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仪笑了起来,伸手将地上跪著的侄子拉了起来:“就这么降了也好,苍天虽死,但黄天也不曾立过啊。”
何峦张开了嘴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何仪直接拍了他一下:“走吧,这件事情总是大事,还得听听诸将的意见。”
何峦看见叔父已经转身,赶忙追前两步:“叔父,您就不听听官军给的条件吗?”
“都要投降了,还要什么条件。”
何仪笑了起来:“咱们是贼,人家是官,真愿意给的,你降了也会给。要是不愿意给的,你要了反而是个祸害。”
何峦有些明白了过来,琢磨了下道:“官军那主将虽然年少,却颇有英雄气,麾下猛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我觉得他不会骗咱们。”
“那岂不是更好?”
何仪带著何峦走回队伍之中,直接召集诸将商议。
何仪这个派系主要标签就是鸽派,他们种地水平最高,收获的粮食也最多,因此人数反而比其他几股黄巾还要多的多。
何峦已经是何仪派系里鹰派的首脑了,他都投降了,何仪麾下几乎没人反对。
偶尔有的,也只是担心官军会出尔反尔。
有何峦作保,何仪所部几乎全票同意投降。
其实此时颍阴的局面已经很难看了。
阳翟,颍阳,许县的沦陷,导致颍阴周围屏蔽尽数失陷,再没有遮掩。
东边的关羽所部已经开始从东面压了过来,主力汇聚在许县,距离颍阴仅仅只有两天的路。
南边临颍已经探明,至少有六七千人,再加上西边的刘封所部,颍阴已经成一死地了。
而且这些城市离颍阴最远的也就三四天路程,最近的不足两天,随时都可是兵临城下了的局面。
再加上何仪探明徐州军队黄巾俘虏很是优待,不但没有屠杀虐待,竟然还给治疗。
何仪并不知道这是刘封颁布的法令,严禁杀俘,但这些景象,无疑大大削弱了何仪抵抗到底的想法。
次日一早,何峦直接赶往颍阳,将何仪投降的消息送了过来。
得到消息之后的刘封顿时大喜,不过他却并没有急切的赶往颍阴接收受降,而是命潘璋驻扎颍阳,然后带太史慈、张辽、徐晃所部出南门,在汾丘汇合了赶来的夏侯博所部六千人之后,再转向北方的颍阴。
当刘封到达颍阴城下的时候,关羽的先锋高顺也已经抵达城东。
刘封渡过水,汇合了高顺所部。
此时,颍阴已经大开城门,何仪亲自带领麾下黄巾诸将出城投降。
何仪等诸将尽皆去甲,为首的何仪居然还背著荆条,倒是让刘封高看了对方一眼。
可别小看一个成语,在东汉时期,大部分知识的流通是相当缓慢的。糟糕的交通情况,以及算不上优秀的载体,使得知识传播的成本相当高,速度又极其慢,还容易出现错谬。
何仪能够知晓负荆请罪这个典故,出身最少也得是个豪强。
刘封翻身下马,亲自上前搀扶起何仪,随后又帮他去掉了荆条。最后更是脱下披风裹在何仪的身上。
“老将军何至于此。”
刘封安慰道:“老将军深明大义,能束众屯田,安定百姓,此有功于国家也。张角已死,过去诸事,已不必再提。”
何仪感激道:“谢将军恩德,我等无不拜服。”
随后,高顺最先入城,其实何仪带著主要将领一起出城,就摆明了不会耍什么阴谋了。
不但程序如此,刘封自己也不想以身试险,万一有哪个人想不开呢?
何仪已经足够坦诚了,刘封没必要再给自己加戏了,好好的安抚何仪就足够了。
果然,何仪并没有耍任何手段,城中一切如故,且各地的黄巾士卒很顺从的接受了徐州军的换防要求,然后回到军营。
而军械则被统一收缴,封入武库,等待徐州军的验收。
何仪的投降,标志著整个颍川黄巾的彻底平息,这不但给徐州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还有足够养活这些人口尤有富裕的粮食,以及各类军械、布帛、财货各类物资。
除此以外,刘备还获得了意外之喜,那就是来自于豫州士族,尤其是颍川士族的强烈好感。
历史上这份好感和随之而来的收益都被曹操获取了,可现在,这些统统归属了刘备。
当然了,因为刘备分割了颍川给曹操,所以曹操最后总还是能够得到一些。至少阳翟、颍阴、颍阳、许县城外的大量熟田,就足够曹操肥上一波的了。
只要他还有粮食和富裕的人口,就能轻而易举的在颍川完成屯田。
田地,住屋可都是现成的,这些东西刘封可搬不走,也不会故意去损坏。
百姓太苦了,刘封也下不了这个狠心。
经过统计,颍阴城里的粮食超过了阳翟和颍阳的总和,这里作为黄巾军的大本营,以及被围攻时固守的最后据点,囤积了海量的粮食,足足有二百二十多万石。
这些粮食中有不少还是阳翟、颍阳和许县运输过来的。
同时,颍阴城中也有近十万人,其中七万多是黄巾军及其妇孺,另外两万多是普通的平民。
光是这些人口,一年所需最少也得一百万石粮食。
如果算上阳翟、颍阳里的库存粮食,也难怪何仪敢有守上三年的自信了。
刘封顿时大喜,随即又苦恼了起来。
这么多的粮食要运回徐州,如果走陆路的话,那消耗可太大了,而且劳民伤财,绝对的不可取。
唯有走水路,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先前说过,颍川的水道更接近于荆州水系,和中原水系并不联通,这话应该打个补丁,那就是不便捷连通。
颍川的水系其实也连接中原水系,只是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主要有两条水道相通。
第一条水道,是走颍水顺流而下,经过上千里的水路,最终在扬州境内汇入淮水,然后走淮水入徐州,逆流而上,最终到达郯城,全程三千里。
第二条水道稍好一些,也是走颍水南下,至豫州汝南与陈国的郡境边的项县,入浪汤渠转入睢水,这就算是正式进入了中原水系,也正是徐州军北上的主要水路补给线。
这条水道也不长,大概也就两千里地。
水路输送的平均损耗,是每百里二分到五分(2%到5%),两千里水运最大损耗几乎就是整整一倍了,即走水路运送一百石粮食,运到目的地时恰好需要额外消耗一百石粮食。
想要运走这些粮食,即便是走水路,最后也得损耗过半,而且更麻烦的是,还有大量的人口需要转运。
刘封仅仅只是简单的算了一下,如果想把这二三十万黄巾和平民送往徐州,这些库存的粮食很可能就要花掉大半,能剩下个七八十万石就算相当不错了。
再想想城外那些上好的水浇地,刘封是真想赖著不走了。
可这也仅仅只是想想,要是真把颍川郡给占了,曹操可是真会发飙的。
曹操这人冲动的很,历史上全靠荀、程昱、戏志才、郭嘉和荀攸劝解,否则就凭他那脾气,还真不一定玩得过高开低走的袁本初。
刘封敢拿徐州做赌注,只要他敢占了颍川不还,曹操就敢跟他开战。
颍川再好,也还是不如汝南的,更别说跟整个扬州比了。
所以还是算了吧。
刘封进城之后,安抚完何仪,立刻就把夏侯博给找了过来。
夏侯博刚一坐下,刘封客气道:“夏侯将军,急召你来,实有一事想要请教。”
夏侯博一抱双拳,回答道:“少主请尽管发问,但有所知,必不敢有所隐瞒。”
“善!”
刘封称赞了一句,随后就有些迫不及待的询问道“汝自汝南出发,北上临颍,我想问一下,你所过汝南之境,是何景象?”
夏侯博略微惊讶了一下,没想到刘封问的是汝南的景象。
实际上他也只是从陈国过境,入汝南西北方的一个凸起的小角而已。
这又是个东汉特色,在颍川和陈国的边境在线,汝南像是长了一个角似的,深入到了这两个郡国的中间,凸出了一块地盘。
可别小看这个像是汝南之角的地盘,这个角上可是有著汝南整整五个县邑。
夏侯博回忆了一下沿途,然后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的观感说了出来。
“沿途比较荒芜,只有城市和坞堡周围,才有田地耕作,面积也不大。”
夏侯博仔细的回忆著:“我等出发的隐强县,县邑就已经废弃了,里面只有几百户老弱妇孺。但听说越往南边走,官府的力量就越强,不过到了葛陂那里,又有一大股黄巾军占领了附近的几个县邑,官府拿他们也没办法。”
刘封有些恍然,随即兴奋起来。
他之前就生出了个想法,只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那就是将颍川的黄巾军安置到汝南去。
黄巾军连降兵加上妇孺,总数大约在十五万人左右,颍阴、阳翟、颍阳和许县的人口最多,大约也有六七万平民,总数大约在二十三万人左右。
以豫、兖这两个中原大州的地形来看,每个县最少能够安置六到八万人,挤一挤甚至十万人也能安置下。
汝南之角上有四个县,如果都是白地的话,那安置黄巾军可就太轻松了。
况且两边还有水路相连,黄巾军里就有三四千水军,输送物资起来也是简单至极。
现在听完了夏侯博的话后,刘封觉得这个计划应该可行,只要不占了颍川不还,哪怕多拖个一年半载的,曹操也不会和徐州翻脸。
况且颍川那么大,可以先把其他十几个县都给还了,事情就更简单了。
于是,刘封又请来了太史慈,请他安排大量的侦骑,前往汝南之角上侦查。
随后,他突然想起了何仪、何峦叔侄,他们就在颍阴,显然对近在咫尺的汝南之角也有所了解。
而且如果后续真的要他们迁徙去汝南之角上的话,那么何仪、何峦叔侄的态度就极为重要了。
黄邵此时还不肯投降,波邢、马重都已经战死,黄巾军最后的头目就只剩下何仪、何峦叔侄了。
于是,刘封再次起身,准备出门前往拜会何仪。
巧的是他刚想去拜会何仪,何仪竟然主动来拜会他了。
何仪这次主动前来拜会,是给刘封带来了一件重要的礼物。
“公子,在下有一件物,不知该如何处理。”
何仪神情有些复杂,混合著些许无奈和羞愧,态度却又很是坚决。
第246章 回返洛阳
刘封虽然心中有事,可正因为后面的事情需要倚重何仪,故此耐著性子询问道:“哦,不知是何物?”
“把人带上来吧。”
何仪得刘封允准,朝著后面挥了挥手。
只见何峦押送著两个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公子,此人乃是何奎,昔日为青州黄巾渠帅,另一人乃是张芒,也是青州黄巾渠帅。”
何仪见刘封露出疑惑的神色,上前给他介绍道:“这二人自兖州而来,告诉我等公子所统的徐州军不日即将南下,清扫颍川。故此,希望我等能够携家带眷,跟随他们前往兖州,或者干脆直接易帜,投降朝廷新任的大将军曹操。”
何仪此举等于是出卖了兄弟,不过他也是无奈,如今投降了刘封,他也必须得为颍川十几万黄巾军弟兄姐妹们考虑。
况且何奎和张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次过来还不是想拿他们当做进身之阶,里外里的要他们投降曹操。
曹操当年屠杀了多少颍川黄巾兄弟,波才波大帅就是被他和皇甫嵩、朱俊联手击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