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61节

  “而当今圣上,又是懦弱少威,君仪失度,方才惹祸至此,其远不如那陈留王聪明好学,精明沉稳。”

  “我欲废少帝而立陈留王承继大位,诸位以为如何啊?”

  沉默。

  突然间,热闹的宴席上一片沉寂。

  贺喜的官员们目光诧异,他们看看董卓,又瞅瞅袁绍,不知道这袁家是唱的哪一出。

  熟料,那袁绍比起他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袁绍沉默少许时间后,身子微微前探,谨慎发言:

  “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当今皇上年幼且未亲政,尚无任何过错传之天下。”

  “假使董公不顾礼法,随心所欲,废掉嫡嗣而立庶子为皇帝,恐怕大家都会觉得不大妥当吧。”

  有了袁绍的发言后,众官员也回过味来,这竟是那董卓独断?

  于是也纷纷打岔,更有那人直言说董卓喝醉了,大家不要当一回事。

  如此一来,宴席便重新开始,大家都权当董卓没提此事。

  本来应该是这样来着。

  谁知道,那董卓突然间勃然大怒,不但不领众人之情,反而将酒盏奋力一掷,扔到袁绍案前,按剑怒斥:

  “臭小子,你说的是个鸟!”

  “老子今为三公,又兼兵权在握,这天下大事某还做不了主了吗?!”

  袁绍一听,心里发苦,他还道是这董卓坐地起价,对家里给的地位不太满意,摇头劝道:

  “废立乃国家大事,董公还是等回来与太傅商量下再做决定吧。”

  然而,董卓仍不领情,摆了摆手,不可置疑道:

  “没什么好商量的,我意以决!”

  “这次废立,那便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谁要是敢有意见,大可试试我董卓宝剑锋利否!”

  蹭得一声,董卓利剑出鞘,紧接着,大堂外,徐荣与华雄两位大将带着兵士蹬蹬蹬的冲了进来。

  满堂高官权贵愕然失声。

  唯有袁绍,重压之下,他依然挺身而出:

  “天下强者难道只有董公吗?”

  袁绍横陈佩刀,作最后警告:

  “今在洛南伊阙的冠军侯便是一百战百胜之强将,董公若一意孤行,恐遭灭顶之灾矣。”

  谁知董卓却又哈哈大笑三声:

  “冠军侯我知道他。”

  “先帝便有意让他扶保董侯上位,我今废立皇帝,乃与他不谋而合,就不用你操心我们了。”

  “什么?!”

  “我与他不谋而合???”

  听到钟繇的讲述,苏曜脸上露出了一丝古怪微妙的表情。

  “君侯原来是助董的吗?!”

  吕布面上惊讶中带着些许喜色,其他人也则全都是一副惊疑未定的神色。

  “至少京中现在是如此传的。”

  钟繇目光凌厉的望着苏曜:

  “那董卓以遵从先帝遗愿的名号,到京第三日便在宫中废了,五日杀了太后,鞭尸何苗,连何家的老太太舞阳君都没有放过。”

  “如今对于他这莫名其妙的发疯,京中有不少都传,他是在入京前与你有了密约,故而方才有恃无恐。”

  “此番在下过来,便是想要问清楚,此事可真否?”

第522章 董卓的拉拢

  2024-09-14

  “我与那董卓合流,这话你们都能信吗?”

  对于钟繇的质问,苏曜没有回答,却是反问一声。

  见苏曜如此态度,钟繇叹了口气:

  “其实之后大家发现君侯撤家眷出京,便有些回过味来。”

  “不过当时事发突然,董卓又说的是信誓旦旦,有鼻子有眼。”

  “加之他大军在手,诸公仓促间也无力反抗,不少官员被逼的只能弃官而走”

  钟繇话音未落,便听牵招冷哼一声:

  “元常这话说得怕是不大妥当吧。”

  “我怎么听你们有那把罪过甩到君侯身上的意思?”

  “真要说起此事来,这董卓乃是他袁家门生,是他们一意招来,如今惹了这般祸事,太傅就该自裁以谢天下!”

  钟繇面色冰冷,无话可说,荀则顺势接话道:

  “子经莫要生气。”

  “元常此来自不会为兴师问罪。”

  “以某看,这怕更多是京中诸公的试探,他们担心君侯会被那董卓拉拢利用罢了。”

  被一语道破心思,钟繇的脸色终于微微一变,略有发赤:

  “君侯自出道以来,便以卫护天下黎民为己任,自是不会和这等大逆不道之辈为伍的”

  “不过,此事在下本人还是想问一下,如今这京中剧变,君侯却又这伊阙按兵不动,究竟是意欲何为啊?”

  钟繇此话一出,刚刚帮苏曜说话的众人这一次都不再言语,将目光投在苏曜身上,这苏君侯也太沉得住气了吧。

  这个问题恐怕是如今所有的有志天下者共同的疑问。

  不但京中的董卓极为关注,便是衮衮诸公和苏曜这边的部属都有这样的疑问。

  然而,苏曜却依然一副无所吊谓的样子,不但没回答,反而再次反问道:

  “我倒想问问各位,这董卓突然废立,掌了京中大权,你们是怎么看的?”

  “各位都实话实说,别跟我打马虎眼。”

  苏曜有此问,倒还真不是明知故问。

  而是他突然发现,自己过去不求甚解的玩法,似乎忽略董卓一点。

  就是此人真的非常慷慨,是能够拉拢人心,在这番突变后,就连他的队伍中,都不乏赞同董卓之人。

  是的,董卓够慷慨。

  这也是钟繇匆匆赶来的缘故。

  在董卓拿下国政大权后,除了给自己一口气加了太尉,还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和更封侯外,他竟然没有如苏曜想想一般,夜宿龙床,夜夜笙歌,搞得洛阳城中生灵涂炭

  这家伙,反而是接二连三的发出了一系列颇有远大抱负的政令出来?

  这不但让在此地快进时间,等着董卓乱京师事件的苏曜有点摸不着头脑,担心是否卡关。

  京中那些反对董卓的衮衮诸公,也是心中不无担心,生怕董卓就此站稳脚跟。

  毕竟,董卓的新政已经不单单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程度了。

  他是真的看起来还有模有样的,其展现出的政治素养,让人难以想象是一介只会打打杀杀的边地武夫。

  比如,董卓虽然对何氏势力几乎斩尽杀绝,但对其他京中名族和地方诸侯都表现出了相当的善意。

  这次钟繇过来前,董卓便在之前袁家给苏曜加卫将军,青州牧的基础上,又给苏曜升官了!

  人家董卓直接大手一挥:

  “苏侯,今后你就是骠骑将军了,咱们哥几个一起扶保大汉社稷哈。”

  没错,骠骑将军,就是昔日霍去病那个,位同三公,与车骑将军一样,重号,开府,乃是仅次于大将军的军职。

  比起灵帝那扣扣索索,人董卓一步到位,绝对是慷慨至极。

  而且,非但如此,董卓甚至还以苏曜辽东大胜的理由,给了苏曜几个表功的名额,让他可以自行奖赏手下兵将。

  不得不说,这一手确实赢得了相当的军心,不但典韦暗暗点头,吕布更是听得眉开眼笑,直言董公慷慨依旧,昔日并州便曾一睹其风采。

  不过,苏曜并不是唯一的特殊。

  除苏曜以外,大汉宗室董卓也没有拉下,因诛杀张纯,安定幽州之功,刘虞这位宗亲更是直接被加封了大司马。

  苏曜和刘虞得到大赏,其他各地的诸侯他也没有忘记。

  除了在凉州的皇甫嵩似是因私人恩怨被召回当城门校尉外,豫州牧黄琬被进了三公,河内的朱也被升为河南尹,最重头戏的是西凉的韩遂马腾他都发去了招安的诏书,请求大家一起共建和谐大汉.

  除此以外,还有那京中百官,如太中大夫,临晋侯杨彪进三公,王允拜太仆,刘岱任兖州刺史,孔任豫州刺史,张谘任南阳太守等不一而足。

  甚至,连那逃跑的人他也没记恨,以德报怨的发起赏来。

  如先后跑路的袁绍、曹操和王匡分别被他封为了勃海太守,东郡太守与河内太守。

  更离谱的是,董卓还做到了何进掌权时都没做到的事情。

  那就是为昔日在宦官之祸中遭受不白之冤的人平反!

  这家伙,这表现,这素养。

  这是素人霸王董卓???

  不得不说,这番操作让很多对他废立不满的人,也对他纷纷真香起来。

  比如那名士蔡邕,荀爽和陈纪等人,在一番扭扭捏捏,哭天喊地后还是屈服了,纷纷领官上任了。

  甚至,这时都有很多人在猜测,究竟这是董卓的意思,还是他幕僚的意思,甚至这是太傅袁隗的意思?

  不过,不管如何,董卓这番新政下来,反对者无不心中踹踹。

  尤其是苏曜已经在伊阙待了大半个月,甚至还在大大方方吃着董卓等人从洛阳送来的军粮时,这就不得不让人很是抓耳挠腮了。

  若是董卓这套收买人心的封官大派送真的成了,那他们反对派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不就是螳臂当车,不合时宜了么?

  这是一场相互的试探,众人试探苏曜的态度,苏曜也在试探他们的想法。

  因为,苏曜也发现,除了吕布等人心动外,他的谋士团中除了因为老师命丧洛阳混乱而坚定反对的牵招外,王凌和荀的态度也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第523章 苏曜举大旗

  2024-09-14

首节上一节461/6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