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62节

  茂才可是比孝廉还要高上一档的,更何况还是由郭贡这么个豫州大名士来举荐。

  刘封若是能被郭贡表举成茂才,那真是碾压曹昂和袁谭了。

  可问题也不是没有,最主要的问题就有两个。

  第一,刘封不过十岁,这个年龄实在是太小了,虽有甘罗八岁拜相在前,但还是很容易引起士族的不解和反对。

  其次,学识问题。

  虽然对于这一点,在东汉末年,弄虚作假的风气横行,而且汉代唯一的考试还是去中央的殿试,在东汉中后期就已经变成了走过场。

  可还是年龄所带来的弊端。

  人们会被三四十岁的人欺骗,让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成为茂才,却不可能相信一个十岁的孩子满腹经纶,德行泽被一方的。

  因此,刘封觉得这就是一个带毒药的馅饼,而刘备就明显有些被这馅饼给吸引了。

  若是放到二十年前的和平时代,十岁的茂才,恐怕天下都会震惊,即便是现在,也必然会引起徐州的动荡。更重要的是,只要再坚持几年,自己年龄增长的同时,茂才也会彻底褪去他的光环。

  日后自己就算要就任扬州牧,也根本无需茂才加成。

  最简单的例子还是袁绍家。

  袁谭这几年因为没有茂才的关系,哪怕臧洪都已经被调任了,他也一直没法接替臧洪担任青州刺史。

  可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直接安排自己的侄子高干担任并州牧,自己的二子袁熙担任幽州刺史,可都没有茂才加成,随意拜除的。

  在刘封看来,现在为了一个茂才,牺牲那么许多,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过刘备却是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难得的劝说刘封道:“我儿天资聪慧,少年早成,区区茂才,不足为虑。”

  可不劝还好,刘备这一劝说,反而让刘封下定了决心:“父亲,孩儿觉得不可。”

  刘备脸色一僵,有些不悦起来,我苦心为经营,你倒是不领情了。

  “茂才,国之栋梁也,乃是为国选才。”

  刘封赶忙解释道:“父亲,一州俊才名士何其之多,可能举茂才者,一年不过一人。历年茂才,即便不是一方大儒名士,也擅长经纶,精研典籍。父亲对孩儿的爱护,孩儿自然铭记于心,可父亲此举,恐有拔苗助长之嫌啊。”

  听到拔苗助长四个字,刘备有些清醒过来。

  刘封见状,赶紧继续道:“况且豫州多俊才,父亲可以此茂才拉拢人心,经略豫州,这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刘备终于被刘封说服了,他也知道此时举荐刘封为茂才有太多的负面作用,可刘备就是忍耐不住啊。

  这也难怪,袁绍,曹操,公孙瓒,孔融,甚至是陈群、陈登,哪个不是孝廉出身。

  唯有刘备,是从最底层靠军功一路爬升的,而且还好运的遇到了陈纪这样欣赏他,提拔他的名士。

  就冲陈纪从来不曾看不起他,刘备就发誓要把这份恩情报答给陈群。

  也因此,刘备才格外的想要让刘封成为茂才,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期许,更在某个方面,是一种对自己的补偿。

  可刘封都把问题分析的这么清楚了,刘备也没法再继续自欺欺人了,只能认清事实了。

  刘备叹息一声,心里还是相当不舍的说道:“既如此,那豫州的茂才,为父再考虑考虑吧。”

  刘封自然不会有异议。

  父子俩商议完毕,刘封便告辞离开。

  他和刘备手上都有一堆事情要处理,都忙的很。

  离开了刘备处,先去给祖母和母亲请安问好,又陪著他们聊了会天,这才返回自己的小院。

  这时候,刘法、娄室等人都已经在等著了。

  刘封直接走到主位上落座,其他人在他摆手下,也都入席。

  “这段时间的近况如何?”

  刘法率先起身,脸上带著一点激动,将一个扁平式样的大木盒放到刘封跟前的案几上。

  随后,刘法带著些许欣喜、骄傲和激动的说道:“少主,这是我们研发出来的白纸,以及羽毛笔。”

  “哦!?”

  刘封一听,大为高兴,伸手将盒子打开。

  映入眼帘的是一叠白色的纸张。

  这些纸张大小约为后世的16开,大约是7寸X9寸的规格。

  纸张通体呈白色,只是内里还蕴含著些许黄色。

  刘封伸手摸了摸,感受到纸张含有不错的柔韧度,表面有著轻微的砂砾感,远不如后世纸张的顺滑,但已经相当出色了。

  在盒子中,还放著三支用鹅毛制成的简易羽毛笔,而案几上已经准备了磨好了的墨水。

  刘封尝试著用羽毛笔沾上墨水,然后书写到纸张上。

  让刘封感到惊喜的是,纸张上的字迹并没有晕开,依旧清晰可见,这无疑证明了纸张的质量已经足以匹配羽毛笔了。

  刘封大声夸赞道:“好!很不错!”

第170章 邀请三贤

  刘封之所以要开发羽毛笔,是因为相比起毛笔,羽毛笔的书写速度和效率要快上数倍。

  尤其是小字体,羽毛笔的功效是毛笔的十倍。

  一个新手就能熟练掌握羽毛笔,写出小字体,虽然可能写的非常难看,可一个新手是绝无可能使用毛笔书写出小字体的。

  况且推广纸张之后,刘封等以后统一天下之后,还想要寻找推广简体字的机会。

  当然,刘封推广简体字的用意可不是为了怀念自己的原有世界,而是简化文字的教授和学习难度。

  降低学习难度,增加纸张产量,推广硬笔字,研发活字印刷。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教育普及度。

  没有足够的教育普及度,一切改革都是空中楼阁,因为人类是利己的,自私的,统治阶级本能的会想要愚民,因为被愚民化之后的民众统治起来的成本是最低的。

  没有足够的教育基础,农民根本守不住自己的田地,就算刘封强硬的推动土改,那最终也只可能土改出一个全新的利益集团罢了。

  刘封仔细询问道:“这些纸张的成本是多少?产量如何?”

  刘法认真的回答道:“目前一张纸成本约为八文钱,工艺还有改进的余地,只要产量跟上,日后可能压到五文钱以内。目前只有一个作坊,人手不过六七十,日产量十余张。”

  刘封点了点头,大部分的工业项目,效率和规模总是成正比的,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如今不过区区一个六七十人的手工作坊,竟然已经能日产十余张如此之大的纸张了,若是裁撤到当今书籍的正常大小,一张可抵五六页之多。

  眼下技术已经攻关成功,只要后续刘封舍得投入资金人力,产量可以爆发式的提升,日后年产量多则上万,少则数千,不在话下。

  刘封心里一边琢磨著,一边继续问道:“那材料供应情况如何?”

  刘法条理清晰的回答道:“按照少主的吩咐,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和不同的工艺。其中最适合的还是树木、竹子、麦茎、稻秆等原材料,生产出来的纸张干净白皙。另外,若是使用烘焙法,成纸的质量最好,速度也最快,但需要额外消耗燃料。若是使用晾晒法,能节省下不少燃料,但时间很长,而且天气不好,需要停工休息,很是耽误时间。”

  烘焙法是一种改良方法。

  最早的时候,人们是把纸浆从抄到墙壁上晾干,但这种方法需要天气晴朗,阳光充足为佳。

  如果天气不好,效率就会非常低,一旦下雨,那更是只能停工休息。

  可烘焙法却是将晾晒环节改为熏笼中焙干,是古代造纸技术的一个重大飞跃,从此以后造纸不再需要看天吃饭。

  “嗯……。”

  刘封点点头,发展工业,其实也能养活一大批人口,缓解土地兼并的问题。同时,造纸术的推广,不但能给刘封带来大量的金钱收益,还有更为重要的美名。

  可谓是一举多得。

  “善。”

  刘封考虑了一下后,开口道:“这事就交给你来安排,糜家上半年的结算应该快要到了,预估最少也有三千万的分红,可先调拨五百万钱于你,招募人手,扩充原料产能,增加产量。”

  糜家之前有过来信,向刘封汇报了上半年的霜糖和雪盐的销量。

  霜糖部分卖出去了六十多石,狂赚八千四百万钱,其中成本仅仅只有三分之一,再去掉贩卖环节的成本,以及税钱,纯利润高达四千七百万钱。

  按照东汉的税率,霜糖是征收百分之十的销售税。

  八千四百万钱得交税八百四十万。

  只是眼下世道越来越乱,对于有权有势的豪商来说,却反而是个好时代。

  糜家一通手段,仅仅只交了四百多万的税钱,其中有接近两百万还是交在了徐州地界,算是肉烂在了锅里。

  只可惜糜家一口气把红糖、蔗糖的库存给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就连徐州大部分的杂糖也都让他们给收了,下半年的销量肯定会大跌不少。

  不过明年开始情况就会好转,因为刘封成功拿下了广陵。

  此时的广陵郡可是出产甘蔗的,有著大片的甘蔗田,可以给糜家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同时,广陵还毗邻扬州,还能从扬州进口甘蔗和杂色糖,糜家已经开始动员商队前去收购了。

  料想明年上半年就会恢复到一个稳定水平,年销量估计会在一百三十石左右,纯利润在一个亿左右。

  据糜家统计,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不够,而是原料不足。

  别看现在天下大乱,可士族豪强们的手里有的是钱。

  而霜糖这种东西不但是高热量,高美味的食物,关键时刻还是能救命的药物。

  没错,糖这种东西在古代,可是非常珍贵的美食、药材和调味品,而且容易保存,不易变质,容积又小,很受士族豪强们的欢迎。更重要的是,糖可是消耗品,吃完了就需要再补充了,根本不愁没有市场。

  之前糜家要给刘封分红,被刘封暂时婉拒,寄存在糜家。

  这次回来,正好可以分钱做事。

  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后,刘封提出要求:“在三个月内,将日产量提升到一百张以上,销量不必担心,眼下我徐州掌控的郡国也已有六七个,可逐渐以纸张替换竹简。”

  历来政府采购是最好做的生意,前提是保证结算及时。

  刘封可是刘备的儿子,徐州的少主,自然也就不用担心结算问题了。

  刘法等人恭敬应命。

  “造纸业是目前重中之重,但有所缺,即可申请,日产五百以下,可随时提升产能,不必等我批准。”

  刘封的构架中,纸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论是改察举制为科举制,还是推广教育,都需要海量的纸张。

  活字印刷这种技术,工艺其实并不复杂,最难的是那突破的灵光一闪。

  因此这方面并不著急,先把纸张的产量提升上去了,然后才适合推出活字印刷,否则纸张都不够用,哪里还需要印刷。

  刘封原先想过把造纸术拿出来和陈家、鲁家合作,可现在他改变主意了。

  因为刘备父子在徐州的根基越来越牢固,他犯不著出让如此名利双收的产业和人分享了。

  至于军工产业,刘封打算拆分成两个军械和炼铁两个部分。

  军械产业要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个不容外人插手。

  至于炼铁产业,倒是多多益善,不但之前就已经邀请了糜家,以后还可以邀请下邳陈家、广陵鲁家,曹豹,甚至连陈群也可以邀请。

  陈家虽然没有多少钱,可陈家在豫州有名声啊,可以请他代为引荐豫州对此有兴趣的豪强商贾。

  这主要是三个原因,首先,炼铁产业是重工业,需要的资金量实在太过庞大,哪怕以糜家的豪富,恐怕也很难单独支撑的起来,否则以朐县铁官营对糜家的重要程度,早就多次扩充炼铁规模了。

  其次,炼铁这样的命脉工业,也不适合掌握在一家豪商的手里,引入的人多了,才能有竞争性。

  最后就是,刘封也可以借此拉拢更多的人,尤其是豫州、扬州的士族豪强,这有助于将来刘备在这两个方向上的扩张。

首节上一节162/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