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79节

  对于刘封的计划,刘备很是认可,黄巾军也好,梁国郡兵也罢,肯定是彻底打散之后分派诸部消化才是最好的方案。

  而且刘封这次扩军的安排,可谓是相当公允,甚至是有些委屈了自身。

  “善!”

  刘备满意的点点头,不过他也不会让自己好大儿吃亏:“高顺所部依旧归你辖制,三河骑士也暂归你调度。”

  刘封有些惊喜,原本以为老爹会把三河骑士拿过去的,没想到对方竟然就此放过了。

  哪怕只是暂时放过,那也是放过啊。

  更何况时间一久,再想拿可就不容易了。

  刘封当即感激道:“多谢父亲!”

  刘备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那你东城那一路,打算放多少兵马?”

  刘封当即答道:“六千精骑,由太史老师、张辽将军和徐晃将军统领。”

  “六千?”

  刘备震惊了,不解道:“你给为父的信中,不是说只有两千多人吗?”

  刘封赶忙解释道:“原本的确只有两千余人,可没想到后来杨车骑将徐将军所部赠给孩儿,还额外暂借了八百骑卒,徐晃将军本部也有四百余骑。”

  刘备算了算,还是觉得不对:“那这也只有一千两百余骑,即便算上太史、张辽所部的骑士,你也凑不够六千骑啊。”

  毕竟徐州少骑兵,除了他当初带来的一二百骑,太史慈招来的也不过四五十骑,后来最大的进项就是辽东买来的数百匹战马,以及张辽所部的三百余骑。

  可这些骑士加一块儿也凑不够六千骑的零头啊。

  刘封干咳两声道:“如今河东旱情愈发严重,儿子在三河之地微有薄名,使得这些三河骑士尽皆前往雒中投军。孩儿见他们心意颇诚,还大多自备战马军械,不忍挫伤他们的热情,于是便全部都收拢了下来。”

  “这些人有多少?”

  刘备沉默了片刻,突然有些后悔刚才的大方了。

  看见刘备这反应,刘封只能小心翼翼的比出一个手势。

  “两百?”

  “两千……余。”

  刘备斜著眼睛看著刘封,语气有些酸酸的:“看来你这薄名有些厉害啊。”

  “都是依仗父亲虎威,孩儿不过因人成事罢了。”

  刘封笑眯眯的拍起马屁来,只要自家老爹别反悔就行。

  可没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而且他这话恰好给了刘备一个口实。

  “既然是依仗我的威名,那我也不能白帮忙不是。为父也不多要,这六千骑回头调一半出来。”

  刘备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想吃掉一半。

  刘封登时不乐意了,这些精骑他可都是有规划的,日后拳打袁绍脑壳,脚踢曹操屁股,这六千精骑可是要派上大用场的。

  这可不能让老登给瞎霍霍了。

  刘封赶紧挤兑道:“父亲,所谓君无戏言!您身为骠骑大将军,可不能出尔反尔。”

  岂不料刘备也是振振有词道:“为父刚才也说了,只是暂归你辖制,此战过后,自然可重新安排!”

  刘封后悔刚才的炫耀,只能做最后争取道:“父亲,既如此,等战后我们再就骑士一事详谈一番。”

  刘备也不想逼儿过甚,当即点头应允:“如此甚好。”

第257章 谯县许氏

  “孩儿将兵三万,摆开在广陵一线蓄势待发,孙策过不过江,都不影响全局。”

  刘封这话说的很霸气,执掌大半个吴郡,部曲两万的孙策已经完全入不了他的视线了。他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吊打孙策,这源于实力的碾压。

  就力量上来说,江东战场的实力对比显然要比汝南这边还要夸张的多。

  刘封三万主力不提,牛渚防线就还有刘繇的一万五六千人马,再加上薛礼的一万多人,笮融的一万多人,王朗的近万人马,以及许贡的数千残兵。

  这加一块都快接近十万人了,这还没算丹阳周家的部曲。

  刘封的安排相当妥帖,接下来的细节则只需要在骨架里进行填充即可。

  至少在大战略上,刘备觉得成功率相当大,他也没有什么地方觉得需要修改的了。

  刘备最后问道:“那发动的时间定在几时?”

  刘封笑了起来:“八月至九月。”

  刘备了然的点点头,八月到九月乃是收获的季节,各地的庄稼都成熟了,此时发动,可谓是将因粮于敌发挥到了极致。

  刘备提醒道:“现在是二月底,至八月也只有五个多月了,各部得加快回返的速度。”

  刘封点点头,补充道:“父亲这边可以先动起来,半年时间,足够汝南诸部扩充休整了。广陵诸部虽然会到位的晚一些,可发动的时间要比北方晚上一些。况且部队伤亡并不大,即便提早投入作战,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刘备恍然,颇觉得精妙。

  这种后世梯次展开的战术,在东汉时代还是相当稀罕的。毕竟在这个时代还有大量的军阀不知道预备队的重要性。

  两人又商量了半个多时辰,讨论一些细节的地方。

  随后,刘封突然道:“父亲,我打算明日就走,先回徐州。”

  刘备有些惊讶:“你我父子才刚刚相聚,你怎么这就要走?”

  刘封苦笑道:“孩儿也想多陪陪父亲,可还有太多事情要做了,只能等父亲回郯城之后,再行侍奉了。”

  对于刘封的话,刘备颇为感同身受,随著地盘的扩张,他要处理的政务也是急剧增多。

  哪怕郯城有二张他们暂时理事,可还是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通过传骑送到睢阳,请刘备亲自定夺。

  “哎,身居高位,却愈发不得自由。”

  刘备苦笑摇头:“远不如昔日与你两位叔父涿县东门逐鹿豚来的痛快自在啊。”

  对于老爹的装腔作势,刘封表示含凡量太高了。

  当日,刘备一直留著刘封在身边耳提面命,颇有不舍之意。

  可最后,他还是同意了刘封次日离开。

  次日一早,刘封直接出城南下。

  郯城在睢阳以东,刘封之所以绕上这么个圈子,显然是有其目的。

  如今自家老爹可是督豫州事了,那也是时候去招募许褚兄弟俩了。

  这俩兄弟可不是单枪匹马,其麾下的数千部曲战斗力也是颇为不俗,昔日能在许褚兄弟的统领下力抗数万黄巾的围攻。

  典韦是招揽不到了,眼皮子底下的虎痴自然不能放过。

  之前一直没招揽许褚,是因为成功率太小,万一失败了,平白恶了双方的关系。

  毕竟许褚在谯县也算是家大业大,坐拥人口上万的坞堡,部曲就有数千人之多,还真看不上当时内忧外患的刘备。

  不论是淮南袁术,还是兖州曹操,甚至是陈王刘宠,哪一个不比刘备的声望高,更有吸引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当时的谯县孤悬于沛国西侧,距离郯城十分遥远。

  哪怕当时许褚真的愿意为刘备效力,其实也帮不上太大的忙,恐怕反而会牵扯刘备和徐州的精力。

  因此,最终刘封才会暂时放弃招募许褚。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自己老爹可是堂堂正正的豫州之主,眼下已经不只是影响力了,刘备都受封谯侯,谯县都是父亲的封地了。

  许褚其实已经算是刘备封地中的子民了。

  因此,刘封这次打算把许氏兄弟打包带走,潘璋如今官职越来越高,也很难一直给自己当护卫了,刘封觉得许褚就很合适接班。

  睢阳到谯县并不远,骑马也就两三天的路程,要是不吝啬马力的话,一天一夜就能赶到。

  不过代价就是马匹很可能就此跑废,即便不死,很大可能也不能再上战场,只能用作驮马了。

  刘封等人的速度不慢,第三天下午时分,就已经赶到了谯县。

  许家在谯县本地相当有名,原本只是一个乡间的小豪强,拥有数百亩土地,养了十几个宾客,算是东汉最典型的基层豪强了。

  可乱世到来之后,许氏兄弟的勇武可就起了大作用了。

  乡间的游侠、平民纷纷来投,就算一些勇武稍差的小豪强也愿意奉许氏兄弟为首领。

  只是短短的年余,许氏兄弟的坞堡就汇聚起了上万之众,青壮数千人。

  这在东汉末年可是有数的地头蛇了,李家的实力也不过是许家的三四倍而已。

  而李家在曹魏政权里,已经是有股份的了,一直到赤壁前,曹操彻底拿下河北之后,李典才上表请求将家眷迁徙到邺城。

  可见在之前,李家在曹魏政权里的独立性是相当大的。

  有自己的土地田产作坊,自己和部曲的家眷又都在自己家里。

  说白了,这种情况就是李典选择背叛或是造反,都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这可不是曹操心甘情愿这么放纵李家的,实在是李家势力强大,光部曲就有上万人之多,整个曹魏当时才多少兵力。

  许氏兄弟的聚集地在坞堡,并不在谯县城中。

  实际上这个年代,好多有钱人都是住在乡下别墅里的。

  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除了洛阳这种大都市,普通的小县城,哪怕是谯县这样的州治,居住环境都是不如乡间别院的。况且在中国历史中,谯县从来都没有以大都市的形象出现过。

  曹操家就在谯县,可他们的故居却是在乡下的,曹操几次被罢官后,回乡读书,也都是在乡下,而非是谯县城中。

  此时的沛国相是自家老爹所表奏的陈圭,陈登之父。

  只可惜陈圭此时还驻扎在相县,而不是谯县,否则刘封于情于理都得入城拜会长者。

  许氏兄弟的坞堡是在一处山谷,两面高岗,背靠河流,只有一条出口,可以算得上是一处形胜之地。

  难怪许氏兄弟能够挡得住数万黄巾的围攻。

  难怪历史书上写的是许褚扔石头就能把对方给吓退了。

  这种地形,可以说能让许褚把个人勇武发挥到极点了,毕竟他只要击退了当面的敌人,那对方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了。

  隔了老远,许氏坞堡方向就响起了法螺声,显然是发现了刘封这一支骑队。

  等刘封到了坞堡前时,已经有数百青壮身披甲胄,严阵以待了。

  刘封隔了老远停下,以示没有敌意。

  随后,刘封正打算让人前去通传身份的时候,坞堡的大门居然打开了。

  刘封等人尽皆一愣,不知道坞堡这反应是怎么回事情。

  如果是防备他们,为什么又会突然打开大门。

  如果是欢迎他们,可为什么坞堡墙壁上站满了弓箭手和甲士。

  就在刘封等人疑惑不解的时候,打开的城门中走出一个昂藏大汉,更让刘封等人大开眼界的是,这个大汉居然倒拉著一头牛。

  刘封骑在马上,目瞪口呆的看著那壮汉一步一步的将一头敦实健壮的耕牛给倒扯了出来。

  “过路的客人,既然来了,就是客人。”

首节上一节279/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