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79节

  场中其余四人都默默点了点头。

  “我当年之所以选择退出,是因那时的陛下被欺骗的太深,疑心很重,看哪位臣子都有反叛之意。”

  王翦直言快语,不像在说一个君主,倒是像在评价一个后辈。

  王翦能说出此话,也是没有当他们兄弟为外人。

  “离儿是我孙辈,此前东巡之事他们两个已将事情原委,以及后世史文尽数与我看了。

  我已老迈,家中之事也尽数交于贲儿。离儿愚钝,日后还望你们守望相助。”

  这句话说得很有交代后事的感觉。

  那后世的史文中,虽没有蒙氏和王氏的下场,但那赵高所行,连皇帝都敢杀。

  蒙毅与其有旧仇,相比蒙氏下场定然不会好过。

  好在赵高已被陛下囚禁,这些事情可能不会再发生了。

  “老将军近日所托,蒙氏定生死相助。”

  王翦能够来蒙宅,已经向朝野表明了王氏的态度。

  这份情谊很重要。

  蒙氏虽然受到秦始皇恩宠,但跟君主保持这种关系的后果往往是会被当成孤臣。

  并不是保证家族可以传承方法。

  但氏族间的纠葛会让君主权利无法深入更多。

  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便会有所顾忌。

  这种顾忌便是氏族的唯一生路。

  自保可以,但也不能太过。

  信任是一回事,保持信任就是一件技术活。

  “话无需说的太满,王氏渐渐居于幕后,也会帮蒙氏扫平一些障碍。老夫希望你们能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一把,凡事要留些余地。”

  “恬受教了!”

  王翦长叹一声,“陛下是君主,只身一人周旋在天下织造的大网之上,心力也有用尽之时。

  有时老夫也会感慨,人力所能做到的极致,他已经做到了。”

  神情之中有些怜悯,这是对那位王者无尽孤独的共鸣。

  “好在他身边有了一位后世之人。”

  蒙毅轻轻说了一句,这些日子常伴在秦始皇左右,对于王翦的感慨更有触动。

  那个后世之人每次来信,陛下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是他从未在其脸上看到过的轻松表情。

  好像在那一刻他从这方世界抽离,去到了另外一个时空。

  王翦来蒙宅的事情第一时间来到了秦始皇的案头。

  他笑骂了一句:“这老匹夫实在是精明!也罢,随他去吧,王氏蒙氏,受大秦恩重,不会成为反叛之人。”

  这是因为他知道后世所记蒙氏和王氏的下场。

  他看向了墙上的地图,开始寻找博浪沙的位置。

第82章 君臣之间的闲谈

  腊月过去,寒冷依旧,咸阳又飘落了一场大雪。

  守孝27天后,蒙毅便被叫到岗位之上。

  时间还剩一个多月,东巡的车队基本准备完毕。

  蒙毅仔细检查这辆,确保一路上不出现故障。

  行程便由蓝田大营开始,东出函谷一路到琅琊。

  之后由上党归国都。

  蓝田大营的东西现在越来越神秘,每隔几天便会有往来信使传递绝密信息,无人知晓那里面到底在孕育着什么。

  琅琊郡有嬴成监造出海巨舟,这是始皇帝比较关心的事情。

  巨大的海洋隔绝着大陆的沟通,也唯有巨舟,能够通达。

  近日时有方士求见,皆都被始皇帝拒之门外。

  因为后世之人告诉他,根本没有什么仙人,所谓炼丹士搞出的丹药,都是重金属物质,吞服后必死。

  “没有什么长生之法…”

  连后世之人也只能通过适量的运动,达到延长自身的寿命的目的。

  饮食搭配合理,作息规律,适量运动。

  这些事情始皇帝已经做了一段时间,能够感受到这些事情带给自己身体的变化。

  “陛下,那卢生被送去蓝田后,已有些时日,近些天已经没有见他再说寻找仙人之事,对于炼制火药似乎有了些兴趣。”

  “声若雷霆,开天辟地。掌握不属于凡人的力量,这是他们这些方士最喜欢做的事情。”

  秦始皇在审阅最近关于东北新郡的文稿,描述的大都和辽西郡守所言相差不多。

  “这份文稿加上一则,说朕梦中有神人相授,言净水煮沸后,可解身体百毒,推广全境。尤其南方士卒,饮食一项加上煮沸后的凉净水。”

  新近成立的宣教一职暂时划归在了三公之中的丞相之下。

  由左丞相隗壮负责组建。

  这些文稿都是经由他审阅,然后在呈递给秦始皇。

  “可是后世之人所传之法。”

  秦始皇点了点头,“前些日将闾偶感风寒,便是用此法,没有吃药两日便好了。”

  “可惜,黔首日用,柴薪也算家资。”说完,隗壮还偷瞄了秦始皇一眼,见后者只是苦笑。

  这个时代,砍柴也不是乱砍的,山川湖泽皆是皇帝私产,进去就要交税。

  “壮卿没看近日新改的民法?”

  隗壮摇了摇头,这几日忙着宣教一事,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关心新法更定一事。

  秦始皇命一旁的侍者,给他递去两册薄薄的书籍。

  上书篆字,秦民律。

  隗壮打开第一页,便被深深吸引。

  这是完全有别于秦国现行法律框架的新法。

  其中的一些准则,在隗壮看来都是很极其大胆的决定。

  第二本,秦刑律。

  这本书籍记载了重大犯罪的处理律法,其中肉刑不多。

  比如犯罪者没收作案工具,这则条例,就让人大开眼界。

  通篇看完,隗壮陷入了深思。

  良久才说道:“陛下,这些新律虽好,但其量刑准则,取证的难度,可都是相当繁琐之事。”

  始皇帝笑了,“自然不能全部放开,朕与廷尉商议过此事,打算采纳那后生的建议,缓缓开放。”

  隗壮抚了抚胡须,“有此一人,君臣相宜啊。”

  秦始皇笑了笑,岔开了话题。

  “山林湖泽,划归各郡管制,但不意味着全面的放开,有些肆意破坏仍要管制。黔首愚昧,教化之事,壮卿要多多费心了。”

  后世所言的自然规律,让秦始皇深受启发,比陇西、北地两郡,此时山林茂密,后世却成了黄土漫天的下场。

  其中历代肆意开荒,无序砍伐,肯定是最大原因。

  隗壮点头,“陛下既已在上林建造学宫,各郡县的学室是否也要放开。”

  “有此想法,大秦人才皆靠举荐,此法良莠不齐,数量太少。”

  “陛下若开放教育,恐怕又要得罪一大批人。”

  秦始皇苦笑,“朕得罪的人还少吗?”

  教育的开放,会把垄断知识的中上层之人的根都给掘了,他自然要一点点的来。

  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的点,对于现在的大秦是有很大好处的。

  商业是个不错的平衡筹码。

  在足够的利益面前,这些中上层的人会让出一些东西。

  比如说知识。

  “子曰有教无类。可惜,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秦始皇点了点头,“周之官学,为的教育贵族。

  孔夫子此言,让私学盛行,百家争鸣成一时之盛。

  可是这些学问终究还是要落在实处。

  没有国力支撑,所有的学问依旧只会浮在上层。”

  秦国的军功之法,便是彻底刺激到了这些底层人的力量。

  一统六国的历程,让他看到了底层力量被刺激后所爆发出的威力。

  隗壮看着上方正在思索的始皇帝,心中喃喃。

  每个人都有向上之心,缺的便是那个通道。

  可惜打通这个通道要侵占很多人的利益,不知道下一位商君,又会是何人?

  强秦的商鞅,在秦孝公死后,便被车裂而死。

  庆幸的商鞅之法已经深入黔首,虽死了主持之人,律法仍顽强的运行,无人可以撼动其分毫。

  比较庆幸的是,这次提出此法之人,并非处在现世。

  那些被占利益的人,并没有办法将两千年后的人车裂。

  “此次东巡,左丞相便无需随行了,老臣在朝,朕安心些。”

  “陛下可是忧虑咸阳安定?”

  “内史诸县黔首,劳苦多年,如今战事已毕,却仍用旧法,已经有反噬之态。”

  秦始皇看着近些天的内史奏报,对于秦国故土的仁政举措要尽快施行了。

  “故土之上,秦功爵者甚多,陛下是怕推行新法之后,会有反弹之事。”

首节上一节79/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