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天子真正能令的地方。
这让刘封大为感慨,从这一点上来说,袁绍的想法也完全没有错,只是走的道路不同罢了。
以原来的历史来看,即便袁绍没有迎奉天子,可只要他能打赢了官渡,整个中原还不就是望风而降了?
袁绍的名望可比曹操高多了,也不像曹操那样被中原百姓痛恨。
只要能打赢了官渡,哪里还需要七年平定中原。
这一点,荀看的可比曹操自己清楚多了,所以百般劝说曹操不能退。
荀心里估计还在骂娘,你曹操什么名声自己不清楚吗?
靠暴力压服的中原,就得靠暴力维系。
你这一退,暴力破产,一旦大家都不怕你了,信不信整个兖州、豫州表演一出一夜姓袁给你看?
官渡之战袁绍收到的告密投降的书信可是满满几大车,这也充分的证明了奉天子以令诸侯所招揽来的士族豪强们,忠心的并不是曹操本人。
你猜这些写信给袁绍投降的人里面,有多少是奉天子以令诸侯而招揽来的士族豪强。
从这点上来看,荀确实是大汉忠臣,手段也非常高明。
次日,曹操在府中处理政务。
他在当上大将军之后,著重推动了几个人事预案。
第一个是调荀入洛阳,担任侍中,录尚书事,参与国政,这一项很顺利就达成了。
杨奉、张杨等人毕竟是武将,对政治上的事情并不敏感。
董昭则觉得荀入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而且想要阻拦颇为吃力,况且就算阻挠了一次,也阻挠不了第二次,索性直接退让了。
第二件事,则是兖州地方上的事情,这件事可算得上是曹操的“私事”,乃是晋升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这件事情曹操可一言而决,朝中不会有任何反对的阻力。
第三件事则是推动夏侯入京,担任河南尹。
司隶本就是曹刘暗中商量好了划分给曹操的地盘,徐州自然不会对此有阻力,可恰恰是天子刘协这里出了问题。
或许是曹操过于强势,天子竟然想要将河南尹的位置交给关中士人车胄。
这个时候,关中士人是支持刘协的重要力量,也是历史上刘协用来制衡曹操的有力手段。
关中士人主要是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弘农郡这四个司隶的郡国,其中尤其是以京兆尹为核心。
因为董卓迁都长安,使得大量的关中士人来到了刘协的身边,并且在随后的动荡中得到了刘协的信任。
历史上在官渡之战前就得以出任一方诸侯的关中士人,除了车胄以外,还有司州京兆人严象,出任扬州刺史,司州京兆人金尚,出任兖州刺史,司州京兆人韦端父子,出任凉州刺史。
这些几乎清一色的关中人,甚至有半数还是荀亲自举荐的。
只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能够真正壮大起来,反哺汉献帝。
车胄为刘备所杀,金尚为袁术所杀,严象为孙策所杀,韦端父子为凉州武人所杀。
几乎全部被地方诸侯杀光,曹操借刀杀人的计策简直堪称完美。
可在这个时空,曹操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
车胄被推出来之后,夏侯的资历、名望,完全无法和对方相提并论。
说白了,夏侯在士人眼里就是个武夫,而且还是曹操的亲族,这不是摆明了任人唯亲吗?
一时之间,朝野中诋毁夏侯,举荐车胄的人层出不穷,使得曹操大为光火。
这也是导致曹操想要把司隶校尉权柄掌控到自己手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仲德实有大才也。”
看著程昱送来的书信,他在这上任之后的一个月内,接连走访了济阴郡内的大部分县邑,同时和其他七个郡守国相都联系了一下,甚至连任城国相臧霸都没落下。
程昱著重三点,第一,安定民心,第二,做好春耕的各项准备,第三,派出官军清剿乱兵和匪患。
在程昱的报告中,这三项措施推进的都很顺利,今年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到时候可以筹措三十到五十万石粮食支援雒中的曹操。
曹操之所以将兖州的事务交给程昱,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他现在在兖州的名声,几乎可以和他在徐州的名声相提并论了。
为了安抚民心,他也只能将兖州的事务交给兖州人程昱来处理,企图以此来安抚士族豪强和百姓。就目前来看,这一招的效果还真挺不错的,至少民间暴动就少了许多。
“有仲德襄助,兖州安定,明公也可松了口气了。”
荀就坐在曹操的对面,闻言点头赞同,同时又继续说道:“明公,眼下已入二月,颍川之事还需抓紧,若是因为战事的缘故而影响了颍川今年的收成,那朝廷的用度可就更为吃紧了。”
曹操作为大将军,自然是要负责朝廷用度的。
当然,作为重要大股东的徐州,也会按资出力,每年总会有一笔钱粮上供给朝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历史上刘表都没捞到什么好处,却出了一大波血,不但派兵派人,还运送了大量的物资。
徐州在这次勤王中拿到了最大的利益,如果后续不出钱粮,这一来实在说不过去,二来会影响和天子重臣的良好关系,三来也容易让曹操权倾朝野。
无论哪一条都严重影响徐州的利益,所以这份钱粮还是必须得交的。
只是刘封和曹操也早就约定了,刘封上交的钱粮,除了进贡天子和百官的俸禄外,剩余的都是供给杨奉、张杨、韩暹养兵所用。
这也是他私底下给杨奉和张杨的约定,也算成功的玩了一把一女嫁二夫的把戏。
对此,曹操也没法反对,徐州能帮他分担一部分天子和百官的日用就已经相当讲义气了,没看北边的准大司马至今就送了三千石粮食吗?
“当务之急,还是河南尹和司隶校尉的事情。”
曹操一想到这两件事,就满脸怒气:“杨奉、张杨,边地武夫而已,竟敢擅自干预,阻我施政,当真可恶之极。”
荀坐在案前稳如老狗,任由曹操在那发脾气。
曹操发泄一通之后,见荀根本不搭腔,无奈只能停了下来。
叹息一声后,曹操主动询问起荀的意见:“文若,此事不能久拖啊,况且我乃是初次执政,若是迟迟不能如愿,日后我又该如何秉政。”
曹操这话说的很重,而且也很有道理。
曹操刚刚就任大将军,如果连这点人事任命都推动不了,那他以后的执政命令还有什么威信。
荀其实心里早有预案,但还是故做沉思。
曹操心中虽然焦急,却只能安静的等候著。
过了许久,荀才缓缓开口道:“河南尹迟迟不能通过,乃是因为朝堂人多嘴杂,天子又偏信关东士人,才会与大将军形成僵持。”
停顿了一下,荀在曹操期待的眼神中继续说道:“既然如此,大将军何不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
曹操琢磨了下,不解道:“我该如何另辟蹊径,还请文若教我。”
荀道:“明公可先求司州州牧一职,若是能拿到司州州牧一职,河南尹不过唾手可得也。”
听到荀的话后,曹操眼中满是浓浓的失望。
因为司州州牧有个别号,叫司隶校尉。
自己也知道司隶校尉是个好官位啊,这不是求不到吗?
“禀报大将军,建忠将军刘封在府外求见!”
恰好在这个时候,刘封上门求见了。
荀露出惊讶之色,随即笑了起来:“大将军,司隶校尉可不就来了吗?”
曹操先是惊异了下,随后慢慢的回过味来,最终大笑起来:“确是司隶校尉来了。”
当即,荀暂时告退,曹操则亲自出府相迎。
当然,曹操的门房也不可能真的让刘封站在外头等,而是请他入门房就座等待。
但刘封却谢绝了这份好意,等在门外。
很快,曹操从里面大笑著走了出来,隔了老远就喊道:“子升平叛辛苦,为朝廷光复颍川,功莫大焉。”
走到近前后,曹操一把拉住刘封的手道:“子升辛苦了。”
刘封自然是满口谦逊,跟著曹操进了府中。
等到落座之后,曹操这才关心起颍川局势。
其实颍川的局势,曹操一直都有关心,只是肯定不如刘封的回报要来的全面系统。
刘封倒也好说话,直接把进军颍川的全过程说了一遍,听的曹操不断的点头。
“颍阳一战,尽显子升用兵特色,堂堂正正,赫赫煌煌,徐州劲卒,竟如此善战乎?”
别管后世有多贬低曹操的军事能力,但在东汉末年,他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在这个菜鸡互啄的时代里,他就是最顶尖一档的军事天才。
还是老话一句,三国既是神仙打仗,也是菜鸡互啄。
只因为大家都是头回干军阀,缺乏经验,只能全靠天赋来凑。
曹操的点评相当到位,他仅凭刘封的战场介绍,就看穿了颍阳之战的胜负手潘璋所部。
正是潘璋所部能够将颍阳城内城外给分割开来,同时顶住两面的压力,还迫使何峦变阵,给了太史慈等部骑士更大的突袭空间,无疑是此战的首功。
听完刘封的介绍后,爽朗一笑,随后卖好道:“如此,我当为子升和众将向朝廷请功。”
曹操既然说要请功了,那封赏肯定少不了。
就算朝廷用度困难,可名爵方面却是能够拉满的。
有曹操亲自开口,再加上天子刘协对徐州的好感度,搞不好这一批勤王军人手一个亭侯都大有可能。
毕竟历史上徐晃跟著杨奉都混到了个关内侯。
对此,刘封斟酌了一下后,觉得可以接受。
手下人也没有那种分不清东家的主儿,有个名爵,提升一下官位,也有助于今后坐镇地方。
“既如此,那就多谢大将军恩遇了。”
刘封礼节性的感激了一下。
可紧跟著,刘封却是脸色一变,带著不经意间泄露的些许怨气道:“大将军,还有一事,末将想要请教大将军。”
曹操心中一惊,本能的觉得刘封接下来的话恐怕有些问题。
果然,刘封接著说道:“末将在颍川平叛时,竟遇到了来自青州的黄巾余孽,这几个青州黄巾余孽不但想要煽动颍川黄巾降兵闹事,还企图刺杀谋害于我。”
曹操登时心中一紧,暗叫糟糕。
这青州黄巾余孽是哪里来的,有谁能比他更清楚?
这可不就是他派去招降颍川黄巾的人手吗?
第249章 拜访曹操
“还有这等事情?”
曹操一脸震惊,论演技确实没得挑剔。
“贤侄可曾受伤?”
刘封拱手道:“幸得虎士护卫左右,不曾有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