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258节

  农申啊,朕是始皇帝,这片土地上第一个皇帝,总不能只给后世的人留下一统华夏这么个目标。

  太小了,这个目标太小了。”

  秦始皇又指了指一旁的“图地界世”,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他们应该想想怎么把这片地方都纳尽手中。”

  老农头喉头微动,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这大殿的升温设施真好,冬天还能让人出汗。

  “陛下,您这远大理想说给老臣,实在是为难我啊!”

  秦始皇将自己心中的郁气吐完觉得很舒坦,干脆就坐在了案前的台阶上。

  “朕为难你,你就不能为难为难那群上林学宫的学生吗?年轻人当立远大志向,不能像老人一般暮气沉沉!”

  老农头眼睛一亮,心中顿时乐了起来,陛下这法子好,就是劲有点大,恐怕没说两句,那群什么都不懂的弟子就嗷嗷叫的要去周游世界了。

  “立志四极!”

  老农头拍了拍手,“上林学宫学子当立志四极!”

  秦始皇这才点了点头,“总算开窍了!”

  “老臣愚钝!”

  畅快的大笑从殿中传开,久久不息。

  “除了立志四极之外,还当惠及万民。”

  两人便开始为还未建成的上林学宫写起了校训。

  “陛下,老臣思路打开了,这几日聚集各院院长商讨一番,便将这上林学宫学子当立之志定下了。”

  秦始皇便回到自己的桌子上拿来了小册子,翻了翻。

  “校训、校规、科目划分,年级划分,教学内容,排课计划。这几项都要做成体系,在有明确目标之内,由夫子畅言即可。”

  老农头听着这一堆名词,瞬间呆愣当地,“这是后世学宫的结构?”

  秦始皇点了点头,“不过朕不喜欢后世的教学方法,太过死板,除了蒙学之外,并不可取。”

  老农头便有了好奇,详细问了后世学校的内容。

  秦始皇便一条条跟他探讨了起来。

  “这分科到是不错,只是如今学问不成体系,还得学生和老师一同完善。”

  “这也是上林学宫今后切实要做的事情。”

  不一会老农头领到的稿纸便写满了内容。

  “考试?上林学宫的学生也需要这个吗?”

  秦始皇想到最近彻夜奋战的某位高三学子,果断摇了摇头。

  “大秦的问题多着呢,让他们直接去解决现实的问题,这便是上林学宫的毕业考试!”

  “好,务实,老臣喜欢!”

  “学制几年?”

  “五年!”

  秦始皇说的很坚定,似乎早就想过了一样。

  “招纳学子年岁定在十十五,五年一届。”

  老农头在最下方写上五年学制,然后看着满满列上的诸多事务,吸了一口就没有吐出来。

  这是要忙死老夫啊!

  “别苦着张脸,上林学宫还得两年能落成,这些事情足够你去完善。”

  “那老夫拼上这老命了!”

  秦始皇却板着脸,“明日之后朕将延寿之法给你,好好锻炼!”

  没办法,只能点头应下了。

第282章 仓储农事

  一阵风吹动窗棂,大殿中传来了宦官的脚步声。

  “陛下,外面下雪了!”

  宦官的声音中隐约有些喜悦。

  秦始皇与老农头同时抬头,透过门窗看到大殿前的广场上如同有飞絮飘动。

  “去准备一件裘衣,等一会给大祭酒带上。”

  “唯!”

  宦官高声回了一声,便告退而去。

  “今年的冬雪比往年晚了一些。”

  秦始皇说着,便来到殿门口,撩起门帘,便眯起了眼睛。

  雪花飘飞,已经给青石的广场铺了一层绒毯。

  “晚了半月,几年的变化看不出什么,气象一学需要漫长的总结。”

  老农头跟在陛下身后,看着漫天飘飞的雪花,一时有些恍惚。

  “长春郡的雪比咸阳要早不少。”

  秦始皇想起一月前的来信,说东北已经下雪了。

  “不仅早,而且大,一天就能有齐腰深。”

  说起这个,老农头便有了话题,这两年呆在东北,最讨厌的便是下雪。

  因为每下一次,他都得让人清理一下自己的暖房,还要上毛毡保暖,并且生上火炉去为室内升温。

  “过几年去见识见识!”

  秦始皇来了兴趣,对于大秦那片最新的土地,他有着无限的向往。

  书信里的绘画,还是文字的描述,都不足以真实去感受一下。

  “那到时陛下的小孙子或许已经会喊大父了!”

  “哈哈哈,将闾那小子干的不错!”

  两人闲聊着,便看到远处隐约有黑影从甬道处过来。

  秦始皇眯着眼,笑了笑,“你的好学生过来了!”

  “这么快就将今年的田赋弄好了!”

  老农头有些惊讶,因为往年赋税通缉不到年底都出不来。

  “老了,老了,还是年轻人做事利落。”

  穿着裘衣的农乙带着两人走近。

  后面有两个宦官撑着大伞,为三人挡雪。

  走到半路农乙便看到殿门前的黑影。

  便立即催促身后两人快行。

  “陛下出殿相迎,臣惶恐至极!”

  三人来到近前,便深深施礼。

  “不是迎你们的,是迎这场冬雪。”

  秦始皇面带笑意,说出了残酷真相。

  农乙一脸尴尬。

  老农头适时出声,“就是迎接你们的,陛下不好意思明说。”

  “门外寒冷,进殿说。”

  秦始皇并没有多说什么,便转身又回了大殿。

  “老师,您怎在这?”

  农乙一脸好奇,这个时间段大祭酒不应该在工地上安排各个学院的建造地吗?

  “很多问题老夫可解决不了!”说着指了指铺在自己案上的稿纸。

  农乙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的内容,便不由得露出敬佩的神色。

  子婴和萧何则将各自的年末总结呈了上去。

  秦始皇喝了口热茶,拿起“三十年太仓收支总计”翻看了起来。

  下面四人则围着老农头那张纸,悄悄议论。

  大殿中一时安静了下来。

  只有北风吹拂屋顶发出的呼啸声。

  良久,秦始皇才看完那厚厚的一沓册子。

  满意的点了点头。

  “还不错,能有半仓存粮,朕的底气也足了起来。”

  大秦有太仓、县仓以及乡仓。

  各地田赋除了有一部分需要运往国都太仓储存,其他的便会储藏在县仓或者乡仓之内,用作当地官吏俸禄,以及灾年赈济。

  去年还入不敷出的状况总算扭转,略有结余。

  开源节流果然是存钱的好办法。

  “今年长春郡又一次丰收,十万多户的良产给了太仓不少填充。”

  萧何说明原因,其实这些事情都应该归功于老农头。

  没有他这个农家之首坐镇,长春郡未必有这么多收成。

  长春郡并未收税,不过连年的丰收给了生活期间的黔首很大的底气,大部分都将自家一半的粮产换成了钱币。

  因为在开商业之后,很多人发现半两铜钱比粮食可好用多了。

  粮食的储存也是问题,普通黔首根本没有建造粮仓的能力,将之贩卖一半,算是减少损失的一个方法。

  反正乡里乡仓开放,不够还可以去购买。

  另外农肆还多了存粮送粮种的鼓励政策。

  半卖半存成为一时流行的策略。

  有了这些粮食的加入,使得今年的太仓报表好看了不少。

首节上一节258/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