
“难道还能让四渎流域的百姓全都迁走不成?这根本做不到!”
“而且,天降陨石、地震,这些天灾,天幕都未说明具体时间,难道要日夜防范几十年不成?”
满朝文武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刚才大家都只顾着让百姓避难,可是如今想来,想要避难就得迁徙,可是如此大规模的迁徙根本行不通。
满朝文武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间竟没有一个人能想到一个可行的对策。
“迁徙是行不通的,那能不能加固河堤呢?”
“加固河堤?说的容易,四渎流域何其广阔,四渎流水波涛汹涌,岂是人力所能阻挡的?”
“更何况,能引发7年洪水的天外陨石,怎么可能是人力堤坝所能阻挡的!”
“要不让陛下下诏,广告天下,让各地百姓有所防备,虽不能以逸待劳,但当洪水爆发时,也能有些效果,不知此法可行吗?”
“此法也可,但效果甚微。天下百姓愚者众多,即便天子下诏,也不会有人尽心防范洪水的。”
“不如,我们根据天幕,推演时间,待到天降陨石时期,再让陛下下诏如何?”
“此法可行,到时候找一道人作国师,就说是后世皇帝感动天地,所以上天降下预兆,让我大汉百姓避灾。”
“此法可行,此法可行!”
“另外,可以从现在开始,多多存粮,到时候即便有天灾,有邓绥临朝称制,又有几十年的存粮,此次灾害,必定能安稳度过!”
满朝文武,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多存粮,以预兆下旨,广告百姓,讲灾害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李固认为地震是由于邓太后“越阴之职,专阳之政”所致】
【刘向认为冰雹是阴盛阳衰的响应,亦归罪于邓太后】
【郎中杜根、同时郎、平原郡吏成翊世乃直言进谏邓太后还政于汉安帝,但都遭到了惩处】
【大司空周章计划利用群臣对邓绥的不满发动政变】
【周章联合王尊、叔元茂等大臣,密谋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废黜邓太后和汉安帝,拥立平原王刘胜为帝。然而事情被邓绥察觉,周章等人被杀】
【公元108年,由于连年灾害,民多饥困,邓太后便派人安置难民,并将公田悉数赐予贫民,并派遣大臣到受灾严重的冀州、兖州开仓放粮,安顿流民】
【同时将北方部分灾民迁往江南地区的荆州、扬州等地安置】
【公元109年,京师、并州、凉州爆发大饥荒,人人互相烹食】
【南方匈奴以为汉人因天灾而死尽,于是匈奴联军趁机发兵攻汉,驻守五原郡的汉兵大败,太守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