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神态恭敬。
每次出行,他总是在列。
除了秦始皇需要他篆些颂文外,也算是一种重视的体现。
此次东行的大臣很少,三公之中,御史大夫冯劫、左丞相冯去疾随行。
九卿之中,掌管宗庙祭祀的常奉、廷尉李斯、治粟内史农乙以及负责外交事宜的典客。
其余的大小官吏,来的也不多,左右不过三十多人。
其余的都有自己需要忙碌的事情。
函谷关东出,便是三川郡,德水从郡中横流而过,成为东西沟通的要道。
又以境内有河、洛、伊三川而得名
三川郡是秦在东方的中枢和门户,是最重要的一个郡邑。
特别是在秦始皇下令彻查授田制度施行的重要关口,此地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六国故地推行授田制度的情况。
“朕有意让他回归国都,你意见如何?”
李斯有些愕然,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三川郡守是件苦差事,若真能回归国都为吏,或许是对李由最好的选择。
“臣自然想儿子能常伴左右,只是这小子从小便又自己的主张,臣也做不了主。
不过陛下既然想重用此子,也由不得他不从。”
李斯两个儿子如今都在外面,也确实希望有一个儿子能够常伴身边。
先前他同冯劫有过一番长谈,若是陛下准备对六国彻底翻开,三川郡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秦始皇点了点头,对于李斯心中所想,他不得而知。
但是如今朝中确实需要有一个人作为李斯的助力,来平衡朝中诸臣。
加之之后六国再乱,三川郡也需要一个战力极强的人镇守。
他心中最好的三川郡守人选便是李信。
知道了李斯的意思,秦始皇便有了定论。
等到荥阳问问李由有没有回归中枢的打算。
若是他不愿意,那便在做计较。
接连行了几日,途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的时候天降大雪。
道路不通,只得暂歇几日。
大雪之日,秦始皇来了兴致,领着一众人游览这座前朝故都。
洛阳是秦始皇给此地起的名字。
因为此前天下人都称其为雒邑、王城、雒阳。
周朝的王认为此地是天下之中,很早之前便有中国、土中、地中等称呼。
洛阳这个名字是他的无心之举,因为按照五德终始之言,秦当为水德,所以代表周朝代表的火德称呼就要改变。
雒水成了洛水,雒阳便成了洛阳。
这是个能够流传两千多年的名字,也是让秦始皇喜欢上此地的由头。
虽然这地方曾经是吕不韦的封地。
大雪漫天,一行人却很热切。
以往很难得有游览这处故都的条件。
一来此地特殊,秦始皇并不轻易提及。
二来常年呆在国都,并无外出的机会。
宫城内的诸多殿宇已经残破,除了看守城门的士卒外,无人会来这里。
荒草凄凄的场景其实并没有什么美感。
但众人能够言说的故事却很多。
有博学的甚至可以指着处砖石讲出诸多的趣闻。
秦始皇看着破了一个大洞的大殿,有些感叹。
“多少年的风雨,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岁月的力量。”
身边众人同样感叹。
“再坚固的宫殿,没有后人的修缮和加固,也会坍塌腐朽。”
李斯在宫殿的地上捡起了一片瓦片,看着上面的纹路,神态庄重。
近年来由于陛下很看重古物,境内诸多遗址之地也被士卒严守了起来。
这也包括六国故地的故城。
很多人认为这是陛下的一种退让,是为了收复人心的举动。
甚至今天冒雪游览周朝故都,都是一种表态。
秦没有采用周朝的制度,所以也从根本绝了周的祭祀。
会不会陛下此行,又有了重新祭祀周的意思呢?
这难免会让这些人想入非非。
所以李斯的这句话说的很明白,秦朝不会分封,因为一脉相承才能有人继续加固房屋。
不然便会成为周朝个样子,所有的制度都被否定了。
秦始皇却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觉得过往的一切对于如今的大秦,甚至之后的大秦都会有别样的意义。
雪中的游览很是尽兴,回到住处,特别命人煮了羊汤。
“陛下。”
蒙毅神态有些不对。
秦始皇看到他手中的豆子,瞬间知道了原委。
第二次了。
搓开后,秦始皇将那纸张扔进了火盆之中。
意思很明显,不见。
如果有第三次,或许可以见上一见。
第二日后,他便收到了答案。
那队商贾已经冒雪前行了。
第327章 三川郡的吏治
这似乎是入春后的最后一场雪。
洋洋洒洒下了四五日。
天气放晴后,黑色长队再次起行。
秦始皇在洛阳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重要的命令。
只是让人将周故宫里的杂草清理了一下。
只清理杂草。
以礼治国的制度终究是要改变的,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但“礼”不可废。
人心的变化已经不能单靠“礼”来制约。
队伍未进荥阳,便已见到了郡守的大旗。
驰道已经士卒清理出来,李由领着一众官吏在道旁恭迎。
行过礼后,秦始皇没有多言,只是说进城后再谈。
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位于德水中下游分界处,西望古都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中原腹地,可谓咽喉要地。
李由并没有乘车,而是上马速行,他要在城中做些准备。
秦始皇看着一路风景,队伍过虎牢后,便遥见一座城池,立在德水之畔。
大片的良田被白雪覆盖,除了偶尔能够见到一行行的树木,那是一条条通往各处的道路。
车马行进荥阳城,道路便变得干净了许多,青石铺就的大道上,此时已经戒严,偶尔能见跪地的黔首。
街道上的商铺很多,还有冒着热气的食肆。
有人大着胆子在门缝张望,却只见一个华丽的大车缓慢而过。
郡邑堂上,秦始皇坐在首座上,看着桌上摆放整齐的文书,点了点头。
除了成册的书籍,还有成卷的竹简。
纸张的生产仍旧无法覆盖所有人,才造成了如今的现象。
李由坐在末尾的桌案边,神态恭敬的看着秦始皇翻看那些文书。
其上的内容自然是经过筛选的,早就准备好陛下所关心的内容。
“郡中道路维护的不错,你这将道路分责到各县乡的方式是个好法子,但也要顾忌各县边界的道路分责问题。”
秦始皇放下一卷竹简,看了看李由。
后者躬身,“臣已发现这个问题,正在着手解决。”
“月报抄送是个好生意,这是禁止不住的。无法禁止,就要保证自己的来源的准确性。
人们看月报无非是想了解这个月庞大的大秦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所以禁止民间私售,还要因此获罪,大可不必。
这个新郑县令的奏,朕就代你否了。”
一时间堂间气氛有些别样的感觉。
李由刚要说什么,就被一边的李斯制止。
那桌案上的文书必然要夹杂一些待处理的问题,不然只是结果未免有些刻意。
陛下是个能够明察秋毫的人,安排自然需要安排,但不能太过明显。
不然就是拿陛下当大傻子。
李由本以为陛下会关心那些更重要的事务,而不是将这些小问题看在眼里。
但他低估了一个工作狂的尽责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