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草原骑兵勇猛善战,但近年来我们的骑兵战斗力也大幅提升,因此我们并不惧怕他们。”汤和紧皱眉头说道,“然而,当我们面对罗刹兵时,却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他们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一刀砍过来,甚至能将我们连人带马砍翻在地。”
“那些人长得太奇怪了!眼睛都是绿色的,简直不像人啊!”一位校尉附和道。
“是啊!我们的士兵看到他们都感到害怕,甚至传言说他们直接喝人血呢!”另一位校尉惊恐地说道。
听到这些描述,朱四爷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心中暗自揣测,这些所谓的罗刹兵很可能就是来自金帐汗国的士兵,金帐汗国吞并了罗斯公国,罗斯公国那边的人不就人高马大,绿眼睛么?
……
“什么罗刹兵?不就是人种不同嘛。你们真应该出去见识一下,我二师兄上次回来告诉我,外面还有黑皮肤的人呢。”朱棣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身后跟随着蓝玉等将领,他们刚从松亭关归来。众将领整齐地向朱棣行礼:“参见燕王殿下。”
“大家都是前辈,以后这些礼节就免了吧。”朱棣摆摆手,“我现在想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从普通小兵开始,你们谁愿意接纳我?”
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燕王武功高强,但毕竟是皇子,万一有个意外,谁担当得起?因此,大家都保持沉默。
“汤伯,看来我只能跟着你了。”朱棣转向汤和说道。
汤和有些为难地摊手,“我那儿可不养闲人,就怕燕王殿下你吃不消那份苦啊。”
“嘿,汤伯,你这是丑话说在前头?你放心,我绝对不怕吃苦。”朱棣坚定地说。
蓝玉站了出来,向众将领抱拳行礼:“各位将军,燕王一人之力,可抵千军!昨天在松亭关,就是燕王单枪匹马在万军中取下敌军万夫长的首级,我们才得以反败为胜。”
他把事情经过快速说一遍,众将的目光都落在了朱棣身上,满是不敢相信。朱棣十分得意的耸耸肩:“夸张了啊,昨天敌军顶多三万人,不算事啊,百万大军中取敌将首级,那才是本事。”
“殿下,你这牛吹的,我们更不敢收你了。”汤和笑道,“你上了战场,动不动就这么玩,我们不得提心吊胆?你燕王有个好歹,我们怎么向陛下交代?”
“交代什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不正是军人的归宿吗?”朱四爷一挥手,“就让朱棣成为你麾下的一名普通士兵,无需特殊对待。他想要军功,就让他自己去挣。”
“臣遵命。”汤和行礼道。
既然太上皇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再推辞,只能接受朱棣的加入。
……
夜幕降临。
朱四爷和朱棣爷孙二人正在对饮,桌子上三盘小菜,一壶酒。朱棣猛饮一口道:“爷爷,明儿我就去军中了,可没人陪你了啊。”
“你小子好好从小兵开始,认真的学认真的看。”朱四爷道,“以后等你成了统帅,上上下下你都明白。”
“知道,我要成为魏国公那样的将军。”朱棣点头。
“小子,好好努力,没准你才是最后的天命所归呢。”朱四爷豪饮一口。
“爷爷,别坑我了,还说我会成为永乐大帝?”朱棣白眼,“我天命所归了,我那太子大哥咋办?”
朱四爷拧了拧眉。
他现在也担心,没几年就洪武十五年了,那朱雄英和马皇后,会死么?再就是洪武二十五年,大明皇太子会薨吗?
“未来的事,谁说的准呢。”朱四爷道,“既然我们爷孙两主政北疆,那就好好的整,以前在京城,老夫要顾及你父皇,展不开手脚,这一回,老夫可要大展拳脚了。”
“一北一南,两京制,嘿嘿,爷爷,我们要超过我父皇。”朱棣举起酒杯。
“那必须的。”朱四爷大笑。
半个时辰后,朱棣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了。朱四爷无语一笑,端起酒杯自饮,这时,一个人进来,朝着他拜:“臣锦衣卫副指挥使丁秀,参见太上皇。”
“丁秀?你咋在这?”朱四爷惊喜。
“禀太上皇,臣一直留在北平,统领这边的锦衣卫。”丁秀再拜。
“客气啥,快起来,陪老夫喝酒。”朱四爷抬手。
“太上皇,臣有事禀奏,这北平城的探马军司比京城还多,太上皇不可大意。还有,诸将对太上皇主政北疆,替代了魏国公徐达,心中也是不服的。”丁秀道。
朱四爷拧了拧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本章完)
第255章 诸将齐拜太上皇:比皇上还狠
冯胜府邸。
除了徐达与汤和,军中手握实权的将领们几乎齐聚一堂,他们围坐一桌,借酒浇愁,每一口烈酒都似乎在倾诉着内心的郁愤。南雄侯赵庸闷哼一声,不屑地言道:“太上皇固然武道极高,但他可没领过兵打过仗?要知道,战场上的搏杀与江湖上的斗殴可是天壤之别。他欲执掌北疆,难道我们都要对他俯首帖耳?”
“言多必失,赵庸。”冯胜眼神锐利地瞥了他一眼,警告道。
荥阳侯郑遇春接口道:“宋国公,我们也就是在你这儿发发牢骚话罢了。说实话,不光是我们,军中将士大都对太上皇主军政多是不服的,真不知陛下是怎么考虑的。”
冯胜皱眉,正色道:“陛下的旨意已下,魏国公也屡次提醒我们。在北疆,太上皇的命令等同于圣旨,我们必须服从。”
“哼,服从就服从。”赵庸不屑地冷哼一声,猛地甩下酒杯,“到时候若是吃了败仗,可怪不得我们。”
诸将目光相视,都有寒芒闪过。众人不用多言,心中都想把太上皇赶出军中,不要他来军中指手画脚。
冯胜举杯提议:“来,我们继续喝,不谈这些烦心事。”
众人纷纷举杯,酒桌上再次热闹起来,开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多时,一个侍卫急急进来禀报:“禀宋国公,太上皇传下口谕,命诸将于明日随他巡查松亭关。”
“知道了。”冯胜淡淡地挥了挥手,示意侍卫退下。
……
松亭关巍峨耸立。
朱四爷与燕王朱棣带领着诸位将领登临关楼,远眺关外的苍茫大地。朱四爷的视线在年轻将领们身上流转,最终停留在李景隆的身上,他含笑询问:“倘若王保保率大军来犯,而北平守备力量薄弱,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景隆此次是被他老爹李文忠丢到军中的,目的当然是锻炼他。听到太上皇点名,他信心满满地站了出来:“若是我来指挥,会果断舍弃周围次要关口,再派两支精兵固守松亭关和卢沟桥。其余大军都撤回北平城内,北平城墙坚不可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元军周旋,等待援军的到来。”
朱棣闻言,流露出不屑之色:“我们岂能坐守待毙?理应派遣精锐骑兵出城游击,主动挑战元军。”
“元军虽已退回草原,但他们的骑兵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李景隆反驳道,“单纯以骑兵对抗骑兵,胜算并不大,即便胜了也会损失惨重。”
朱四爷听后放声大笑,却并未对二人的观点做出直接评价。他心中明了,这二人的回答恰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这也预示着他们日后统兵之道将大相径庭。
“报……紧急军报……”一名探子气喘吁吁地奔上城楼,“启禀太上皇,元将失刺罕率领十万大军正朝松亭关进发。”
众将领闻言大惊,元军怎会如此迅速地卷土重来?而眼下的松亭关,即便增援之后,守军也不过三万之众。朱四爷环视一周,沉声询问:“诸位,我们该如何应战?”
冯胜躬身应道:“依托松亭关之险要,三万守军足以坚守。我们应立刻派人前往北平求援,待援军抵达后,便可转守为攻。”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认为凭借松亭关之坚固,坚守至援军到来并非难事。然而,朱四爷却微微一笑,挥手道:“不,我们全军出击,与敌正面交锋,破其锋芒!”
“什么?”众将领愕然。
有将军当即就要阻止太上皇,但是被南雄侯赵庸眼神阻止了,意思很明显,太上皇要主动出击的,打败了只能怪太上皇。
……
两个时辰后,关外草原。
元将失刺罕很懵,他这次率兵是要奇袭松亭关的,可这还没到呢,就看到前方三万明军严正以待,像是等候多时了。
“他们难道想用三万人对抗我们十万大军?”一位万夫长满脸不屑地说道,“将军,这简直是来送死啊!”
“哼,他们就像待宰的羔羊。”失刺罕冷笑一声,拔出弯刀,“长加奴,你率领部队攻击他们的左翼;蛮子哈刺,你负责右翼;其余人随我直取他们的中军!”
“杀啊!”元军将士士气高昂,十万大军如同海啸般汹涌进攻,铁蹄如雷,气势磅礴。整个草原仿佛都在他们的铁蹄下颤抖,元军的弯刀在阳光下闪耀着凌厉的寒光。
与此同时,明军阵营中,所有将领的目光都聚焦在太上皇朱四爷身上,都想看看他怎么指挥三万人对十万人。朱四爷眼神示意身旁的朱棣,朱棣立刻策马传达命令。
神机营的战士们早已准备就绪,一排排红衣大炮瞄准了冲锋而来的元军。大炮后方,数千名火枪手严阵以待。随着朱棣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红衣大炮喷出火舌,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狠狠地砸入元军阵营。霎时间,元军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尽管元军成片倒下,但他们的攻击速度并未明显减缓。经验丰富的元将失刺罕迅速调整策略,命令全军加速冲锋,企图通过近战来削弱明军火器的优势。
然而,这一次他严重低估了明军火器的威力。神机营的红衣大炮与火枪齐射,元军的冲锋阵型被彻底打乱。不断有人马倒下,大炮的轰鸣声和火枪的射击声吓得战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哈哈哈,要命三板斧,该第二板斧了。”朱四爷挥手。
朱棣下令,骑兵迅速压上,趁他们乱,要他们命。朱棣一马当先,亲率骑兵冲了上去,犹如一股洪流,杀入战场。
……
所谓‘要你命三板斧’作战,实际上是朱四爷前世看《明史》,学的朱棣战法。总结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先利用神机营轰,轰乱敌军,趁他们乱,再让骑兵上去砍,最后一板斧,就是让步兵压上,开始收割。
朱棣就是用这三板斧,横扫草原。几百年后,有个叫拿破仑的,也是用这战法,横扫了欧洲。朱四爷看骑兵冲的差不多了,转头看下目瞪口呆的诸将,目光落在冯胜身上:“宋国公,你带步卒压上。”
“末将领命!”冯胜策马而出。
最后的一万步兵压了上去,开启收割,此时的元军,已经彻底崩溃,四散逃窜。十万大军,根本组织不起防守,被切割成好多块,他们各自逃命。
黄昏时分,明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松亭关。朱四爷端坐在主帅之位上,诸将领整齐地排列在他的面前,随后齐齐下跪参拜:“臣等叩见太上皇!”
这一战,不仅让诸将心悦诚服,更让他们找到了克制草原骑兵的有效战术。朱四爷的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只有将领们真心臣服,他才能更好地掌控北疆的局势,推进他的一系列宏伟计划。
“诸位爱卿平身。”朱四爷抬手示意,“今日之战只是小试牛刀,真正的劲敌王保保还未露面。”
“末将定当加紧操练,用太上皇你的三板斧战术,也定能击败王保保。”冯胜信心满满地说道,“元军的优势就在于他们的骑兵,而这套战术恰恰能够克制他们。”
诸将也都纷纷点头赞同,朱四爷笑着点头,拿出一个图纸,这是他推演之后得到的,初级的步炮协同作战。
……
夜色渐深,朱四爷在自己的军帐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心中暗自嘀咕:“这长夜漫漫,若是有美女相伴,那该多好啊。”
突然,一道人影轻盈地落在帐外,朱四爷警觉地坐起身来,身形一闪便掠出帐外,抬手便是一掌击去。砰的一声,那人硬接了这一掌,随即急忙大喊:“师傅,是我!”
“玄素?”朱四爷惊讶地呼道,“上次你在南疆消失后,我还以为你被哪个苗疆姑娘给迷住了呢。”
张玄素一时语塞,无奈地看着朱四爷,“师傅,我和你不一样。”
“你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三更半夜的,我还以为是刺客呢。”朱四爷摊了摊手,有些不解地问道。
“师傅,我来是想告诉你,武藏就在北平,估计很快就会现世了。”张玄素皱着眉头说道,“到时候肯定会吸引各路高手前来争夺,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你少忽悠我。上次你还说兵藏在南疆呢,结果在哪呢?”朱四爷瞪大眼睛。
“那还不是因为师傅你只顾着追那龙渊剑,根本没下水去查看。”张玄素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兵藏就在藏龙渊的水潭底下,你居然没发现。”
“啊?那里面到底是什么?”朱四爷急切地问道。
“我怎么知道?只有持有龙渊剑的人才能靠近。”张玄素解释道,“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去开启了。我在南疆的时候,就是去查证这件事情的。”
朱四爷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朝着张玄素一笑:“你来了也好,为师多个帮手。”
(本章完)
第256章 太上皇拥兵自重?圣旨擦屁股
中军大帐。
朱四爷听了诸将的汇报,目前那王保保就在应昌城,好几天了,都没动,几十万大军没有要来进攻北平的样子。
北平至应昌,马程不过三四日,这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朱四爷皱眉思索,随后沉声发问:“既然他们选择静观其变,那我们就主动出击。朱棣,你准备好了吗?”
朱棣闻言,毫不犹豫地踏前一步,抱拳应道:“末将已准备就绪。”
“你既有建功立业之志,朕便给你一个机会。”朱四爷果断地挥手,“拨给你一千精锐,任凭你调遣,战术、目标皆由你定。”
“领命!”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徐达却面露忧色,连忙劝道:“太上皇,此举是否太过冒险?如今草原上元军遍布,燕王仅带一千人马,岂非自投罗网?”
“徐叔叔,你老了,这就怕了?”朱棣自信满满,“诸位,焉能不知本王亦能如汉朝的霍去病那般,以八百精骑横扫草原吗?”
汤和也表达了担忧:“但你是皇子,身份尊贵。若有不测,我们如何向皇上交代?”
“一切后果,朕来承担。”朱四爷的声音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