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293节

  故中山国国都,张纯张举叛军在冀州的老巢。

  面对大汉皇帝声势浩大的亲征,面对前军苏曜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攻势,他们现在情况如何呢?

  按说这里作为伪帝贼巢应该是严阵以待,动员全城居民,如那昔日平原之战的汉帝的亲军一般,据城死守,消耗汉兵意志,以待外援,再谋反击。

  毕竟,他们昔日面对冀州军与幽州军的攻势,便是一直如此做的,而且做的还相当好。

  而今,虽然说苏曜的速攻很迅速,但关键是那刘宏的亲征光准备集结就花了半个月时间,完全足够他们反应集结以及收拢溃兵再做拼死一搏。

  但是,如今的卢奴却是一片混乱.

  曹操的战略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如今的形势与他昔日的判断大差不差。

  张纯张举叛军,真正的核心灵魂乃是张纯。

  在击败公孙瓒等幽州兵后,敏锐洞察战机,发动天命争夺之战的张纯几乎可以说是孤注一掷。

  为了一战克竟全功,抓到汉帝刘宏,他可谓是倾尽全力。

  张纯不但抽到了几乎全部的可战之兵,呼唤来了能叫的所有乌桓友军,最关键的是那些谋士大将们也是倾巢出动,以二十万大军泰山压顶。

  但结果呢

  平原一战,不但他从黄巾之乱起培养出的大将们被苏曜挨个斩杀,他自己本人更是在数万大军的重重保护下被苏曜穿透击杀。

  那千余骑如天光破云般直杀入他的大帅营寨时,他那些辛苦网罗的能人志士们根本没机会逃跑,被一锅端掉。

  也因此,这二十万大军的一败涂地表现出的便不仅仅是两方军队数量的差距变化。

  在这个读书识字者比金子还珍贵的多时代,如此人才的损失比兵员的消耗伤害更大。

  可以说这伪帝的大燕国被一战打的高位截瘫,政权的运转陷入了失能状态,在现实意义上已经不再具备争霸天下,成为一方势力的资格了。

  于是乎,在卢奴城收到了前线如此惨败的战报后,他们登时陷入了一片分裂之中。

  张举,这位大燕国的皇帝,面对如此惨败,心中既震惊又恐惧,紧接着,便是深深地后悔。

  这皇帝,远没有想象中那般舒服啊。

  若是能知今日之事,他当年定然不会听信张纯的说法,来做这什么大燕皇帝。

  真是信了你的邪呀。

  且说近些年来,天下大乱,各地叛乱割据是风起云涌。

  数年前的中平年间,因边章等人起兵于凉州,车骑将军张温当时为平定凉州叛军,请朝廷从幽州征发三千乌桓精锐骑兵。

  而时任中山国相的张纯曾以自己熟悉乌桓民情为由,请求统率这支兵马。

  但朝廷没有听从,反而将三千骑兵交由当时只是一蓟县县令的公孙瓒指挥,这让张纯深感不满。

  而后因朝廷克扣军粮、拖欠军饷,公孙瓒无从制御导致这三千骑兵全部叛逃回国。

  就在这之后,张纯便找到了他张举,对他说:

  “乌桓多次受到征调,死亡略尽,今不堪命,皆愿起兵作乱。

  国家作事如此,正是汉朝衰亡的迹象;天下倾覆,都是监子的问题。

  如果英雄起兵,则天下无人能御。

  我今愿率乌桓,奉兄为君,您意下如何?”

  对此,张举当时还是有所顾虑的,他便回道:

  “大汉气数将尽不假,但那自会出现取代他的人,在下哪够这个资格呢!”

  张纯又劝:

  “王者网漏鹿走,则智多者得之,兄不必为此担忧。”

  “如今不但乌桓叛逃,皆愿起兵作乱。

  凉州贼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

  同时那洛阳城中又有人生出长着两个头的孩子。

  这是汉朝气数衰尽,天下将出现两位君主的迹象啊!

  兄若与某共率乌桓之众起兵,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啊!”

  在张纯这番劝说下,张举终被说动,两人便就此起兵。

  在去年,他们的声势终于再次达到了一个高潮。

  不但攻破蓟县,焚烧城郭,虏略百姓。

  更是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将部众扩充到了十余万众。

  他张举也终于得以建制称帝,封张纯弥天将军安定王,并移书州郡,宣称天命,使那汉家天子退位,诏公卿来迎。

  而这一次,他们又在幽州取得了重大胜利,攻破卢龙塞,战胜公孙瓒与刘虞,并且二十万大军围困平原,马上就能擒获那汉家伪帝,开创他大燕的天下可谓是指日可待。

  为此,这些日子张举在这卢奴城内可谓夜夜笙歌,把酒言欢,一副高枕无忧天下旦夕可平的豪情。

  然而,谁知道呢,那整日一副傲世群雄模样的张纯竟会遭遇如此惨败。

  二十万大军一败涂地,他的名臣将相被一扫而空!

  张举再怎样那也是渔阳世家大族出身,当过两千石的泰山太守的人物,他几乎是一瞬间的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皇位已是岌岌可危。

  他是如此,那卢奴城中剩余的将领们和谋士们同样陷入了混乱和迷茫之中。

  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就是出于各种利益考虑而投靠张纯,如今张纯一死,他们失去了主心骨,开始各自为政,争权夺利。

  在这混乱之中,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原本对大汉朝廷还有些忠诚,只是被迫投降的官员开始暗中串联,准备投降。

  他们心知,继续跟随张举和张纯的残部,怕是只有是死路一条。

  而投降大汉朝廷,至少还能保全性命,甚至有可能得到赦免和重用。

  毕竟那皇帝的讨贼檄文里不是已经写明了嘛。

  “其有能得举首级者,封两千户侯,赏钱两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若是拿了张举首级就是个两千户侯,还有两千万钱。

  哪怕拿到张举首级,只要老实投降,朝廷也不会对他们进行追究或问罪。

  还会广泛地施予恩德和信任,颁布并宣扬奖赏措施。

  于是乎,好多心思活络者看着张举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而卢奴城中,死硬派与投降派也爆发了一次次的激烈矛盾。

  各大派系甚至动起了兵戈,上演了数次流血冲突。

第315章 卢奴危机,反贼人心惶惶兄弟阋墙

  且说在这危急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卢奴城内的百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不安。

  他们担心战火的蔓延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也害怕投降后遭到清算和报复。

  一时之间,卢奴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后,越是混乱,就越是动荡。

  在这般形势下,也有一些人看到了机会。

  他们趁机作乱,抢夺财物,欺压百姓,使得卢奴城的局势更加复杂和混乱。

  而最终,真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隔壁乐成被一日而破,张郡守蒙难身死的惊闻。

  大汉北伐先锋军统领,虎贲中郎将苏曜破城之后大开杀戒,以平叛为由大肆株连,屠戮名族,筑起京观,这深深的震撼了卢奴城中的权贵们。

  于是乎,就在一夜之间,大燕皇帝张举

  他竟然趁着夜色,在众人毫不知情的时候,留下了一份诏书,连夜惶惶北狩而去!

  当然了,他的诏书说的还很是义正言辞。

  什么太子监国,望众人用心辅佐,朕不日之后必借来乌桓鲜卑大军来援云云

  但是,这冠冕堂皇的说辞却掩饰不住其仓皇逃离、放弃抵抗的真相。

  于是,就在张举带着少数亲信连夜逃离后的第二天,卢奴城的局势便彻底炸锅了。

  就连那最死硬的分子,也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以监国的太子张栋为首,一派以张纯之子张成为首,两拨人在大敌将至之际,竟然还在疯狂的斗争。

  甚至还打起了内战

  “真是虎父犬子!”

  太子张栋拍案道:

  “张纯将军有本事也就罢了,他张成一个废物公子凭什么要替我执掌大燕的兵马?”

  “若由着他乱来,只会把我等带入深渊!”

  两人矛盾爆发的原因很简单,兵权。

  张纯死后,溃逃回来的将士们对于该听谁指挥这个问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分歧。

  其实吧,张纯作为一个在一线奋斗,戎马沙场的大将军也是正经考虑过后事的。

  在这个有兵就有权的世道,掌握兵马大权,一手拥立张举的张纯是比汉庭大将军更高级的弥天将军安定王。

  同时他也给自己的儿子张成搞来了仅此于自己的骠骑将军,以防不测。

  故而,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张纯虽然死了,但他儿子还在,自然应该继续听骠骑将军张成的。

  但是,也就仅是部分而已。

  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

  在张纯死后,还有另部分人认为,张纯毕竟只是个大将军,他上面还有个正牌的大燕皇帝在呢。

  如今他这位权臣身死,自然该轮到皇帝亲政。

  况且,这次惨败那张纯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若不是张纯一意孤行,孤注一掷,最后还不小心丢了性命,他们岂能败的如此惨烈。

  于是乎,这样的矛盾在张举在时就在不断酝酿,朝堂上争执不断。

  张举见要控制不住形势,竟开溜跑路,把矛盾直接引爆。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骠骑将军张成慷慨激昂道:

  “眼下大敌当前,先帝仓皇北狩,太子又昏聩无道,其不思御敌之策,反倒一门心思想要陷害我等忠良之人,如此之辈,怎配监国之名?”

  “今陛下幼子年方六岁,已是贤良聪慧,显古圣君之风,当登大宝,即皇帝位,以安天下人心,共保社稷!”

  前有张纯拥立张举称帝,今张成又有样学样。

  不甘被剥夺权势的张成立刻便想到通过扶立小皇子来夺取大权。

首节上一节293/6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