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28节

  王绾看着纸张上那一点空隙都不剩的小字,便头皮发麻。

  “这老农头,节省的性子用到这上面!”

  秦始皇知道这是为何,便开口道:“长春郡路远,纸张运送不便,这明显是朝朕要纸张制作之权呢!”

  王绾听了直摇头,“纸张制作,关系大秦纠正流言之策,不可轻易外传。”

  冯劫也跟着点头,“最少再压数年,等此法成熟,到时在逐步放开。”

  三公之二都发话了,老农头暗中所求看样子是不能如愿了。

  “退而求次,这老叟心眼太多了!”

  冯毋择则是看到了不同的一面。

  暗地里提出一个过分的要求,明面上提得合理要求陛下就不得不答应了。

  人手急缺,速速调来!

  缺物资,速速调来!

  满篇废话都是这两句,冯毋择恍惚间觉得那大嗓门的老头此时就站在了自己的跟前。

  只有最后面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已命人将东胡王妃以及幼女送去都城!彩!陈平离间之计可行矣!”

  秦始皇则是感慨,“李信北上,给朕留了份大礼啊!”

  “用东胡王仍在,东胡便未亡。”王绾抚须而笑,这一句话补全了陈平计策。

  “丞相,拟召吧,封东胡王幼女为…胡安?不行,太难听了!兴安?对,兴安公主!”

  众人微微颔首,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册封东胡王幼女为公主,王妃夫人,此举重新定了东胡王庭所在,先定东胡人之心。

  以东胡王名义令东胡自治以诱之,那些东胡人定然不愿再归附匈奴。

  先缓上一段时间,等大秦内部安定之后,再行清算。

  “陛下!调令沛县之人已入琅琊台!”

  帐外有人进来禀告,秦始皇听闻,便示意王绾。

  “绾卿,有劳!”

  王绾拱手,知道来人是谁。

  沛县调离两人,一个前往国都,成了太仓丞,一个来了琅琊,暂定掌管琅琊台海务丞。

  这是一个新定职位,主要掌管港口船坞等物资周转和货物出入。

  萧规曹随。

  秦始皇暗暗念出这个词语,对于这两人的能力,仍需再验证一番。

  王绾离开大帐,帐外又来一人禀告。

  “陛下,任嚣将军已至!”

  秦始皇双眼顿时一亮,“令其速来见朕!”

  秦始皇起身,见到来人风尘仆仆,便知其定然一路快马而来。

  “几年不见,将军又添沧桑啊。”

  看见任嚣双鬓已有白丝,秦始皇有些感慨。

  “为大秦社稷,嚣纵然白头不悔!”

  “好!可堪大任!”

  秦始皇很高兴,能够代替嬴成的位置,也非他莫属了。

  “臣几载不见陛下,仍觉神威!”

  秦始皇笑道:“什么时候学会如此油腔滑调!”

  任嚣只是微笑,并未出言,这是他心里话,本以为那个勤政之人,面对天下繁杂事物,面对刚刚刺杀,应当面带倦色才对。

  可是他所见的秦始皇依旧如同当年一般,精神奕奕。

  “本想带卿去看看各种事物,但卿远来风尘仆仆,暂歇一日如何?”

  “嚣莫敢不从!”

  ……

  曹参终于还是来到了琅琊。

  本以为只是一个小县狱掾,接待之人最高到郡丞便不错了,谁曾想来的竟是丞相。

  “参小小狱掾怎敢劳右丞大驾!”

  王绾看着这个人,而立之年,体态健壮,虽有风尘,但神情坚毅。

  这是和陈平不一样的人。

  他身上带着秦之吏员的气质,没有初见陈平时的锋芒。

  “沛县之事,可曾交接妥当?”

  上来就是考校,曹参暗自松了口气,看来这位丞相大人看过自己的功绩。

  “诸事已经尽数交接,吏已将几年任吏所遇之事整理成册,若有疑难,后继之人便可翻阅解决。”

  对事情很负责,这是曹参给王绾的第二印象。

  “不错,老夫观你在沛县做事,前后有序,功绩仅次于萧何。如此贤才埋没于一县之地着实可惜。

  今日已向陛下请令,命你为琅琊海务丞,虽不是主职,但也是关键之处,勿要负陛下所望。”

  “吏谢丞相提拔,谢陛下信任,自不敢有懈怠之意。”说完客套话,曹参便有些好奇。

  “吏有一事不解,还望丞相解惑!”

  王绾笑了,“尽管问来。”

  王绾已经将调令下达的缘由解释清楚,想来此人应该也已接受,唯一能令其疑虑的便是这莫名其妙的职位。

  可是曹参出言所问之事,却让王绾有些意外。

  “敢问右丞,在琅琊所行,可是要推行至大秦沿海?”

  王绾脸上诧异之色一闪而过,笑意却是更浓。

  果然后世能为丞相者,其眼界之广阔,已超常人远矣。

  “你所推测之事,是大秦之未来。”

  曹参当下心中激动,萧何果然猜对了,琅琊之行,定然不输他国都之任。

  若是将在琅琊所组建的港口船坞真的推行到大秦沿海疆域。

  曹参都不敢想自己这个港务丞权力有多大。

  当即便郑重一礼,再不发一言。

  “可还有疑虑?”

  见曹参没有再接话,王绾则问了一句。

  “嗯,何日任事?”

  王绾非常满意这个问题,当即笑出了声,“无需如此急迫,先安置好家人,然后随老夫熟悉这海务丞事务,之后再谈任事!”

  没有想象中的刁难,曹参暗松了一口气,对于这位位高权重的丞相,多了些亲近之意。

  原来朝中三公,都是如此和蔼的吗?

  他如果第一面见到冯劫或者屠睢可能就不这么想了。

  又过了半月,天气已入夏季,秦始皇便打算回归咸阳。

  因为他想象中的诸子百家尽皆归附的景象并未出现。

  倒是商业有兴盛之势,算是在意料之内。

  这一日正与嬴成闲谈,屋外王绾匆匆而来。

  “陛下,农家之人求见!”

  王绾难掩喜色,因为终于等到了百家之人。

  “早知六国仍有农家支脉,不曾想今日得见!”

  秦始皇立即令仆从整理衣冠。

  他要仪态庄重的会见这第一个出头的百家之人。

第131章 农家有问,请解惑!

  告万民书到底在那些百家之人里面掀起了什么波浪,秦始皇无从得知。

  秦一统天下之后,有些人彻底隐没,踪迹全无。

  一些自诩博学的人他还特地准备了一个‘博士’学位,为的是讨好这群家伙,期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为大秦社稷服务。

  可是得到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博士确实博学,但是都是无用之学,其中一些人的学问是真是假都无从验证。

  王守阳的提议,直接跟这群人摊牌,真正做学问的,面对苦求多年乃至几代人的答案。

  其诱惑力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企及的。

  朝闻道,真的夕死可矣?

  这么想到的人不在少数。

  太多的人前赴后继,太多的时光只为求得一个问题的答案。

  有些人穷经皓首,青丝白头,所得结果甚至是一个错误的答案。

  王守阳为秦始皇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在疑惑。

  科技树上真的有好摘的果子吗?

  不见得。

  人类从驯服马到安上一个小小的马镫都走了多少年。

  科技的发展停滞了吗?

  或许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短时间的科技爆炸,才是不正常的事件。

  王守阳的介入,成为了大秦科技爆发的引爆点。

  他相信,有了科学理念,对于百家之学的推进将是一个巨大的原动力,让历史的车轮迅速向前。

  大秦有这个基本条件。

首节上一节128/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