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207节

  “下次,老子要带几十万大军去和林看望我的儿子!”朱四爷冷冷一笑。

  “有本事你就去啊。”奥姑轻笑一声,不以为意,“如今我们陛下已经掌控了草原,齐王麾下又多了二十万精兵强将。”

  朱四爷对此毫不在意,继续读信。可他的眉头却渐渐紧锁起来:“我儿子叫阿鲁台?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特么的,不跟我姓也就算了,至少也应该跟他娘姓孛儿只斤吧?”

  “这我就不知道了。”奥姑耸了耸肩,“长公主毕竟是没嫁人就生子,或许她有她的考量吧。”

  朱四爷一拍脑门,疑惑地问道:“阿鲁台这个名字在你们草原是不是很常见?应该有很多人都叫阿鲁台吧?”

  奥姑摇了摇头,否定道:“并非如此,只有你儿子叫阿鲁台。”

  朱四爷的脸色变得有些古怪。他记得前世阅读《明史》时,曾提到过一个名叫阿鲁台的人。此人杀害一位大汗,成为北元的太师,权倾一时,是朱棣的劲敌。

  难道就是那个阿鲁台?这不完犊子了么?儿子跟孙子干仗?

  “不行,我得赶紧写信。”朱四爷焦急地说道,“让她给儿子改个名字。”

  “一个名字而已,有那么重要吗?”奥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你竟然如此在意这些?”

  “当然在意!”朱四爷扶着额头,一脸无奈,“那可是我儿子啊!”

  ……

  黄昏时,朱四爷回到书院后山。

  他在心中期待自己儿子阿鲁台,不是史书上那个阿鲁台,那个阿鲁台后来的下场不好,家破人亡。虽然他成为草原一代枭雄,称霸草原近三十年,可最后还是死于内乱。

  “师傅。”一个声音传来。

  朱四爷抬头一看,顿时喜出望外:“玄素,你终于回来了!”

  张玄素从阁楼中缓步走出,他刚刚从武当山归来。师徒二人并肩向山顶走去,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

  “师傅,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张玄素微微皱眉,“道藏已经关闭了,需要一年后才能重新开启。到时候我才能带你进去。”

  “这事儿不急。”朱四爷笑了笑,“对了,当初儒圣不是留下了儒藏、道藏、武藏、兵藏、商藏这五藏吗?除了道藏,其他三藏现在何处?”

  张玄素苦笑摇头:“师傅,我也不清楚。儒圣只将道藏留给了我。”

  “真是令人好奇,另外三藏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朱四爷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师傅,我怀疑兵藏可能就在苗疆十二峒。”张玄素轻叹一声,“儒圣临终前曾提及苗疆有十万大军。我之前曾去过十二峒探寻,可惜只到过其中的三峒。”

  “什么?你去过十二峒?”朱四爷大吃一惊。他随即将自己斩杀蚩殇的经过以及鲜芳提及的传国玉玺之事告诉了张玄素。

  张玄素听后面色微变:“师傅,这下可能有些麻烦了。毒王老来得子,对蚩殇宠爱有加。如今蚩殇死了,毒王肯定会来报仇。”

  “哼,他要是敢来,我就让他有来无回!”朱四爷冷哼一声。

  “师傅,我担心的是他会伤及无辜。”张玄素摇了摇头,“毒王擅长驱使蛊虫,万千蛊虫如山般涌来,那场面实在是太可怕了。不过你放心,如果他真的来了,我会竭尽全力阻止他。”

  朱四爷拧了拧眉。

  他并不怕什么毒王,如今自己神功大成,浩然气足以碾碎任何毒物。况且,迟早是要去苗疆十二峒的,到时候也会交手。

  “师傅要去找传国玉玺,是为了用它来承载气运吧?”张玄素问。

  “是啊,不然朱家人不是会横死么?”朱四爷苦笑,“气运这玩意,虚无缥缈,老夫也不能控制。找到传国玉玺,起码能缓解个几十年。”

  “师傅,这是道藏种关于气运的书。”张玄素从袖子中拿出一本书递给朱四爷道,“你看看,或许有办法。”

  朱四爷大喜,接过书一看,上面两个大字:易运!他心中暗暗好奇,张玄素一个人占据了道藏,那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而且,他的道藏还是儒圣指定给他的,不对,道门都知道道藏存在啊。

  “对了,天宗和人宗相争,胜者能近道藏,是你安排的?”朱四爷问。

  “是啊,扶持下道门年轻人。”张玄素抬头看天,“我迟早是要离开的。”

  朱四爷面色古怪,特么,难道你要飞升?别告诉我世界有仙。

  月初,求月票啊,拜托拜托!

  (本章完)

第235章 去太上皇那弹劾陛下!朱元璋:???

  奉天殿,早朝。

  朱元璋至今没有升一个左丞相,右丞相汪广洋办事能力不足,所以许多事都得朱元璋亲自顾问,他又把大部分事情交给了中书省左丞胡惟庸去办。

  他渐渐发现,胡惟庸这个人办事能力,甚至超过了李善长。胡惟庸聪明,很能揣摩圣意,朱元璋很多话不用说透,他就明白了,并且把事情办的妥妥的。

  这让朱元璋用起来十分顺心,可他也知道,经常揣摩皇帝心思的人,久而久之,就会把自个儿的心思当成皇上的心思。他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他要纵容胡惟庸。所以,他决定再助力一把胡惟庸。

  “中书省上呈下达,左丞相的位置至关重要。”朱元璋目光扫过群臣,“诸位爱卿,你们都可上折子,举荐一丞相。”

  群臣面面相觑,举荐?陛下你这是又要坑我们吧?

  洪武元年的时候,大家都举荐李善长为左丞相,结果,你让徐达做了左丞相,把李善长放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后来,因为徐达实在是要外出征战,你把李善长提升为左丞相,可还让徐达为右丞相,不就是牵制吗?左丞相这么重要的位置,你会听大臣们的?

  “臣等遵旨。”众臣一拜。

  胡惟庸心中暗喜,他现在是中书省左丞,离丞相的位置只差一步。他知道汪广洋不可能成为左丞相,要成,他早成了,那自己的机会就很大。

  不过,这样的时刻,千万不能让淮西勋贵们去举荐自己,那样会有反效果,陛下最厌恶文臣和武臣勾结在一起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刘伯温站了出来。

  “有事你就说,快下朝了,你这时候站出来了。”朱元璋瞪眼,他急着回坤宁宫喝粥吃烧饼。

  刘伯温恭敬一拜,还跪下了,道:“陛下,两月没发俸禄了,臣请陛下不要拖了。”

  “嘿,一大早的,你问咱要钱?”朱元璋瞪眼,“最近大将军急需军饷,户部把钱和粮都给他了,们的俸禄在等等。”

  “陛下,你内库有钱啊,臣听说娘娘赚了不少。”刘伯温继续道。

  “好你个刘伯温,打咱内库主意了是吧?咱还一大家子要养活呢,咱没钱!”朱元璋哼一声,气呼呼的走了。

  群臣面色古怪,目光都落在刘伯温身上,宋濂笑着走上去道:“伯温啊,你这……这催皇帝的账,古往今来,也唯有你了。”

  “没办法啊。”刘伯温摊手,“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啊。陛下再拖欠俸银,我……我就弹劾他。”

  “……”宋濂无语,“你是不想当官了啊。”

  “早就不想当了。”刘伯温吹胡子瞪眼,“这奉天殿啊,就是个大棺材,谁爱呆这?”

  宋濂捂脸摇头,扶着他往外走。

  ……

  文华殿。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归来。朱标已从坤宁宫携早餐至此,为了节省时间,朱元璋近日早朝后都直接在此用餐。

  “刘伯温那厮,竟在奉天殿当众催促发放俸禄。”朱元璋边吃边怒骂,“这酸儒,丝毫不给朕留情面。朕岂会欠他那几个钱?”

  “父皇,刘先生或许真的缺银子了。”朱标小心翼翼地提议。

  “怎会缺?他身为诚意伯、左都御史,朕赐予的俸禄与赏赐难道不足以养家糊口?”朱元璋不屑地冷哼。

  “或许…真的不够。”朱标试探着回应,“毕竟京官的开支颇为庞大。”

  “何出此言?他一个月的俸禄,足够普通百姓一年之用。他还能有何额外开支?”朱元璋眼中流露出讥讽之色,“无非是那些书生的陋习,购买些孤本珍藏罢了。”

  朱标欲言又止,他想告诉父皇,账不是那么算的。他正要说,胡惟庸奉诏上殿来了,朝着两人一拜:“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手里还啃着烧饼,抬抬手:“惟庸啊,起来!你的折子咱看了,咱是激动的一晚上都没合眼啊。”

  胡惟庸心中暗自窃喜,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谦卑与恭敬,深深一揖:“臣惶恐,若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擦了擦手,郑重地拿起那本奏折,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缓缓念道:

  “五年之内,当使全国军民足食,八年之内,当使全国粮产恢复到元世祖年间水平,即岁入1200万担以上,十年之内,当使粮价降至唐太宗贞观年间水平,即斗米仅3钱。”

  “胡惟庸,这些豪言壮语都是出自你手啊。”

  他目光落在胡惟庸身上,胡惟庸深吸一口气,再次重重一拜:“是,但这并非只是豪言壮语,禀皇上,五年生养,十年富国,这前景定能实现。”

  “说的好!”

  朱元璋走到胡惟庸面前,声音低沉而有力:“胡惟庸听旨,朕现在任命你为中书省左丞相,希望你能不负朕望,为朕分忧解难。”

  胡惟庸惊愕了片刻,随即反应过来,再次深深一拜:“臣胡惟庸领旨谢恩,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创大明盛世。”

  他心中狂喜,终于走到这一步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秦淮河街道。

  朱棣最近在监视梁王使团,不过,没有什么发现,自从上次太上皇击杀了蚩殇之后,使团几乎是闭门不出。可越是这样,朱棣感觉越有问题。

  他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手中随意啃着一块烧饼。突然,耳畔传来一阵吆喝声:“快来看看啊,诚意伯刘伯温大师的真迹字画,机不可失!”

  朱棣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正热情地向过往行人推销着字画,身后悬挂的几幅作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朱棣眼神一凝,这不是刘府的管家吗?他怎么会在这里叫卖刘伯温的字画?

  带着满心的疑惑,朱棣走到中年男子身旁,低声询问:“老蔡,这是什么情况?你该不会是偷偷把刘伯温的字画拿出来卖吧?要是这样的话,见者有份。”

  中年男子抬头一看,认出了眼前的朱棣,,因为朱棣曾经跟着朱标去过刘府。他苦笑着说:“燕王殿下,你可真是说笑了。我哪敢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这些字画是我家老爷让我拿出来卖的,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什么?堂堂诚意伯、朝堂一品大员,竟然会缺银子?”朱棣满脸的不相信。

  “是真没有银子了!”一个人从字画后面冒出头,正是刘伯温,他摊摊手,“燕王殿下,听说你炸天帮富裕的很,要不你买几幅字画?”

  “刘先生?”朱棣连忙走到字画后面,“砸一下这么缺银子?”

  “你父皇两月没有发俸禄了呀?”刘伯温没好气,“我又不是贪官,所以只能卖字画了。”

  “呃……”朱棣扶了扶额头,“我父皇还真是古往今来最抠门的皇帝了。”

  “这话可是你说的哦。”刘伯温打趣道,同时向朱棣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朱棣连忙摆手:“刘先生,你别这么看着我,我也没钱。”

  刘伯温无语白眼:“你们朱家可真是抠啊!”

  “咦!”朱棣眼中闪过狡黠,“刘先生,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可以去太上皇那边参我父皇一本,说他拖欠大臣俸禄。太上皇肯定会帮你的,他最公平了。”

  刘伯温面色古怪。

  好一个四皇子啊,你还真坑爹啊。不过,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刘先生,我只能帮你到这了。”朱棣转身就要走。

  “燕王殿下,来都来了,买一副字画呗,支持下臣呗。”刘伯温要去拉他,但是,朱棣一溜烟走了。

  刘伯温无语吐槽,一个铜板都不留啊,比他爹还抠。

  ……

  玄武书院。

  朱四爷,姚广孝和罗贯中三人正在饮茶,桌子上是《三国演义》最新手稿。朱四爷边看边道:“老罗啊,你可是大IP啊。”

  罗贯中虽然不懂“大IP”这样的现代词汇,但能感受到朱四爷的肯定,心中甚是喜悦。《三国演义》的创作已近尾声,在朱四爷的鼎力支持下,即将付梓刊印,与世人见面。

  就在此时,楚香玉领着刘伯温走了进来。刘伯温一见到朱四爷,立刻跪下行礼:“臣刘伯温,参见太上皇。”

  朱四爷挥了挥手,示意他起身:“在书院里,不必拘泥这些礼节。他们都叫我院长,你也这么称呼吧。”

  姚广孝笑着插话:“刘夫子,你可是稀客啊。今日光临,是来找老衲的?”

  刘伯温微微一笑:“其实我是来找太上皇的。”

首节上一节207/2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