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66节

  这么一来,以后洛阳城内岂不是寡妇曹一手遮天了?

  看来以后自己进城,得多带点随从了,而且还得控制个城门。

  虽然寡妇曹未必会发疯,但刘封心里可不踏实。

  谢过钟繇之后,两人已经来到了正殿外。

  钟繇告罪一声,先入殿通传。

  “快请刘卿上殿。”

  天子对刘封的印象相当之好,尤其是这大半个月来,感受到了曹操、杨奉、张杨、韩暹、董承等军阀的跋扈。

  虽然远不如西凉武人,就连河东也是有所不如。

  可天子现在的心气也变高了。

  他可不认为自己还是傀儡皇帝了。

  成功东归洛阳,再加上徐州的力挺,让天子产生了主政的错觉,自然开始有些忍受不了曹操他们的军阀行为了。

  反倒是刘封,早早的就请了旨意前往颍川剿匪,而且大获成功。

  这样一来,有著远香近臭加成的刘封,再加上以往比较恭顺的态度,瞬间成了天子心中的大忠臣。

  “臣蒙天子诏令,南下扫荡颍川,蒙天子护佑,众将敢战,士卒用命,今终大功告成。”

  刘封先是表表功劳,随后则是贿赂天子起来:“臣于剿匪过程之中,缴获一批物资财货,得知朝廷财政困难,臣愿将之尽数上缴大司农与少府。”

  天子一听,激动的心情澎湃。

  眼下朝中有多困难,天子是再清楚不过了,可除了张杨从河内又挤了一批钱粮输送入京外,杨奉、韩暹还想要朝廷补助他们养兵,而曹操则是一毛不拔。

  张杨毕竟只有大半个河内,钱粮也是极为有限的,此次送来的财货不过十数万钱,粮三千石。

  这已经是张杨竭尽所能的供奉了,再多他也拿不出来了。

  曹操倒是还有些钱粮,可他也得养兵,要是把钱粮上缴了,他那七、八万军队又该如何维持。

  刘封这会儿卖好天子,上缴所获,是因为他即将拍拍屁股走人。

  那在走之前,继续刷一下天子好感度,留一个好印象还是相当重要的。

  同时,刘封马上还要和曹操算帐,天子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砝码。

  很快,内侍将刘封手中的奏折转到了天子手中。

  天子有些迫不及待的打开,看见各种物资琳琅满目,不但有财货布帛,食盐粮食,灯油蜡烛,还有不少珍贵物资,就连蜀锦都上供了两匹。

  这些东西都是从黄巾军仓库里翻出来的,虽然数量并不多,但胜在种类不少,比如灯油、蜡烛等物资,正是天子如今急缺的东西。

第247章 巩固盟友

  “爱卿辛苦了。”

  天子声音有些变化,明显变得更加柔和了,显然刘封的这份礼物送到了天子的心坎里,就连称呼都从刘卿悄然变成了爱卿。

  作为一位帝王,天下的共主,刘协竟然连蜀锦都没法给皇后提供,要不是张杨送了一批布帛来,他们甚至穿的还是旧衣。

  这是立志兴复汉室的天子所无法容忍的。

  “爱卿请入席。”

  天子颇有些殷勤的将刘封请入席中,随后关切的问起了南征的过程。

  刘封自然半真半假的述说了一些南征故事,他倒是没有吹嘘自己,而是夸奖了一番麾下的将帅们。

  当听到潘璋一个人就堵死了颍阳黄巾和颍阴黄巾援军的回城之路时,天子忍不住赞叹道:“此虎贲之士也。”

  随后听到太史慈三人马踏黄巾,驱人入河,更是激动的小脸通红。

  末了,天子感慨中混杂著艳羡道:“爱卿麾下之猛将,何其多哉。”

  刘封却是低头谦逊道:“臣乃是陛下之臣,臣之麾下,自是陛下之臣也。能得陛下如此嘉许,臣等定当竭力报效朝廷,不负陛下期许。”

  “好!好!好啊!”

  天子刘协很是激动,连喊了三声好,和曹操、杨奉他们比起来,刘封简直忠顺的过分。

  激动的夸奖完之后,天子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

  此时,整个正堂中只有天子、钟繇、刘封以及两名近宦。

  刘封心里有些通透,看来天子这是想要和自己说点“心里话”啊。

  果然,沉默了片刻之后,天子突然问道:“爱卿久在地方,这次千里勤王,来到雒中。不知爱卿对朝中局势有何看法?”

  刘封眼睛眯了眯,天子的脾气也太著急了吧。

  这就想拉自己站队,想推自己出来和曹操打擂台?

  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朝中有大将军总览朝政,三公九卿俱在,臣下如何敢胡乱置喙朝政。”

  刘封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确,我就是个建忠将军,也没录尚书事,于情于理,朝政都不是我一个杂号将军能管的。

  天子刘协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确实如刘封所想的那样,他很想将刘封推出去和曹操打擂台,从而掌握更多的实权,甚至还想能从徐州得到更多的支持。

  刘封心里有些反感,欺软怕硬当真是人之天性。

  自己只是为了利益而表现的更为忠顺一些,天子立刻就打起徐州的主意来了。

  袁绍就在黄河北边,和曹操也就一河之隔,从河内到洛阳,更是不足八百里,你有本事去找他啊。

  哦,对了。

  天子还压著袁绍的封赏不肯给。

  刘封心里暗自觉得,这事虽然自己栽赃给了曹操,但拖久了还是容易横生枝节。

  虽然历史上袁绍一直拖到公孙瓒死了才南下,哪怕被膨胀的寡妇曹飞龙骑脸,修书羞辱谩骂,也硬生生的忍了下来。

  寡妇曹这个人真的是不世出的复杂人物。

  一般而言,诗人和政治家是很难重合的,尤其是封建时代。

  在封建时代,政治家是需要冷血理智的,擅长守则内斗争以及制定新守则的。而诗人却需要浪漫洒脱,超越规矩。

  可偏偏曹操这个人不是,他刚接任大将军之后,就膨胀到以天子刘协的名义,下诏袁绍,羞辱对方“地广兵多,专门树立私党;不见出师勤王,但见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

  这在刘封看来,简直是在发疯。

  不是说不能刺激袁绍,而是你至少得有你的目的,或者是收益吧?

  可曹操就是为了爽一把,出一口心中恶气,就肆无忌惮的这么干了。

  当时袁绍就真气炸了,只觉得自己掏心掏肺养出了一条白眼狼啊。

  袁绍直接上奏给献帝,说自己愿意以死明志,就是希望献帝不要被小人所蒙蔽,逼死自己这么个大忠臣。

  同时,对著亲信破口大骂道:“曹操几次差点死了,我屡屡救他脱难,如今却忘恩负义,挟持天子来命令我吗!”

  曹操这波近乎脑残一样的膨胀和挑衅,好处只有一点,就是测试出他都这么羞辱袁绍了,袁绍依旧忍住了,还是选择要先收拾了公孙瓒才会南下。

  可曹操损失的利益却大的离谱。

  首先,刚刚当上不到几个月的大将军直接让给了袁绍,自己只能转任司空,失去了名正言顺的辅政名号,直到十二年后,他才从故纸堆里把丞相给翻了出来。

  其次,让袁绍从此以后深恨曹操,双方彻底撕破了脸。

  最后,还让袁绍开始对献帝动起了歪脑筋,想要介入朝政。

  从这个结果来看,曹操实在是愚蠢到家了。

  因此,眼下刘封不但担心徐州的变化会引起袁绍态度的改变,同时还非常担心寡妇曹的精神状态。

  曹操这个人的浪漫气质使得他在政治上多出了一丝不可琢磨。

  刘封的底线是扶持杨奉、张杨、郭贡来做马甲,牵制一下曹操,不让曹操大权独揽,但他绝对不可能站出来和曹操争夺朝政的主导权。

  简单的说,曹操可以为相,但不能是摄。

  眼看著刘封如此低调,天子刘协也没法说他什么。

  只能安抚了一番刘封之后,让钟繇送他离开。

  钟繇送走了刘封之后,转回了堂上。

  “钟卿,刘卿的态度恐怕与你所说的并不一样。”

  钟繇刚一回来,天子刘协就迫不及待的开了口。

  钟繇不慌不忙的行礼之后,在天子刘协的目光催促中回答道:“陛下,您给刘建忠的担子太重了,已经超越了他所能担负起的重量。”

  天子刘协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叹息道:“可袁绍久怀不臣之心,一介臣子,竟三番两次想要干预废立,坐拥十万大军,却只知勾心斗角,扩张势力,竟对近在咫尺的朕不管不顾。”

  眼下曹操可还没脑残的下诏羞辱袁绍,在天子刘协、钟繇等人的眼里,曹操还是袁绍的盟友,小弟,外藩。

  他们本能的会认为曹操对朝局的掌控,是必然会受到袁绍的庞大影响的。

  一旦刘封出来和曹操对垒,那么刘封要面对的也将不仅仅是曹操,还有他背后的袁绍。

  这担子刘封如何挑的起来?

  况且曹操这种浪漫性格,说不定啥时候就真又扭头去跟袁绍哥俩好了,那刘备要面对的可是整整五个州的庞大联盟。

  刘封为什么一直和曹操斗而不破,甚至在某些地方给曹操机会,容忍对方发育,不就是担心这个原因吗?

  天子刘协说到后面,竟泪如雨下:“若是刘卿也畏惧袁绍,那天下还有谁能依靠?”

  刘协的性格是很聪明的,这一点完全继承了他老子汉灵帝的基因。

  同时,刘协继承他老爹的还有善良、自私和软弱。

  汉灵帝其实是相当聪明的,他看似昏聩,可实际上手腕相当高,可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把这高明的政治手腕用在正道上,只顾著为自己敛财和享受了。

  刘协没有这方面的机会,但善良、自私、和软弱确实是经受过历史的检验的。

  他最希望的就是手下人去为他夺权,然后把权力送回给他。

  这跟白日做梦有什么区别?

  可汉献帝愣就是做了一辈子的梦。

  归根到底还是源于善良、自私和软弱的性格。

  “陛下,荀子曰: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钟繇正色劝谏道:“今陛下欲兴复皇室,重振大汉,当以此自勉。刘建忠虽力有不逮,未能为陛下屏退奸邪,然其忠顺却并不为假。陛下只需亲近忠顺,拔擢正臣,朝中自然惩恶扬善,退奸进贤。时日一久,众正盈朝,陛下还怕不能重获权柄吗?”

  天子刘协恍然大悟,竟亲自起身上前握住钟繇的手:“钟卿之言,如晨钟暮鼓,发人深省。还请钟卿不以朕德薄,继续辅佐于朕。”

  钟繇感动的泪流满面,当即大礼参拜道:“臣敢不尽其所能,继之于死乎。”

  刘协握著钟繇的手,也感动的泣不成声。

  一时之间,君臣相得。

  刘封离开皇宫后,直接回了天子所赐的宅邸。

  这段时日,洛阳的修葺还在进行之中,虽然速度不快,但著实修葺出了一些可用的屋宅建筑。

首节上一节266/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