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心中暗赞,果然雍容不迫。
刘备笑著朝著鲁肃笑吟吟道:“子敬,可知此儿是何人耶?”
听著刘备略带戏谑的话语,鲁肃何等精明,自然能看出自己未来的主君心情极好,而且这份好心情,就是来自于面前的这位少年。
这让鲁肃心中对刘封的好奇和疑惑变得更大了。
一个看起来十二三岁的少年居然可以在州牧府中随意行走,必然是州牧极为亲近的子弟。
再一想到刘备这混合著骄傲和自豪的情感,鲁肃隐约有了个猜测。
“莫非,这位乃是明公府中公子?”
刘备放声大笑起来:“子敬果然机敏,此乃备之犬子刘封,有些才气,总算没有辱没先人。”
鲁肃小吃了一惊,能让刘备这么夸奖,这刘封必然有过人之处。
整个汉族几千年,最重祖先,而这当中,又以汉人为最。
汉代对死人的葬礼是极其重视的,陪葬品往往会超过活人的待遇。
这种厚葬风俗,引得华夏许多的黄金宝物被带进了地下,最后逼得皇室不得不带头推崇薄葬了。
刘备能以不辱祖先来夸奖刘封,这已经是极高的赞许了。
只是鲁肃不清楚,刘备这个祖先指的可不是他的父亲和祖父,真正的对象乃是刘邦。
要是让鲁肃知道这一层,恐怕他可就真要被震惊到失态了。
刘封走到鲁肃跟前,大礼参拜道:“子敬先生,小子刘封有礼了。”
鲁肃赶忙起身避让:“肃乃白身,怎可当公子如此大礼。”
刘备适时插话:“子敬尽管端坐无妨,以子敬之才,备求都求不来。今日邀天之幸,能得子敬辅佐,实乃我刘备的福分,定当以要职相待,子敬又何必自惭耶?”
刘备话音刚落,刘封也紧跟著道:“小子刘封,日后还要蒙您多多教诲,今日礼敬于您,实属应当。”
听完刘备的话,鲁肃就已经心头一片火热,得遇明主之感油然而生。
在听到刘封的话后,感受到刘家父子给与他前所未有的重视感,已经让这位被乡人族老诸多误会的智者破防了。
鲁肃离席之后,冲着刘备大礼参拜:“肃才疏学浅,人微望轻,不意主公与公子如此器重,待肃以诚,期以重望。肃敢不竭尽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
两大魅魔同台竞技,即便强如鲁肃看来也是吃不消的。
当然了,这也和鲁肃郁郁不得志,又久被乡人、族老误会非议有关。
鲁肃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周瑜、刘晔寥寥数人之外,竟再无知己,更无明主。
可想而知鲁肃这些年有多郁闷。
现在猛然间遇到刘备这么一个情深义重,又能给他机会施展才华的明主,如何能不感激涕零。
哈哈哈,更新了,今天作者母亲生日。
祝她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恳请大家一起祝她生日快乐。
一句生日祝福,就是对我最好的支持,谢谢大家。
今天加更!
第49章 鲁肃举才
别看鲁家很有钱,是东城有名的巨富之家。
可就连鲁肃那些短视的族老都知道,鲁家在逐年衰退。
吴书清楚的记载: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可见当时鲁家逐年衰退至少在当地,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鲁肃这么一个才高雅量,又深谋远虑,性情豪爽的人,如何能接受得了这个事实。
可不论他如何学习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但他依旧只是一颗沧海遗珠,不但没有吸引来明主,反而引得乡人视他如同纨绔子弟。
他眼光越好,越是曲高和寡,心中的空虚寂寞,忧心忡忡谁人能懂?
鲁肃心中的委屈心酸,能与谁说?
现在猛的一下子碰上火力全开的大耳哥,态度亲和,体贴入微,心意相通,理解鲁肃内心的痛苦和忧心,这让他如何把持得住啊。
“子敬快快请起。”
刘备赶忙离席,上前亲自将鲁肃搀扶起来,目蕴欣赏和激励道:“子敬,何出此言。备素来德薄,蒙徐州父老看重,托以州事,夙夜忧愁,深恐有负百姓。
今得子敬辅佐,备如鱼得水,今后还请子敬不吝赐教,直言正谏,备当从谏如流。”
“恨不能早遇主公!”
鲁肃感动的眼睛都红了,要知道这个鲁肃可和演义里的老好人,受气包截然不同。
真实历史里的鲁肃可是个腹黑男,又恃才自傲,还很能察言观色,投主公之所好。
即使过河拆桥,不念旧恩的孙十万,到晚年也曾怀念鲁肃,虽然中途哔哔过鲁肃言过其实,可身体却是非常老实的遵照鲁肃的战略在做。
这是因为鲁肃实在太会了,什么话,什么事都做到领导的心里,这怎么能让人不喜欢他呢?
但现在看来,比起大耳哥,初出茅庐的鲁子敬还是差了一点,已经快被对方给征服了。
要不然,也不会将明公换成主公了。
可别小看这一字之差,明公是我给你打工,你是我老板,这没错,但我随时可以离职,你也随时可能被罢免。
不论是我离职了,还是被罢免了,咱俩就不是主从关系了,最多我欠你个人情,是你的故吏。
但现在这年头,故吏已经没有太多约束力了,纯粹看人的道德水准有多少。
可主公可就不一样了,这是要认主的架势,哪怕以后刘备被罢免了徐州牧,鲁肃一样是刘备的私臣,可要跟著刘备一起跑路的。
三人再度分主客坐下,刘封坐在鲁肃的对面。
“主公,肃不才,愿为主公献上三策,以助明公立足徐州。”
鲁肃挺直身躯,开始谏言。
刘备和刘封也认真起来。
如果说鲁肃的入职是一场面试,那么鲁肃现在是要展现自己的才能了。
刘备正色答道:“请君直言!”
鲁肃竖起三根手指:“肃之第一策,先请主公广纳良才,如今乃是大争之世,中国内乱,南北群雄四起,强者连州跨郡,弱者据城自守。
主公欲安徐州,非广纳贤才,聚拢英杰不可成其事。
肃斗筲之才,却为明公所重,竟以轩车征召,待肃恩重礼隆,肃平生无所长,却有几名英杰好友,愿举荐给主公,助主公安邦定国。”
刘备自无不可,连连点头:“子敬之才,虽只是初识,然备已深知,能为子敬所敬之好友,必定也是同样的高明之士,子敬可从速道来,备当轩车相迎。”
轩车,是一种高级别的车,可驾四马,华盖,车体亦大,六百石以下不得乘之,只有二千石以上的长吏才可乘坐。
原本刘备征召鲁肃根本用不上如此隆重,只需一长吏携征辟文书即可。
毕竟此时的鲁肃只是区区一介豪强,家中别说两千石了,就连六百石郡中大吏都很久没出过了。
不过刘封担心鲁肃低估了刘备,拒征不从。
因此,刘封力劝刘备派出轩车相迎。
事实上,刘封这次劝说还真起了很大的作用
鲁肃对于刘备入主徐州其实并不看好,他的观点和陈群非常相近,认为徐州此时已是旋涡,势力复杂,内忧外患。
如果按照鲁肃本心,不熟悉刘备的他自然不想跟著去跳雷坑。
即便鲁肃很想出仕,但他这样的智者,求的只会是长远的发展,而不是一时的任官。
因此,鲁肃原本大概率是会拒绝刘备的征辟的。
可这时候,刘封劝说派出的轩车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让鲁肃感觉到了被重视的感觉,而且还是捧在手心的那种。
要知道轩车可是州府、太守的座驾,能让他们派出自己座驾去迎接的人,自然是极受他们器重的。
这既让鲁肃对刘备生出了很大的好感,士为知己者死,如此隆重的礼下于人,鲁肃怎么能不感动呢?
同时,还让鲁肃对刘备给他预留的位置生出了好奇。
能动用轩车接送的,怎么都不可能是微末小官了。
就好比省政府一号车来接你去当官,怎么都不可能是去当个村长的。
哪怕你是白身,那也是有破格提拔的途径在的。
现在刘备又表态愿为鲁肃的推荐而派出轩车,别的不说,这份信任确实足以让鲁肃为之动容。
“主公,肃索要举荐有三人,第一人姓刘名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与主公一样,也是汉室宗亲之后。
此人少年早慧,果敢机敏,十三岁时便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其父请罪。
其父刘普原先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
汝南许劭善于观人,当时在扬州避难,称刘晔有佐世之才。”
刘备顿时兴奋起来了,竟忍不住插话道:“许子将面人无数,有识人辨伪之能,世人都以得许子将一言品评为荣。
备久仰大名,只是无福,不能得许子将之评也。”
刘封心里偷笑,知道自己老爹又给自己贴金了。
他哪里是碰不到,根本就是不够资格罢了,刘备区区一个边郡寒门子弟,哪里入得了许子将的眼睛。
谢谢读者大大们的祝福,加更来了!
第50章 举荐撞车
许子将和他兄弟许靖两人,在汝南搞了个月旦评,品评名士,客观的说,虽然这其中有很大的炒作成分,但确实也给了一些出身寒微的人扬名的通道。
就连曹操也在许子将那得了一句“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而沾沾自喜。
可见许氏兄弟的月旦评影响力之大。
普通人想要让许子将看一眼都难,更别说点评了,而这个刘晔,却偏偏让许子将主动品评,给出的还是佐世之才的美誉。
虽然这多多少少有点寄人篱下的原因,可刘晔的才能却是后世证明过的。
许子将眼光之毒辣,可见一斑。
可惜这位许子将已经在年前跑路,前往投奔刘繇了,而且就是死在今年。
要不然,刘备如果能把这位招募入麾下,做个牌坊,那价值可就太大了。
想到这里,刘封心里不禁一动,许子将是死在今年,能不能想想办法,做点文章?
刘封正想著小心思,却不想刘备突然放声大笑,打断了他的思绪。
抬头一看,对面的鲁肃也是一脸疑惑,不明白刘备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失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