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564节

  “而且,更致命的是,袁本初拿下了虎牢关,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引而不发。”

  “如此情况,我等连八关之塞都无法重建,更妄论以这么点兵力,在您离开洛阳后保京师安稳了。”

  苏曜一听便明白了,他们说到底还是担心袁绍。

  自他昨日凌晨拿下洛阳后,那袁绍是打又不打,投也不投,就这么停在城外碍眼。

  有这么一支微妙的友军在,自己显然是没办法放心开拔的。

  “害,说到底还是咱们打的太快了!”

  王凌懊恼道:

  “相比于袁绍的联军,咱们的人都在外圈的边疆之地,根本赶不及过来。”

  “若是君侯且慢些动手,稳扎稳打,缓月余的再拿下洛阳,断不至于让咱们落得这陷入重围之中啊。”

  “哈,那董贼菜的抠脚,一点也不经打,我还没发力他就跑路了,怎地还能怪到我头上了?”

  苏曜轻笑一声:

  “莫不是按小凌你的说法,我就该按部就班,坐在伊阙关里任他施为?”

  “那怕不是等咱们人来的时候,董贼已经卷了洛阳城所有的百姓和财物大摇大摆的迁都,给咱们留下一个被烈火焚尽的空城。”

  王凌被说的是哑口无言,顿时语塞,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他自知失言,连忙拱手道歉后,又说道:

  “不过以眼下情况看来,君侯恐怕还是要放缓下脚步才好。”

  “黑山军的赵四郎按路程算应该这几日便到。”

  “而辽东和青州的人马,恐怕还要再过个月余左右。”

  “只要等到咱们的援军到了,做好充足准备后,君侯再西征董卓,可保万无一失。”

  王凌话音一落,卢植和荀便点了点头。

  这是他们之前一起商量好的事情。

  冠军侯素来雷厉风行,一往无前。

  这在平日里是很好没错,但是如今形势变迁,却也不得不放慢脚步。

  在他们讨董立盟开始号召群雄的时候,便已同时召集辽东和青州兵入京。

  其中辽东的兵马由张飞带领,而青州则是苏曜以之前青州牧的名义,派太史慈前去,率领郡兵赴京。

  这些人,再加上赵四郎的黑山军,此三部人马,辅以公孙瓒和王柔的支援,重建洛阳防线问题不大。

  即便最后还是没有虎牢关,但有这后援大军在,晾袁绍也不敢趁苏曜不在起什么歹意。

  到时候,他们只要稳住洛阳城,等苏曜打穿关中,擒杀董卓,重建长安洛阳双星,便可震慑诸侯,为朝廷稳定赢得时间。

  没错,卢植和荀自然看得出袁绍的野心。

  但是没什么办法。

  董卓这一闹,朝廷中央权威尽失。

  苏曜虽然奋起讨董,但此番胜利同时却也是在那皇权上舞刀。

  身为朝廷高官与世家子弟,卢植和荀他们太清楚了,他们很明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

  孟子曰,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人心就是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在,哪怕王座上是一襁褓中的幼童,天下也可安稳无恙。

  而敬畏之心不存,哪怕皇帝坐于朝堂,那也不过是又一个东周天子罢了。

  而董卓的这一番折腾,便是彻底的扯下了朝廷的遮羞布,让天下人看到了皇权的虚弱与无力。

  天下乱起,野心滋生,诸侯们虽然高呼讨董,但显然已是各怀鬼胎,各有心计。

  苏曜虽然勇猛无双,屡建奇功。

  但他到底只是个崛起不过一年左右的边郡奇子。

  对于天下人来说,这个冠军侯恐怕不比董卓强上太多。

  他越是敢打敢冲,天下的人心就越是疏离。

  尤其是那些自命不凡,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更是跃跃欲试的想要试试自己的本事。

  这一次袁本初与苏曜前锋在洛阳城下的冲突便是一个征兆。

  不过还好,由于两人的克制,这场小冲突并没有演变成全面的战争。

  但是,事已至此,诸侯之间的兼并争战已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了。

  这让卢植和荀非常之忧虑。

  苏曜和袁绍。

  两人一个车骑将军,一个骠骑将军,一个百战百胜冠军侯,一个四世三公袁本初。

  他们二人,可谓是当今天下的两面旗帜,都打着为国除贼讨董的旗号。

  一旦两人发生了火拼,那么不管谁输谁赢,大汉最后的那点脸面就全都完了。

  无论如何都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故而,即便现在追回皇帝非常重要,但是两人还是劝苏曜:

  “慢一点吧君侯。”

  “只有您镇得住那袁本初。”

  “先在洛阳休整一阵,稳定下局势,让袁绍先行出发,去关中讨董。”

  “咱们等到后续援军到来后,再行动亦是不迟。”

  “那函谷关险峻无比,不在虎牢关之下。”

  “就是让他袁本初先去,想来他一时不半会也取不得什么战果。”

  “咱们大可不必急于这一时半刻的。”

  苏曜闻言挑了挑眉毛,沉默着环视了一圈身边诸人,点了点头:

  “原来你们操心的是这个啊。”

  “但是你们这是关心则乱啊。”

  苏曜轻笑一声:

  “想让我坐镇后方,请袁绍出力去讨董?”

  “你们觉得他袁绍真的会干这种事情吗?”

  “不,他若是有心的话,他就不会之前一直蹲在虎牢关外了。”

  “而函谷关险要尤胜虎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再如此雄关前打消耗战,他袁本初才不会去呢!”

  苏曜冷哼一声:

  “若是我们都不去讨董,反而在这洛阳静坐对峙,那只会让天下人以为我等内讧,反而给了董卓喘息之机,让那死肥肥乐开了花。”

  “那君侯的意思是?”钟繇问。

  “讨董!”

  苏曜坚定道: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董卓挟持陛下,掳走诸公,此贼一日不除,天下便一日不得安宁。”

  “我身为大汉车骑将军,讨董勤王乃是我职责所在,怎能为一时安稳而置大局于不顾?”

  “故此,讨董之事,绝不可拖延。”

  “待过两日,补给草料收集完毕后,我便即刻出发。”

  “这一次,我还是只带骑兵,轻装简从,步卒都留给你们守好洛阳。”

  “什么?!”

  “只带骑兵?!”

  卢植和荀闻言是面露忧色。

  函谷关险恶,只带骑兵出征可谓是险阻重重。

  那董卓虽败,但余威犹在,且其麾下仍有不少精兵强将。

  而且苏曜这么急着出发,洛阳的防务将如何保障?

  “君侯,西征之事需谨慎考虑啊。”

  卢植劝道:“洛阳乃京师重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卢公所言极是。”

  荀也附和道:

  “而且,袁绍虽按兵不动,但也不能排除他趁机作乱的可能,君侯若离京,洛阳的局势将更加复杂。”

  “他手上十万大军,若是起了歹意,我们这几千步卒如何守得住这洛阳城呀!”

  荀心中都忍不住直翻白眼。

  守不住,根本守不住。

  这冠军侯是不是以为谁都能跟他一样,打出那么离谱的战果?

  卢公虽是名将,但京师洛阳可不是边郡那专为防御特化的要塞。

  都不说城墙下那一堆可以给进攻方提供大量建材的民房违建。

  就光说城中那几十万张嘴,经历了董卓的搜刮后几乎家家都没了余粮。

  也因此苏曜才对那些世家痛下狠手,征集西征的补给。

  这个状态下,若是苏曜走后,洛阳一旦陷入被封城的状态,失去了周围郡县的粮食供应,那么他们就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不要说什么守住城墙等苏曜援军的蠢话了。

  断粮的事情一旦发生,城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可以说,一旦苏曜离开,洛阳城的命运就建立在袁绍要不要脸的份上了。

  如此将命运放在他人之手的境地,实乃智者之不所为也!

  荀卢植着急上火,那边苏曜却是哈哈一笑:

  “放心吧。”

  “们的顾虑我很清楚,我不会让袁绍留在这里的。”

  说罢,苏曜便正式提出了和卢植一起草拟一份将军令,劝诸侯退兵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564/6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