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甲士性情凶悍,战技娴熟,经验极其丰富,显然是经历了多场战斗的老兵。
李家部曲这边平时最多也就护卫下家族商队,和盗匪厮杀过几场,虽有训练,却根本不是眼前这些战场老兵的对手。
只一个对冲,李家这边就倒下了对面数倍以上的人手。
李章也算是聪明人,看见散兵对阵,根本不是对面对手后,大声招呼起来:“列阵,列阵!”
李家部曲毕竟占据了城门防守的优势,很快就集合了起来,将对面堵在了城门口的一片空旷地带。
同时,李家部曲中的弓箭手也登上城门,开始向下方射击,想要压制住对方的攻势。
眼看著局势即将得到控制,却不想门洞里传出一个清朗的青年笑声:“黄叔叔,右边就交给你了,程叔,左边则归你,我自破中路。我们以此为赌,我若是先破阵,两位叔叔输我一匹好马如何?”
“走了,跟上我!”
随著青年大喊,门洞中冲出一道惊若游龙的身影,只见这青年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胯下一匹剽黄马,手持一杆玄黑精枪,直冲李家部曲。
看著战马踏蹄而来,李家部曲这边顿时慌乱起来。
虽然在军官的呵斥声中,勉强还维持的住阵型,但显然已经暴露了内里的虚弱。
那青年哈哈大笑,在冲到战线前一拉马蹄,战马前蹄腾空而起,随后重重一踩,直接将面前一个持盾的士卒踢飞了出去。
同时,那青年弹出身形,手中长枪灵动,或刺或撩,或砸或绕,竟在短短的瞬息之间,撕开了一个口子。
“诸君,请随我来!今日我孙策为诸君开路!”
原来这青年竟是孙坚孙文台之子,袁术恨不能收为义子的虎儿孙策孙伯符。
孙策大声呵斥,再驱动战马,杀进了李家部曲之中。
在孙策身后,又跟进来几骑骑士,掩护著青年横冲直撞,硬生生冲动的李家军阵开始不稳起来。
那些先行冲进来的老兵们顿时大喜,纷纷发喊,冲击的更加凶猛。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李家部曲大阵隐隐有崩溃的迹象出现。
孙策越南战争越酣,大声战呼,死在他手里的李家部曲已经上了两位数。
要不是李家部曲的援兵不断从各处赶到战场,加入到阵地中,恐怕大阵早就被孙策给冲破了。
可即便如此,大阵也已经扭曲变形,并且向后退出许多。
而孙家军中的强弓劲弩,直接和城墙上的李家部曲弓手对射起来,虽然以下敌上,却竟然不落下风,简直凶悍之极。
刘晔呆呆的看著孙策来回驰骋,枭勇无匹,在他手下,竟无一合之将。
“此人就是孙伯符?”
刘晔想起之前有听说过的风传,孙坚之子孙策,继承其父勇烈,虽年仅二十,却骁勇善战,精进勇猛。
原先刘晔是不怎么信的,可现在现实却给他上了一课。
孙策竟仅凭一人之力,压著优势兵力的李家部曲,更可怕的是,现在落入下风的却是人多势众的李家部曲一方,靠著不断赶到的增援苦苦支撑。
若是情况没有变化的话,那最后先崩溃的还得是李家部曲。
“世叔,速速派人砸开门板,取可燃之物堆积在大道中央,让我军部曲缓缓后退,等到退到可燃物品后时,点燃放火,以火阻敌,好给我军争取调整的时间。”
刘晔看出李家部曲这一边虽然人多势众,可好多人却使不上劲,不如抽调一些人手出来制造防御工事,好争取缓冲。
李章一听,顿时点头赞同,赶忙让手下军校去办。
广陵郡兵和李家部曲毕竟都是广陵本地兵马,在城中都是地头蛇,很快就敲开百姓家门,取出了柴草,煤炭,木柴,木板之类的可燃之物,堆积到了城门广场的后方。
这时候李家部曲的阵线已经严重变形。
两翼的孙家部曲虽然在两位虎将的带领下频频猛冲,但局势尚可控制。
未有中间,孙伯符其势骁勇无匹,无人可当,眼看著就要破阵而出了。
无奈,李章明知道一旦下达撤退的命令,很可能就会让整支部曲崩溃,却依然只能硬著头皮命令部曲慢慢后撤。
“哈哈哈,敌人退了!他们挡不住我们,要跑了!”
孙策敏锐的察觉到李家部曲的后撤,立刻高声大喊起来。
在他身边的十几骑护卫也纷纷跟著喊了起来,李家部曲这一边的士气瞬间跌到低谷。开始有士卒脱离队伍,直接往后逃跑。
眼看著阵型就要彻底崩溃,刘晔突然冲了出来,拔出长剑,直接手起刀落,将几个刚开始逃跑的士卒全部砍翻。
“敢有逃跑者,斩!”
“今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胜则生,败则亡。”
刘晔举著带血的长剑,大声喊道:“将偷袭之敌赶出城去,全军每人赏钱两千文,绢帛各一匹!有功者另赏!”
刘晔一边行军法,一边又后赏。
严酷的军法加上丰厚的悬赏,终于重新振作起士气。
眼看著李家部曲军阵渐渐稳定住了,却不想突然一阵慌乱,随后一匹剽黄马竟透阵而出。
刘晔仔细一看,此人竟然正是孙策孙伯符。
“你是敌将?”
孙策破阵而出之后,竟然没有急于回撤,而是奇怪的看著面前这个身著文士服的敌酋。
刘晔紧张的握住手中长剑,全身警惕的紧盯著对方。
可别以为刘晔真就是个文弱书生,其实他擅剑技,有勇力,否则也做不到十三岁就将父亲的亲信仆人给杀了。
孙策看出了刘晔的紧张,脸上露出了笑容,玄黑精枪抬起,遥遥点了点刘晔。
“好生小心点,别死在乱军之中,待我生擒了你,便来为我做事吧!”
原来孙策刚才将刘晔不顾危险,上前鼓励士气的行为看在了眼里,对刘晔很是欣赏,生出了爱才之心,想要招揽刘晔,才会出有此一说。
说罢,孙策重新打马返身,又杀了回去。
一来一去,竟然无人能挡。
这一次李家部曲再也撑不住了,哪里还经得住孙策如此反复突袭,开始崩溃起来。
大量的士卒也不畏惧军法了,掉头就跑。
少数胆子大的还知道拉著身边的士卒抱团后撤,最前面跑不了的,干脆直接跪地乞降。
刘晔眼看不行,赶忙往后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喊道:“点火,立刻点火!”
幸好这里的护卫是刘晔带来的,被李章下了死命令务必要护住刘晔,所以还在犹豫要不要跑。
现在刘晔逃了回来,那自然还是得听从刘晔的命令。
于是,这几个甲士直接上前放火。
因为都是易燃物的关系,火势很快就被点燃了起来,慢慢变大。
刘晔一边喊著,让溃逃的士卒从两侧绕过火障,然后在后面集结,一边紧张的看著尾随而来的孙家军。
孙策重新出现在阵前,看见追击的路线竟然被火障给阻挡,神情有些惊讶。
他看了看对面的刘晔,高声喊道:“我观你并非武夫,乃是士人,可知先生尊姓大名?”
刘晔看了孙策一眼,只觉对方英姿勃发,勇武刚猛,当真是一员虎将。
在这广陵城中,是找不出人能和他匹敌的了。
不,别说匹敌了,就是能坚持几个回合的都没有。
李家部曲中也不是没有勇士,先前就有两个屯长想要带人阻止孙策,结果被他一人一枪,直接结果了性命,差点引得军阵直接崩溃了。
“先生,在下孙策,乃是昔日大汉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孙文台之子,愿求先生姓名。”
刘晔的表现越来越引起孙策的好奇,此时的他身边并没有得力的谋士,常有困惑却无人可解。
要知道这时候就连江东二张都没追随他,更别说日后的诸多文臣武将了。
此时的孙策,身边最得力的还是黄盖、程普等老将,以及袁术刚刚还给他的一千多父亲的亲随部曲。
这些部曲战力强悍,忠诚可靠,武力这一端是暂时够用了。
可文事的参赞谋划,却始终无人能够胜任。
今日一见刘晔,看此士人年纪尚轻,却敢于阵前鼓舞士气,又想出引火烧障,阻挠孙军追杀的计谋。
可谓是有勇有谋,又忠诚敢战,与酸儒文士截然不同,让孙策大生好感。
孙策于是见猎心喜,想要生擒对方,让刘晔为他效力。
感受到孙策强大的压迫力,刘晔心中有些惶恐。
他现在想的已经不是立功了,而是能不能安然脱身。
刘晔忍不住想起来袁绥今晚刚刚跟他说的话。
行事好险,自恃才能卓著,总以为能化险为夷。
可现在他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天道无常。
谁能想得到上一刻还稳操胜券,稳如泰山,下一刻却已经一败涂地,一筹莫展了。
眼看著现在只有逃跑一条路可走了,对方的孙策还如猫戏耗子一般,询问自己的名讳。
岂不闻士可杀不可辱吗!?
刘晔只觉得气炸了,他并不知道孙策是想招揽他,只觉得孙策是在羞辱他。
嘲笑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任何用处,挽回不了败局。
“孙伯符,汝且莫要嚣张,我刘子扬必报此仇!”
孙策闻言,先是不解,随后反应过来,定然是这刘子扬误会了自己的一片真心。
不过战场之中也没法解释,只能等将对方抓获后,再好生安抚解释了。
“传我令,对面白袍文士,诸君切不可伤他性命,若有生擒者,重赏。伤人者有功不赏,杀其人者,与其共死。”
无奈之下,孙策只能先下令保证自己看中人才的性命,他有预感,这必然是一位大才,孙策势在必得。
他催促亲卫四散下达命令,保证刘晔的安全,否则在这战乱之中,刘晔若是被人给砍了,那自己岂不是要哭死。
刘晔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正努力整合著李家部曲,朝著南门退去,想要依托城门城防继续做抵抗,期盼著能够坚持到徐州先锋抵达。
元龙不出,伯符何惧
希望小霸王的初登场,能让各位老爷们满意,谢谢
第139章 太史来援
孙策此次前来,恰好是与刘封存了一样的心思。
他也是担心夜长梦多,想要先入广陵。
自数日前,袁术和刘繇在暗地里达成休战协议之后。
孙策秘密从厉阳城内离开,顺江而下,进入已经占领了的江都,休整不过短短一日,就带著孙家军日夜兼程,赶赴广陵。
这日晚间,孙家军在距离广陵城外四、五里处驻扎宿营,本想次日休整一下,以强军之姿入城驻防。
可没想到,夜半时分,远处广陵城内竟灯火通明,更隐隐有喊杀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