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65节

  眼下情况,可谓是众志成城,文武皆有立功之心,想要一战打出刘备军的威名。

  就是刘备自己,在发布命令的时候,那也是意气奋发,情绪昂扬。

  他刘玄德何时如此阔绰过?

  竟能指挥数万大军,调拨分配,多路并发,水路并进。

  别说之前的刘备了,就是入驻徐州之后也没敢想过这么美好的场景啊。

  刘备的目光忍不住投到了列席在侧,老老实实的刘封身上。

  吾家麒麟子,当有一半功劳。

  命令即下,各部即刻动员,准备作战。

  暂定三月十五,即刻出兵,各部不得拖延迟缓,违令者斩。

  此次计划,极度保密,各部只能主将和必须人员参知,泄密者斩。

  时间很快就到了三月十五,各部都已紧锣密鼓的动员完毕。

  依照战略计划部署,陈登以张飞所部为先锋,曹豹为后续,陈登本人亲领下邳郡兵为中军,赵云与许耽走陆路,绕过即丘县,直扑开阳而去。

  即丘县外的官道上,大队人马扬起了尘土飞扬,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长蛇。

  而远处的沂水上,也是船帆林立,向著开阳方向而去。

  吴敦这会儿正在县衙内吃午饭,突然听到报告,丢下碗筷就往城墙而去。

  上了城墙,看到外面的景象,吴敦脸色刷的就变白了。

  这时候他的部队还没有动员,想要准备妥当,出城迎战,至少还需要半个时辰起步。

  对方的部队竟然大摇大摆的在他面前行军,似乎丝毫不担心受到侧击。

  走到河流岔口时,主力中分出一部一千五百人列阵,以防吴敦半渡而击,剩下的主力在船队的接应下,开始过河。

  赵云、许耽他们要过的河并非是沂水,而是一条名为即水的小河,这条河绕过即丘,连通了沂水和沭水,只是水深很浅,只能走走小船,大船不能过。

  此时,赵云列阵以防吴敦出击,而许耽则督促部队加快渡河。

  身在队伍里的许耽到现在人都有些懵,前些时候州府给他下令整顿部曲,准备南下广陵。

  可谁知道临出发前,才明白部队是要往北走,去琅琊。

  许耽心里有些怨怼,觉得刘备这是信不过自己。

  可幸好得到章诳的开解,在后者的眼里,刘备这番保密反而让他觉得刘备可成大事。

  如果连打个琅琊都闹的沸沸扬扬的,这还能做什么大事?

  至于是否信得过自己,章诳心里忍不住腹诽起许耽矫情了。

  之前我让你赶紧投靠的时候,你说要三思。

  现在抱怨刘使君信不过你了。

  也不想想,先前人家来的时候,你和曹豹是怎么对待刘备的,他敢信你吗?

  好在章诳的一番开解,让许耽好受了不少,忙起来了之后,也没了胡思乱想。

  吴敦脸色惨白,他真是没有想到刘备会大举北上。

  臧霸等人不是没有讨论过该如何对待刘备。

  结论就是刘备不值得投效。

  臧霸等人一致认为刘备的才能平平无奇,也不是什么高门大家出身,之前被袁绍、曹操屡次击败,这样一个既没有名声,又没有战绩,还缺乏底蕴的人,如何能让他们动心下注?

  而且臧霸等人都觉得刘备在徐州未必能够站的住脚,现在应该是深陷泥潭之中,被徐州士人和丹阳派折腾的痛不欲生了才对。

  更别说曹操在西边虎视眈眈,袁术在南边狼顾鹰视了。

  这两个人可是做梦都想吞了徐州。

  你要告诉臧霸刘备会来打他,那他警惕心再高也不可能会信。

  吴敦深以为然,虽然依旧有注重南面的动静,但真心没做好开打的思想准备。

  结果,现在别人直接冲到他眼睛底下,准备过河去开阳了。

  “校尉,我们怎么办?”

  吴敦手底下虽然只有一千人马,可他却是个正儿八经的校尉,还是陶谦所表的。

  吴敦张开嘴巴想说什么,可看著手下人苍白的面色,哀求的眼神,他出城侧击的命令就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对面一看最少就是五六千人,他所部才一千人,而且军械并不齐全。

  对面虽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人数是自己一方五、六倍,这仗怎么打?

  “凭城据守!”

  最后,出城两个字变成了凭城据守四个字,手下人也都长松了一口气,立刻应声答应了下来。

  吴敦心里有些挣扎,有些羞惭,感觉自己对不起大哥臧霸。

  想当初跟随大哥连几十万人的黄巾大阵都敢冲,现在这才过去了多久,居然连区区数千人都不敢出城迎击了。

  不过很快,吴敦这点愧疚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远处又扬起了大量的尘土,关羽所部也紧跟而至。

  吴敦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什么羞惭和挣扎了,一头冷汗的他只是庆幸刚才自己的冷静。

  要不然这会儿被前后夹击一下,恐怕直接就是全军覆没的节奏了。

  关羽来了之后,很快就分出一部兵马遮掩赵云所部,而后者则开始收队,接替已经渡河了的章诳所部,继续渡河。

  关羽主力来了之后,也没把三座城门的即丘城围死,而是选择了围三缺一的方法,只封堵了两座城门,放开最后一座朝北的城门,想动摇守军战心。

  关羽的这一决定是有效果的,城池内人心惶惶,吴敦手下的军队也很动摇。

  只他们陆地上看见的,就有上万之众。

  所谓人一满万,漫山遍野。

  从城头上看出去,眼前仿佛全是刘备军,人山人海,更别提那大队船只上必定也是在运送刘备军队了。

  吴敦心里发麻,自己家大哥哪里来的情报,说刘备在徐州站不住脚的?

  刘备这才刚进徐州不过数月,这都已经随随便便就能动员两三万人出征了,这像是要跑路的样子吗?

  大哥误我啊!

  幸好吴敦手下的军队里,主力骨干和基层军官都是他亲兵乡党,否则就冲着眼前一幕,说不好城里军队就要反水,绑了他去拿赏金了。

  关羽所部一边按部就班的包围即丘,一边向城内派来使节。

  吴敦有心不见,但又怕刺激了手下兵卒,让他们直接造反,于是还是让人打开城门,把使节领了进来。

  投降是不能投降的,他吴敦也是条汉子,和宣高兄长说好了同生共死,人无信不立,怎能食言?

  且先听听看这厮说些什么,再做计较。

  使节来了之后也没嗦,直奔重点。

  刘备出兵,乃是为了徐州大义,骑都尉臧霸不从州府,割据地方,形同叛逆。

  刘备几次三番遣使教导,可臧霸却熟视无睹,自行其是。

  刘备既接任州牧,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发兵征讨。

  使节还特地表明,吴敦若不知情,当属无罪,可开城缴械,各任本职。

  战后另有封赏。

  其实就是给吴敦投降一个下台阶,而且还算反水立功,待遇可谓是相当优厚了。

  吴敦脸容惨白,就如刚才所说,投降是肯定不能投降的,不能没了义气。

  想守城的话,且不说即丘城城墙矮小,先前还遭过兵灾,城墙上有几个大豁口,两处城门也是临时修补的,根本经不起冲车冲撞,实在是没法守。

  要是吴敦强令守城,估计不到半日,城池就要告破。

  没办法,还是跑路吧。

  反正臧霸之前也和他说过,如果事有不谐,就直接撤退,回开阳去和他汇合。

  因此,虽然吴敦明知道北边城门有可能会是个陷阱,可事到如今,不想等死的他也只能冒险一试了。

  不过他也没直接跑路,而是先拉著使节问话好拖延时间,一边让亲兵们悄悄的把心腹骨干集中起来,隐匿到北门口。

  随后找了个借口玩了个金蝉脱壳,带著三百余心腹骨干们出北门一路狂奔而去。

  等到使节反应过来,城里已经只剩下他和被扔下的六百多炮灰了。

  使节赶忙一边安抚被扔下的吴敦溃兵,一边赶紧通知城外的关羽,让他派兵进城维持秩序。

  关羽得报,顿时大喜。

  这是他第一次单独领兵,为方面大员。

  虽然只是偏师,但关羽心里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没想到刚一开战,即丘城就不战而下,他的任务也完成了大半,这让他相当高兴。

  鲁肃在旁也很是高兴,不过他没忘了自己的职责,进言道:“将军,可速令一部进城抚民,再谴一部追击吴敦,若能将之生擒,可为一大功也。”

  “好、好!”

  关羽面庞变得更加红润,冲着鲁肃点了点头,随后点将道:“国让,你亲自带兵进城,维持秩序,有骚扰百姓,抢劫者,立斩不赦!”

  “是!”

  田豫起身领命,转身而去,自点兵入城。

  随后,关羽又冲着章诳说到:“章司马,你可带本部兵马追击吴敦,将之驱逐便是功劳一件,若能生擒,可为大功。”

  章诳心中一喜,赶忙起身接令。

  “司马谨记方才鲁参军所言,使君要活的,如若擒获,当以礼相待,立刻送往本将处。”

  “是,将军!”

  他刚才还以为田豫得了肥肉,没想到自己的任务也不差,这关将军是个厚道人。

  其实按照汉代制度,中郎将以上才有资格被称为将军。

  但自董卓祸乱以来,只要谄媚一些,就连校尉也能被称为将军了,中郎将更是可由州郡表奏。

  不过总体而言,现在的校尉还是很有含金量的,远不像建安年后的三国时期那么烂大街。

  于是,章诳点起本部一千五百人,追著吴敦屁股而去。

  对方虽然走的早,但许耽本部有骑兵五十骑,因为章诳走陆路,所以全部留给了他,此时正好派上用场,并非全无希望。

  不说田豫领兵入城,收降了被吴敦扔下的六百多降兵,然后维持城内秩序。

  吴敦这人也有一些能力,在即丘附近收容难民,恢复民生,鼓励耕种,让这片遭遇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了一点生机。

  城内的百姓不多,但也有数百人,主要还是服务于吴敦的部曲,以及耕种即丘城外的土地。

  田豫进城之后,安抚百姓,收容降兵,张贴布告,安抚民心,很快城市就安定了下来。

首节上一节65/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