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14节

  辛评却嗤笑一声:“何止于此,陈群陈长文、张昭张子布、张张子纲,陈登陈元龙,此皆是天下之才,竟无一例外的为刘备所得。你还觉得刘备是庸人吗?就算刘备说他只想保境安民,偏安一隅,可现实却是他助鲁相退郭贡,助刘繇制袁术,扶持陈圭入主沛国,又降服郭贡,使其表举臧宣高为任城国相。如此种种,竟丝毫不逊色于明公。”

  说到这里辛毗啧啧称奇:“昔日在平原,刘备为大公子略败,除了同他那几个兄弟武艺高强之外,并不特殊之处。不想去了徐州之后,竟是潜龙升渊,脱胎换骨一般。”

  辛评点点头:“不论如何,刘玄德其势已成,有郭奉孝在彼处,我们就有了故交情分,切不可断了联系。”

  辛毗尊敬的应道:“是,兄长。”

  ***************

  蔡琰放下手中的书信,这乃是她父亲蔡邕的至交好友孔融所留的书信。

  书信中告知蔡琰可放心居住,刘玄德乃是正人君子,仁德之主。

  同时孔融还表明如果不是因为青州地方不靖,道路难行,他本来是想要接她去北海的。

  眼下世道大乱,各地盗匪成群,乱兵四起,各路诸侯混战不休。

  徐州反倒是在刘备的治理下,得保一方安宁,让蔡琰不要多想,就在徐州好好待著。

  孔融的为人,蔡琰还是很钦佩的,也认可对方的学识,内心已经决定听从对方的意见,在徐州常住一段时日了。

  放下书信后,蔡琰的目光又转到了案几上的纸张上。

  这些纸张通体白皙,表面匀称光滑,比起蔡琰所见的所有纸张都要平整细腻,这让她忍不住心生好奇。

  蔡琰此时不过十九岁,正是女性最为美好灿烂的时光。

  蔡琰的容貌很是出众,可比容貌更为出彩的是她独有的气质。

  一双明镜如水的眸子里星光烂漫,柔顺婀娜,娴静典雅的姿容下,却藏著一颗百折不挠的坚韧之心。

  “夫人,刘使君和刘公子来了。”

  “知道了。”

  蔡琰一听,起身来到门外,亲自迎接刘备和刘封。

  虽然东汉时候远没有后世男女之防那么严厉,也丝毫不禁止寡妇再嫁。

  不过东汉并不支持和离,这源于士族之间的婚姻往往带著浓厚的政治联姻色彩。

  在政治婚姻中,政治是首要的事情,而婚姻不过是媒介而已。

  因此,东汉想要离婚,那是相当难的,由女性提出的离婚,那就更难了。

  而蔡琰,一生有三段婚姻,却依旧为人所称道,最后甚至能被封建男性列入到列女传中,可见蔡琰之才学有多出众。

  “妾身拜见明公。”

  看见刘备后,蔡琰当即行大礼参拜,口中感谢道:“妾身幸得明公搭救,若非如此,恐已遭遇胡人劫掠矣。”

  蔡琰被接走之后不久,南匈奴经雁门而下,劫掠河东的消息也传了过来,不少有坐骑的难民甚至还追上了蔡琰一行人。

  索性他们此时已经来到了黄河边,早有船只等候,过了黄河之后,总算是逃脱了匈奴兵的威胁。

  刘备侧身让开,不受蔡琰大礼,同时和声细语道:“蔡娘子言重了,徐州能得夫人前来,士民皆乐。”

  在元代以前,娘子并非妻子的代称,在唐代以前,娘子是特指未婚少女。

  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

  东汉三国魏晋乃至南北朝时期,娘子一称,一般特指未婚的少女。

  蔡琰如今年不过十九,又是丧亡夫君的寡妇。

  刘备带著善意的称呼对方一句蔡娘子,倒也合情合理。

  双方礼毕之后,进入客堂分主宾坐下。

  随后,刘备冲着刘封干咳一声。

  后者挺起身躯道:“蔡娘子,前日里你托付我父所问之事,已有答复。”

  蔡琰闻言,姣好的面容上闪过一丝焦虑,隐含催促道:“还请公子告知妾身。”

  刘封拱手道:“据陈留太守张邈所言,蔡娘子之妹为蔡公之堂弟,蔡娘子之堂叔蔡质先生所携,南下往荆州去了。”

  “原来如此。”

  蔡琰长松了口气,她在陈留并没有见到自己的妹妹,自家和叔父家竟人走楼空,这让蔡琰担心不已。

  到了徐州之后,在见到刘备的第一面起,她就拜托刘备帮忙打探消息,寻找自己妹妹和叔父的下落。

  只是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有了消息。

  听说妹妹安全了之后,蔡琰也是长松了口气,整个人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先前始终保持著的淡淡的提防之意,也松懈了许多。

  “原本就想要将此事告知蔡娘子,正巧蔡娘子也派人来请我父,那就正好赶在一起了。”

  刘封接著问道:“不知蔡娘子请我父亲前来,所为何事?”

  蔡琰犹豫了一小会儿,就坚定了决心:“蒙使君遮蔽萌护,妾身无以为报。”

  刘备赶忙客气道:“蔡娘子谈何报答,备不过是受人所托,忠人之事罢了。”

  “使君高风亮节,琰自愧不如。”

  蔡琰继续说道:“只是我随身携带一千多卷书籍,愿悉数出借给使君,以略尽报答之心。”

  这时候的蔡琰还没经历过匈奴的洗劫,带去河东的书籍还保存完好,被她一起带来了徐州。

  这些书籍虽然不是蔡邕留给她的全部,但也至少占了三分之一。

  刘封心中有些窃喜,他盯上这批书可是很久了。

  别的不说,光是这批书所能带来的名声,那真可就顶得上半个大儒名士的名望了。

  可没想到的是,刘备却是婉拒了对方的要求。

  “这些书籍乃是伯喈先生留给蔡娘子你的,备如何能夺人之好?”

  刘备义正辞严道:“蔡娘子且放心,备留你于徐州,乃是敬重伯喈先生,又有孔北海之托付。不论如何,蔡娘子可放心住在我徐州,必无人来扰你。”

  蔡琰有些感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既然刘备不愿夺人所好,那她自可撰写副本,赠于刘使君。

  于是,蔡琰也不再争辩,而是改为道谢。

  随后一番交谈之后,刘备便带著刘封一起告辞离去。

  送走刘备父子后,蔡琰取出刘封送来的玄德纸,略一沉思,开始默写起来。

  **************

  高顺从张邈处出来之后,便前往州府。

  高顺此时已经彻底明白了张邈的心意。

  自己的这位主君是想要用自己和陷阵营,来换取刘备帮忙营救张超以及整个张氏家族。

  高顺起先有些愤怒,可随后又平静了下来。

  因为除此以外,张邈确实已经没有办法营救自己族人了。

  试想一下,若是易地而处,恐怕高顺他也只能用这个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人。

  于是,高顺直接朝著迎宾馆旁的州府走去,想要求见刘备。

  恰好此时,刘封也从迎宾馆中回来,正在和自家老爹汇报具体的情况,包括如何和张邈沟通,又是如何巧遇张辽等情况。

  听说高顺求见,刘封顿时笑了起来:“高孝父来之何其快也,想必应该是张孟卓太过焦急了。”

  刘备笑吟吟询问道:“那现在是见还是不见?”

  “那自然是必须得见了。”

  刘封哈哈大笑道:“不过父亲,咱们可是说好了,高孝父可得交给我。至于陷阵营,若是到不了手中,那便算了,可若是能够到手,我们届时再好好细分。”

  “可!”

  刘备指著刘封笑骂道:“还在这里摇舌鼓唇,还不赶紧去请高将军进来。”

  刘封一声得令,主动前往大门迎接高顺。

  “高将军,在下刘封,见过将军。”

  远远的看见高顺,刘封就主动招呼起来:“将军里面请。”

  高顺看见刘封,十分客气,恭敬却略显死板的行礼参拜,然后再跟著刘封往里走。

  刘封走路的时候,偷眼去瞧高顺,一边试探道:“高将军今日前来,不知所谓何事啊?”

  高顺平静的面容微微有些茫然,随后又很快就沉静了下来,回答道:“顺乃负君命,前来拜见刘使君。”

  刘封心中窃喜,高顺这个反应,怎么看都像是个好消息。

  看来张邈出手的速度也真是快,不过这也难怪,曹操可是屠城狂人,尤其还有一条军法,合围则不赦。

  也就是一旦整个城池被曹军合拢围困了,则不再赦免城内百姓,哪怕投降了,也只有死路一条。

  原本曹操是想要打心理战,被合围了就等于是死定了,既然如此,那大家都会感觉害怕,不敢和曹操对抗,从而直接选择投降。

  虽然曹操的这一条规矩,翻车的次数数不胜数。

  可有一个效果确实如曹操所想的那样,那就是有许多的县城赶在曹军合围之前,不战而降。

  如今曹操对雍丘县的合围在即,而张超自然是绝不可能投降的了,这也就难怪张邈会紧张到如此程度了。

第209章 海纳百川

  虽然曹操的这一条规矩,翻车的次数数不胜数。

  可有一点确实如曹操所想的那样,那就是不战而胜的拿下了许多地盘。

  如今曹操对雍丘县的合围在即,也就难怪张邈、高顺会紧张著急到如此程度了。

  高顺与刘封一同来到内府,只见刘备已经笑吟吟的站在院门口等著了。

  看见高顺后,竟然还主动走下台阶,给了高顺一个名副其实的降阶相迎级礼遇。

  高顺神情不变,可内心还是很受感动。

  刘备亲自引领著高顺进入客堂,分主宾入席。

  双方刚刚坐下,就看见高顺突然起身,走至堂中,冲着主位上的刘备大礼拜服:“刘使君仁义之名,传遍中原。今顺自不量力,恳请刘使君救助我主。顺不才,愿为刘使君赴汤蹈火,以死相报。”

  “孝父何出此言。”

  刘备大吃一惊,心里却是有些窃喜。

  刘封虽然没告诉刘备高顺是个什么样的人,可刘备的眼睛多毒辣,早就看穿了高顺是个忠义之士,即便想不到高顺能愚忠至死的程度,却也非常欣赏他了。

  毕竟忠义之士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值得珍惜的。

  眼下高顺的一番话,恰到好处的表达了投效的态度,以及效忠的条件。

  可这条件里却完全是在为旧主考虑,没有一丝一毫是为了自己,这确实让刘备更为欣赏喜欢高顺了。

  高顺却是回答道:“明公,张使君之弟和宗族已经被困在雍丘,若无人搭救,注定玉石俱焚。为今只有明公可从曹兖州兵锋之下,救下他们。恳请明公大发善心,张使君愿以麾下七百陷阵营为酬。”

首节上一节214/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