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91节

  甚至孙香也有反水的意思,只是离的太远,而且突然暴毙,使得他没能离开袁术集团。

  但这个时候还不行,袁术不但活的好好的,还老老实实的当著朝廷的左将军,对孙贲、孙香、吴景都有举荐的恩德。

  一旦袁术给江东发令调兵北援,那孙策他们可有的头疼了。

  这也是孙贲、孙香暂时还不想过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万一孙策他们扛不住,还要再渡江回来,这不是来回折腾吗?

  况且厉阳有数月之粮,又有两万大军,坐拥坚城。

  刘备军就是真来了,一时半会也未必能打的下来。

  说来也巧,孙香和孙贲几乎是想一块了,孙香那边也给自己的长子孙兰凑了一千部曲,也打算先行过江。

  加上徐琨剩下的两千人,这五千人想要偷渡江东,最少也得一两个月。

  *******

  时间飞快,开春之后,徐州的兵力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动和扩充之后,开始了为期数个月的集训。

  在三国时期,士兵操练的强度和频率是相当低的。这并非是因为军阀不知道练兵的好处,也不是他们懒惰,而是真的练不起兵。

  这里的操练指的是大操,由于大操十分辛苦,尤其是体能消耗相当巨大。

  因此,绝大部分的军队会提供超量的食物,甚至是大量肉类来给士兵补充体能,化解训练的怨气。

  哪怕没肉食,最起码的主食是必须无限量供应的,只要吃的下,就能随便吃,而不是像平时限量供应。

  如果连这都没法保证,哪怕这是东汉末年的军队,也一样会兵变给你看的。

  就连威望高如曹丞相,不也得借了粮官的脑袋来销帐。

  故此,军队的集训是需要额外支出大量粮食和财帛的,而且还会大幅度的增加军械的磨损和报废量。

  没有足够的经济物质支持,军阀真的是连练兵都练不起的。

  曹操军要好一些,因为士卒大部分都有著充足的战斗经验。而袁绍则是拥有丰厚的资源,也供得起袁军一月一操。

  唯有徐州,士卒既有不错的纪律性,又有相当的战斗经验,还能保持一月两操。

  当然,就为了这一月两操,徐州每个月得多支出两万余石粟米,一千一百余万钱的财帛。

  财帛主要用来购买猪、牛、羊、鸡鸭和鸡蛋,为士卒加餐,还补充了数千军械,药物等物资,消耗可谓极大。

  所以别看徐州好像现在光人头税就能收个大几亿的,其实这钱真的不经花。

  就这一千一百余万的月开销,也仅仅只够给徐州准备参战的八万野战军提供月人均4斤肉,一斗醇酒,三斗行酒的量。

  要不是这一年多来,徐州的生产力恢复的很不错,想要采购到这么多的肉类还真不容易,价格也至少得高上几成,甚至翻倍。

  这开销如此恐怖,可相应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厚。

  新卒不断在严厉的训练中,逐渐适应了徐州军的军纪,同时老兵也能够将战斗经验、军阵技巧传授给新兵。

  毫不夸张的说,经过这四个多月的演武,掺入了大量黄巾降兵和新兵的徐州野战军战斗力重新恢复到了巅峰时期的七八成,剩下的自然就需要真实战斗的磨砺了。

  徐州这边如此大张旗鼓的扩军演武,周围的诸侯们不可能没反应。

  孔融、吕布,陈宫、张邈兄弟等小诸侯反而是最为镇定的,别说他们和刘备之间的盟友关系了。

  刘备军真要对付他们,也犯不著整这么大场面。

  反应最大的反而是袁绍、曹操和袁术,三人都对刘备如此扩军演武而感到戒备。

  其中又以袁绍最为镇定,毕竟刘备想要攻打他的话,不但要穿越孔融、曹操这些人的地盘,还得过了黄河才行。

  曹操本身是刘备的盟友,双方还一同扶持了朝廷中枢,彼此之间暂时还没有大的矛盾,最重要的是,刘备如果攻击曹操,不但师出无名,而且还有对抗朝廷的嫌疑。

  因此,袁绍和曹操只是略微调动了部分兵力,进驻关键要隘增加防备。

  唯有袁术,是真的紧张到汗流浃背了。

  “这刘备想要做什么?”

  袁术在寿春的宫殿中来回走动,脸色一片通红,朝著下面的群臣发著脾气。

  实际上袁术的性格一直都是暴烈如火,一言不合就开骂,甚至动不动就想搞暗杀,他的这个做派,也难怪才俊豪杰之士看不起他了。

  历史上他甚至还想暗杀何,原因仅仅是因为对方看不起他,不接受他的拉拢,而和袁绍结为了好友。

  这个何也是个牛人,河南名士,名气比荀攸、荀还要大的多,甚至荀攸的王佐之才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就这样的大名士,袁术照样敢作敢为,为他安排了刺客套餐。

  幸亏袁术做事漏风,想要暗杀何的事情让陶丘洪知道了。

  结果陶丘洪特地跑去给劝阻了,后来又是南阳人宗承帮忙说和,才让袁术最终放弃了暗杀对方的念头。

  其实真说起来,汉末这帮世人圈子简直都是熟人圈。

  这何、陶丘洪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以他们的名望、学识、能力和人脉关系,妥妥的也是一个三公九卿级大佬。

  尤其是何,他和袁绍、曹操简直好得穿一条裤子。

  和何比起来,许攸撑死了也就是个破产乞丐版,全方位从能力到交情上,都被何彻底碾压。

  这何、陶丘洪和宗承都是当时的名士,三个人对曹操的看法也很有趣。

  何是盛赞曹操,是当时除了桥玄以外,唯一一个推崇曹操才干能力的大名士。

  宗承则恰恰与何截然相反,他虽然承认曹操的才干,但觉得曹操这个人过于残忍暴虐,拒绝与曹操相交。

  曹操后来当了司空,总览朝政的时候,还曾经假装不经意地询问宗承:“现在可不可以结交呢?”

  宗承的回答却是:“我那松柏一样的意志还没有改变。”

  这样一个人,曹操却不敢弄死他,还让自己儿子曹丕、曹植他们上杆子的去拜访宗承,以晚辈自居。

  袁术此刻如同一头被激怒了的鬣狗,除了无能狂怒外,就是指责群臣无能。

  下面的臣子也早习惯了袁术的脾气,一个个低垂著脑袋任由他发作。

  袁术心里很是恼火,他一直都想著给刘备父子也送个刺客套餐过去。

  可惜的是,刘备本身就相当能打,而且护卫都是跟随多年的亲信,刘封这边年纪虽小,做事却密不透风,让他的暗杀大计迟迟没有进展。

  “你们说说看,眼下该如何是好!”

  骂了半天之后,袁术也骂累了,重新坐回上首,端起案几上的蜜水喝了起来。

  杨弘先开口道:“如今当多遣密探,北上查探。”

  “还有呢?”

  袁术的目光盯上了杨弘,示意对方继续。

第266章 袁术的对策

  杨弘皱著眉头,考虑了好半响,又继续说道:“要不,我们派人和刘使君好好谈谈?我们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料想刘使君也不想让他人得利吧?”

  杨弘的话引来周围众人震惊的目光,可没想到袁术却并没有发火,而是沉思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袁术开口道:“广文所言,汝等怎么看?”

  众人心中忍不住对杨弘生出了几分佩服心思。

  原本他们以为杨弘这么说,必定会招来袁术的一顿痛骂,可没想到袁术居然动心了。

  在揣摩袁术心思这方面,这杨弘当真是当仁不让。

  其实袁术本身就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而且他从来都不介意伏低做小。

  只是他的出身给了他太多的资源,以至于没有多少事情能让他原形毕露。

  历史上他坐困鲁城的时候,对送上南阳郡的孙坚就极为优容,后来请求吕布偷袭刘备的时候,也是低三下四,甚至吹捧吕布是自己的三世恩人。

  从小到大和袁绍势不两立,成天辱骂袁绍是婢生子。

  可后来一样能舔著脸去恳求袁绍接受自己,还吹捧天命在绍。

  可见袁术从来不是一个真正强势的人,他的强势只是一种伪装,而杨弘正是看透了这一层,所以才能屡屡猜中袁术的心思。

  “长史所言可行!”

  阎象站出来第一个支持杨弘,倒不是他跟杨弘关系有多好,而是他真心觉得杨弘这次的计策的确不错。

  袁术好求士,却既不能得士,也不能用士。

  手下人尽皆平庸之辈,即便如同杨弘、李业有些才干,也私心更重,往往会因私废公,阿谀谄媚袁术而不坚持主见。

  唯有阎象颇有才能,眼光深远,而且能秉公直谏。

  袁术原本就已经心动,现在看见阎象也赞同,当即点了点头:“好,既然主簿也赞同此法,那就依此计而行。那何人可担此重任?”

  袁术的目光扫过堂下,似乎是在挑选出使的人选。

  杨弘想了想,主动站出来道:“袁曜卿可当此重任。”

  袁术一听,视线顿时落到堂下一个青年文士身上。

  此人性情低调,从不主动发言,只是处在末位处不言不语。

  真论起来,他和袁术还是远祖亲戚,姓袁名涣,字曜卿,乃是袁滂之子,陈郡袁氏一房的嫡脉。

  陈郡袁氏虽然不如汝南袁氏,但也是响当当的河南名士世家,祖上一样出过三公,世有两千石。

  袁涣他父亲袁滂就是官至司徒,而且这对父子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就是从来不说别人坏话。

  袁滂身处两次党锢之间,竟能保存其身,和这一点是分不开关系的。

  而袁涣就更有名了,吕布甚至用刀剑威胁袁涣写信骂刘备,结果袁涣宁死也不肯写,还反过来教训吕布,居然还把吕布给训服了。

  不过此时,袁涣仍在袁术手下,他因为避难于江淮之间,恰好是袁术的地盘,被对方硬逼著出来效力。

  只是袁涣一般从不主动开口,除非袁术询问。

  可一旦袁术询问,袁涣的意见又总是和他完全不同。

  而且袁涣每次的主张都是正气凛然的正道,加上袁涣言辞犀利,袁术辩驳不过。因此,袁术虽然不能用袁涣,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这次杨弘推荐袁涣出使刘备,还真不是有什么私心,而是这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

  因为袁涣是刘备举荐的茂才,两人之间有恩情在,许多事情就方便谈了。

  前年刘备来援徐州,曹操退兵之后,就被陶谦安置在了小沛,同时陶谦还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

  虽然这个豫州刺史是陶谦私自表奏的,可当时的豫州的确没有刺史,所以部分豫州地区还真就接受了刘备的遥领。

  当然,这也仅限于遥领,你真要征兵征粮那可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了。

  刘备自然没有这么膨胀,可他也动用了不少豫州刺史的权限,其中一项就是举茂才和举孝廉。

  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刘备最终选择了举陈群为孝廉,举袁涣为茂才。同时,还征辟了陈群为别驾。

  只是同陈群一样,袁涣也不支持刘备去徐州,所以干脆南下跑路了。

  “长史所荐,与我不谋而合。”

  阎象也紧跟著推荐起袁涣来:“曜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为人正直,当是不二人选。”

  “好!好!”

首节上一节291/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