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319节

  如此尴尬场面,看得吕布大怒,道:

  “我家将军奉圣名远道而来督北方军事,你诺大的幽州竟然凑不出一个.”

  吕布的话被苏曜挥手打断,他已经习惯了那些世家子弟们的态度。

  在这个乱世之中,他们的选择都受到家族、地位和利益的多重影响。

  强扭的瓜不甜,他也不稀罕。

  于是,苏曜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道:

  “无妨,诸位各有难处,苏某理解。”

  然后,苏曜转向刘虞,拱手道:

  “使君,苏某此行,不求人手众多,但求得一真心为百姓之人,能与我等共赴塞外,同舟共济。”

  刘虞看着苏曜,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冠军侯并非等闲之辈。

  他沉吟片刻,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于是开口道:

  “苏将军,我倒是有一人推荐。”

  “哦?何人?”苏曜好奇地问。

  刘虞道:

  “此人名叫田畴,字子泰,乃右北平无终人。”

  “其自小便好文习武,且随先父游宦于幽州各地,后遇战乱,辗转归乡,时人多称其奇,某也是有所耳闻,或可满足将军需要。”

  田畴?

  这个人苏曜倒还真的有印象。

  恰好之前有一个玩的三国游戏中刚出了这位角色,他便去了解了一下其人的过往。

  虽然在演义中田畴名声不显,但却着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北方的公孙瓒,袁绍和曹操都分别拉拢征辟过他。

  其在天下大乱,道路断绝中,为刘虞跑腿,乔装打扮绕道塞外最终抵达长安,拜见了皇帝。

  简直是向导一职的不二人选。

  而更难得的是,此人在历史上不但忠义无双还是个种田能手。

  完全可以担当日后辽东的内政任务。

第344章 叹乱世,世家并起(4K2)

  田畴,乃大才也。

  其在刘虞死后立志为主君报仇,誓死不从公孙瓒,率家族及随从数百人隐居徐无山致力农桑,短短数年间百姓便增至5000家。

  在那小小的山里,他制定法条,兴建学校,一时间民风良好,不但鲜卑和乌桓都愿意与其结交,袁绍曹操等更是纷纷发来橄榄枝。

  然而,田畴却坚持不就,唯有在最后为了应对长期作乱的乌桓,曹操率军北伐时,田畴作为向导为曹操出谋划策,出力甚多。

  但是,当曹操要大赏他时,田畴却又开始了推辞。

  他认为自己当初为了主君死难,率领众人逃遁,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怎可靠其获利?

  是的,田畴最后恪守名节,终其一生,袁绍和曹操都没有真正的得到过他。

  如此之人,招募难度怕是不小啊。

  正在苏曜沉思的时候,就听刘虞一个“但是”,把他的兴趣勾起来了。

  “但是,此人唯一的问题就是其稍显年少了些,明年方才加冠。”

  “使君如此说,那在下倒是必须一看了!”

  苏曜从过去的记忆中回神。

  那些未来的事情都尚未发生,此刻的田畴,还是个未出茅庐的少年。

  这种年轻的好苗子,就如王凌一般,可塑性强,值得培养。

  而且,右北平,正好在他去辽东的路上,捎带着就可以把人收了,完美!

  次日上午,风雪停歇,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淡淡的光芒,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暖意。

  幽州城门下,苏曜一行在补充完补给后便在此与刘虞及州牧府的官员们道别。

  刘虞站在城门前,望着整装待发的苏曜队伍,眼中神色复杂。

  对于这位督北方军事的新任度辽将军,两人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

  刘虞承诺,除了继续依照惯例,如幽州刺史故提供粮草后勤协助外,暂不插手苏曜的平叛任务。

  但是同时他也明确表示,苏曜必须尽快展现出自己的成果,尤其是打通辽西走廊这一关键任务。

  辽西走廊,连接着关内与塞外,是幽州防御异族入侵的重要通道。若是苏曜能够成功打通这一走廊,不仅能够确保幽州的安宁,还能够为朝廷在北方的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打通辽西走廊并非易事。

  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异族势力盘踞,如今更是消息断绝。

  刘虞对此是心知肚明,因此他对苏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若是苏曜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为了幽州的百姓免受更多的苦难,他们就必须要需要采取更加稳妥的策略安抚乌桓,使边事暂时平定。

  其后,再慢慢整军备战,步步为营,慢慢的完成陛下的目标。

  对此,苏曜没有什么异议。

  毕竟,若是他堂堂行度辽将军事的辽东太守,只能客居关内,那显然是他的重大失败。

  “苏将军,此行任重道远,望将军一路保重,早日荡平贼寇,还幽州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刘虞拱手道。

  苏曜拱手回礼:

  “区区乌桓贼人何足挂齿,在下自当一鼓而破,直抵辽东,不负陛下所托与使君厚望。”

  见苏曜如此自信,刘虞顿了下,将其拉至一边,小声叮嘱道:

  “前方有个情况,苏将军还请注意。”

  “自贼兵溃逃后,骑都尉公孙瓒便率两千轻骑一路追击。”

  说着,刘虞眉头一皱:

  “然而,自收复卢龙塞后,他便在辽西走廊失去了踪迹。”

  “苏将军这一路还请多加留意,如有危机可先驻卢龙塞观察,切莫急功近利以酿不测。”

  苏曜眉头一挑,点了点头,表示记在心中。

  他记得在大事件中,公孙瓒是追击深入被围困了。

  但是战事和剧情已经发生了这么大变化,这公孙瓒的剧情莫非没有受到影响?

  若是如此一来,能围困那公孙瓒,敌军定然数量也不少,确实需要提高警惕了。

  多想无益,在回复刘虞自己会多加留意后,苏曜转身登上战马,扬鞭一挥,队伍随之缓缓启动。

  这六百人的度辽新军,护着队中的马车和辎重,踏上了前往辽东的征程。

  马蹄声渐远,队伍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向着远方延伸而去

  接下来在关内的一路上,苏曜等人的前进还是颇为顺利的。

  严酷的气候虽然对行军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同时,大雪纷飞的天气也阻止了乱军的行动。

  不管是那些战后的流寇,还是乌桓等胡骑,没有愿意在这种寒冷的冬季去打家劫舍。

  在此时出去抢劫一趟花费的成本远远高于可能的收获。

  于是乎,大家都颇有默契的进入了冬眠。

  唯有苏曜这般身怀任务的队伍才会这个时节一路向东顶风逆行。

  很快,苏曜的第一个目的地右北平的无终县到了。

  无终县,在周王分封天下前,曾有过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小国。

  当周王建燕国后,这些小国作为不服王化地方土著,与燕国有过激烈的文化交流,身在蓟城的早期燕王们在这咫尺之遥,戎国环伺的环境中是瑟瑟发抖,筚路蓝缕,步步为营。

  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融入泱泱华夏,成为自古以来的一部分。

  咫尺之遥,说的可真不算过分。

  虽然说这右北平的无终县与广阳郡的幽州城中间还隔了一个渔阳郡。

  但只要看一眼地图,那便清楚发现,此地不过就在今日的天津蓟州区一带。

  若按距离算,出幽州城向东不过一百公里,在后世也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

  而在今日,在此等严酷的环境下,苏曜的耗时则是三天多点,在第四日午前抵达了目的地。

  幽州关内的这几个郡的距离,便是如此之近的范围。

  当然,或者也可以说是后世京津两城的管辖范围足够庞大,大基建时代下,高速公路与高铁网络构建的都市圈一体化大大的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范围。

  将思绪从未来拉回眼下,更值得感慨的则是在雪中隐隐可见的一具具尸体。

  他们有的是被束缚双手,在被掳往关外的路上不堪长途折磨,倒毙道旁的百姓。

  有的则是衣不蔽体,身形消瘦,在战乱后无家可归,沿街乞讨以求苟活性命,最终纷纷倒在这场突降的大雪中。

  初时,苏曜得到消息时还会派骑士们下马收敛一下百姓的尸体。

  但,越是向东,路边死难的百姓就越多。

  于是苏曜最终就只得下令全军疾行。

  “必须尽快结束这一切。”

  “君侯所言甚是。”

  刘备拱手道:

  “幽州大乱,百姓逃奔塞外,或依附鲜卑乌桓,或出奔辽东平原。

  对于这些流民该如何处置,君侯也该早做打算了。”

  “哦?玄德兄可是有想法了?”苏曜道。

  刘备顿了顿,看了眼牵招,然后对苏曜点头道:

  “稍后这无终田氏,或可给君侯答案。”

  这是卖的什么关子?

  很快,苏曜便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临近傍晚,苏曜一行人的大军到达了无终田氏的庄园。

  庄园,或者说邬堡,这自然并非是苏曜第一次见到。

  但是,如此热闹的,几乎成为城池的庄园,却是苏曜头一次所见了。

  其庄园围墙高大,不逊于县城,围墙外,一幢幢民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鳞次栉比。

首节上一节319/6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