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之君临天下 第37节

  之前,走的每一步都十分惊险,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

  唯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

  故而,世家门阀妄想着重返西晋东晋的辉煌时代,达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境地。

  自南北朝起便没有消停过,只不过从明面上转变为暗地里的动作,分或大或小而已。

  高祖皇帝取代北周,属于一位开国皇帝,本身又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双重身份之下,拥有着极大的威望,可以震慑住那些世家门阀,轻而易举掌控关陇军事贵族。

  直至自己这一位新天子继位,年仅十二岁,朝中朝外毫无威望,也毫无文武班底。

  当时,不仅世家门阀蠢蠢欲动,连跟皇室走的近关中军事贵族都有点小动作。

  随着一系列接踵而至的策略,杨政及时掌控住局势,稳住自己的帝位,也稳住整个天下。

  初步的文武班底!

  采用诛其首恶,将功赎罪的方式,获得晋王旧部如薛世雄等外在文武的忠心。

  由此组建起第一批文武班底,同样,使得天子之威传向朝堂。

  而且,还成功化解登基后潜在的危机,平定仁寿宫之变的余波。

  在朝堂中的话语权!

  紧接着,再获得四大辅臣一致认同的情况下,在太极殿内喊出大隋永不和亲的宣言,树立起自己的话语权。

  天子的无上地位!

  随后,巧妙利用起湛泸剑,成为天命所归的天子,大隋打突厥又是一件顺应天意的国事。

  由此,第一道天子诏令得以执行下去,直接改变大隋的基本国策,确立自己天子地位。

  接下来…

  便是近日里召见李渊一事,委任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位,向关陇军事贵族大臣传达着信息。

  以关陇军事贵族大臣们的头脑,不难理解其中代表的意思,蕴含下的一个立场。

  可以说,现在仅仅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让他们效忠的契机。

  这一个契机,杨政已经策划好,只待北进大军班师回长安。

  再通过老丞相高,晓以忠勇之义,间接获得一批开国老臣的支持。

  因此!

  在那一段时间里,杨政没有丝毫的松懈,直至初步掌握大权才稍微放下心。

  一番接二连三的策略下来,大体局势基本上已经稳固。

  就像刚才张仪说的一样,关陇军事贵族默认保持中立,天下世家门阀不再蠢蠢欲动,选择高祖皇帝时期的臣服。

  倘若一开始处理不好那场危机,现在的话,大隋会演变成旷日持久的内战。

  甚至,直接南北分治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派支持高祖皇帝立下的天子…

  一派迎立太子杨广打进长安…

  一旦战争持续爆发,根本不利于初期的集权,新增加的政治因素太多了。

  “一切照常监视,如有半点异动,随时禀报于朕。”

  瞬息之间,一闪而过的思绪消失步见,杨政再次开口道。

  “陛下,臣明白。”

  当说起此事,张仪重重拱起手,应者声说道。

  “另外,收集越王杨素的一切罪状,查一下当年具体的人和事。”

  未了,杨政再度开口,语气里蕴含着一阵的冰冷。

  现在展开对杨素的调查,倒不是要直接动手,而是提前作好一定的准备。

  时机还未到来,政治因素还不足够,根本不是出手的机会。

  再者,杨素本身的总体价值,并没有彻底的发挥完。

  要降罪确实由自己降罪,论到动手的话,那倒未必了。

  届时,自有大臣主动弹劾杨素,并请示自己拿下越王以示大隋的律法,以安天下百姓的民心。

  是的,越王杨素有着无法抹灭掉的罪行,足以贬为庶人身份。

  初期集权之际,需要杨素挡在朝臣的前面,充当一个吸引火力的存在。

  同样,也可以为自己带来威严,无形中对朝臣的一种威慑。

  而且杨素还是开隋九老之一,高祖皇帝亲封的越王,不能直接在明面上动手。

  他仅仅需要在背后操控起一切,再由大臣去推动整体事件的发展,不必亲自出面。

  到时,又是刷一波帝王威望,展现政治手腕的时候。

  存在,那是有着可取之处,有着存在的理由。

  当没有可取之处,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也就没有必要继续效忠。

  早在前几年间,做出令人发指的罪行的时候,下场便已经呼之欲出。

  那么,又何必急于一时…

  容不得半点的心慈手软,容不得半点的优柔寡断,容不得半点的拖泥带水。

  这就是,残酷的政治!

  这就是,帝王的心术!

  “诺!”

  当说出这样一个字,张仪退出殿内,着手执行起天子交代的事情.

第五十二章前往长安的唐国公一家

  在漫长的官道边,几辆马车整齐的停靠在一侧,似乎是经过一定对路途跋涉,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

  几辆马车的周围,数名身着简易甲衣的士卒负责警戒着,卫护起陇西李家的家主。

  眼前的一行几人,正是李渊一家几口,奉天子诏令回中央担任卫尉少卿。

  那天,接到委任诏令的李渊一返回太原,简单的收拾收拾细软,便带着一家几口人立即赶往长安城。

  当中,走出一名秀美的年轻女子,朝着李渊走去。

  只见秀美之中透露出一股英气,当真是丽若春梅绽雪,神如秋蕙披霜。

  北国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爹,我们这是要前往长安么?”

  望着前方平坦的官道,李秀宁眨动双眼,感到有些不解。.

  之前自己的爹遭遇前太子杨广的诬陷,从中央大臣贬到地方上的太原当留守,半路上还遭遇莫名其妙的截杀。

  究竟是谁派人来截杀,暗中的幕后黑手呼之欲出,一定是那前太子杨广。

  只不过近些天来,自己的爹说是要外出一趟,先是在家中有着掩饰不去的忧虑。

  后是在原地思索许久,这才露出笑容,不再由忧虑。

  比较奇怪的是,一回到府邸里来,更是比上次还要高兴,还叫下人收拾起细软。

  直至从太原离开,路途经过不少熟悉的官道,李秀宁才断定是前往长安的方向。

  “你们说说,爹此次携全家前往长安,主要是为了什么前去?”

  没有回答长女的问题,李渊反倒是笑眯眯的说道。

  一边,用目光扫过自己的长子李建成,长女李秀宁。

  还有自小聪慧,表现出不凡,又年有七岁的次子李世民。

  “爹,莫不是天子要挟我们李家,需要到长安城内才会放心么?”

  看到爹首先将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李建成想了一下,

  上一次的半路截杀,差点命丧荒土路边,李建成至今还心有余悸,不由联想到那一方面。

  要知道,即便是经过一定肃清,民间那几句针对李姓的谚语依然没有彻底根除,还有着不少的余波。

  听到长子的这一个说法,李渊表现的有些失望,还是看得不足够透彻。

  再这样下去,怎么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又怎么能将陇西李家发扬光大,保持原有的兴盛程度。

  不过想到长子才十六岁而已,还有时间可以去加以磨练,假以时日成长起来,并不是很晚。

  想到这里,李渊也就没有那么的失望,转而看向长李秀宁。

  “爹平日里素有名望,女儿想,天子是要加以拉拢。”

  联想起之前的奇怪之处,再听大哥这么一说,李秀宁轻启唇口,肯定的说道。

  比起长子的见解,长女要好上许多,不过政治眼光还是没有到位,说不到真正的点子上。

  回想起天子一环扣一环的手段,李渊哑然失笑。

  哪会是长女说的什么拉拢,那是一种政治平衡,更是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人无完人,长女政治眼光不足够,在军事上却颇有建树,可谓是非同一般。

  对于这位长女,李渊还是很满意的,资质比起长子要好上不少。

  唯一的遗憾是,倘若长女是男儿身,那该有多好,也不会埋没那这身的军事才华。

  “大哥说错了,阿姐也说的不对。”

  这时,七岁的李世民有些稚气的出声,却很显得是响亮。

  “阿姐错在哪,说得没有道理,小心以后不带你出去游玩。”

  看着那一副认真的模样,李秀宁带着好奇,故作恶狠狠的说道。

  “阿姐,自然会有一定的道理。”

  到底只是七岁的孩童,李世民认真的脸上出现一丝慌乱,连忙保证的说道。

  “世民,这是为什么?”

  哦的一声,李渊倒是来了兴趣,蹲下身亲自问起次子。

  次子李世民自小聪慧,即便还年幼,却是表现出跟平常孩童完全不同的见识。

  对此,李渊十分的好奇,次子会说出一番怎样的话来。

  当听到爹问起自己,李世民站在原地上,神色认真起来。

  “起初是忧心忡忡,后又不再忧虑,回来则是笑容满面,爹爹还感叹大隋必将兴盛。”

首节上一节37/1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