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有价格。
要说,她家除了当官也是数代经商,对这些本不该陌生。
但一来,若非他家父亲早亡,又怎会有要她这长女出头的一天?
否则,涉世未深的她哪里又有机会被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词所蒙骗呢。
但这不代表她愚蠢,甄姜也是从小读书习字,虽不敢说天资聪颖,但稍一细想,也是能琢磨个大概的。
现在她甄家没了靠山,就像那案板上的鱼腩,不但中山叛乱的张纯视他们如肥肉,时时宰割,那许攸不也正是如此趁人之危,谋财谋色吗?
眼前这位关内侯又如何呢?
难道真的如他所说,为了大义便敢于冒着得罪袁家的风险替自己出头?
甄姜真的怕了。
怕自己满腔热血再次被错付,怕一番付出后又被人愚弄和利用。
于是
收起心中那份感动,甄姜优雅地俯首行礼、款款道:
“关内侯的大恩大义,不知小女子该何以为报啊.”
“报答么?”
苏曜环视一圈四周,目光又落回甄姜身上:
“既如此,那便让我睡一晚吧。”
“啊?!”
“什么?!”
“.”
一时间只见那是甄姜捂嘴,丫鬟挑眉,连小春也是撇了撇嘴。
紧接着,就在甄姜眼上刚刚蒙了一层水雾的时候,那丫鬟小玉叉着腰怒道:
“我家主人也是堂堂中山无极甄氏的大小姐,清清白白的女儿身,怎能容你如此轻薄!”
“小玉,不得无礼!”甄姜赶紧起身拉住丫鬟。
但她心里却是哇凉哇凉的。
关内侯对她有想法,她自然是明白的。
女孩子一般对目光都是非常敏感的。
而甄姜由于自小就异于常人的过快发育,就更是如此了。
时常都能感到那些火热和轻薄的视线。
这样的身材让她非常苦恼,甚至用来双层的裹胸也没法阻止。
而在孟津渡时,甄姜就从苏曜的目光里捕捉到了那一闪即逝的火热。
但,不知为何,一向对旁人视线讨厌的她,在那时却感到了一瞬间的欣喜。
甚至在之前,苏曜从街道上飞身而上,闯入她与许攸的会谈时,她也是不但没有感到无礼反而还有丝激动和期待。
但现在,苏曜的话对她却不吝于当头冷水:
“在关内侯眼里,小女莫非就只配这一夕露水姻缘么?”
甄姜双手环抱托在胸前,只眨眼间,一缕泪珠就从眼角落下。
真是楚楚可怜又诱人心弦。
“停停停”
婢女小春伸出手,跺了下脚,满脑门的黑线:
“你们在想什么呢?
我家主人只是想拜托你们让我等留宿一晚而已!”
“啊?”
“此言当真?”小玉瞪眼。
“那不然呢?!”小春也叉起腰来,一指窗外“没看我们那么多人都在外面呢吗?”
听了小春的话后,场面一度变得极为尴尬。
甄姜愣住了,泪水还挂在眼角,深深的低着头紧紧的抱着自己的胸口。
小玉则是满脸通红,显然是为自己刚才的冲动感到羞愧,她偷偷地瞄了一眼甄姜,见她并没有责怪的意思,才稍稍松了口气。
至于小春,则狠狠的瞪了苏曜一眼,似嗔似怨,仿佛在说
“咱能别用这么容易惹人误会的说法么?!”
对此,苏曜则是伸手挠了挠自己的脸颊,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表情,似乎是想笑,但又觉得不太合适。
沉默,维持了一会后,还是由苏曜打破了。
只听他干咳一声:
“我们暂时没找到地方住,我看家挺大,不知甄小姐可否让我等留宿一宿?”
听了苏曜的请求,甄姜愣了一会儿,然后才反应过来,抬起头眼神复杂的看了眼苏曜。
混乱的情况冲击她的大脑,她搞不懂这位恩荣正盛的关内侯为何会在大典之夜没地方住。
但她还是很快恢复了优雅和从容。
甄姜微笑着点头,仿佛刚才那场误会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说:
“寒舍简陋,还望关内侯莫要嫌弃。”
说完之后,甄姜便嘱托小玉负责接待苏曜等人,然后便托了个借口离开。
而接下来,直到苏曜等人离开时,也再没见过这位甄府的主人一眼。
次日,清晨。
公鸡刚开始打鸣时,苏曜便在红儿与小春的服侍下换好了一身庄严的朱红色武官朝服,腰挂金印紫绶。
又在众人殷切的叮嘱与期盼下,前往城内。
谁知,城门刚开,他便撞见了在那守了一夜的黄门侍郎钟繇。
在澄清误会后,钟繇便一边派人去甄府接苏曜的家眷和行李进城安置,一边亲自引着苏曜前往北宫参加朝会。
其实按常制,不管是骑都尉也好还是关内侯也罢,虽然都有资格列席,但并非每次朝会都要参与的。
更多的,他们还是一个随时待命听候差遣的清贵闲职。
有事派差,无事交职。
而这一次,钟繇之所以急火火的在城门口守了一夜,继续安置苏曜家眷的任务只是其次。
最关键的还是,皇帝离开前下的那道口谕。
他要求苏曜今日准时上朝。
这下可好了,本来以为只是给人带回来,参加完典礼便可以交差的钟繇发现自己的任务又多了一项。
只能硬着头皮在马车上给苏曜讲了一路上朝时的注意事项。
但,即便如此,钟繇也还是担心,怕在今日这百官列席的大朝上这位新晋勋贵会君前失仪,让自己阴沟里翻船。
毕竟,以这位关内侯一路来的作风,钟繇要是能说不担心那才是见了鬼。
苍天啊,请保佑下来一切都顺利吧!
钟繇默默的祈愿着。
第228章 上朝(加更)
华夏之中的大地上,太阳初升,金色的阳光倾洒在皇宫的金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青砖黄瓦的皇宫内,古树参天,花香袭人,在一片宁静与肃穆中透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更透着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底蕴。
何谓华夏?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自周公制礼乐始,礼仪等级制度便是华夏封建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大汉自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便任命叔孙通为博士,负责朝仪和君臣之礼,制定了一套简单易懂、实施方便的礼仪法度,并且在其后包括惠帝武帝等历任帝王的完善,已有一套完整的君臣朝仪礼仪标准等。
尽管相较于后世宋、明、清等朝代的繁复礼仪,大汉如今的礼仪制度如青葱少年一般显得朴实又简约。
但也绝非轻描淡写、随意可为。
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严谨的逻辑体系,非经深入学习与实践,难以真正掌握其精髓。
故而,对于苏曜会否君前失仪?
别说这黄门侍郎钟繇担心,苏曜的部下和家属也更是无不操心。
毕竟,且不说苏曜在此前那副我行我素,随心自我的做派。
就单说这猝然拔升至关内侯高位,却无人指导他如何面圣、如何行朝仪,这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而昨夜,本来正该是钟繇对其详述讲解礼仪的时机,却偏偏被跳过了。
现在,大殿外领着苏曜赶来的钟繇只能一路赶快挑紧要的讲,希望这位关内侯能记住。
至于记多少,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做到位?
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看了眼苏曜那冷冰冰、毫无回应的脸色,钟繇感觉自己还是做好事后请罪的打算好了
钟繇绝望了。
哒哒的脚步打破了皇宫早晨的宁静。
看着那一路醒来,满脸紧张的钟繇和满不在乎的苏曜,在场的其他列位臣公们则大多都露出了看戏的神情,窃窃私语:
“这土包子没想到穿起衣服来,还有那么点人模人样的嘛。”
“呸,穿个官服就真把自己当大官了?”
“沐猴而冠,真是沐猴而冠啊!”
“昨儿个陛下不是说还有赏么?且看他一会丢脸,陛下还赏的出来不。”
“真是拿大事当儿戏,此等边地蛮人,也配一身朱紫,与我等同列?”
然而,待苏曜走近时,这些官员们又换了副面孔,绷着脸保持沉默。
唯有王柔和袁绍走了上来。
王柔是新晋的河间相,他今日向陛下述职后就出京赴任,眼下看到这位给自己帮了大忙的贤侄被孤立,自然走向他这边,略有担忧道
“贤侄啊,这京师不比咱们那边境,这里规矩繁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你需得小心谨慎,不可再像过去那般随行妄为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