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612节

  首先的,便是那董卓的命运。

  由于苏曜的介入,董卓早早的提前一年便逃离出了洛阳。

  他的权势可谓是来得快,败的也快。

  他自己都没来得急给自己升太师,蔡邕的官路目前也就在六百石的治书侍御史上止步。

  董卓颓势尽显,蔡邕作为董卓亲信,自然也不被众人看好,其与河东卫氏的联姻也因此没了着落。

  蔡家女儿纵使风华绝代,名动京城,然而那些滑头的世家却根本就没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冒风险与蔡家结亲。

  世家大族不敢摘那带刺的玫瑰,敢提亲的却又都是些无名无势,只想借蔡家关系攀附董卓的投机分子。

  对于这些人,蔡邕自然是嗤之以鼻,蔡琰更是连见都不愿意见他们一面。

  于是乎,蔡琰婚事就这样尬住了。

  蔡邕瞧得上的,人家不搭理你。

  而愿意来提亲的,却又都是蔡邕瞧不起的。

  老实说,即便这样蔡邕也没有气馁。

  他相信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董公有识人之明,只要能改掉那刚愎自用的缺点,使众正盈朝,广纳善言,定能重振朝纲,扫清宇内!

  到那时候,蔡家的困境自会迎刃而解。

  那些现在看不起自己,忙着撇清干系的人自然会摇着尾巴回来。

  他爱女蔡琰的婚事也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过,结果嘛,蔡邕就被残酷的现实来了一记重锤。

  董卓的逃得突然,浑然不觉的蔡邕在上朝时就被裹挟带走,竟完全来不及带上家中的女儿!

  虽然紧接着,发现不对的蔡琰便立即收拾行李,欲去长安追随父亲,但洛阳城接连的变故却让她与众多世家子弟们一样,全都被困于这京城之中。

  而好不容易等到洛阳乱局落幕,城池解封后,苏曜又宣布了近日便要西征的消息。

  这家伙,兵荒马乱的,蔡琰一个女儿家,哪里敢冒险出门,只好闭门不出,吩咐下人们日夜打探。

  这一打探,可把蔡琰吓坏了。

  正所谓同样的事情,在不同人眼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一样。

  与很多百姓们拍手称快,盛赞苏曜壮举,对他满怀期待不同。

  蔡琰看到的,是连日来,苏曜在城中大搞牵连,昔日豪门世家纷纷跌落,无数公子贵人们戴上枷锁,或被处以极刑,或被贬入行伍,堂堂京师风声鹤唳,满城凄苦。

  那其中不乏蔡琰认识的熟人,这让她不由得心生恐惧。

  看着那些遭到牵连的女眷和奴婢们,蔡琰念及自己董贼余党的身份那是感同身受,每日在家以泪洗面,自怜自艾。

  那些并非什么坚定依附董贼的世家大族们都遭到了如此下场,自己的老爹是董贼亲信,下场可想而知啊。

  以至于,当下人来报冠军侯府来人的时候,蔡琰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她心中忐忑不安,以为苏曜的使者是来宣布对她的处罚,或者是将她带走囚禁的。

  然而,结果却大大的出乎了她的意料!

  使者带来的并非噩耗,而是一个意外的邀请。

  洛阳城,蔡府。

  在听到王凌带来的邀请后,蔡琰抬手轻掩口鼻,美目中满是震惊。

  蔡琰是万万没想到,这个被世人称为“暴虐无常”的冠军侯,竟然会有如此惊人之举。

  不但不抓她,反而还要用她?

  校长,这个说法蔡琰虽从未听过,但是女学校的校长,望文生义她也明白其意义。

  也因此,她就更加困惑了。

  “为何是女学校,为何又是我??”

第681章 冠军侯,酒池肉林?

  面对苏曜如此直白的邀请,蔡琰错乱了。

  没错,她是才女,名动天下的才女,这一点她非常骄傲。

  但是,也正因此,蔡琰才知道这有多么难得。

  她之所以能够通读五经,饱读诗书,固然有她自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一面,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其父无子,没有其他人能传承家学。

  为了家族的延续和荣誉,蔡邕倾尽心血培养蔡琰,让她成为才女,以继承蔡家的学问和名声。

  蔡琰深知这一点,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然而,此刻她却被邀请去担任一所女学校的校长,这让她感到困惑和不解。

  女学校?这在大汉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那可是连她的最尊敬的班昭,班大家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班昭,没错,她正是大名鼎鼎的班超班定远的妹妹。

  这位女子才是大汉真正的第一奇女子也,也是蔡琰的偶像与目标。

  班昭是文史家班彪之女,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早年守寡,博学高才。

  其兄班固去世后,汉和帝赏识其才华,令其续写《汉书》,又担任皇后和妃嫔们的教师,被尊称为“大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收徒授业的女教师。

  如此成就已是足以让人叹服,然而班昭的传奇却才刚刚开始。

  等到元兴元年邓太后临朝,班昭更是受邀参与朝政,身佩金印紫绶,位同丞相,权势彪炳,甚至最后能说得服邓太后罢免了大将军邓骘!

  而更加令人赞叹的是,这位奇女子并非仅仅是追求于个人的权势和地位。

  更是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续写《汉书》,编写《女诫》,后来更是收徒马融等人,颠覆性的缔造了女教师教授男徒弟的先例。

  后有文人赞其约“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戒人间自可传。”

  班大家的传奇故事,在后汉一朝传为美谈,蔡琰自然是仰慕至极。

  但是,也正因此,她很清楚,女学校究竟有多么困难与离谱。

  眼下这个时代根本不支持女子就学,即便是书香传家的世家大族也多是如此。

  女子,学习女红,能够生养孩子就够,不需要浪费精力去教育知识。

  而班大家身为女中豪杰,面对这样传统教育的体制,自然是发出了大声的抗议:

  她认为夫妇之道,刚柔并济,和敬相连,足以感通神明,是天地之间的大义。

  圣人制礼重视男女之别,孔子诗论首推《关雎》之义,便是要教人重视夫妇之道。

  然而,眼下的人们,只知道妇人不能没有丈夫的引导、丈夫的威仪不能不整肃,因而用古书经传来教育男孩子,却不知道妻子也必须为丈夫分忧,妇女必须遵守应有的礼仪。

  如此,只知道教育男孩,不知道教育女孩,是一种严重的偏颇!

  根据古礼,当男孩子到了八岁,就会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到了十五岁,就会教他致力于学习成年人的学问。

  男孩子能够这样被教育成才,女孩子也应该得到一样的待遇。

  这样的言论,不能说不振聋发聩。

  然而,面对现实,天下第一奇女子的班昭也无法对抗大势。

  她的教育事业虽然不能说仅仅止步于宫中,但天下人能够听从进去的自然也是寥寥无几。

  身为幸运儿的蔡琰自然也就很清楚,这冠军侯现在所言的女校究竟有多离谱。

  除了如上所说的社会观念,还有诸多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和最关键的学生来源等都无法保证。

  越想清楚其中关节,蔡琰越觉得,这若不是那冠军侯一拍脑门的妄想,那怕不是有什么阴谋来找她上门?

  是想利用这样的邀请,将自己的父亲置于两难之地?

  还是说其别有用心,要利用女学一事,来树立自己的形象,亦或是想要将她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以便更好地掌控?

  一念及此,蔡琰突然打了个寒战。

  她想到了一件非常令人恐惧的事情。

  最近几日,坊间多有流言。

  那冠军侯苏曜,不但经常留宿后宫,更是从世家大族的宅邸中搜刮抢掠来了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们。

  这些女子不但夜夜为他鼓琴弄弦,浅唱轻吟,献舞助兴等等。

  更有甚者,传言这些女子们还被迫与他大开无遮大会,场面荒淫无比,令人发指。

  如此离谱传言,蔡琰虽不能证其真假,但心知这恐不是空穴来风。

  一是,那冠军侯起于边地荒蛮之地,素来行事不羁,又多有大胆好色之名流传。

  二是,已经有很多人都听说了,在夜晚间从那宅邸传来了阵阵少女的啼哭,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一念及此,蔡琰心中便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如果这传言是真的,那苏曜邀请她担任所谓女学校的校长,岂不是想要将她卷入这场荒唐的漩涡之中?

  不,她自幼饱读诗书,学圣人之言,绝不是为了成为这等乱臣贼子的玩物。

  当即的,蔡琰便找出了各种冠冕谈话的理由来拒绝了邀请,送客王凌。

  蔡琰的拒绝让王凌颇感意外,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劝解道:

  “蔡姑娘,你怕是有所误会,冠军侯绝非你所听闻的那般荒淫无度之人。”

  “他之所以邀请姑娘,是因为深知你在文学与才情上的卓越,希望你能引领这些女子走向正道,为她们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而且,你也不必担心会被卷入什么漩涡之中,我家君侯一向尊重人才,绝不会对任何人有所强迫,更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我叔父王允便与令尊一样,同为董贼提拔的亲信,但苏君侯却从未因此而对我有所疏离或者牵连,也没有利用我们之间的关系去谋求什么。”

  “如此胸襟与气度,岂是那些坊间流言所能诋毁的?”

  王凌的话语诚恳而坚定,试图消除蔡琰心中的疑虑。

  王凌很清楚,那些市井流言多是近日那些遭逢苏曜打击的世家们的手笔。

  他们虽然一败涂地,但是心中怨气却不可能一干二净。

  他们不甘失败,试图通过抹黑苏曜的形象来挽回一些颜面,甚至寄希望于通过诋毁和谣言来动摇苏曜的民心基础。

  对于广大受益良多的百姓而言其实没多大作用。

  百姓们多不信此事,或有信者,反倒添油加醋,当作冠军侯男儿雄风的例证,说什么人不风流枉少年,大丈夫正该如此云云。

  而对于蔡琰这般,早已在心中竖起成见壁垒之人,那就并非是某个人说上三两言语便能消解的事情。

  最终,王凌还是无功而返。

  不过,这一次,蔡琰的回应还是委婉了不少:

  “您的好意小女心领了,但此事关系重大,我还需要时间考虑。”

首节上一节612/6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