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办的漂亮,咱们可是人人有功啊。”
“这”
袁绍又不傻,他一瞬间就反应过来了。
这次献俘大典的缴获被堵在路上一事不但皇帝必极为重视,也必会受到全国各地的瞩目。
若是他能以自己的人望,带头说服本地这些世家出力,共渡难关,那在清流眼中必是一个重大的加分项。
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但是如这般被拿捏,以半要挟的方式来让他做事,实在是让袁绍很不舒服。
不,等等,考虑到这个苏都督一向目中无人的态度
如今他这般兜圈子来请我做事,还让我赚到名望,莫非是有意交好于我?
然后惊疑不定的袁绍便看着苏曜那冰冷的脸庞,很是眨了下眼。
是的,袁绍在亲身观战了苏曜这两次大破白波军后
即便心里再不爽,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真是强的离谱。
简直是非人哉了。
如此战力,袁绍不相信他解决不掉眼前那伙白波军。
但是他现在却绕大圈子,放着到手战功不拿,跑到晋阳城搞什么号召世家的把戏,分功出来。
袁绍心里实在是大呼看不懂。
之前对他爱答不理,现在怎么又来拐着弯示好?
不过这也不怪袁绍不懂,因为苏曜的行为吧,就很纯粹。
在他的系统中,袁绍的好感度已经低于了警戒线。
在苏曜看来,这实在是个很别扭,很难提好感和忠诚度的队友。
不像张辽和成廉王柔等人,只要带着胜利,好感和忠诚就蹭蹭往上涨。
这狗日的袁绍,带着他赢他的好感居然反而还会下降???
这什么吊设定,策划死一死可以吗?
虽然苏曜不打算走袁绍线,但是作为一个临时的伙伴NPC,他也不能看着这家伙的好感度跌破临界值不管。
那样时间久了天知道会给他爆点什么负面事件出来。
对于这样的事情苏曜当然是敬谢不敏。
不过虽然袁绍带着打仗会降好感比较糟心,但是若给他发挥机会,让他去提高名望的话,袁绍倒是会猛涨一波好感度。
故而苏曜正好用他来拉一波免费战力、或者说劳动力,再顺带涨点好感,一箭双雕,美滋滋。
苏曜这边打了个好算盘,那边的袁绍虽然不懂,但他想了一下也没有拒绝。
毕竟对于这样递出来的橄榄枝和送到手的功绩和名望,袁绍根本没有拒绝的道理,倒不如说很是惊喜意外。
但他脸上还是保持着架子,不动声色,痛并快乐着的表示了赞同。
袁绍同意了,那王柔更没有拒绝的理由,很快,他们便与郡守敲定细节,让附近世家代表两日后到晋阳商议协助护送虏获的事宜。
“都督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将这伙白波贼聚而歼之,我等懂了”
然而与此同时,袁绍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但那太行黑山贼为祸数年,若是让他们互相勾连,躲进山中,那都督怕是难以克竟全功啊。”
对此,苏曜笑而不语。
第176章 投桃报李
“什么玩意?!”
“李乐那个猪头,居然被不到两千骑打败了??”
“而且还在往我们这边跑?!”
阳邑,县城外的围城大营内,白波军后军大将杨奉一脸的诧异和愤怒。
“是的将军”
前军小帅徐晃摇头:
“李乐将军的信使刚已入营,请求我们早做准备。”
“准备?他想叫我们准备什么?”
杨奉嚯的一下站起:
“真是个坑货,自己搞不定反把祸水引给咱们?
当咱们这是哪?河东城还是白波寨?”
杨奉之所以不满,其实是因为他自己的状况也并不算乐观。
眼前这阳邑县城虽然城墙不高守兵也不多,但许是长期处在对抗群山间盗匪的前线,其斗争意志和防守水平与内地的界休县城有天壤之别。
在县令的带领下,这里的百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他们这些只为谋财的白波贼是牢牢的挡在了城外。
为此,杨奉在此围攻已近一旬,却依然没有太好的办法。
县城打不下来也就算了,本来他们也就是抱着试试的想法。
毕竟守城方拥有绝对的优势,强攻城墙除了强弱对比极大,守方意志薄弱外,从来都是下下之选。
攻克城池,更普遍的情况都是靠长期围城实现的。
只要能稳定的控制周边,断绝敌军的援兵,破城是迟早的事情。
故而杨奉的目标本也就不拘泥于攻城。
郭太大将军给他的主要任务目的是控制这里,联系黑山军,共图大业。
只要这个做的好,不但他能重夺第一的名号,而且还能更好的安置那些逃窜过来的李乐残部,三军合流,席卷太原。
然而.
“不行,联系不上,完全联系不上。”屠川一脸遗憾。
“.”杨奉低头沉默。
同样话语,他已经听了好几遍了。
“许是因为前一段时日,那位苏将军临走前曾经对太行山余脉的山贼进行过一次清剿的缘故”
徐晃理性分析:
“据说他当日放火烧山,焚毁山寨,导致山中群雄大惊,纷纷远遁.”
“什么?!
怎么又是他?!”
杨奉麻了。
那个姓苏的小子,简直是他杨奉的丧门星,自从被他大败之后,杨奉便再没走过好运。
不但郭太麾下第一大将的名号被李乐夺走,补员和装备的配给都被降了一个档次。
本次出击也没讨到什么有油水的好活,被安排来大山这边联系什么盟友。
老实说,这已经算是一个将功赎过的处置了。
要不是杨奉作为郭太最初的嫡系,哪能被如此轻易放过。
但同样的,若是连这种小事都办不好,他杨奉哪还有脸回去?
况且,那李乐逃跑过来,他们怎么解决补给问题?
全靠抢掠来的这些,怕是支撑不了一旬啊。
于是,杨奉在烦躁中只得一边加大各地催粮进度,一边下令继续向东部深山中派出斥候,寻找黑山军。
可惜,杨奉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斥候其实早就找到黑山军了。
不过负责此事的徐晃和屠川则并没有告诉他真相,使他完全蒙在了谷中。
这种事情,对于已经成为杨奉倚靠的左右手,各领两千人的小帅徐晃和屠川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于是乎,杨奉只能在焦虑中的等待中,徒劳的渡过一日又一日。
而晋阳城中,郡守府大堂内的苏曜,则是意气风发。
对这些世家的说服工作比想象中更加顺利。
甚至无需袁绍出马,就有诸多世家表现了配合的意愿。
“我祁县王氏携一千人,助都督剿匪平叛,保卫太原。”王晨拱手说道。
首先出马的自然是最初就投资苏曜的祁县王氏,王凌的兄长王晨,特地从祁县带了一千人来。
在日前白波北上寇掠祁县的时候,他们还一度惊恐,生怕苏曜安置了数千降兵倒戈。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竟然大多数都坚定的站在了他们一边。
许是因为苏曜之前表现的武勇与威望,又许是因为减免佃租后,这些人获得了一段难得安宁的生活,不少人都在此重新组建了家庭。
总之,这些昔日的白波战士们,再次拿起了武器,共同保卫邬堡及周边,成为了祁县内一块难啃的骨头,故而在乱局中没有太大损失。
如今这些白波匪都被苏曜赶往了阳邑,因此祁县的老里长在得到号召后立刻派出了这一千人前来助力。
“不管是为保卫乡里也好,还是为了完成护送回京的任务,我晋阳王氏都责无旁贷”
老将王柔抚着胡子,笑道:
“这次老夫也与家里沟通,我晋阳王氏出族丁一千二,定不会让你祁县王家专美于前的。”
作为晋阳王氏在此的代表,王柔不管于公于私,他都不可能不出手。
倒不如说,这里最迫切想要回京的,他绝对算是第一个。
对于两人的捧场,苏曜点了点头,这都在他预料之中。
然而,却又一人,就完全在他预料之外了:
“小子郭淮,特领我阳曲郭氏八百人前来效力!”
郭淮??
这个少年报出的名字苏曜是有印象的,印象里是个三国后期人物,和姜维相爱相杀的那种,好像演义里被姜维反杀了。
为何这时候跑来了这里,还跟着那两个王氏一起表态了,态度如此积极?
这时,身边的王凌赶紧上前解释。
原来两人竟还算熟人,而这郭淮之所以此番前来,那全是因为苏曜之前种下的善因。
郭淮其父乃是雁门郡守郭。
得益于苏曜的迅速援救,这位在历史中本该与城同亡的郡守活了下来,感念苏曜援手,更被其武勇表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