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六国故地的人们,生活在边境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激动。
匈奴屡次北下,每一个人都与他们有血仇。
谁不想安安静静的种地,可是这群骑着快马的野蛮人,不仅抢粮、抢物,还抢人。
这几年虽然大秦占领了他们的故国,但是这些秦人的战斗力可不是吹的。
匈奴人这几年没少在边境吃亏,秦军的士卒不像之前的贵族兵,看见马来只是躲在城墙里放冷箭,那些秦卒见着敌人都是嗷嗷叫往上冲。
他们可不惯着这蛮人,一阵弩箭过去就死一大片。
“听说了吗?北方那些胡子,这次可要吃大亏了!”
“郡里的守城士卒可全都出去了。今年那匈奴人就没捞着好处,这次又被人追,可惨喽!”
“这几年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了些,倒是安宁。”
边境有这些黔首更希望自己能够保证小命,相比之下,与其被匈奴掠去做奴隶,他们倒是更愿意在秦国的治理下生活。
只要遵守秦律,大秦的律法便会保护每一个人。
辽西郡的郡守在看到来自咸阳的命令后,挠了挠头。
“陛下这是为难我等啊!郡里所有的士卒都征召到了长春城!剩下的适龄男子加起来也不够北上的!”
一旁的郡丞低声安慰。
“大人您就少抱怨两句!这次发现东胡王庭可是个机会,要是这一次打好了,那咱们辽西郡,得安宁几十年!”
“我也知道。可是那东胡王庭是这么容易就能打掉的吗?燕国在此守了多少年?也就出了个秦开,咱们能守住就不错了。”
“陛下的命令不得不从。”
郡丞脸色有些不好看,自家这个郡守守成有余。
但进取不足。
“那就将所有的通报下方各县!让他们去征召民众。”
君臣领命而去,秦律的威严是他们不能触犯的。
就在这些人为这场战争准备的时候,也有一位老者来到了长春城。
李信看着这位穿着羊裘的老人:“我没想到你老人家会来。”
老农头上下打量着李信,“我也没想到陛下任命的主将会是你。”
两人相视一笑。
“粮草调集,就有劳您老了。”
“这些都是小道!老夫是为了看这边的土地,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个代价?”
老人弯下身,抓了一把黑色的泥土。
李信笑了,“那您看到了吗?”
老头一把攥紧这黑土,“一定要把它拿下来!”
这么好的土地,都能攥出油来!
这可是小老儿我这辈子见过最肥沃的土地。
这帮东胡的野人,暴殄天物!
有了治粟内史的支持,李信便丝毫不担心粮草问题了。
这老头虽然嘴上说着随意,但是其调度能力,常人不能及。
除了粮草,这老头还带了始皇帝陛下的任命,以及几件物品。
“马镫?”
李信看着书信上的描述,掂量着这几件物品的重量。
心中盘算着打造这东西所需的时日。
随即摇了摇头。
这东西来的太晚了,他现在已经没有时间打造。
最多还有十天时间,所有粮草调集完成后,他就要带着士兵出发。
在等始皇帝任命的十几天内,他已经让墨家人加班加点的制作滑雪板以及雪橇。
有这两样东西,可以快速的将士卒运抵前线。
“看样子战术要变一下了。”
拿着马镫,李信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辽东郡的雪已经快没膝盖了,所有运输的车队却是络绎不绝的往长春城赶。
这里的所有车辆都没有轮子,全都换成了雪橇。
老农头不断地检查这东西,不由得啧啧称奇。
“都说南舟北车,如今要加一个辽北行雪橇了!”
负责运输的吏员对这位老者很尊敬,这么大官来这偏远之地,他们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老头说话很直接,手段很强硬,对于每个职位的分工都非常的了解。
在他调度下,一团乱麻的事务两天变得井井有条。
见到这些人都步入了正轨,老头便溜了。
他来这可不是为了忙活这些个事情的,来这是为了种地来了。
“这玻璃的技艺可是我苦口婆心跟陛下求来的,必须给我好好炼!”
手上一堆活的工室主事拿着这玻璃配方又喜又愁。
对于现在的大秦工室来说,这些来自咸阳的配方都是财富,谁得到了那都是实打实的技术飞跃。
愁得是现在的工匠们连轴的转,李大将军的滑雪板还没有完成,又要研制前所未有的玻璃,让他分身乏术。
老农头见他为难,“我知道,现在正值大军征伐,你们也忙,这样吧,等大军开拔之后,赶紧给老夫造玻璃。
我告诉你,这东西可了不得!有老夫在,你们大冬天都能吃上青菜!”
这工匠舔了舔嘴唇,真的假的,我不信,这老头铁定忽悠我。
“这里肉食不缺,就缺蔬菜,您说的要是真的,那这活我就给您往前排排!”
“仗义!”
老农头满意的离开了工室大院,他看向远处,这座大城里到处冒着白烟,那是在燃烧的煤炭。
这种东西让整个长春城的工程在大雪天都可以进行,无法描述的热气在整个长春城上方蒸腾,将漫天的雪花都融化成了细雨。
溜达了几天,老农头打算去李信的大营里看看。
自己给他带来的那几个打仗用的东西,他怎么没有让这边的工室打造呢?
马镫可是个好东西啊!
从此骑兵就会是战场上的主力咯!
老人这么想着,带着十几个随从,坐上雪橇。
两匹马飞速的朝着位于城西的秦军大营而去。
第53章 谁人可布局万里
大营外车马攒动。
周围的积雪都被扫干净,地面上显得有些泥泞。
老农头走进中军大帐,里面的升腾着热气。
“你们这里这么热!”
一边将羊皮裘脱下,一边跟一群人打招呼。
“今天火炉是有些旺,我让人把火炉去些。”
李信吩咐了一下,让人把一旁的三个火炉去了两个。
“这东西太好用,也要节省点,大帐内外冷热不均,最容易着风寒。”
老农头是有心这么讲的,太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士卒更是如此。
李信立即领会了这句话的意思。
“令,今日起营中将士,不许私燃火炉取暖,取暖时辰,按军需令执行。”
老农头皱了皱眉头,这家伙可是真够狠的。
一句话断了这帮小子安逸的小窝。
将领们不敢有丝毫的异议,因为这李信不仅是发现东胡王庭的人,还在执掌十五万大军后,处斩了十几个消极怠工的百夫长,上到一郡郡尉,下到士卒,军心顿时提振。
“接着说,行军事宜。
此战由上郡起,经云中、上谷、到东北诸郡,为得就是驱逐匈奴东胡北上。
但他们都是佯攻,为的就是我们这里的东胡王庭。
自今日收到战报起,上郡、云中已经北上,不日西方匈奴诸部北逃的消息就会传来。
东胡王庭肯定会有动作,我们只需迅速出兵,拦截其去路,此战可全功。”
李信指着摆在帐篷中间的地图,用石子代替各路秦军。
“你们都是东北各郡的部曲,其余北境佯攻对我们来说作用微小,只需要你们各郡带一万士卒呼应,北上驱敌。”
“将军,东北各郡士卒都在这里了,恐怕很难征调。”
下首一个郡尉面露愁容,他来这里差不多两个月了,没想到开路的活变成守卫的活。
到现在竟然又变成了扩土的大战。
泼天的功劳,他估计自己可能有点接不住。
“所以,各郡士卒我会归还一万五千人与你们。”
“什么?”
在座的各位部将都惊呆了,这是什么操作。
军中兵卒本就不多,这下好了,东北四郡,一下去了六万,
“此战宜速不宜迟,九万大军足够。
今日选军中骑士一万组成突袭骑兵,所有骑士必须装备长兵,绳马镫!”
老农头眼睛一亮,好小子,这是选了个折中的法子,没用铁马镫,改成了绳套。
节省时间,也省了不少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