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性吧。
刘备和陈登就属于相性优秀的等级,而同样,曹操对陈登的相性恐怕连及格都不到。
历史上,曹操能够容忍臧霸割据青、徐二州,却容不下陈登在广陵郡两败孙策。
如果曹操心胸能够再大一些,给陈登更多的信任,何至于后来悲呼悔恨不早用陈登的计策,以使孙氏在江东坐大。
甚至连整个淮泗一带的百姓,都深受曹操之苦。
因为没有了陈登,曹操惧怕孙氏再度北上,沿著广陵郡一路打穿整个青、徐、兖、豫,于是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拆迁大队。
曹操将整个广陵郡的人口都给搬空了,留下了整整横竖几百里的无人区,否则孙大帝何至于要和合肥死磕,早就掉头去广陵了。
“使君!登不过百里之才,只有一腔为使君效力之心,如何当得使君如此谬赞。”
陈登也回握住刘备的手掌,一脸感激涕零的表情,君臣得遇,莫过于此。
两人感动了好一会,渐渐的冷静了下来。
末了,刘备还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元龙毛遂自荐,备安敢不从?只是不舍元龙远去尔。”
陈登一挺腰杆:“使君勿忧,东莞距郯城不过百余里,使君但有所命,登可星夜而回。”
刘备点了点头,其实他内心也是非常支持陈登的建议的。
功曹虽然位高权重,但毕竟只是从吏,并非主官。
而郡守可是两千石的大官,又是一郡的主官,执掌一郡军国大事。
在这以郡为家的东汉,郡守就是某种意义上的郡国国王。
陈登从功曹改为郡守,这可是妥妥的升迁,而且还是越级升迁。
放了和平年代,这种事情不说绝无仅有,那也是相当轰动一方的大事了。
刘备自然也希望陈登能够步步高升,能为自己独挡一面,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刘备还不放心,关心道:“元龙,东莞郡位置重要,四面危机,你欲带多少兵马上任?”
东莞郡处于兖州和青州的包夹中,还有地方匪患和黄巾骚扰。
刘备一旦拿下琅琊郡,臧霸等人手底下的大部分兵马是肯定要整训调离的,这些人都属于俘虏降兵,留在当地很可能会掀起反叛,必须带回郯城打散混合整编。
因此,想要依靠所剩无几,也不知是否可靠的琅琊郡兵,那难度是相当大的。
刘备如此欣赏爱护陈登,是不舍得陈登如此冒险的。
因此,刘备特地想要让陈登带兵上任,这样便可以轻松压服豪强,驱逐匪患和黄巾余孽的骚扰。
看见刘备为自己想的如此周到,陈登再自信也很感动,略一犹豫,便欣然接受刘备的善意。
“还请使君给登五百士卒,登可保东莞安然无恙。”
“五百太少。”
第59章 否决张飞
刘封这时候插话了:“功曹之能,封早已知晓。只是猛虎搏兔,也尽全力,窃以为功曹当做万全之准备。”
劝了陈登一句后,刘封又转向刘备道:“以孩儿之见,可从下邳抽五百郡卒,再从东海抽五百郡卒,丹阳兵中也可抽出五百人,最后还可以在琅琊降兵中挑选五百,凑足两千之数,料想暂时应该足以镇压东莞全郡了。”
刘封这番谋划,可谓是替陈登操碎了心。
从下邳抽调的五百郡卒,可以是陈登的子弟兵,他陈家就是下邳国最大的地头蛇,在郡兵中素有威望,可以依托为心腹。
从东海中抽调的五百郡卒,也是徐州本地人,对陈登有著天然的亲近感,在有下邳郡卒托底的情况下,以陈元龙的手段,收服东海郡卒简直易如反掌。
最后的丹阳兵里抽出五百人,既是对陈登的考验,也是打开了陈登未来的上升渠道。
整个徐州还是以丹阳兵为主力,仅人数上,丹阳兵就有近三万人之多,占了徐州兵总人数的五分之三。
相信在随后的几年里,丹阳兵的比重依然会很高。
想要在刘备手底下掌兵独当一面,那就必须处理好和丹阳兵之间的关系。
否则祸起萧墙,历史上的刘备就已经给出了这会付出何等惨重的代价。
陈登是徐州本地人,和丹阳兵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
这一次调拨五百人归他辖制,其实也是一个让他可以把手伸入丹阳兵内部的机会。
不过这样一来,也等于是公开允许陈登扩大在军方的影响力,这如果不是主君信任臣子到极致,是不可能点头的。
这就充分证明了刘家父子对他的信任程度。
“封儿此言大善。”
刘备闻言,仅仅只是思索了片刻,就重重点头,推心入腹般语重心长道:“元龙,五百人实在太少。备知你胆大心雄,才高气清,有出将入相之能。
只是,也请元龙爱护自身,切勿以身犯险。
元龙对备,胜过徐州。
备可弃徐州,却不能离元龙啊。”
陈登何等机敏,在刘封提议之后,他就很快明白了刘封建议里隐藏著的善意和信任。
此时又听见刘备这一番声情并茂的抒情,登时眼睛就红了,对著刘备表忠心道:“登才疏学浅,蒙使君不弃,委以重任,登必将竭尽全力,报效使君。”
刘备自然是一番劝慰,君臣之间又加深了感情。
等到陈登离开之后,刘备才回过头来询问刘封:“封儿你今日此举,仿佛想要让元龙涉足军事?”
刘封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他的目的有些明显,如果刘备不问,他反而要担心出什么问题了。
现在刘备正大光明的问了出来,说明自己老爹还是非常信任自己的,那只要好好回答,就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父亲,孩儿是如此想的。”
刘封坐直身体,正色答道:“徐州自古乃是兵家要地,即便父亲韬光养晦,谨守本分,守州界而无侵人之举。
可父亲须知,人无伤虎心,虎有吃人意啊。
其他人暂且不提,只淮扬袁术就绝不会放过我州,只是他眼下四面楚歌,抽不出精力和兵力。一旦刘表和刘繇给他的压力稍减,他必定兴师来犯。”
对于刘封的分析,刘备自然是同意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忧心忡忡的主要原因。
现在结合刚才刘封力荐陈登的事情,刘备猜得出了一个很明显的结论:“莫非,你是想要让元龙独当一面?”
“正是如此!”
刘封建议道:“徐州四通八达,百战之地,将来很可能会发生多线战争的情况。如果到了那时,只有父亲一人可为帅,父亲如何能救的过来?”
刘备悚然,确如刘封所说,徐州三面受敌,地形平坦,易攻难守,他一个人著实不可能独挡三面,最少也得有两个帮手才行。
沉思了片刻,刘备开口询问起刘封的意见:“封儿,觉得你三叔如何?能否独当一面?”
刘封心叫果然,这个时候,张飞才是刘备集团内真正的二号人物,而且还是刘备自己都力捧的。
不论是感情,还是利益,张飞对刘备而言,都要比关羽重的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张飞和刘备是同乡,还因为刘备刚起兵的时候,张飞就破家资助,带著大量的原始股份,而且还从来不翘尾巴,踏踏实实地给刘备当小弟,还特别能打,有军事天赋。
这样的原始股东哪个老板不宝贝?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这时候刘备心里的T0只有张飞一个人,关羽和简雍是T0.5,其他人才是T1.
也正是如此,张飞才会越过关羽,成为刘备集团第一个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成为徐州留守,代理州权,这简直是托孤寄命般的信任。
可惜张飞输了。
历史上都觉得是张飞辜负了刘备的信任,张飞大意失徐州。
再联通后面关羽大意丢荆州,兄弟俩合起伙来坑刘备了,最后还导致刘备夷陵惨败,嫡系精锐尽皆战死,差点基业断送。
可后世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张飞的失败其实是一种必然,甚至倒因为果,张飞和关羽本质上是被刘备给坑了。
陈群之前就力劝过刘备,徐州是一滩浑水,不要去搅合。
刘备不听也就罢了,但至少得重视起来吧?
徐州的势力错综复杂,刘备一直没能把丹阳兵消化掉,虽然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可毕竟炸弹还在那里,并没有彻底拆掉。
既然炸弹没拆掉,那就要妥善安排留守的人,要保证留守的人不会引爆炸弹,又或是引爆了也能镇得住。
可刘备却选择了张飞坐镇,而张飞也果然引爆了炸弹;
因此,这口锅刘备是至少要和张飞平分责任的。
至于关羽,那就更倒霉了,他比张飞还冤枉,也被刘备坑的更惨烈。
“父亲,三叔并不适合。”
刘封自然知道顺著刘备的话说,肯定能让他高兴,可这高兴的代价可太大了。
因此,他只能犯颜直谏起来:“三叔性情粗疏,虽重士人,却轻视小卒,更看不起丹阳诸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叔先天就丢了人和,众将战于外而不和于内,此非兵法之大忌乎?”
刘备脸色有些难看,却没发作。
第60章 知会曹豹
刘封只能视而不见,继续劝说:“父亲麾下,二叔、陈功曹、田叔都有方面之才。三叔与这几位相比,还逊色了一筹,父亲平时可将三叔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日后定能成才,届时还担心没有方面之位吗?”
“若是父亲此时硬扶三叔上位,既难以服众,伤了其他叔伯们的进取之心,万一三叔有个闪失,也非父亲之福啊。”
刘备长叹一声,有些被刘封说动了。
片刻后,他又摸著下巴的胡须,不解问道:“你说翼德性情粗疏,不和于军中,可云长之傲,更胜翼德,难道你就不怕云长不和于军中吗?”
“父亲,二叔是傲于上,而不凌于下,他主政一方,必会得罪士人,可统帅一军,却能安抚士卒,为之效力。”
刘封接著说道:“况且二叔的问题是傲上,并非只针对士人。对于像陈功曹、鲁子敬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名士,二叔一样是非常尊崇的。
日后父亲若以二叔为帅,可以安排如陈功曹、鲁子敬这样的智谋之士给他当参军,如此一来,可保万全。”
刘封嘴上说的是陈登,鲁肃,可这两位其实都是要大用的,给关羽配做军师可就太屈才了。
刘封想的更多的是,荀攸、刘晔、郭嘉等人。
这三人都是顶级的谋士,战术家,奇谋妙想的行家,而且这三人的性格,也是顶级的参谋性格。
荀攸性情低调,谨身守份,郭嘉豪放不羁,平易近人,刘晔则是心思机敏,玲珑八面。
可惜这三个人历史上都没啥好结果,荀攸被叔叔连累,硬生生让曹操拖死在战场上。
郭嘉身体不好,虽得曹操喜爱,却天不假年,早早病逝。
至于刘晔,刘封觉得这三个人里,说不定最惨的就是他了,所谓谋不用,计不从,说的就是刘晔了。
这位顶级参谋人才,居然硬生生被曹家三代给逼疯了,最后落了个表里小人的下场,郁郁而终。
在刘封看来,别的不说,只是荀攸和郭嘉一定能得关羽喜爱尊重,刘晔的圆滑机敏,也大概率能哄好二爷。
只是现在这三位一个都没来,刘封也没法说这些事。
“二叔比三叔沉稳,徐州易攻难守,除了主攻方面,其他方面必更适合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