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玄虽然不是河南士族,但也是徐州名士了,当时与刘先交谈颇为融洽。
于是,在听说了诸葛玄受伤之后,刘先当即提出要登船探望。
刘封劝说道:“始宗公何必急于一时,此时夜色仍黑,水面之上,尤有水匪余孽。不如再过两个时辰,天色就可大亮。届时过去,更为安全。”
刘封的劝说得到了许劭、荀攸和腾胄的赞同,刘先也从善如流,应允了下来。
此时天色仍早,刘封便劝说诸君可先回去休息。
荀攸同刘先回了房间,刘先有些疑惑道:“公达,我有一惑,困扰于心。”
“始宗兄有何疑惑?”
荀攸闻言,讶然答道:“但说无妨。”
刘先一边思索著,一边问道:“许公乃是天下名士,一言以升龙,一言以坠渊。今刘使君之子如此出众,为何缄而不言?而刘封也从未有求恳许公点评之意?”
荀攸哑然失笑,原来刘先是在疑惑此事。
刘先的问题也属合理,许劭此来,可是为刘繇求援。
虽说许劭为人公正,不徇私情。
可许劭也有其灵活的一面,在对待袁绍、曹操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此时寻求许劭评价,不正是最好的时机吗?
况且刘封表现的很是出色,即便以刘先的标准来看,也当是美誉,更何况还是有求于刘备的许劭呢?
以刘先来看,许劭只要不讨厌刘封,哪怕据实评价,也当是个美誉。
刘封之父刘使君闻之,必对许公感激涕零,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许公为何不做呢?
因此,刘先想不通此事,才会求教于荀攸。
“此事,攸也不知其中缘故,只是有些许感受,可告于始宗兄。”
荀攸倒是没有藏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刘封少年早慧,成熟稳重,足智多谋,其不曾求恳许公点评,或许是因为自信吧。”
刘先闻言先一愣,品味了片刻,渐渐有些恍然。
荀攸这是夸赞刘封自我坚定,不为外人所动。
哪怕是许公这样的天下名士,他也一样对待如常。
这份平常心,殊为可贵。
刘先由追问了一句:“那许公……?”
荀攸笑了起来:“自然也是看重了这份平常心,乐见其成。”
刘先缓缓点头,虽然荀攸只是说这是他个人的看法,但刘先却觉得荀攸很可能一语中的了。
刘封这边也在安抚董袭和甘宁。
对于董袭的表现,刘封是相当惊喜的。
这倒不是说对方的能力还在甘宁之上,毕竟要是甘宁当时没有杀入水匪群中,被刘封叫回来后,也一样能凭借船只的优势碾压水匪。
只是甘宁性情更加激烈,性格果敢,敢作敢为。
传回消息之后,甘宁就观察战场,敏锐的察觉了擒贼先擒王的机会,然后付诸实施。
而董袭则更为沉稳,同时也更重视刘封的命令,比起斩将夺旗,他把服从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这不能不让刘封感到喜欢。
难怪日后孙家三代都对董袭有口皆碑,从孙策,到吴国太,再到孙权,都对董袭视为自己人。
董袭最后战死,也是孙权过于倚重他,让对方亲自带领五艘楼船,可谓是位高权重,只可惜遭遇风浪,宁死不折,最终与船同沉。
董袭只是死的太早,不然第一个封侯的人很可能就是他了。
孙权刚刚继任的时候,董袭才是孙权集团中的第二高军职。
在赤壁之战之前,孙权不过是杂号将军的讨虏将军,可董袭却已经是偏将军了,他的军职可是比周瑜还要高的。
周瑜当时不过和程普平级,都是中郎将。
还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才因功升任的偏将军,可想而知董袭当时的地位了。
而刘封很清楚,董袭之所以能有如此的地位,完全是靠的战功。
第166章 终见武侯
刘封考虑了一下,觉得今天董袭和甘宁表现都非常出色,是时候许诺一些东西了。
“元代、兴霸,此番北上面见我父,封欲建言我父,大力发展水军。”
刘封第一句话,就让董袭和甘宁心神大震,随后大喜不已。
其实目前整个东汉末年,军阀都是菜鸡互啄,这不仅仅是表现在技战术水平上,硬件上也很差。
不但铁甲匮乏,船只也是一样。
这个时候不论是孙策所代表的袁术军,还是刘繇的扬州军,其水军绝大部分的主力战舰都是走舸、游艇之类的小船,艨艟已经可算是极为稀有的战列舰只了。
荆州军为什么在日后能屡次击败孙家军,最大的原因就是荆州有一批继承自东汉朝廷的大船。
如果不是日后董袭、凌统、甘宁、周泰这些人不要命似的开挂搏命,孙权想破黄祖,估计还得等黄祖更烂几分才有可能。
徐州军的家底子稍好一些,有一批陶谦带到徐州的船只,这些船只中有十几艘大船,最大的一艘甚至能载重几百名士卒。
这些都是东汉朝廷的遗产,与荆州一样,只是恰好落入了陶谦的手中。
之前陶谦能够横跨整个兖州,把兵马运送到黄河沿岸,也是走的海运输送,否则这粮食补给就不可能跟得上。
因此,水军扩军,其实要比陆军扩军需要的资金和物资巨大的多。
甘宁和董袭都是清楚这一点的,所以本来并没有太大的想法。
哪怕是带来大小战船十多艘,部曲四百多人的甘宁,奢求的也不过是一别部司马。
董袭的目标也是别部司马,只是他的后手还没到,目前还较为尴尬。
在来之前,董袭就已经变卖所有家产,然后让亲信心腹拿著钱财招募乡中豪侠。
只是他本人担心机不可失,因此早一步先来了徐州。
现在后面的人手没到,他也不清楚能召集到多少人,心里著实没有底气。
可即便如此,听到刘封想要大力扩充水军的消息,他心里还是非常开心。
刘封斟酌道:“徐州现有水军一千人,这半年多来,已经严重不够敷用,我欲扩充至四千人以上,可人手好找,资金也能想办法准备,但船只的问题却让我束手无策。”
接著,刘封询问道:“兴霸、元代,你们可识得船工造匠?”
董袭、甘宁恍然,原来刘封是想要造船。
只是这问题,董袭、甘宁也有些无奈。
甘宁乃是益州人,到荆州也不过一年多,实在是无处下手。
他能带来四百多部曲,十多艘大小战船,已经是他个人魅力,以及苏飞疯狂放水了。
要找造船工匠,那甘宁是真没办法可想。
董袭毕竟是江东人,对江东的情况更为了解。
他皱著眉头道:“少主,会稽郡确实有一些造船工匠,但绝大多数都只能造些走舸,游艇之类的小船。想要造大船,有两处地方可满足少主之需。”
“哦!?元代可速言之。”
刘封精神顿时一振,连忙催促对方快说。
就连一旁的甘宁也紧盯著董袭,显然对这个问题也是相当关心在意。
“一处乃是丹阳郡中芜湖县,另一处乃是庐江郡中枞阳县。”
董袭认真的解说道:“此二者皆是朝廷所置的造船司,只是前者更为庞大,乃是我大汉唯一可生产楼船之所。庐江枞阳虽然比起芜湖要逊色许多,但也足以生产艨艟。”
听了董袭的讲解之后,刘封才明白,原来水军的钥匙竟然离开自己不远。
难怪孙策那么能打,却始终过不了长江,被牛渚防线给堵的死死的。显然是水军上吃亏太大了,你就算偷袭过了长江,可你后援补给随时会被对方切断,在这种情况下攻坚,也确实太为难小霸王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一旦突破了牛渚,刘繇就兵败如山倒,再也没赢过孙策一次了。
毕竟在大江上还能仗著船大欺负对方船小,可上了岸野战的话,那可就真靠陆战本事了。
这样一来,豪族联军怎么可能是孙家军的对手。
刘封摩挲著下巴,看来这次和刘繇谈判的时候,得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船厂大概率是拿不到手的,但造船工匠大师之类的,最少得分润一批才行。
这些人才拿到手里,哪里不能造一个新的芜湖?
之前朐县看见的那个港口就相当的好啊,那可是世界级的良港,而且背山靠海,还有都州山岛防风,简直是天赐宝地。
想到这里,刘封高兴的拉著董袭的手,感激道:“元代此言,价值千金,当为君记上一功。”
董袭又惊又喜,赶忙推辞道:“无知愚见,如何敢当少主如此美誉,只求能帮上少主即好,不敢积功。”
随后,刘封就让董袭和甘宁先去休息,天亮之后,一起去诸葛家船队探望。
董袭和甘宁虽然不知道刘封为啥一定要带上他们,可既然少主有命,听从即可。
第二天天亮后,刘封带著董袭和甘宁,找上刘先和诸葛瑾。
许劭地位尊荣,而且身体一直不适,自然不会再去诸葛家船队,只是礼貌性的让刘先帮忙转达自己的关切。
许劭不去,滕胄自然也不会去。
荀攸则是故意留下,刘先和诸葛玄可是前同僚关系,而且至今依旧忠于刘表,他也担心影响对方谈话。
最后,只有刘封和刘先两个人,带著董袭和甘宁,在诸葛瑾的引领下,五个人前往了住各家船队。
诸葛家的船队共有八艘船只,除了一艘两楼大船外,其他的都是走舸游艇,上面一般放置一些不重要的行李,由两个族兵压阵,带著两三个水手行船。
这些小船损失很惨重,除了少数立刻撤回大船的人外,其他的族兵和水手几乎全都未能幸免。
所幸那条大船上伤亡还好,水匪们刚展开围攻没多久,甘宁就杀了过来,紧接著又有董袭在外围骚扰。
一直到最后刘封进场,水匪们都没能组织起对诸葛家大船的有效攻势。
诸葛玄中了流矢,倒霉的成分反而更大一些。
当刘封、刘先等人登上大船时,一名身高七尺的少年正站在船上迎接他们。
看见刘封、刘先后,立刻上来大礼拜谢:“昨夜遇险,家叔临阵中箭,家慈姐妹惊惧,亮兄与亮并弟皆怀恐惧之心。幸得公子先遣壮士援救,又亲都楼船破敌,使家叔兄长振奋,家慈姐妹心安。此救命之恩,亮与弟均虽是无名之辈,却也有心报答,若蒙公子不弃,亮与弟并兄共报之。”
刘封一上船,目光就全被这个俊朗高大的少年所吸引。
当听到这少年自称为亮的时候,刘封有那么一刹呆愣住了,险些脱口而出一句肺腑之言。
丞相,保重啊。
此时的丞相风华正茂,嘴唇边竟然还有著淡淡的绒毛,但那双眼睛却灿若星辰,仿佛蕴藏著无限的智慧与自信。
“你也是胤谊之侄?”
刘先却是先一步开口,诸葛亮言谈条理清晰,神态落落大方,品貌非凡,一见之下,就心生好感。
只能说诸葛瑾与诸葛亮简直不似亲兄弟,诸葛瑾的颜值当真是逊色他二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