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9节

  另外带船匠,农人,商户等百人,沿海而上,到上方白令海峡,造船出海,然后南下,一路交往各部落,寻找这些作物。”

  众人看着王守阳在电脑上划路线图,李斯也跟着在白绸上划线。

  “后生,你这条路,有多远?”

  秦始皇心动了,但是他要有万全的准备。

  “由辽东出发,一路往北,万里之遥。期间沼泽,河流,大山,莽林,雪原。野兽遍布,原始部落多不胜数。

  海峡宽近120里,冬季或许有浮冰,应该在夏季造船出海,中间有岛屿,不过上面没有树木,荒芜一片。”

  难,很难。

  秦始皇眉头皱起,心中不甘。

第9章 后世的技艺

  “此路,太难!”

  秦始皇淡淡开口。

  “嘿嘿,当然很难,这只是一个想法。具体能不能实施,您老自己考虑,也可以找人先探探路。

  毕竟两千年时间,气候地形肯定差别很大,我们后世的地图您也要派人实地考证才行。”

  “这是自然!”

  接着王守阳又将几处矿产圈了出来。

  “煤矿,铁矿,铜矿。这几处矿产足够大秦用的了。”

  秦始皇看着王守阳圈住的几个地方,有些感慨:“多在代郡。”

  “煤矿就是你们所说石炭,是后世主要的能源,您手中拿的手机,其所用的电力大都是由煤炭转化而来。”

  “原来是石炭,这倒是没想到。”

  秦始皇听了个大概,虽然不理解后面半句的意思,但也知道这东西很重要。

  “这玩意开采出来,水洗去除杂物,碾碎和少许草木泥土,可以用于取暖。

  要高温烧制,便能炼成焦炭,这玩意能将铁矿石直接烧成铁水,炼钢铁的主要燃料。”

  “此物可以炼铁?”

  秦始皇大为吃惊,大秦炼铁多用木柴木炭,将矿石软化,通过锻打而成。

  若按照王守阳所说,能够将铁矿石直接烧成水。

  “可有详细法子?”

  王守阳嘿嘿一笑,将几张图片放大。

  要搞就一步到位,直接现代炼钢技术,倒推去吧!

  “都在这!”

  李斯一看头都大了,各色的线条配合着图片组成了一组一组的流程图。还有那些简洁的文字,他只能描摹下来,根本不知道如何书写。

  “如此复杂?”

  秦始皇看着上面图案,连连摇头,他肯定是看不懂,这得让那些工匠研究。

  “我也不是很懂,反正最终答案在这,您老就慢慢实验去吧。”

  秦始皇苦笑,“让那些匠人们烦恼去吧。”

  帐中众人纷纷附和,没办法,文臣武将,没有一个懂技术的。

  “接下来还有几项技术,劳烦李哥再画一下。”

  李斯提笔,“说来便是。”

  “这个是造纸术,政哥一定喜欢!”

  秦始皇眉头一挑,“为何朕会喜欢呢?”

  “您每天看一百二十石竹简累不累?”

  秦始皇有些动容,没人会这么问他,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君主勤勉的表现。

  所以他也放开了回答:“当然累,朕也是凡人,竹简举久了,手肘也会酸麻?”

  “嘿嘿,这东西看到没?后世的书籍全都是纸做的!”

  众人瞪大了眼睛,看着王守阳晃着的书籍,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那一张张白色纸张如同蝉翼,上面密密麻麻的排布着文字和图案。

  “后生,此物如何制作!”

  “您看这张图。”

  李斯心情无比激动,陛下每天一百二十石竹简很累,作为臣子的可不止一百二十石。

  更累!

  “这图就是造纸之法,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木头碾碎成泥,兑水搅拌,然后用细密珠帘抄起,压平,烘干,就成纸了。

  不过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复杂的。这些工艺十分适合流水线化,也就是每一个流程都由专人负责,上传下达,如流水一般。”

  众人听得很认真,对于流水线的工作流程有了些想法。

  “这流水线法很不简单,老夫思考一番,诸多工艺,都可施行!”

  王绾抚须而笑看向众人,见他们纷纷点头,显然都意识到这个想法的用处。

  提高工作效率。

  “造纸术说了,还有印刷术,这个简单,政哥大印在吗?”

  秦始皇从桌子上拿起一个盒子,里面躺着一枚巴掌大小的碧绿大印。

  “后生,你所说这印刷术与朕的大印有何联系?”

  “您平时怎么用这大印?”

  “自然是涂抹朱墨,印于布帛之上。”

  “那您有没有想过,若是将大秦文字,每一个都刻成章,按照需要排列成文再印在布帛之上,会不会很省力!”

  秦始皇笑了笑,刚想说让赵高起草一份诏书可花不了多少时间,可是一想又不对。

  这东西应该不是这么用的,应该配合上刚刚所说的纸张。

  秦始皇似乎看到了一个画面,那是一沓沓装订成册的大秦律法顺着各地驰道,被摆在了黔首们的正堂之中。

  每一行,每一字,都整整齐齐,分毫不差。

  “后生!你的意思,这东西!”

  “嘿嘿,百家争鸣算什么,百家之力为大秦所用才牛逼!”

  “彩!”

  秦始皇大声赞叹了一句,他终于找到了统一六国人心的方法。

  “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大秦的教育也该普及一下,不能总被贵族阶层垄断。”

  王守阳慢悠悠的声音传来,让秦始皇激动的神情逐渐平复了下来。

  “仓禀足而知礼节……后生,大兴教育很难啊!”

  “嘿嘿,我有法子!”王守阳得意的笑容再次传来。

  “不是去海的对岸取那三物?”

  “这三样东西,可是我准备的大礼。”

  王守阳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三个图案,一一介绍。

  “曲辕犁,耧车,水车。曲辕犁用于耕地,一人一牛,相比直辕犁能省一半力。耧车,播种用的,增加种田效率。水车,灌溉专用,省力又省事!”

  “斯!快将这三物画下来!”

  李斯赶忙动笔,相比去对面取那三样高产作物,这几件物品大秦工匠几日便可造出。

  “后生,还有何物,一并说来吧!”

  王守阳给他们的震撼太多了,秦始皇料定他应该还有东西要说。

  “还有育秧法,可用于水稻,等作物种植。先用种子培育出健康秧苗,然后再插入水田之中,可以增加作物成活率。”

  “此法甚好!一并记下!”

  “剩下两个是两件东西,一个水碓,一个风车磨坊,这两个东西可以配合水车使用,一个用于舂米,一个产生风力用了磨面。可以节省人力。”

  又是几幅图案,李斯快速绘制,并记录一些王守阳所说要点。

  “后生,诸多法子,我大秦何愁不兴!”

  “政哥,我那手机上有个字典,上面有篆书和简体文字的核对表,一会挂了电话,你可以打开看看,让人整理一下便可看懂手机上的文字。”

  “朕会安排人做的。”

第10章 大秦的最大症结

  共和国74年,夏。

  南京秦淮。

  王守阳看着那简陋的帐篷里,十几个古装大老爷们一会哭一会笑,心中有些感慨。

  就是这些人直接捅破了封建制度的天花板,让中国后世有了统一思想的根源。

  他们把所有阻碍政令通行的因素全部扫除。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简简单单一句话。

  把一个血脉道德组成的松散政治联盟,彻底变成一个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地缘型律法国家。

  由血缘世袭帝王制度直接跨越到了地缘官员治理制度。

  但。

  这一步跨的太大!

  直接跨越了两千多年时光!

  秦。

  如何不亡?

  又怎能不亡?

  “政哥,其实有句话我一直想说。”

  王守阳有些踌躇,但仍想把一些话说出来。

首节上一节9/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