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周尚还不知道正是周家反水,导致孙香被擒,寿春城破的。
但至少周家成功跳船,从袁术这艘已经沉没的船上换到了更新更大更强的刘备处,这本就足以让周尚喜出望外了。
周尚随后将周瑜引入城中,安顿诸多兵马入营休整,又给张英、于麋安排了住处,约定了晚间的酒宴之后,叔侄二人这才有了独处的时间。
周尚最先问的并非是江北的情况,而是长兄周崇的情况。
周瑜自然不会隐瞒,将这半年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同周尚说了一遍。
周尚一直默默的听著,并没有开口打断周瑜,脸色却是一变再变。
等到周瑜说完之后,周尚才长叹了一声:“原来兄长已经将家主之位让与了公瑾。”
周瑜赶忙谦虚道:“伯父只是因身边唯有瑜一人,暂时委以重任。如今瑜见从父,自然当以从父为主。”
周尚却是很看的开,要不然他在历史上也不可能为周瑜说动,背刺刘繇了。
他一直以来对周瑜都相当欣赏,如今三代凋零,能活下来的也只有周瑜等寥寥数人,其中还只有周瑜最为英武成器,而周尚是对周瑜最为欣赏的长辈。
要知道周尚自己可是还有儿子活著的,而他的大兄周崇,二兄周忠,都已经没有子嗣存世了。
按理来说,周家嫡脉就应该由周尚继承,再传给他自己的儿子。
可周尚就是对周瑜十分喜爱,对其非常支持,宠爱远胜自己的儿子。
“你是我家麒麟子,从父总会老的,不,从父其实已经老了。”
周尚笑著摸了摸鬓发,自去岁就已经能看见白发了。
“周家的未来在你,不要做女儿状。”
周尚正色说道:“既然大兄选择了你,那从父就一定会支持你。”
周瑜忍著心中的喜悦,重重的点了点头。
随后,周尚似乎是不想继续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转而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骠……大将军真的说过可任我选择?”
刘备此时乃是骠骑大将军,但不少人,尤其是刘备的手下人为了表示亲近和敬重,往往会称呼他为大将军。
反正曹操远在洛阳,也没人会来计较,而且也没法计较,毕竟刘备可是货真价实的骠骑“大将军”。
周瑜笑了起来,点点头:“大将军到寿春之后,曾召见过侄儿,乃是亲自当面提起过此事。”
周尚有些不可置信的啧啧嘴:“大将军竟如此器重我周家,可见我周家虽然屡遭劫难,子息不盛,却仍有气运啊。”
周瑜好奇的问道:“从父,你已经有所选择了吗?”
周尚却摇起了头,露出了幸福的苦笑:“那几个职位可都是美职,任何一个都要胜过丹阳太守,更何况我这丹阳太守,其实还只是半个。”
周尚的戏谑是因为北丹阳其实一直都是听命于刘繇的,而无视周尚这个正派丹阳太守的命令,这也是周尚和刘繇之间的矛盾。
周瑜皱起眉头:“从父,可张英却是奉了征南之命,前来接任丹阳太守之职的。”
出乎周瑜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周尚会有些不满,毕竟他还没有做出选择。
可谁想周尚却是一脸开怀道:“张英想要接任,我自然会交权。”
看著有些不敢相信的周瑜,周尚却是非常轻松:“我也累了,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大将军给的选择可是相当优渥,我可得好好考虑考虑,如果选错了的话,从父会非常后悔的。”
周瑜这才明白周尚的确是不在意丹阳太守的位置了,于是他也悄悄松了口气,他来的时候,一路上最担心的可就是这件事了。
其实周尚可是相当识趣的,原时空历史中,周尚和周瑜背刺刘繇,帮助孙策横扫江东之后,袁术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就用自己的堂弟袁胤接替周尚担任丹阳太守,吃相简直难看到了极点。
可周尚依旧毫无反抗,甚至没有怨言的交出了丹阳太守的位置,返回寿春听命。
可见周尚本人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野心,这也和他将周家大权交给周瑜的风格一脉相承。
当然了,周瑜和孙策相交,也是周家在丧失了整整一代精英和武力之后的无奈决策,最开始可不是周瑜所能决定的。
只是周瑜在和孙策相交之后,大为投契,双方反而有了真友情。
周尚的全力配合,彻底打消了周瑜心中的顾虑,于是接下来他将后续的计划也托盘而出。
周尚听完之后,眉头紧皱,连连摇头。
周瑜吃了一惊,有些疑惑的试探道:“从父是认为瑜之计划有哪里不足吗?”
周尚却是不答反说道:“你自年初回了寿春,江东之地发生了不少事情。”
随后,周尚将一些情况说了出来,听的周瑜也是大为头疼。
原本按照刘封和周瑜商量好了的计划,他是要走故鄣,然后经乌程,侧击孙策军,为会稽王朗减轻压力,同时也为刘封一路袭破吴郡争取时间的。
原本故鄣也好,乌程也罢,比较大的势力就一个严白虎,故鄣甚至还在周尚的影响之下。
结果今年情况不对劲了,从故鄣到乌程,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第315章 吴南乱局
年中的时候,故鄣和乌程就都独立了。
这件事还得从孙策过江开始说起来,同时也牵扯到江东四大姓。
之前有说过,江东四大姓其实有五家,这最后一家就是故鄣朱氏。
故鄣朱氏是起源于沛国朱氏,只是迁徙到故鄣才几代而已。
其家主乃是朱治,自小吏起家,跟随孙坚南征北战,是为孙家死忠之臣。
孙坚死后,朱治又对孙策效忠,辅佐孙策。
孙策后来决定前往寿春依附袁术,朱治见袁术政德不立,不是成事的人,于是就劝说孙策干脆自己返回江东白手起家。
但孙策考虑到自己老爹的部曲都还在袁术的手里,而且自己也不是孙家家主的地位,再加上自己的舅舅吴景,表哥徐琨全部在袁术手下效力。
他如果回了江东,很可能找不到半点助力,于是婉拒了朱治。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治便独自离去,返回江东。
次年马日到江淮时,在袁术的表举下,给朱治封了一个吴郡都尉的官职,这也就是吴郡太守许贡在上位之前的官职。
对于朱治来说,这官职其实相当不错,因为朱治的家乡就是故鄣县,就在吴郡旁,而且还恰好与吴县隔了一整个太湖。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朱治在南吴郡的势力很强,甚至能在许贡、刘繇的威胁下,将孙策的家眷接来故鄣保护。
后孙策过江之后,朱治就积极的在吴郡活动,配合孙策。
“此次许贡在由拳惨败,险些被孙策生擒活捉,就是因为朱治在钱塘起兵,夹击所导致。”
周尚说著说著,已经是愁容满面:“故鄣此刻乃是朱治族人所掌控,已不复从叔父之令,而乌程则更乱,县邑为豪强邹他、钱铜等人占据,同时拥立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为主,聚兵万余,割据地方。”
“阳羡周氏、沈氏也是据兵自守,只是暂时还是恭顺之姿。会稽王府君集结重兵,囤于固陵,与南下进驻余杭、钱塘的孙策军形成对峙,是否开战,至今还不曾有消息传来。”
周尚摇头苦笑:“孙伯符乳虎过江,竟惹得整个江东不得安宁。”
周瑜听完,心里已经相当震惊。
由拳即是后世的嘉兴,乌程乃是有水的湖州,故鄣为安吉县,钱塘、余杭、固陵都是日后杭州所在。
可谓俱是精华之地。
哪怕是东汉时代,这里除了气候不好,依旧是鱼米之乡,膏腴之地。
煮海为盐,屯田为粮,湖泊纵横,鱼虾丰盈,更有矿山之利,可谓是天赋宝地,除了气候差一些。
是的,这时候的南方可是瘴气之地,远远没有后世那么舒服。
好在南下的主力是徐州军,时间又是深秋,再加上军中携带了大量的药材和军医。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封严格要求所部非沸水不得饮,不惜消耗大量的薪柴,也要保证军队饮水都是煮沸之后过的冷开水,这一点在带来了不小负担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队伍里的水土不服。
东汉年代大部分的水土不服,还真就是和饮水有直接关系的,毕竟各地的病菌也不一样,在这个喝生水的时代,可不就是水土不服了吗。
周瑜本来南下是准备取道故鄣、乌程,抽冷子偷袭孙策侧翼的。结果到了宛陵才知道,原来孙策侧翼早已经打的不可开交了。
这让周瑜目瞪口呆之余,脑袋也大了起来。
周尚劝说道:“公瑾,我知你才高能显,但此时吴地著实混乱,汝还是得慎重。”
周瑜缓缓点头,心里则在分析著。
刘封派他来宛陵可不是坐视成败的,他要是窝在这里等著刘封南下,却手无寸功,那周家和他周瑜本人如何还能在刘封跟前冒头?
刘备麾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猛将似雨。
要不是刘备父子对他颇为欣赏,哪里会给他这么好的机会,与自家从父一起独当一面?
这等机会当珍惜之,岂可因危险而轻掷。
如今看来,许贡已不足为虑,其人在吴郡上位之初,就因针对盛宪而不得人心,士族大家都不怎么喜欢他。
现在又连续为孙策所败,尤其是最近的由拳惨败,几乎只身逃离。
这么一个既无名望,又无兵马了的空头郡守,要换了其他人来,或许还有几分价值,可在刘备父子眼里,还真就是毫无价值了。
按照这个逻辑,周瑜迅速的将这些草头王分成了三派。
其中朱治一派为敌,故鄣朱氏对孙家的投资太大了,几乎不会回头,自己也拿不出好处来争取对方。
周瑜研究了朱治和孙家的关系之后,甚至觉得哪怕自己做主,把丹阳郡太守的位置让给朱治,朱治都不会离开孙策。
周瑜很清楚,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谈利益,可有那么一些人,却是注定无法用利益来争取的。
朱治一派兵力约有六七千人,分成了三部,故鄣老家有两千人,余杭有一千人,剩下的四千人被朱治带著北上由拳,汇合孙策了。
第二波人是严白虎,许贡自由拳城破之后,也逃去了乌程投奔严白虎。
严白虎聚众万余,部曲也有四五千人,但想让严白虎去对抗孙策,恐怕还挺难的。
最后一波就是乌程县邑中的豪强,他们共推王晟为首,又占据了县邑,是对朝廷天然比较顺从,又容易争取的对象。况且王晟还是由拳人,一旦说服他帮助自己,后续进袭由拳也将大受裨益。
“从父,王晟此人,可否争取?”
周瑜将目光放在了乌程众豪强身上,那么王晟就成了破局点。
只是听见周瑜的话后,周尚的脸色相当古怪。
周瑜忍不住催促了一句:“从父?”
“从父也不知道他可否争取。”
周尚摇著头,啧著嘴道:“你可知此人乃是孙文台的兄弟?”
“孙文台的兄弟?”
周瑜倒吸一口凉气,这年代的兄弟可不像后世那般,开口闭口就能喊的。
要当兄弟,要么就像是刘关张、孔融、盛宪那般昭告天地,结为兄弟。
要么就是登堂入室,托妻献子。
而东汉绝大部分的兄弟,那可是要比亲兄弟都还要亲的。
毕竟亲兄弟不能选择,义兄弟却是可以选择的。
当然了,既然是兄弟,那就有反目成仇的典范,楚汉争霸时张耳、陈余那可是过命的兄弟情分,不也照样变成你死我活了。
王晟能被邹他、钱铜这些乌程豪强拥立起来,难道也是和孙坚翻脸了?
看出了周瑜心中所想,周尚却是摇了摇头:“王晟倒是不曾和孙坚不快,只是他并不支持孙策,视孙策为乱臣贼子。”
周瑜恍然大悟,王晟乃是前合浦太守,是那种保守派士人,还忠心于大汉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