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蚩离来找西平侯,是要批一些东西的,如今她们十万大山很多人搬进了自治城,需要朝廷的支持。
有马皇后在,沐英大手一挥,都批了。听说马皇后要去十万大山的飞花峒,沐英很担心,劝她不要去,可马皇后坚持要去,他也没法子。
“沐英,你还管起我来了?”马皇后瞪眼,“你给我准备好马车,我们明天就出发。”
“是!”沐英点头。
他把马皇后当成亲娘,自然是听她的命令。不过,出来后,他一边命属下准备皇后进山的物资,一边连忙写了两封信,一封送到京城,一封送往敦煌城,告诉皇帝和太上皇,皇后和太妃进十万大山了。
翌日。
马皇后和儿,就跟着蚩离的车队前往十万大山。一路上,蚩离跟她们介绍十万大山的情况,马皇后对那神奇的蛊术很好奇,儿就很怕,严厉警告蚩离,不要在她面前用蛊术。
“听说有永生蛊,能让人长生不老?”马皇后问。
“也不是真的长生不老,能活个几百年吧。”蚩离介绍,“但是那种蛊与气运相关,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因为马皇后就是身负大气运的人啊。不过,她也只是脑中刹那闪念,她哪敢对大明皇后种蛊?万一出点事,不完犊子了。
“听说太上皇是你们的峒神大人,为何啊?”儿问,“那糟老头子在遇见你之前,没来过南疆啊。”
“因为他能让龙渊剑有感应。”蚩离道,“百年前的第一代峒神说过,能让唤醒龙渊剑的人,就是新峒神大人。”
“他瞎猫碰死耗子,也算?你们太草率了吧?”儿扶额。
(本章完)
第290章 朱元璋赐死吕氏,警示后世子孙
玉门关。
朱四爷站在关上远望,长河日晷半天垂,万里平沙入目来。从此西去,黄沙万里,就是茫茫西域了。
他没有急着出关,因为对关外的地形不熟,总得摸清楚再行动。大萨满已经去打听情况了,会把所需物资准备好。
“烽火台前月正明,思闻铁马踏歌行。”朱四爷感慨了一番,这玉门关,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踏此关啊,此关胜过万重山。
风沙太大,他转身下了关楼。他看到一个白发老卒,手里握着一壶酒,站在关门口,应该是检查进出关人的,可这会儿,一个人都没有。
朱四爷走上前,招呼一声:“老哥,冷不?”
白发老卒抬眼看来,一脸的风霜,咧嘴一笑,晃了晃手中的酒:“有这烧刀子,就不冷了。老弟,你这是要出关?我看你也一大把年纪了吧?何必这么辛苦?”
“没办法,家里一大家子啊。”朱四爷摊摊手,“据说这西域买卖好做,我就来碰碰运气。”
“比前些年肯定好些,但也没那么好做。”白发老卒皱眉,“这丝绸之路重启了,可沙漠悍匪也多了,买卖都靠命啊。”
朱四爷笑着走近,从自己腰间解下酒壶,抛给白发老卒道:“尝尝我的酒,从江南带过来的。”
白发老卒接过酒,眸子瞬间闪亮,猛饮一口,回味道:“江南醉人春,很久没喝了,着实想念。”
“老哥你莫非来自江南?那这酒送你了。”朱四爷豪气道。
“我姓谢,曾经也是江南大户人家啊。”白发老卒又喝一口,“那年月加入红巾军造反,后来被王保保打散,我和几个兄弟向西逃,辗转流落,来到了这敦煌城,就再也没走出去过。”
“还有这故事!”朱四爷一笑,“我姓朱,他们都叫我朱四爷,哎,也是从那战乱的年月走过来的。”
两人碰了下酒壶,各自猛饮一口。谢老头眼中含着热泪,激动道:“现在好了,朱重八建立大明,明军占领敦煌,这汉家江山又回到了华夏。你不知道,那些年,这敦煌来来回回的被各大部落占领,我就期盼着明军能来,这一盼啊,就是十多年。”
“没来晚吧?”朱四爷笑问。
“不晚!”谢老头面色微红,“我老头子能看到这一天,就不晚。”
朱四爷看着满脸沧桑的谢老头问:“老哥,现在中原太平了,你咋不回去呢?”
谢老头苦笑着摇了摇头:“家里都没人了,回去徒增伤感!在这敦煌,我老头子还能为大明看门,这辈子也值得了。”
朱四爷举起酒壶,敬老卒。
……
与老卒喝到黄昏,朱四爷才离开,来到关内一处楼中,进门就看到一个侍卫在那焦急的等着,侍卫见到他,连忙上来,递上一封信道:“太上皇,这是朱将军让我送来的,幸好你还没出关,不然,标下得去沙漠找你了。”
“什么信?这么急?”朱四爷问。
“是从昆明送来的。”侍卫一拜。
朱四爷挥挥手,侍卫退了下去。大萨满从屋子里走出来,白他一眼道:“人家来给送信,你也不打赏点,你这太上皇,也太抠了吧。”
“咱们一路向西,需要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朱四爷道。
他一边说一边打开了信,原来是沐英的信,信中说儿和马皇后跟着蚩离进了十万大山的飞花峒,沐英很担心,所以写信说明情况。
“飞花峒啊。”朱四爷拧了拧眉。
他也想念飞花峒了,想念与蚩离在飞花峒深潭中那些没羞没臊的日子。没想到马皇后和儿这一游玩,也到了那里。
不过,他倒是不担心,十万大山已经归顺大明,他们奉朱棣为蛊神,那就不会对儿和马皇后咋样。
忽地,他想到了一件事,马皇后进了十万大山,那里有蛊,那能不能给马皇后种上永生蛊?还有两年就是洪武十五年了,他担心马皇后依然会薨逝。
一想到这里,他连忙写了封信,让侍卫带回敦煌,并且让朱能把这信带去昆明,想办法送到太妃手中。
“明日我们出关。”大萨满走过来道。
“行!”朱四爷摊手,“大漠黄沙虽然厉害,但是以我们两人的身手,断然不会有事的。”
“去了西域,你先陪我去大光明宫。”大萨满道。
“好。”朱四爷爽快点头。
大萨满见他毫不犹豫,倒是有些不习惯了。
……
大明京城。
朱元璋也收到了沐英的信,看完后,他就比朱四爷担心多了,大怒:“这个沐英,他也不知道阻止皇后?亏皇后还把他带大,这去了十万大山,有个三长两短的,怎么办?”
太子朱标上前,看过信后也很担心:“母后怎么就往那危险的地方去了呢?十万大山,毒虫遍地啊。”
“你别说了!”朱元璋更忧心了。
“不过,父皇,有太妃在,应该不会有事。”朱标劝慰,“再说,如今的十二峒都是尊老四为巫王的,母后的身份就算暴露,他们也只能尊着。”
“话是这么说,就怕意外啊。”朱元璋深深皱眉,“那地方古怪的很,谁也不敢保证不出意外啊。”
“母后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朱标一笑,“父皇,我们担心也无用。”
“咱给沐英去封信吧。”朱元璋道。
他提笔写了封信,命令八百里加急送往昆明给沐英,让他务必送到马皇后手中。写完信,他和朱标在文华殿前漫步。
“父皇,我看你这段时间很想母后了吧?”朱标笑问。
“你母后在的时候,我们经常吵。”朱元璋轻叹一声,“她出去了吧,咱又想她了,好不习惯的,咱吃了几十年她做的饭菜,一下子吃不到了,我这段时间胃口都不好了。”
朱标嘴角含笑。
他心中羡慕父皇和母后的感情,他自己就有些凄惨了,太子妃已经薨逝,侧妃吕氏被关入了冷宫。
……
“父皇,老十二来了。”朱标向前方一指。
身穿飞鱼服的湘王朱柏大步而来,腰间悬着绣春刀,英气勃勃。朱标微微皱眉:“父皇,过两年,你还是放老十二去就藩吧。”
“怎么,心疼你弟弟了?”朱元璋问。
“沾染谍子太久,总不是好事。”朱标点头。
“行吧,到时候让他去西域,跟着老四。”朱元璋点头。
朱标心中大喜,老十二本就老跟着老四的,去了西域也好。这时,湘王朱柏走到他们身边一拜:“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朱元璋抬手,“这就我们爷仨,整这些虚礼给谁看?”
朱柏面色纠结,看了一眼朱标,而后有朝着朱元璋道:“儿臣……儿臣有机密事禀报。”
“你个小崽子,什么事还要瞒着你大哥?”朱元璋怒瞪,“啥事,快说!”
朱柏表情为难,但还是道:“据看守吕氏的锦衣卫禀报,她在冷宫里……里……诅咒父皇,还有皇长孙。”
“什么?”朱元璋面色陡冷,“这个毒妇!”
“儿臣去看了,她扎小人,证据确凿。”朱柏再拜。
朱元璋眼中寒光闪过,看了眼朱标,朱标面色沉痛又失望。朱元璋冷冷道:“标儿,这事咱来办,咱下一道旨,赏赐吕氏三丈白绫。”
“是!”朱标点头。
“咱给过她机会了,这是她找死。”朱元璋冷喝。
“儿臣只是担心允。”朱标无奈叹息,“这孩子,也要没有娘了。”
“雄英早就没了娘!”朱元璋沉声道,“但是,他们有你这个父亲,有咱这个爷爷,还有奶奶。”
……
冷宫。
吕氏坐在廊下,怔怔出神。
这时,大门突然被推开,一群女官走了进来,为首的女官捧着白绫,声音冰冷:“吕氏,你的时候到了!”
“我能见见我儿子吗?”吕氏问,她显得十分淡然。
“不能!”女官道,“你就不要再给皇孙留下阴影了。”
“放下白绫吧,我自己来。”吕氏道。
女官把白绫放下,带着众人退了出去。吕氏拿起白绫,把他扔上横梁,而后拉来一张椅子,站了上去。
站在椅子上,她看到了院外,目光看向了东宫的方向。她想起了刚进东宫的那段日子,她和常氏非常和睦。
一幕幕画面从她脑海中闪过,泪水无声的落下,而后,她毅然决然的把脖子挂上了白绫。半个时辰后,女官们进来,为她收尸。
“上面命令,把她葬在钟山之侧。”女官道,“现在就办。”
一具棺材被抬进来,吕氏被放进了棺材,而后运出了宫,来到钟山之侧的山上,那里早已挖好了坑,棺材被埋了进去。
“宫中的女人,多数就是死的这么无声无息。”那女官感慨一声,带着所有人走了。
在她们走后没多久,巫雨和奥姑落在墓前,她们吩咐人立马把墓挖开,打开棺材,里面的吕氏正睁开眼。
“呵呵,说了你不会死!”巫雨一笑,“我教你的功法闭气,太医都检查不出来。唯有被赐死,你才能出宫。”
吕氏站了起来,目光冷冽。
(本章完)
第291章 女帝:太上皇不顾我们母子?
吕府,已经被贴上了封条。
多年没能回家的吕氏,站在门口,她头戴薄纱斗笠,轻纱之下,是一张颓然绝望的脸庞。她曾幻想过以皇后的尊贵身份荣归,却未曾料到,最终只能以一个已死之人的身份黯然回到这里。
如今的吕家,早已支离破碎。吕本被流放边疆,寿州那些曾经嚣张跋扈的吕家族人,有的已被斩首示众。那个曾梦想成为大明第一外戚的吕家,已然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