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刘封对视了一眼,张辽这话里有东西啊。
刘备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后,立刻开口表态道:“文远此言差矣。”
“备与文远,虽只是初交,却形似多年旧友。备昔日于河北,就曾听闻文远与黑山军战中立有殊勋,可见文远之能。”
刘备叹息道:“只恨备与文远相识太晚,不能共事。”
张辽惊愕回头,眼中蕴含著一些复杂之色:“明公……”
刘备却是正色答道:“若是奉先肯将文远割爱,备愿以一郡之地相酬。”
张辽虎躯一震,不可置信的紧盯著刘备。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对于吕布,张辽可太清楚对方了。
眼下吕布宛如丧家之犬,但凡能有个地方落脚就已满足,如何拒绝得了一郡之地。
张辽敢打赌,只要刘备和吕布说了,吕布甚至会主动过来劝说自己答应刘备。
刘备也是敢下注,敏锐的察觉到张辽有动摇之后,立刻就果断开价。
实际上张辽和吕布并非是主从关系,而是合伙人。
张辽对吕布的忠心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吕布必须要带并州人,至少是带领他们这个团体越走越好吧。
可吕布的表现却让人咋舌,简直是一路朝著低谷狂奔而去。
张辽到现在没有离开吕布,已经算是很对得起这个老乡了。
同时,也是没有足够吸引张辽的人出现。
在正史上,白门楼根本没张辽啥事。
吕布被围在下邳的半年里,张辽就在鲁国干看著。
吕布死后,张辽干脆利落的就投降了曹操,也没有宁死不屈,痛斥吕布贪生怕死,引得关羽居旁劝说的戏码。
现在,一个实力不逊色于正史上曹操的雄主对他另眼相看,而这个雄主的左膀右臂以及嫡长子对他也十分友善重视,纷纷下场劝说。
张辽要是再不懂得如何做决断,当真是小看了张辽了。
“明公……”
张辽有些不敢相信,但一时情怯,竟不敢再确认一遍。
刘备却像是能看懂张辽心中所想一般,主动确认道:“文远勿疑,只需得你首肯,备回城之后,即与奉先商谈此事,愿以一郡之地换取文远。”
张辽翻身下马滚地,朝著刘备大礼参拜。
“辽何德何能,幸遇明公如此器重,辽不才,愿为明公效死!”
刘备顿时大喜,刘封则有些惊讶,拉拢张辽的事情竟然如此顺利。
其实刘封却是判断出了错,这一波属实是双向投奔。
张辽对吕布的忠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性格中的忠义所带来的,这让张辽在数次抉择中,依旧选择站在吕布这边。
第二部分则是形势所迫,不论是在董卓中,受到凉州人的排挤,还是诛董之后,受到士大夫们的冷落,又或者是出走长安之后,被各路诸侯嫌弃敌视。这种情况下,张辽就算想要离开吕布也办不到,只能继续留在并州集团里和吕布抱团取暖。
从来没有一个诸侯能像刘备这样和善可亲,更别说刘备对他张辽还青眼相加了。
但凡袁术、袁绍这些人有刘备此时一半的亲善笼络,甚至都不用拿出一郡之地,张辽大概率都要和吕布分道扬镳了。
可直到遇到刘备之后,张辽才知道君臣际遇,是何等的幸福。
“文远快快请起。”
刘备也是身手过人,他可不是演义里那个爱哭包,这位可是三国两大剑术高手,只有刘备和马超的剑法流传于后世,其能可见一斑。
一个勒马翻身,刘备就落到了地上,赶忙上前将拜服于地面的张辽搀扶了起来。
“文远,何须如此。”
刘备握著张辽的手,感动道:“备能得文远辅佐,实乃备之幸事也。”
刘备虽然不像刘封那样了解张辽,可他本身的眼光就相当过人,更别说张辽还能轻而易举的赢得关羽的好感了。
自己家这位二弟的眼光有多挑剔,为人有多傲慢,刘备还能不清楚?
就冲这一点,张辽就绝非凡品。
一旁的刘封也很是高兴,张辽的含金量可是不容小觑的。
几乎就是曹魏唯一一个能入武庙的将领。
骑战、步战样样精通,水战虽不如关羽那般神奇,但至少也是及格线以上的。只是作为曹魏的外姓武夫,一辈子没能当过战区主将,当真是埋没了张辽的才干。
“文远,汝之前在奋威将军麾下,乃是中郎将。”
刘备想了想后,确认道:“既如此,备也拜汝为中郎将,可好?此外,备再给你补充三千人,好使你单独成军。”
两千人为一校尉,两校尉成一军,军主为中郎将。
刘备麾下其实许多军主都由校尉暂代了,要不就是陈登、臧霸这样的国相、太守,真正的中郎将就只有曹豹一人,现在还军转政,离开军队去下邳国当了国相。
张辽这时候高情商又上线了,只听他婉言谢绝道:“辽蒙明公恩遇,能为明公效力,于愿足矣,如何还能计较军职?况云长、益德两位兄长也不过才是校尉,辽如何敢任中郎将。恳请明公收回成命。”
第211章 高抬贵手
张辽主动要求降低军职的行为,一下子让在场所有人都对他心生好感。而作为主公的刘备,更是在好感之余,还生出了不小的愧疚。
张辽的中郎将,是他参与诛董的酬功。
虽说张辽在诛董行动中,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到最核心的事务中去。
秦宜、陈卫等人的参与程度都要比他高的多。
可张辽作为并州军名义和事实上的二把手,诛董之后竟然连个亭侯都没捞到,也足以证明吕布的政治头脑和情商有多低了。
要是刘封的话,哪怕自己降级成个乡侯,甚至是亭侯,也得给二把手弄个爵位啊。
而且当时的局势是,只要吕布不涉政,王允对他几乎是千依百顺,要名要钱都肯给,就连温侯这个爵位,都是王允让给吕布的。
这给张辽弄个爵位不跟玩似的,可吕布偏偏就没这想法。
最后张辽在诛董大功中捞到的就只有一个中郎将。
虽说这个中郎将不一般,含金量极高,是中枢朝廷正式拜除的中郎将,根本不是曹豹那种地方自表的水货所能攀比的。
不论是从意义上,还是从价值上,这个中郎将对于张辽都是极其重要的。可现在他说不要就不要了,这情商和魄力,让刘封咋舌称奇。
刘备犹豫不决道:“如此,太过委屈文远了。”
“明公何出此言,能得明公恩遇,辽之幸事也,何来委屈之说。”
张辽目视刘备,满脸诚恳之色:“何况关、张、太史等诸兄能力都在辽之上,这让某如何能以中郎将自处?还不如领受明公之校尉来的踏实。”
潘璋眨眨眼睛,总感觉张辽话里是不是漏了哪个人。
不过仔细想想,自己年龄也确实比张辽小,人家话里说的是兄长,好像也没错。
“大善!”
刘备满意之极,以张辽朝廷所赐的中郎将,秩比两千石,其实已经在军职上能甚至是不逊色于州牧的。
张辽能主动将降低军职,也是更有利于刘备统领的。
刘备做出决断道:“既如此,就暂且委屈文远为破阵校尉,后续有功,当优先擢升为中郎将。”
张辽当即拜谢:“谢明公!”
************
曹操靠在凭几上,目光落在案几上的书信上,右手捋著胡须无意识的轻捏著,神情变幻,一会狰狞,一会又唏嘘,一会愤怒,一会又悲伤,还夹杂著偶尔闪过的欣喜。
案几上总共有两封书信,其中一封是徐州牧刘备所书,愿以两万石粮食赎买张邈之弟张超,以及张家族人,恳请曹操高抬贵手,放张家一条生路。
另外一封书信就是罪魁祸首张邈的了。
这封书信里面满是愧疚歉意,忏悔自己背刺曹操的行为,向曹操致歉追悔,还回忆了许多和曹操昔日相交的友情,最后还剖析了自己做错事的根源,乃是畏惧曹操听命袁绍而暗害于他。
刚看到张邈书信时,曹操险些直接把书信给撕了。
可最终,曹操还是读完了整封书信。
他这才知道张邈为何会背叛自己。
原来袁绍几次三番的派人暗示甚至是逼迫自己,让自己把张邈杀了的事情,本以为藏的很好,可谁能想到张邈竟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偏偏曹操生怕张邈知道后胡思乱想,还想把这件事情给压了下去,这反倒是引起了张邈的警觉,以为曹操对他下手在即。
恰好此时陈宫来说,顿时一拍即合,迎吕布入兖州,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曹操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的情感特别细腻,生性多疑,能够让他信任的人本就不多,现在又遭遇张邈背叛,这让曹操愈发疑神疑鬼起来了。
只是眼下,看见张邈的求饶信,以及刘备的恳求信后,曹操又有些心软了。
是的,曹操本身的性格也是吃软不吃硬。
偏偏刘备本身就处处低调谦逊,再加上张邈心中有愧,家人把柄又在曹操这边。
于是两封书信姿态都相当之低,别说张邈了,就是刘备都是一副请托的姿态,这极大的满足了曹操的虚荣心,也让他对张邈的痛恨之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昔日的故友也是越来越少了,张邈也算是仅有的几个之一。
对方不但告饶忏悔,甚至连陈留太守的官职都不要了,就冲这一点,曹操判断对方的求饶是真心的,而刘备的恳求更是毫无问题。
毕竟但凡有些小心思的话,陈留太守这个职位可是能做许多事情的,哪里能这么轻易就放弃了。
一旦没有怨恨之情后,往日的恩情就又浮现出来了,让曹操不由的开始心软了。
直到外面传来了荀、程昱、戏志才三人的求见声,沉溺于往昔的曹操才猛的惊醒过来。
荀三人坐下之后,见曹操没有说话。
三人对视一眼,荀主动开口询问道:“明公,不知你召见我等,所为何事?”
曹操看了眼荀后,指著案几上的文书道:“文若,此信乃是刘备所书,汝等可先一观。”
荀三人心中一惊,又悄悄的对视了一眼。
历史上这三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
戏志才和荀是同乡加死党,戏志才所在的戏家本就是荀家的小弟,戏志才本人也是荀力荐给曹操的军师人才。
至于程昱,虽然他不是豫州人,而是兖州人,可他的屁股却是歪的,习惯性的和豫州人坐在一起,尤其和荀之间的关系很好,两人还联手在兖州大叛乱中,为曹操保存住了最后火种一般的三座县邑。
荀看完刘备送来的书信后,转给程昱,最后才到戏志才的手里。
对于刘备的这封书信,在场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支持。
对于曹操过于残暴的性格,哪怕是底线最低的程昱都有些受不了。
动不动就屠城,对名声的负面作用太大了。
徐州姑且不提,现在连兖州都让曹操给屠了一遍,兖州人虽然又重新降服在了曹操的麾下,可双方之间的梁子却是结死了。
未来官渡之战时,袁绍那收到里通投降的书信数量那么许多,很大一部分就是眼下这个因所结出来的果。
刘备送来的这封书信,乃是替张邈求情,恳请曹操放过张邈之弟张超及其家族,让他们交出雍丘城池,本人则迁往徐州。
对于这个建议,荀等人是相当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