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57节

  果然,一听得此事的张辽马上便暴跳如雷

  “阉竖可恨,竟欺到我并州军头上来了,他就不怕激起兵变吗?!”

  “他不用怕了”苏曜淡淡的说。

  “嗯?”张辽不解。

  苏曜拿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已经噶了。”

  “啊?”

  张辽的表情精彩极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脸涨的红红的,嘴唇微微开合,看看苏曜,又瞅瞅张扬。

  张杨捂脸点头道

  “杀了……”

  “啊?”

  张辽懵了

  “杀天使啊?”

  这也太狠了吧。

  这喷宦官是一回事,但你杀天使就是另一回事了吧……

  君不见王允王使君那么大能耐,还不是被宦官们说押进京就押进京。

  张辽还以为这俩人是跑了,万万想不到直接把那朝廷派来的天使给噶了……

  “我杀的,一人做事一人当。”

  苏曜点了点头,竟然很微妙的感到自己的声望值在提高。

  果然,只听张辽爆了句地道的晋语粗口后,憋着劲拱手道

  “苏兄台…厉害……”

  雁门第一,首回合lose。

  一般人会敢杀天使么?还是带着圣旨的天使……真尼玛狠。

  但是,也真够提劲的。

  张辽当然对这些宦官也是非常厌恶。

  雁门郡马邑县,这即是张辽的故乡,那吹响大汉反攻匈奴号角的马邑之谋,其正是张辽先祖的聂壹的杰作。

  没错,张辽祖宗姓聂不姓张。

  正是在名动天下的马邑之谋后,聂家为避仇家祸,改姓为张。

  而马邑,作为自古以来大汉与草原通商重地而繁荣的边城,当然更不会逃过宦官们的盘剥。

  十常侍为了搜刮天下民财,广派亲信下郡县,马邑的关市自然断没有被放过的道理。

  而张辽也是自懂事起就一直目睹着这些太监们欺行霸市,横征暴敛的暴行。

  此时张辽听说苏曜竟然敢斩杀宫里派出的黄门,也就多亏他家风甚严养出的良好教养,不然早拍手叫好了。

  “原来如此,二位这是来求见郡守了么?张某正好也有事要去拜会,不若同行一程。”

  于是众人便怀着各自的心思前去拜会太原郡守臧。

  “哎呦,就是苏贤侄啊,某真是久仰大名了。”

  头发花白的臧半躺在床榻上,热情的招呼众人。

  “久仰大名?”

  苏曜看了眼系统,这才发现他在太原郡的声望保持着一个相当喜人的上升趋势。

  他思索了一瞬便知道,这怕是得益于解救俘虏的效果了,他的声望随着那些回乡的人群口耳相传,竟成为了一个持续的buff。

  只听这时,郡守臧哈哈大笑两声,又清咳了下道

  “现在贤侄之名在我晋阳是人尽皆知,连我那7岁的小孙女都直说长大要嫁你这位大将军呢。”

  “将军可不敢当了。”

  对于这略显浮夸的声望表现,绷着脸回应道,顺势讲清了来意和来龙去脉。

  但是与苏曜想象中的顺利消掉红名的想法相反,臧却表现的相当沉默,只是看着手上染血的圣旨和认罪状发愣。

  冷场。

  半晌后,正在苏曜有些不耐烦,怀疑是不是游戏卡了的时候,这个虚弱的老郡守终于说话了

  “贤侄啊,你太冲动,这可不好办啊。”

  臧又咳了两声,叹道

  “这个小黄门既然如此嚣张,还想拉王使君下水,怕是那贼阉张让的亲信。

  而张让向来睚眦必报,又挟有圣意,你们这次可是闯了大祸了。”

  “什么?张让?!”

  张杨的脸都绿了,这位十常侍之首的凶名,天下谁人不知啊。

  连名动天下的王允王使君,都被他打压逼迫的改名换姓,他和苏曜人微言轻,与其相抗岂不是以卵击石吗?!

  “这可如何是好啊,难道我等就只能束手就戮了么……”

  张扬慌了,而苏曜却一点不慌,反问道

  “臧郡守既然只说是不好办,想来还是有办法的,对吗?”

  废话,不然这不就卡关了么,果然

  臧对苏曜的沉着冷静点了点头

  “怒杀小黄门,得罪权阉张让,此事说严重那自然是非常严重不假。

  但若想解决,倒也并非不可,只看尔等想要达到什么结果了。”

  “结果?”

  张杨又懵了,他本道天崩地裂的事情,怎么在这位郡守这说来,好像还能有很多选择?

第76章 去哪里,杀多少

  杀天使以后,他们还能有很多选择吗?

  张杨其实在听过苏曜的话后,多少有些心里没底的,但是无路可走的他只能四处尝试,寻找那一丝微弱的生机。

  可谁知,这位名士阁下竟说:

  “天下苦阉党祸国久矣,汝等义士……”

  按郡守臧所说,若是苏曜等人只想求得一方庇护,那他当义不容辞,保证晋阳城内有没有任何人能找他们麻烦。

  是的,这位朝廷的郡守,居然在苏曜杀了小黄门赵常后,也很轻易的就愿意为他们提供庇护。

  这是为何呢?因为其实,这件事在太原是有传承的。

  在大汉朝诛杀当朝的黄门太监,首先亮剑的还恰恰正是在这太原郡!

  当年初出茅庐,时任太原郡吏的王允便在郡守的支持下逮捕了仗着身份横行郡里的小黄门赵津,将其公开处决。

  也正是王允此次勇于任事的亮剑之举,使其名动天下。

  所以说杀一个乱传圣旨的小黄门,对于太原郡来说,早就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不过若只是为求得庇护,想来尔等也不跑来老夫这里。”

  “是的”

  张杨忙不迭的回道:

  “若是可以的话,还望郡守能够为我等伸张正义,洗刷冤屈。

  可否能行呢?”

  臧沉默了一会,缓缓点头道

  “确实,你二人有此强力证物在手,若能证实是其颠倒是非,滥用圣旨,激起兵变。

  那你二人便是大义在身,不但无过,成功弹压兵变甚至应为有功。”

  拥有大义非常重要,但大义有时也不能代表一切。

  也正是上次王允等人诛杀小黄门的大义之举,却反倒成为了后汉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开端。

  在当年,深感权威被触犯,执意包庇罪犯的桓帝使出了天子之怒。

  一时间大肆株连一片,人头滚滚而落,在血流成河后固然宣誓了他的权威,但他付出的代价却非常沉重。

  大汉君臣之间的默契彻底崩溃,荡然无存。

  这些在地方上代表大汉朝廷统治的代表纷纷动摇瓦解,甚至不少人都开始默许,纵容,乃至支持太平道张角的行动。

  可以说后汉的崩溃正是自党锢之祸始,由黄巾起义推至高潮,最终在董卓乱政,火烧洛阳后彻底化为灰烬。

  这里的臧虽然不知道日后大汉的结局发展,但久历官场,完整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他已经在这次苏曜怒杀小黄门赵常的事件中又嗅到了一丝熟悉的火星。

  洛阳宫城中那位正当壮年,雄心壮志又咄咄逼人的陛下已经在黄巾之乱的战火中退让了一次,解除党锢至今。

  若是再发生相似的事情,那位倔强的至尊会如何选择呢?

  “……”

  面对沉思中的臧,张杨也是愣住了,不过他显然没有理解到那些深刻的东西。

  有了希望的张杨只是心说着为官之道果然奥妙,同样一件事,换个说法竟然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官字两个口吧。

  但关键就是能否有人愿意为他们去说请了,而第一关显然就是证实他们功劳的真实性:

  “那不知郡守是否可以为我等保名?”

  保名,即保证署名之意。

  前文亦讲过,此乃官员以其政治声誉为某事做担保。

  而苏曜的战功恰因是无一有名望者愿为其作保,而最终引来了朝廷的调查,导致了苏曜怒杀天使的事件。

  对于张扬的请求,臧显得很是为难,又是沉默了半天。

  “臧郡守难道也不信贤弟所为吗?觉得是在下伪造战功?”

  张扬痛苦极了,没想到实话实说的代价竟如此沉痛,这位可是当地郡守啊。

  苏曜等人就是在这位郡守眼皮底下聚歼的胡人,张杨甚至带着太原的兵去接收的黄芦堡城塞。

  如果连这位郡守都不相信,都说不动,那天下还有谁人可为他们作证?

  难道靠百姓吗?

  那些老百姓从来就没有任何话语权,他们的话无人会听。

首节上一节57/6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