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40节

  借着献俘这一件事,使影响扩散到全天下,达到尽人皆知的程度。

  献俘仪式归根到底,实则是北进之战结束后的赫赫武功,也是大隋的首次对外出击,举国同庆。

  关键的是,北进之战由天子亲自发起,也是亲自策划。

  那么,当天下人知道并前来长安城观看献俘仪式,势必会知道有关天子的事情。

  自然而然,天子的帝王威望将会不断上升,声势则会进一步扩大。

  届时……

  在大隋举国上下之中,天子拥有着更高的威望,堪比高祖皇帝时的威仪!

  “臣等无异议。”

  没有过多的停顿,文武众臣起身,并站在原地。

  随后,纷纷高呼起来。

  “陛下,臣弹劾左卫将军霍去病。”

  刚刚继续坐下,一道声音清晰的响彻在殿内…

  文武众臣一看,原来是殿内侍御史萧,神情顿时一怔。

  那霍去病是十二卫禁军中的将领,使用骑兵种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北进之战中立下大功。

  比较重要的是,征战归来好,霍去病已经效忠于天子。

  这下子,乐子可大了!

  要知道…

  殿内侍御史负责纠察朝仪,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还包括着京畿纠察事宜。

  眼下,献俘一事还尚未展开,霍去病等北进将领还没有离开长安。

  因此,只要证据足够,理由充足,萧有权弹劾在朝堂上弹劾霍去病。

  文武众臣看着萧,稍微摇了摇头,即便要选择弹劾,也要看时候吧。

  以战养战的策略,那是由天子特意提出,作为北进之战的核心。

  弹劾霍去病,不就等于弹劾天子么?

  不过……

  文武众臣一想到萧那过于正直的个性,连高祖皇帝有时候都很无奈,还真有可能当面劝告一下天子。

  君辱则臣死!

  至于弹劾天子的说法,那就说笑了,萧自是不会这么做。

  如同杨素当时所预料到的,由于对突厥人斩尽杀绝,霍去病果然被御史当面弹劾。

  倒是个可以初步唤醒,秦汉风骨的机会!

  眼神微微一眯,杨政心底下,有了个初步的打算.

第五十六章犯大隋天威者,虽远必诛!

  “萧卿,为何要弹劾左卫将军霍去病?”

  纵然弹劾的是霍去病,杨政也知道其中的原因,语气仍旧不变的说道。

  萧在历史上是萧皇后之弟,为人比较正直,身为御史更是敢于直言。.

  不过弹劾挑错了时候,没有像其余大臣一样,觉察出政治立场的不同之处。

  “陛下,臣听闻霍将军在北进一战中,对突厥人斩尽杀绝。”

  “突厥仅仅是蛮夷,此举不符合中原礼数,有损我国的风范。”

  听到萧的那两句话,部分文臣深以为然,认为霍去病的做法确实过于激进。

  对付起草原蛮夷,将他们给彻底打怕,并臣服于大隋不就行了。

  实在有损大隋的上国形象,自然不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毕竟,随着大隋展现出强大的武力,周边各国势力八九不离十会前来朝贡。

  自然而然,大隋的上国形象,无疑显得十分重要。

  唯有这么做,才可以树立起一个大国风范,重返古时的丰功伟业。

  深受儒家影响的那一部分文臣,并不拒绝朝廷打突厥,想的却是要重新树立起上国形象。

  这一条的话,说起来比较正常,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是采取这样一个方式。

  放在诸子百家争鸣那会,也就是秦汉时代以前,哪个蛮夷敢表现出不服气,那么便打到服气为止。

  正是由于有秦汉风骨的存在,即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仍旧可以轻松压制住,占据主导性的位置。

  反之一样,没有秦汉风骨的强力压制,儒家则占据着主导性的位置,影响起具体的国策走向。

  这就是,杨政致力想恢复的风骨,唯有如此,才可以形成秦汉那样的辉煌时代。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哪怕是汉朝名存实亡,接近政权交替的灭亡前夕,仍然可以轻松吊打一切蛮夷。

  这一份强盛在几千年历史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再次拥有。

  历史上的隋朝和唐朝是一个关键时期!

  恰恰只是仅存的秦汉遗风,却是让唐朝迎来强盛,发挥着先祖留下来的辉煌余热。

  从此以后,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汉独以强亡!

  这是那些文臣旧有观念下的具体缘由,而另外部分的大臣们…

  受到天子理念影响的文臣,及其绝大多的武将,特别是关陇军事贵族,一个个都是嗤之以鼻。

  当初东突厥怎么对待大隋的,他们记得一清二楚。

  肆意妄为南下进犯边境,一路下来烧杀抢掠百姓,相当在狠狠羞辱大隋。

  更别说,之前那几回异常耻辱的和亲,还一步步的隐忍退让。

  因此,大多文武大臣表面没有明说,其实很是赞成霍去病,杀得真是解气。

  “萧卿,这才多少年,莫非忘记乎?”

  听到天子的反问,直接惊醒原本还想要说什么的萧,一下子呆在原地。

  表面上反问起萧,同时,又何曾不是在向文武众臣阐述着,不要忘记从前的耻辱。

  这一句话极具时代性的心声,渐渐的,文武大臣仿佛回到那个耻辱时期,跟随高祖皇帝赢得那一场关乎大隋未来的决战。

  短短二十多年间,长久的安稳和太平盛世,似乎让他们忘记之前的一切。

  “从今往后…”

  目视起众臣,杨政缓缓的开起口,神色异常的平静。

  “犯大隋天威者,虽远必诛!”

  铮铮铁骨之言,蕴含着凛冽的杀伐气息,道尽大隋的风骨。

  犯大隋天威者,虽远必诛!

  简洁的十个字,再度喊出三百年前的强国口号,彻底点燃文武众臣的那一股热血。

  遥想起大隋近日的首次出击,一举击败整整三十多万突厥骑兵,一解多年的耻辱,何等的壮哉。

  道出那一股,强国的铁血!

  道出那一股,男儿的热血!

  这一个时候,不再存在什么立场,不再存在什么利益。

  唯有,大隋!

  体内沉寂许久的血液里…

  正在召唤着,正在苏醒着,誓死要恢复古时的辉煌。

  君臣之间共同感应着,那一道来自体内深处里,先祖留下来的秦汉风骨。

  犯大隋天威者,虽远必诛!.

第五十七章全天下人的心声

  上一次的早朝过后,中央朝廷着手传达起天子的诏令,一步步诏告到全天下之中。

  生擒那突厥的启民可汗…

  北进大军击败三十多万突厥骑兵…

  一举重创着整个东突厥….

  大业元年,九月初五之际,献俘仪式于长安的宫城朱雀门举行。

  其中,只要前来长安城,允许黎民百姓前来一看究竟。

  “没的说,朝廷前不久露的这一手,真他娘的解气。”

  开口说话的是一名魁梧汉子,长得靛脸朱眉,看起来很是渗人,正是刚刚打算回老家的程咬金。

  刚才正要回老家去,在半路的途中,听到那官吏阐述着一遍又一遍的皇榜。

  本来不关自己的事,回家一趟要紧不过,程咬金几乎选择性忽略掉。

  不过,其中时不时传开的话语,无疑引起程咬金的莫大注意。

  说是前一阵子,那突厥使者前来大隋,在皇宫内朝当今天子求一位公主准备和亲。

  当即,当今天子喊出大隋永不和亲的宣言,还将那突厥使者给直接轰出宫殿。

  光是凭着这一条,已经足够使程咬金饶有兴趣的停下脚步,津津有味的站在旁边听起来。

  紧接着!

  当今天子力排众议,组建起北进大军的骑兵,进入草原跟突厥人展开一系列的大厮杀。

  现在的话,已经捉到那突厥的启民可汗,后天准备进长安城的朱雀门,举行那献俘虏仪式。

  解气,真他娘的解气,必须干翻那一帮不知所谓的突厥人。

  身为一个堂堂的八尺男儿,换做是自己上战场,应当也会这么去做。

  听完这一番皇榜上书写的内容,此刻,一直对官府没什么好感的程咬金,反而是首次关注起国家的对外国策来。

  “这位兄弟,解气倒是解气,不过…”

  仔细看完眼前的皇榜,王伯当同样感到解气,应该是想起什么,皱着眉头说道。

  “那你说说,不过什么?”

  一听有人不是很赞同北进突厥,程咬金转过身,大声的追问道。

首节上一节40/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