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75节

  “陛下先前曾言,万民皆可为学宫弟子。臣有一议,诸位听听可否能行!”

  场面没了刚开始的混乱,开始有人提出完善上林学宫规矩的建议。

  “无论贵贱,那进入学宫之人,衣物,出行,皆要统一,这样没有攀比之心,诸多学子也可专心治学!”

  “哦?这话可不像丞相您这儒家魁首能说出来的。”

  李斯眯着眼,看了一眼王绾。

  儒家讲究阶级,统一学宫的日常所用,等于直接抹除了这一切,有悖于儒家学问。

  “哼,老夫得后世所言,今日便要变儒家学问!”

  “口气很大!到不知可有那个能耐!”

  见两人就要吵起来,秦始皇连忙拦着,“两位卿,在此吵闹,岂不让诸位先生笑话!”

  李斯深呼一口气,闭口不言。

  王绾倒是没有生气的样子,反而接着说出自己的建议。

  “学舍统一,日常所用没有分别,车马舟船,各处交通皆由上林学宫治理。各位觉得如何?”

  公输合点头,“学宫虽广,车马却不宜进入。近日公输与墨家两位建造了一物,可代替车马,在这处学宫穿梭。”

  秦始皇挑了挑眉,已经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这几个老头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自行车都做出来,今天他才知道。

  两位墨家的人很有默契,匠承笑着掏出了一张图纸,上面是墨甲骑车的样子。

  众人都凑过来看,脸上都带着疑惑的神情。

  “两轮子这样做,那不向两边倒!”

  公孙光带着嘲笑之意,根本不信这东西能立起来,甚至还能跑。

  “此物造价几何?”

  章邯眼睛一亮,看到这么个钢铁之物,他更关心花费多少。

  能够让这三人拿出来的东西,自然是经过验证的。

  “全身钢铁,恐怕铸造不易啊。”

  李斯看完之后,便觉得这东西无法批量生产。

  匠承笑了笑,“诸位,我们两家共同发出悬赏,若有百家之人去那处地方取来一物,公输与墨可以将诸位通行所用,尽数包揽。”

  匠承并没有说这东西的造价和生产细节,而是直接说出了一个请求。

  众人纷纷议论,看向匠承指向的地方,那是东南方向,极远处的一座岛屿。

  “那处地方太远了,不知是何物,能让您三位如此重视。”

  “此物名为橡胶,是一种弹力十足的材料。缺了此物,这自行车用起来可不舒服。”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

  秦始皇适时开口。

  “此物在东海对面的南美,是一种树木,分泌的汁液便是橡胶,对大秦用处极大!”

  此言一出,众人沉默。

  能让秦始皇都眼睛发亮的东西,定然不凡。

  “此地需航海,看来这东西要取来,诸位的传人可得练好水性!”

  众人点头,这时秦始皇又道:“百家之人入学上林,除了君子六艺,还需熟悉行伍之事,朕也会开一军事课程,让士卒打熬其体魄。”

  秦始皇说的郑重,众人已经能够想象,这群学生若是出师之后,能够掀起多大的波浪。

  “陛下这是要打造一支百家勇士啊!”

  公输合笑了笑,觉得这样的想法很有意思。

  众人想象着那个画面,都笑了起来。

第186章 民以食为天

  时光过得很快。

  眼见得稻谷枯黄,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

  放开了朝中案牍之事,隗状的身形却苍老的厉害,但其双眼却更加明亮。

  看着灿灿的一片稻田,他拄着拐棍,看着远处一个红衣小女孩蹦蹦跳跳的朝他跑来。

  “大父,您看!莹莹找到一株最大的稻穗!”

  “呵呵呵~好好好!来,让大父数一数,这上面有多少粒!”

  隗状蹲了下来,就要接过小女孩递来的稻穗。

  “莹莹来数!”

  小女孩一听要数稻粒,伸出去的小手又缩了回去,双手掰着稻穗,大眼睛忽闪忽闪,神情很是专注。

  胖嘟嘟小脸颤动,嘴巴一张一张,吐出悦耳的声音。

  “十九,廿一,哎呀,不对不对!哦,莹莹忘了!”

  看着小女孩一脸沮丧的神情,隗状笑了起来,“哈哈哈,来大父帮你。哦,十九,廿十,廿一,……”

  隗状数的很快,声音却是越来越小,乱跑一会的小女孩有些疲倦,自家爷爷的声音似乎有什么魔力,听了眼皮老是打架。

  她揉了揉眼睛,想要打起精神,无奈瞌睡虫太厉害了,根本睁不开眼睛。

  隗状觉得肩头一沉,便看到小孙女的大脑袋挂在那里,已经睡熟。

  悄声叫过家中侍女,让其将熟睡的孩子抱起。

  他则拿着手中的稻穗,长长呼吸一口气。

  “七十二……”

  远处走来的老仆看着隗状发愣,问道:“主人,今年稻子如何?”

  隗状突然笑了起来,“看看,看看,这是大秦的希望啊!”

  七十二粒。

  育秧之法,果然可以增产。

  虽然没有在蓝田那处实验田里增产的多。

  但对于现在的粮食产量来说,值得庆贺的事情。

  “主人,今年增产近两成!”

  隗状点了点头,“将多余的稻米分给乡中贫苦之人,另外,将今年水田种植之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乡中传播。”

  “主人,这……”

  老仆脸上有些惊愕。

  隗状淡淡看了他一眼,“去吧,这件事咱们不做,有人会来做。老夫虽已辞去朝中职务,但子嗣仍在咸阳任职,不可让陛下生厌。”

  “唯!”

  “另外,取出老夫箱底的纸张,我要告诉陛下这个消息。”

  老仆领命而去,隗状站在田间,眼神看向远处。

  一个个弯腰收割的农人身形在田间起伏。

  更远处,林木晃动,天空如同水洗一般,蓝得发亮。

  能够给老天多要些粮食,总是好的。

  隗状选择将多出来的产量分给贫苦的人。

  就如那日第一个站出来要支持陛下推广育秧之法的决定。

  他曾经是大秦的左丞相,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的是大秦的社稷。

  现在他是乡间的一个黔首老人,但其良田就有近百顷,粮食是吃不完的。

  越是老迈,他越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

  自从视察过上林学宫之后,秦始皇便呆在宫中,安静几日后。

  今日咸阳宫再次热闹起来。

  水田的增产,让众多选择育秧法的大臣都来朝见。

  为得就是拿出田间米粒最多稻穗献给秦始皇。

  秦始皇看着眼前的诸多稻穗,脸上也带着笑容。

  “哈哈!诸卿,这下可以放心推行育秧法了吧!”

  “陛下,如此增产之法,如何不能推行,臣以为,越快越好!”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大殿中尽是欢声笑语。

  “农家之人秋末便会赶往各处分所,明年便正式推广此法!”

  “彩!”

  众人议论之时,宦官递过一封书信。

  秦始皇看到署名后,立即拆开。

  里面除了书信之外,还有一支稻穗。

  仔细看过,眼神凝重。

  “诸位,你们可知,这次谁家的水田增产最高。”

  众人一愣,看向李斯。

  “廷尉所献,六十八粒稻穗,可为魁首。”

  李斯抚须,对于这个成绩表示满意。

  秦始皇晃了晃手中的稻穗。

  “黔首隗状,献稻七十二粒。”

  李斯摸了摸被拽疼的下巴,眼神中有些诧异。

  秦始皇话语未变,“并且,将增产稻米,尽数赠与乡中贫苦之人。”

  一时间,大殿之中安静了下来。

  有些人的脸上已经不好看了。

  这老匹夫,辞官逍遥就好了,怎么还能当刀子。

首节上一节175/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