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6节

  一直到唐朝的时候,依然坚持派军攻打,可见其重要性。

  开挖大运河,不仅间接促进唐朝的繁华发展,今后的朝代还从中受到莫大的好处。

  除此之外,还有影响后世朝代的科举制度,无不是一件件丰功伟绩。

  只可惜整体的步子跨得太大,直接导致大隋王朝轰然倒塌,迎来不可避免的灭亡。

  既然他来到这一个时代,还即将成为新一代天子,那么,自己绝对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

  使用现代的理念知识,结合古代的治国之道,用不同的方式去建立丰功伟业!

  真正做到恩泽于民,使大隋国力更加的强盛,迎来不输于秦汉时期的大国气势,强国天威!

  呼出一口长气,杨政体内升起一股壮志雄心,继而转变成满腔热血。

  “各位将军,可返回仁寿宫,前去面见父皇。”

  迈起脚步,杨政没有停留太久,开口说道。

  “谨遵六皇子御令。”

  长孙晟、邱瑞和柳述三人相对一眼,带上成为废太子的杨广,前去仁寿宫向陛下晋行复命。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

  看着周围到处是府兵将士的尸体,杨广微微摇了摇头,自嘲上一声。

  “拜见陛下。”

  “参见父皇。”

  进入仁寿宫,众人各自行上一礼。

  其中包括已经落败的杨广,身为人子,仍旧还是朝隋文帝行礼。

  看到杨广的出现,隋文帝心如刀割,多么希望那些事情没有发生。

  那么,太子依然是那个太子,名声好,能力高。

  可惜,可叹…

  “杨广,你可认罪!”

  说是斥责,隋文帝仍旧抱着那么一丝的期待,希望那些事实不要太过于阴毒。

  长孙晟几人都明白,陛下已经年老,加上即将驾崩,最希望的还是看到皇室之间得以和睦相处。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

  注意到父皇期待的目光,杨广无法释怀心底的那一道不甘,以及自己的立场。

  听闻这一句话,等于变相承认着事实,隋文帝遥想着关于杨广的一件件事情。

  之前所有积累的气愤涌上心头,骤然间,一下子都爆发出来。

  只觉喉咙一阵干涩,承受不住打击的隋文帝吐出一口鲜血,直接倒在龙床边。

  “陛下…”

  “父皇…”

  长孙晟几位大臣,杨政都连忙上前,查看隋文帝的情况。

  动了动手臂,许是想起什么,杨广还是没有迈出那一步。

  最后,化为一道长叹声,道不清楚有什么复杂的情绪。

  “召…召朝中文武重臣,速速来仁寿宫…”

  断断续续间,隋文帝艰难的说着话,气息变得十分微弱。

  “是,臣等即刻便去。”

  看出大限将至,跟随隋文帝的长孙晟、邱瑞等人,不由悲从心来。

  说完,隋文帝不再继续说下去,确切的说,想将最后一口气用在立懿旨上。

  随即,杨广押往仁寿宫偏殿,特意派出一千名骁果卫严加看守。

  “陛下…”

  没过多久,一大帮文武重臣进入殿内,心情沉重的跪在地上。

  来者有忠孝王伍建章,上柱国贺若弼,下柱国韩擒虎等开隋元老。

  还有三省部门,以及六部尚书等朝堂大臣,重要的文武数十人都到齐。

  “开隋二十余年以来,有诸臣的相助,共同开创一个太平盛世,朕甚感欣慰。”

  “这是大隋之福,更是天下黎民百姓之福。”

  注意到重臣悉数到齐,隋文帝终于睁开了眼睛。

  殿内,仅仅留下元岩书写诏令的轻微声,还有静静听候懿旨的文武重臣。

  接下来,才是比较关键的时刻,决定着新一代天子。

  “六皇子杨政自幼便有帝王异象,为人贤明聪慧,通晓一定的政事。”

  “如今及时揭破废太子的罪行,并亲自迎击乱军,争取宝贵的回援时间。”

  当说到杨广的时候,晚年带来的打击,隋文帝依然还是忍不住一阵痛苦。

  “朕意决,立六皇子杨政为太子,待朕驾崩后,继位为天子。”

  听着这一番气息微弱的懿旨,伍建章、邱瑞等为首的大臣,不由的心情沉重。

  “政儿,过来…”

  颤着手,隋文帝朝前挥动了一下。

  “父皇…”

  带着同样的沉重,杨政默然无声,来到隋文帝的身边。

  “以忠孝王伍建章,御史大夫苏威,昌平王邱瑞和兵部尚书长孙晟四人为辅臣。”

  “卿等,好生辅佐!”

  看到杨政的到来,隋文帝似乎是回光返照,中气十足的说着,不复刚才的微弱气息。

  六皇子杨政毫无班底,隋文帝想借着这一个机会留下点什么,不至于年少的天子受制于大臣。

  更不想看到的是,皇权会有所旁落!

  “臣等定当竭尽所能,辅助太子殿下。”

  忠孝王伍建章…

  御史大夫苏威…

  昌平王邱瑞…

  兵部尚书长孙晟…

  闻言,四位大臣出列,纷纷跪拜道。

  听到这一句话,隋文帝缓缓的垂下手,整个身体朝后仰去。

  最后,安心的闭上双眼,带着尚未完成的霸业离去…

  “陛下,驾崩了!”

  位于旁边的宦官猛得跪下,伴随着哭声,放声呐喊着。

  “父皇!”

  “陛下!”

  那时,悲痛之声响彻殿内,特是伍建德等老臣痛哭流涕。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宣告着,一代开国帝王驾崩,一代新天子继位!.

第八章国不可一日无君

  公元六百零四年,八月初三!.

  隋文帝的梓宫从仁寿宫运出,呈放在太极殿内,以便文武百官作为最后的参拜。

  梓宫,指的是皇帝的棺材,一种形式上的别称。

  以伍建章,苏威,邱瑞和长孙晟为主…

  在四大辅臣的安排下,将隋文帝的梓宫运往长安郊外,跟三年前去世的独孤皇后合葬于太陵。

  虽然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同陵,却是不同穴,效仿着汉朝帝王归葬时的旧制。

  并且,在陵的形式上,太陵使用汉朝当时流行,又比较成熟的封土式葬陵方法。

  在地宫的基础上,堆起了五丈高的巨大封土,规模极大。

  太陵,也可以称做泰陵。

  高五丈,周数百步,一座相当气派的皇帝陵。

  作为东宫太子,杨政自是亲自到场,在四大辅臣协助下,完成对先帝的下葬。

  太陵在渭水北岸,也就是三畴原上。

  距离天朝古代早期王朝周,其发祥地岐山,总的来说并不算太远。

  极目远眺,近可闻渭水的声响,远可见终南山的背影。

  从眼前的地理,包括自然环境来看,三畴原确是一个好地方。

  作为开国之君,逝去的隋文帝还是颇有眼光的。

  望着这一片大好河山,杨政想起一件事来…

  根据传闻中的一个说法!

  历史上,隋文帝的太陵,成了这块龙脉兴旺之地上的一座孤冢。

  无儿相随,也无孙相伴,彻底成为孤冢。

  本该建陵在太陵附近的杨广,直接魂断江都,也就是在后世的江苏扬州。

  后来,直接让表兄弟李渊轻而易举的占有,原本属于杨氏的三百年绵长国运。

  因为…

  李姓的真龙天子风水穴,说起来还是李渊结织而成的。

  有隋一代的风水,实际上,完全庇荫了大唐王朝的后代子孙。

  那么,不管传闻的真伪,这一切的一切,不会再度重演!

  杨政眺望着眼前的太陵,欲要建立一番不输于汉朝丰功伟业的志向,在此刻达到最高峰。

  根据先前的伟大功绩!

首节上一节6/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