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40节

  刘备闻言,脸色虽然未变,可心中却是翻起了滔天巨浪。

  此刻北线长长的战在线,其实只有四五万人马,这里面还包括了黄巾军,著实薄弱了些。

  要是曹操真的翻脸,恐怕颍川,梁国都得丢,任城、鲁国、沛国也都会很危险。

  “父亲也不必太过担心,如今大将军也有自己的麻烦事情,而且他的重心还在北方。”

  刘封笑道:“听说大将军也在筹措粮草,想要在颍川屯田,至少不能让咱们交出去的部分熟田给荒废了。而且河北的大司马可不会干看著大将军,依我之见,大司马可是会想著方来给大将军添些堵的。”

  袁绍和曹操以前关系有多好,现在关系就有多恶劣。

  这也没办法的事情,以前袁绍是个女神,曹操是个舔狗,各种全方位无死角的跪舔袁绍,为的无非就是阶级跃迁。

  至少能把自己的一脉从阉宦之后改换门庭成士大夫。

  这种单方面提供情绪价值的关系,如果长久得不到回报,不但会难以为继,甚至大概率是会翻脸成仇的。

  偏偏袁绍还自我感觉特别优越,觉得给了曹操许多帮助。

  这些帮助还是客观上真就存在的,但又不是曹操最想要的。

  这样一来,这俩人能不能闹掰成死敌才怪了。

  袁绍虽然直到建安四年灭了公孙瓒后才南下官渡,但不代表这时候俩人才撕破脸,更不代表袁绍直到这时候才恶心曹操。

  袁绍针对曹操的阴招,从建安元年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还是一波一波的,不带消停的。

  所以刘封相当肯定道:“只要咱们不去招惹大将军,他短时间里是没有空理我们的。”

  刘备恍然大悟,点了点头,随即皱眉道:“那如果天子和大将军出现了分歧,为父也要站在大将军一边吗?”

  刘封笑了起来,面授机宜道:“父亲,你只需要做到两点,即可确保万无一失。”

  “哦?”

  刘备来了兴趣,催促好大儿道:“你且说给为父听听。”

  刘封嘿嘿一笑,开口道:“凡是大将军和大司马等外藩之间的事情,父亲尽可站在大将军一边,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激烈,尽力表明支持大将军的立场。凡是大将军和天子之间的事情,父亲则软站边天子,态度要柔软,措辞要委婉,尽量表明你想要弥合天子和大将军关系的想法和意图。”

  刘备啧啧嘴,若有所思,似乎从好大儿的话里学到了些什么。

  “对了。”

  刘封接著说道:“孩儿还给大将军备下了一份礼物。”

  刘备被刘封的话惊醒,好奇道:“什么礼物?”

  “一个人。”

  刘封神情有些低沉道:“父亲可还记得当初大将军率军进入徐州,大开杀戒之事?”

  “自然记得。”

  刘备重重点了点头:“大将军实在是太过残酷,即便陶公有过,徐州万千黎民何辜?”

  刘封赞同的点点头,随后说道:“大将军自言乃是为父报仇,而始作俑者,正是陶谦公麾下骑都尉张。此人在行凶之后,劫掠曹家财富,不敢回去面见陶公,而是一路往南,直逃入了江淮,投靠了袁术。”

  刘备刚开始时还没察觉什么,可当刘封说到张南逃,投奔袁术之后,有些回过味来了。

  刘备试探著问道:“你的意思是,这次入寿春,把他也给逮到了?”

  刘封笑著点头道:“正是!孩儿此番也算是搂草打兔子,意外之喜了。此人混在降将之中还想蒙混过关,却不想孩儿对其印象颇深,自不能容他逍遥法外。”

  张除了帮曹操老爹玩了个消消乐,后来还在陈国消消乐了一把,直接把陈王刘宠和陈国国相骆俊给一锅端了。

  这可是个S级刺客,要不是刘封从来不玩刺杀,还真不舍得就这么给曹操送去呢。

  刘备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家好大儿手里还捏了张王牌。

  “原来如此,为父无忧也。”

  看见刘备如此放松,刘封赶忙提醒道:“父亲,切不可如此松懈啊。大将军,奸雄也。又岂会因一杀父仇人而放弃王图霸业?”

  “此事只能当是锦上添花,切不可视为雪中送炭。”

  刘封对曹操的信任度一向极低:“况且就算是雪中送炭,大将军也一样能翻脸无情。”

  末了,刘封还担心的劝说道:“父亲,我们做这些是为了麻痹大将军,您可不能自己先被麻痹了啊。”

  刘备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流露出明显的尴尬之色,他也不知道为何,每次在自家的好大儿面前就很容易失态。

  一方面也是因为亲缘的关系,刘备在好大儿面前比较放松。

  其次也是因为好大儿每每说出来的都太有分量了,弄的自己吃不住劲道。

  “为父知道了。”

  刘备脸色恢复平静,仔细想想,好大儿说的还真就是把人心给看透了。

  刘备现在认真思考过后,还真挺认同好大儿的看法的。

  区区一个张,确实只有锦上添花的作用。

  曹操如果铁了心要对自己捅刀子,就是十个张也挽回不了。

  “封儿你且宽心,为父已经明白了。”

  刘备现在是完全明白刘封为什么要专门找自己谈一次了。

  这事情确实给自己敲响了警钟,北边可不是平安无事的,那可是卧著两大诸侯的。

  同时,刘备此时也有些恍然刘封对曹操的建议了。

第302章 刘繇两难(加更,加更!)

  一时之间,刘备对自家好大儿忍不住生出了佩服之情,只觉得他几乎把曹操给看透了。

  以如今北地的局势,曹操势弱,袁绍势强。

  为了争取时间,刘备自然得支持曹操,共同抵抗袁绍。

  这是两弱联合抗强的合纵之策。

  可曹操的野心是相当大的,而且生性多疑。

  因此,刘备也要有选择性的偶尔反对下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站在天子一边了。

  这样既能获得天子的好感,又能让曹操不至于怀疑刘备的居心,还能顺势化解曹操对自己站队他的猜疑心。

  简直是一石三鸟。

  好大儿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定了定神后,刘备又问起了第二件事情。

  刘封精神一振,开口道:“父亲,州中所养育的孩童如今有部分已经长大,也学习了数年之久,我意让他们参与此次水利工程,积攒经验、资历和功劳。之后也可以分派到各地去担任基层吏员,甚至是主簿,慢慢积功晋升。”

  “父亲,这些孩童才是我家根本,也是独属于我家的力量。”

  刘封一边打量著刘备的脸色,一边劝说道:“他们对我家的忠心,远非一般士族豪强所能比拟。日后以他们为根基,想要整顿乡里不好说,但提升赋税,减轻民负却是大有可能的事情。”

  刘备惊讶道:“昔日汝收拢的孩童已经能派上用场了吗?”

  对于那批孩童,刘备是早有所闻的。

  刘备虽然多年不曾还乡,但也多次送过财货回家。

  刘封说动了大母吴氏和母亲田氏,将这些财货拿出来,收拢刘氏宗族和涿县之中的孤儿,并亲自教授他们识字,平时还以军旅之法操演他们。

  刘备初次得知时,还大为惊讶,夸奖刘封有乃父之风。

  后来刘封还千里迢迢的耗费了不少钱粮,把这些孤儿从涿县带到了徐州。

  听说到了徐州之后,又招收了一部分徐州的孤儿,人数不断增加,至今应该已有近千人之多了。

  刘备听完了刘封的介绍之后,这才明白自家好大儿已经做了多少铺垫。

  这些孤儿如果能够进入官场,哪怕只是在基层,也会给刘家带来极大的助力。如果这些孤儿中有值得栽培的人才,擢升至郡县的话,那无疑助力会变得更大。

  “好,为父知道了。”

  刘备当即表态:“你且放心,你的人有为父看顾,绝不会叫他们被人欺负了。”

  刘封大喜,感激道:“如此,就有劳父亲多多看顾了。”

  刘备这会儿找到了一些父亲的尊严,颇为高兴,又关心了一些刘儿营的情况。

  刘封自然如实交代,刘备心里暗自决定,一定要好好看顾这些孩子,并且有机会就酌情擢拔几个好苗子。

  “父亲,明日我就率军出发了。”

  末了,刘封起身冲着刘备大礼参拜:“还请父亲多多加餐,保重身体。”

  刘备一时之间颇为感动,将好大儿搀扶了起来:“为父晓得,你也要多多加餐,保重身体。”

  “喏!”

  次日一早,刘封都督大军南下,先锋贾逵率先出城,沿著肥水和芍陂中间的通道行军,速度相当之快。

  仅仅只是六天时间,就已经抵达了合肥,速度比周瑜他们北上寿春时可要快的多了。

  这也是因为此时沿途俱是刘备军所控制的腹地,行军起来不用担心敌人,又可以在沿途的成德县获得后勤补给,自然全无压力。

  刘封让大军在合肥休息了一天,补充了物资,准备继续南下。

  就在此时,厉阳传来了好消息。

  在孙香的力劝之下,孙贲投降了。

  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好消息。

  于是,刘封立刻将大军一分为二,周瑜、甘宁、董袭三部共七千人走水路,经巢湖,出长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抵厉阳。

  刘封则率领剩下的潘璋、徐盛和贾逵三部,共一万八千人,直扑厉阳而去。

  这样分兵有好几个优势。

  其一,甘宁、董袭的水军可以顺利驾船入江,以备后续过江。

  其二,甘宁、董袭、周瑜这一路,恰好能够遮蔽刘封主力的侧翼。

  其三,分薄兵力之后,道路的负担也会下降,从而使得行军速度得以提升。

  从刘封本心而论,水军那一路自然是想要让周瑜为帅的。

  可现实里却是不能如此随心,最终还是以董袭为主将,甘宁,周瑜为副将。

  刘封都督大军行进,一日六十里的速度朝著厉阳狂奔。

  四天之后,刘封就遇到了孙香和孙贲派来迎接刘封大军的使者。

  “小人乃是征虏将军所遣,特来迎接征南将军。”

  随后,那使者还送上一份帛书,乃是孙香所写。

  刘封接过之后打开观看,帛书上的内容自然是孙贲请降,同时,在末尾的地方有个小标记,是事先和孙香约定好了的,以防止有意外。

  确认标记无误之后,刘封心中松了口气,示意道:“前面带路!”

  孙香已经将厉阳的情况交代的很清楚了,对方在城中只剩下了四五千部曲,而且孙贲实在是没有理由在袁术已经被擒的情况下,和刘备作对。

  不过饶是如此,在经过山路段的时候,他还是放缓了速度,做了必要的侦测,以防范孙贲真的发了疯。

首节上一节340/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