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62节

  这对于以实用为主的中原人来说,可有可无。

  秦始皇这次的目的却很明白,有了育种技术,大秦日后的饮食必将发生改变。

  果脯将会是另外一种充饥食物,出现在大秦黔首的餐桌上。

  同时,葡萄酿酒的技术也会减少粮食的消耗。

  这次带来的不止水果。

  还有蔬菜。

  黄瓜、蚕豆、大蒜、豌豆、旱芹、以及大葱。

  这些蔬菜都是西域人的日常,但对乌氏倮来说是陌生的。

  就连商队的人,若不是有意去寻找,恐怕也不会发现这些日常之物对于大秦能有什么用处。

  “这些种子到是饱满,可有种植时节的要求。”

  那中年人道,“胡人时节混乱,但是播种与收获日期我也详细记录下来了。”

  “又是大功一件!”

  最后一袋种子,让乌氏倮有些高兴。

  “苜蓿!”

  这可是件好东西,人畜皆可食用,而且不挑地方,盐碱地和贫瘠土地都能生长,还能保水土。

  这种作物可是牧草之王。

  是他发展畜牧业紧缺的东西。

  “单是这一袋种子,你此行收获便可上大秦史书。”

  那中年人有些激动,当即道:“皆都是倮君所赐,小人日后定当会为大秦带来更多物种!”

  倮君点头,但是又想到了什么,郑重说道:“带来的东西,切记不可洒落。”

  这人有些不解。

  “物种之间也有争夺,有时候外来之物太过强势,会挤占本土之物的地盘,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物种入侵的事情秦始皇提及过,乌氏倮觉得现在可以将这件事给下属讲一讲。

  “小人谨记!”

  同时也是在警告这个人,勿要藏私,有些东西的作用,连他这个奉命寻找之人也不清楚。

  万一酿成大祸,可是罪无可恕的。

  他很期待大秦商贾顺畅通达西域的那一天。

  看着眼前的种子和苗木,他知道这一天定将不远。

  秦始皇的使者很快到来,同时带来的还有对几人的封赏。

  这次带来的物品他很满意,封赏格外阔绰。

  这也让乌氏倮手下的商贾们看到了另外一条谋生的道路。

  相比于货物,这位秦皇似乎对于种子和苗木更加的重视。

  奇妙的事情便是如此发生的。

  丝绸之路的这个还未出现的名字,似乎就要被另外一个名字所代替。

  秦始皇倒是不在意这件事的变化。

  他更关心这次带来的种子能否在大秦发芽生长。

  苗木被保护的很好,直接用桶拉回了咸阳。

  秦始皇下令让人在林苑中建造温室,来帮助这一批苗木过冬。

  同时带来的种子也被分成了三批,一批保存,一批分给了农学,另外一批则被秦始皇放在了自家的温室里种植。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作物所需的环境。

  即使自己不清楚,也能随时询问王守阳。

  明年不出远门,倒是可以享受一下种田的悠闲时光。

  苜蓿种子有一半被送回了北地郡。

  顺便还跟着两位农学的后生。

  这东西适合在牧区种植,是优良的牧草,对于中原地区的人来说帮助不大。

  倒是乌氏倮正在进行的事情,这东西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送去两个农学之人,也是为了研究高原物种。

  农学新成立,一把手的种言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先是根据后世作物地图成立个几个分所,之后细分各种作物的攻关工作,现在又多了一种物种统计工作。

  也不怪这老头折腾。

  王守阳对于农家的知识发的最多,整理出来的资料,细分出去都是一大类别。

  种言自然不希望有其余诸子百家的人参与。

  所以直接要在月报上刊登招生启事。

  看到这件事的公输家和墨家可坐不住了。

  你们缺人我们不缺人吗?

  闹哄哄的来了咸阳,期望秦始皇能够给个交代。

  被吵的头疼的秦始皇只好答应,反正六国之地人才多着呢,您们要招生,尽管去。

  反正到最后,都是朕的人才!

第170章 阴阳家现身

  其实很多时候,队伍是需要一个目标的。

  秦始皇的最低标准让农家之人充满干劲。

  掌握了作物的特点,他们需要付出的便是时间。

  一个人的时间自然是有限的,所以种言想要更多的人。

  秦始皇对他的工作很支持,因为付出的东西已经看到了回报。

  看着眼前暖房的最后一块玻璃放上,秦始皇对于密封的材料产生了好奇。

  “陛下,是沥青。”

  秦始皇恍然,“怪不得看着眼熟,这东西原来还可以这么用。”

  “这是一种很好的密封材料。”

  秦始皇点头,这点王守阳确实跟他讲过,沥青烧热以后便如同泥浆一般,能够填补缝隙。

  他那个时代,屋顶漏水都用此物修补。

  “这间暖房也算是朕的籍田了!”

  秦始皇乐呵呵的看着近百平米的玻璃房,很是开心。

  历代帝王,有籍田千亩,

  在每年开春时,便会到神农坛行籍田礼。

  但是眼前这间花了大力气建造的暖房秦始皇不打算当做同籍田一样的面子工程来使用。

  现在从外面传来的这些苗木和蔬果,他都要亲自试种一些。

  政务繁忙,仍要修身养性。

  听那后生说适当的劳动能让人身体健康,他打算试一试。

  秋天种蔬菜,对于大秦的很多人来说都是稀奇的事情。

  尤其是秦始皇带着众多家人孩子一起。

  场面一度很热闹,没有外人在,欢声笑语也多了不少。

  王守阳将简易的打钵机视频给了秦始皇,这东西是棉花育种用的,但是用来育苗蔬菜也是一件神器。

  “陛下拿的这东西,倒像那些小宦官们做蜂窝煤时的器物!”

  有几个农妇打扮的妇人对秦始皇手中的打钵机产生了一丝兴趣。

  秦始皇小心将一个圆柱土块从下面踩出,然后让这些妇人摆好。

  吩咐几个玩土的孩子,将洒水壶提过来。

  “陛下,平日农人种蔬菜粮食,可都是撒土里就行了,为何咱们还要用这土疙瘩呢?”

  “种子珍贵,一把撒下去,难出苗。这样种出来,苗壮以后再移栽成活的能多些。”

  一边跟这群没见识的妇人们科普,秦始皇拿起儿子们递过来的喷壶,将排整齐的土钵喷上水。

  这些土钵里掺了些草木灰,用作之后种子发芽后的肥料。

  对于秦始皇的说法,这些妇人们持怀疑态度。

  “播种,将种子放在那些小土坑里!”

  一百多个土钵,分开了放种子。

  秦始皇没有种太多,一来太累,二来珍惜种子,毕竟自己只是娱乐,稍微拿一点过过瘾就行了。

  将细土洒在播好种子的土钵上面,又用草席盖在上面。

  “好了,十日之后便可查看是否发芽了!”

  又查看了那几株苗木的情况,秦始皇才带着众人走出了暖房。

  几个苗木是农家暂存在这里的,过几日等到情况稳定之后,便会带着土一起移栽走。

  秦始皇有些不舍,毕竟这都是自己亲眼看着栽下去。

  在得到种言承诺这批苗木分植后,会给秦始皇挑一棵最好的过来,他才满意。

  都是来之不易的东西,在没有大批引进之前,这都是在大秦绝无仅有的。

  物以稀为贵,特别是在这个对于作物种植还是懵懂的时代。

  体力活带来的是胃口大开,秦始皇发现自己多吃了两个饼。

  “黔首终日忙碌,朕今日才算体会其中辛劳!”

  特别是自己满怀希望的种下种子,还不知道来年的收成如何。

  自从给自己加了休沐日,秦始皇发现自己处理政务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当然这也跟他将一部分权力下放有关。

  后世史书对他绝嗣的记载深深刺痛内心,他也在思考究竟如何将自己的权力延续下去。

首节上一节162/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