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219节

  韩信走在人潮之中,好奇着国都的变化,也同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此次出山,已经不虚此行。

  他更期待蓝田大营内的东西会不会给自己更大的惊喜。

  此次离开东乡,王翦给了他很多时间。

  让他归乡一趟都是充足的。

  但韩信心中却有执念,“此生必要衣锦还乡。”

  王翦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在得知韩信要徒步离开时,哈哈大笑起来。

  这小子不喜束缚,坐不惯马车,其又未学马术,只得步行。

  韩信倒没觉得有什么,自己从故乡一路步行到咸阳,不也走过来了吗?

  此次他打算游历内史诸县,他想要看看大秦之所以成为大秦的原因。

  蓝田距离咸阳不远,也就一百五十里左右,两三天的路程。

  春天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很舒坦。

  渭河的水汽滋润着馆内的土地。

  一时小雨蒙蒙,日头不见。

  韩信紧了紧身上衣衫,斗笠能遮雨,却无法遮过微冷的清风。

  “哟,谁家娃,这天还要赶路呢?”

  路边一个身穿羊裘的老农牵着个健壮的黄牛,身后跟着个半大孩子。

  见韩信衣衫单薄,便出言问询。

  “老先生,附近可有传舍。”

  那老者停了下来,一旁挂着鼻涕的孩子瞪着大眼望着他。

  “哟,那得再行三里路嘞,你娃这身打扮,是不是个侠客呢?”

  韩信笑了笑,“我要去蓝田,并不是侠客。”

  “哦,可有照身?”

  韩信点头,从怀里取出竹牌。

  老农看了看,便笑了起来。

  “还是个是国都来的公子,这新的照身我还是第二次见。”

  老农将照身递还给了韩信。

  “你跟我去乡里,在亭长那里登记一下。天马上就黑了,你这娃在野地里很危险。”

  “那就多谢老先生了!”

  韩信躬身施礼,此次游历内史正是要看看黔首生活。

  “不要叫我先生,我名舍,家里排行第二。你可以叫我舍老二。”

  老农领着韩信,走向不远处冒着烟火的村落。

  “舍老伯,你们里中可以留宿外人了吗?”

  韩信自然不能如此称呼这位老人家。

  “这是才改的规矩,以往不说留宿外人,遇见你这种到处逛的娃,就得将你绑了送游缴。”

  韩信心中了然,大秦在故地大改了律法,其中诸多法令,让他看过后很是赞赏。

  不愧是以法治国的大秦,其律令之周密,让人赞叹。

  “现在日子好过了,去年又免了三成田赋,家中余粮已经能吃到明年了。”

  舍老伯念念叨叨,说得尽是些乡里间琐事。

  可是通过这些零碎的话语,韩信能够感受到这位老农对于大秦那位始皇帝的推崇。

  虽然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说关于这位的任何言语。

  “舍老伯也做过秦卒?”

  韩信出言相问。

  “老秦人都是秦卒,不然那么好的水田怎能轮到我呢!”

  老人脸上有了些缅怀的神情,“打仗太惨了,我兄弟五个只留了老汉和五弟。”

  韩信深呼了口气,水汽夹杂着杏花的香气冲入鼻孔,似乎也冲淡了这些许的哀思。

  “到咧,我先带你去寻亭长。”

  舍伯将曲辕犁放在牛身上,吩咐了那半大孩子几句。

  “让你大母宰只鸭,用白面蒸些馍馍。就说家里来了客人。”

  此处乡里偏僻,并不在大路边上。

  韩信不知道此地何名,老农也未曾提及。

  这里外有一条小溪流过,溪边竟是盛开的杏树。

  亭长是粗犷的络腮胡男人,脸上有着数道伤疤,面目有些狰狞。

  看到韩信掏出的照身,眼睛顿时一亮。

  “公子因何来此偏僻之地?”

  眼神中有些审视的意味。

  “家中师长让小子游历内史,见有小路可以绕行,不曾想却是绕了远路。”

  亭长将照身放好,小心从身后书架上取出一张薄纸,用油墨轻轻刷在照身之上,按压之后,便有印象在纸上显现。

  老农第一次见这景象,不由得赞叹。

  亭长似乎在做一件很庄严的事情,将反正面都印好后,将纸张放在一旁。

  韩信这才发现,那纸张之上有着淡淡的红色条纹,自己的照身帖正好被印在一个方框之中。

  这亭长将印刷的内容抄录在下方的横线之上。

  “今过境,于舍家留宿一日。”

  亭长记录完毕,小心放好纸张。

  才拿了一个帕巾小心擦拭掉照身上的油墨。

  韩信双手接过,躬身施礼。

  “明早辰时,会有东去的商旅从大路过。你只身行走,最好结伴而行。”

  “多谢亭长告知,明早我会随商旅而行。”

  从亭长处出来,韩信转身,眼中闪着光芒。

  “小公子,还有何事?”

  老农在看到亭长登记后,便笃定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这位衣着朴素的小子定然是哪家公子。

  “无事了,多谢舍老伯带路,让信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老农倒是觉得有些稀奇,“小公子糊涂了,这小吏家中皆是案牍,哪有什么风景!”

  韩信只是笑笑并未多言。

  一个国家的律令在严密,也不过是简牍之上的文字。

  如何将这些文字付诸于现实,这不仅仅是需要制定者的强制执行。

  还有无数个小吏,如此庄重,如此细致,如此贴近实际的去执行。

  路上风景,何必只是山野清风。

  跟随老农回到家中。

  茅屋小院,正堂三间,左右各有厢房,灶台建在一处草棚之下,正有一个老妇人在其中忙碌。

  烧火的是那个小孩,看见自己大父身影,带着喜色叫了旁边低头做饭的老妇人。

  “来得巧,先去正堂候一会,一刻后就能吃饭。”

  此时天色已晚,阴雨不知何时散去。

  迎着漫天的红霞,在这处无名的小乡里,无数炊烟渺渺。

  试试番茄的AI

第236章 商旅之路

  夜晚的星空高远。

  韩信坐在东厢的门槛上,看着漫天的星光,一时陷入痴迷。

  “娃,还没睡?”

  正堂门口出现老农的身影,手中托着一个油灯。

  “我家就着一盏灯,给你用吧。”

  韩信站起,连忙道:“舍老伯无需如此,信也是贫苦出身,夜间也少有灯火。”

  油灯下的老农憨厚一笑,“小公子气度非凡,日后定然是闻名天下的人。”

  “信有此志向,只是不知何时能够实现。”

  韩信站起将烛火吹灭。

  乡里间多爱惜灯火,一点灯油都很是节省。

  小院中陷入了短暂的黑暗。

  接着天上的浮云飘散,露出了遮盖的圆月。

  漫天的月光撒下光亮,照耀这个小院,如同一盏不灭的白灯

  老农见韩信如此,心中多了些赞叹,是个惜福之人。

  “星星好看呢!新月之时更加壮观,漫天全是密密麻麻的小点。”

  碧空如洗的天空,星光因月光的缘故隐去了一些。

  “月有圆缺,也影响着星光变化。”

  韩信感叹了一声。

  漫天的星辰亿万载便已存在,漫漫人生,能够看到的变化又能有几何呢?

  天光大亮。

  韩信辞行这户人家,按照昨日亭长指引,去往大路。

首节上一节219/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