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骁勇善战,神勇无比!”
接着汉武帝略带遗憾的说道。
“可惜啊,如果这个石敬瑭不做什么皇帝,凭他的本事,一定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朝。
李世民开口道。
“看到这里,连朕都不得不佩服这个石敬瑭了。”
“可惜,将领永远只能是将领,臣子只能是臣子”
“没有足够王者之气,贸然称王,一定会如同石敬瑭一样,受王位之累。”
【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李存勖称帝,派李嗣源越过黄河,孤军深入袭取郓州】
【石敬瑭率领五十个骑兵跟随李嗣源,虽不幸中刀,但依旧坚守保护李嗣源】
【最终,李嗣源军队艰难的占领郓州,接着平定汴水,灭掉了后梁宗室,成就了李存勖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也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绩】
【随着天下一统,随之而来的便是无休止的猜忌】
【李存勖害怕李嗣源和石敬瑭功高盖主,所以心中一直猜疑不断】
【恰巧归顺者赵在礼突然反叛,李存勖派遣李嗣源前去镇压或诏安叛军】
【结果李嗣源自己的手下也发生了判断,手下都要求李嗣源称帝】
【可怜李嗣源虽然一心忠与李存勖,但却被手下强行扣上了反叛的帽子】
【即便李嗣源回去像李存勖表明忠心,也绝对逃脱不了被猜疑,被杀害的结局】
【因此,李嗣源在石敬瑭的劝说下,决定反叛李存勖】
听到这里,不少皇帝都心生感慨。
唐朝。
李世民感慨道。
“是啊,人心便是如此,即便我没想争这个皇位,可是他们又怎么肯放过我呢!”
“我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正因为这样才受到太子等人的猜忌。”
宋朝。
赵匡胤说道。
“黄袍加身非我愿,但是谁又知道这种事情,我根本拒绝不了啊!”
“如果我当时拒绝黄袍加身,那下一刻我便会身首异处!”
明朝。
朱棣回想起朱允的所作所为,不禁感叹道。
“当时朱允做的实在太过了,五弟朱、十八弟朱被贬为庶人,流放蛮荒之地;十二弟为证清白,纵入火海;七弟朱,十三弟朱桂被贬为庶人。”
“朱允是没给我们这些叔叔活路啊!”
【李嗣源在石敬瑭的帮助下,很快便攻下整个天下,李存勖遇内乱而亡,李嗣源成功称帝】
【长兴四年,北方契丹、吐浑、突厥犯边,石敬瑭被派去镇守北方】
【同年12月,李嗣源病亡,石敬瑭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
【李嗣源去世后,其子李从厚继位,结果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发动了岐阳兵变,攻入洛阳】
【石敬瑭在路上遇到逃跑的李从厚,便将人捉了送给李从珂】
【虽然石敬瑭选择效忠李从珂,甚至把李从厚捉来送给自己,但是李从珂从未信任石敬瑭,一直不可肯放石敬瑭回大本营河东地区】
【而石敬瑭也感觉到了李从珂的不信任,一直担惊受怕,最后竟然瘦成了皮包骨】
【李从珂见状,也放松了对石敬瑭的看管,放他回河东地区】
【可是,李从珂怎么也想不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不仅葬送了大好江山,还让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于契丹人】
【自从石敬瑭回去之后,一边儿继续装病麻痹李从珂,一边儿偷偷联系契丹等人,希望他们帮助自己反叛称帝】
【契丹人听到石敬瑭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年年纳贡,并且以儿国自称,二话不说答应了石敬瑭的条件】
汉朝。
虽然地名有所不同,但是地图却不会出错。
汉武帝对比天幕中燕云十六州的位置,瞬间暴怒。
“这个石敬瑭,简直该死!”
“为了皇位,竟然甘愿称儿,甚至不惜将大好河山拱手相送!”
唐朝。
李世民怒骂道。
“果然如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后世评价他为昏君都是抬举他了!”
“这种人,根本不配为君!”
“君者,天子也,怎么能向蛮夷之刃跪地称儿!”
【燕云十六州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
【因为燕云十六州内有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所以在军事防御上,这里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再加上先秦时期就开始建造的长城,关口等防御系统,每一关口都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
【如果游牧民族想要进军中原,只能弃马翻山,如此一来没了骑兵,便大大削弱了其作战能力】
【除此之外,燕云十六州的气候让该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非常发达】
【因此,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粮食和马匹的重要产出地,如果落入外敌手中,损失将无法估量】
“呸!晦气!真他喵的晦气!”
“真尼玛,听得我来气!真想穿越回去,直接给石敬瑭三刀六洞!”
“三刀六洞哪儿够啊!至少得3600刀,凌迟处死!”
“石敬瑭这个软骨头!历史书中为什么只字未提?”
“emmm,有没有可能是为了民族和平。”
宋朝。
赵匡胤长叹一口气。
“唉!后世之人只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但是谁又能理解我大宋之苦呢?”
“辽国强大无比,又占据燕云十六州,我大宋无屏障,收复失地何其艰难啊!”
【耶律德光当然也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所以听到石敬瑭开出的条件,耶律德光瞬间喜出望外,直接派兵南下救援石敬瑭】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领兵南下偷袭大败后唐军队,杀死一万多人】
【后晋天福元年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
【至此,燕云十六州被契丹辽国所夺,中原彻底暴露在辽国的铁蹄之下】
【当上皇帝的石敬瑭可谓非常孝顺,不仅对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一口一个爹的叫着,而且还给耶律德光送大把大把的珍宝】
第97章 使臣还是死士?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
【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便拜受诏敕】
【而契丹也越发贪得无厌,后晋依然成了契丹的自取资源库】
【石敬瑭为了讨好契丹,疯狂给契丹送钱,导致后晋国库空虚】
【每逢收获季节,契丹人便纵马南下,大肆抢夺,百姓苦不堪言】
【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
【天福二年,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叛,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
【多位官员叛变,导致石敬瑭疑神疑鬼,不再信任朝廷官员,开始重用宦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石敬瑭完了!”
“给契丹俯首称儿,注定不得人心。”
“这么一个窝囊皇帝,但凡有点儿志气,也不会跟着他。”
“也只有那些没了根儿的玩意儿会听石敬瑭的话。”
“石敬瑭只做了6年皇帝,换来了个千古罪人的骂名,你说你图什么啊!”
【重用宦官的结局就不用多说了,历史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重用宦官的王朝,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
【石敬瑭重用宦官之后,朝廷一片混乱,吏治腐败,朝纲混乱,民间民怨四起】
【各地叛乱此起彼伏,眼看后晋王朝处于破碎边缘】
【石敬瑭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制定了一系列惨不忍睹的残酷刑罚】
【可是,石敬瑭越是这样,百姓越看不到希望,越是反抗的厉害,其中就包括石敬瑭的亲信,手握重兵的刘致远】
【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因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了河东,归顺刘知远】
【耶律德光派人质问石敬瑭,石敬瑭一方面不敢得罪自己的爹皇帝,另一方面更不敢和刘致远掰手腕儿,以至于两头为难,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两头不是人,石敬瑭到老了竟然把自己名声给玩儿臭了!”
“想不明白,他如果害怕被皇帝杀害,自己拥兵自重也好啊。”
“就是嘛,石敬瑭带兵打仗那么NB,手下又有兵力,大不了窝在家里不出去了。”
“可惜啊,简直是历史版的潘子卖酒!”
“楼上真尼玛天才,潘子卖酒,太形象了!”
“潘子可没法儿和石敬瑭比,石敬瑭是潘子的PLUS+PLUS版。”
唐朝。
看完天幕之后,李世民传下祖训。
“传旨,以后只要我大唐尚存,即便皇帝战死也绝不让寸土寸地!”
“之前天幕不是一直夸赞后世的大明朝吗?”
“从今天开始,我大唐也遵循祖训,凡有侵略者,天子先行,御驾亲征!”
【你敢杀我汉使,我就敢灭你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