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98节

  “你小子有没有良心?”儿柳眉倒竖,伸手就揪住了他的耳朵,“我帮你那么多次,还有啊,你那个大师娘,本就不安好心,是要坑你爷爷的。她怀孕也是为了引你爷爷来应昌城,歹毒的很呢。”

  “那是我爷爷蠢!”朱棣白眼。

  啪!

  朱四爷一巴掌扇在他后脑勺上,怒瞪:“你滚出去!好好收拾收拾,咱们回应天。”

  朱棣麻溜的去了。

  朱四爷来到儿身边,把她拥在怀中,儿抿了抿红唇,精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她开始设想未来的生活了。书院后山环境不错,在那里生活也挺好。

  “呃,是不是应该通知下你娘家人?”朱四爷问。

  “回应天了再跟他们说。”儿目光狡黠,“现在告诉他们,万一他们半道拦住,不让我走,咋办?”

  朱四爷拧了拧眉。

  他知道老魔君是儿的师傅,可是个媲美八斯巴的高手。还有,新一代魔君也是个惊才绝艳的人,一直在帮王保保。

  这把人家魔门圣女给拐走了,是有些麻烦,还是不见的好。

  ……

  夜幕渐渐降临,寒风愈发凛冽,鬼哭狼嚎般在夜空中回荡。

  朱四爷和朱元璋父子二人在殿香阁小酌,这是北元皇帝的寝宫,地下铺有地龙,殿内温暖如春。

  几杯酒下肚后,朱元璋面色微红,嘿嘿一笑,有些尴尬地开口道:“爹,这豹纹小妈是不是多了点?咱总不能叫这么年轻的姑娘们娘吧?”

  朱四爷听了,不在意地挥挥手:“以后又不住一起,不用拘泥称呼。”

  “那逢年过节的,总得碰面吧?”朱元璋瞪眼,“再说,咱媳妇总要和她们打交道吧?”

  “随便叫呗,叫名字也行。”朱四爷毫不在意。

  “算了,等回京之后,咱昭告天下,尊爹你为太上皇。”朱元璋摊手,“到时候称她们为太妃,这样便妥了。”

  “太上皇啊。”朱四爷嘴角含笑。

  历史上的太上皇,地位都是比较尴尬的,不过,他倒是无所谓,并不在意这个身份,回去后还是住书院后山。

  “重八啊,回去后有几件事情要抓紧办。”朱四爷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我们要扩大海外商队规模,不仅官方船队要出海贸易,也要鼓励民间船队去海外探险。我计划组织一个船队去美洲那边,那里有大量的金矿、银矿等矿产资源等着我们去开采,还有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可以引进种植。”

  “这要是以前,咱肯定时不信的。”朱元璋摊手,“爹你说了,咱信!”

  “先把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引进来,发展大明的农业发展大明的经济,这样我们内部想怎么改革都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和底气去尝试。”朱四爷微微皱眉,“八斯巴那厮说的朱家危局,或许能解。”

  具体怎么解,他只是隐约有个方向,最后怎么破局,还要慎重考量。他打算跟张玄素去一趟道藏,归根结底,气运这些虚无缥缈的玩意儿,都是从道门出来的。

  “爹,咱都听你的。”朱元璋点头。

  父子二人举起酒杯对饮了一杯,朱元璋面色更红了,他是真高兴,甚至偶尔还会有些恍惚,咱爹是真的吗?他真的复生了?

  “爹,还有件事要办。”朱元璋打了个嗝,“回去之后,先给标儿大婚。”

  “哪家姑娘,选好了吗?”朱四爷问。

  “正妃是常遇春的闺女常氏,她与太子同岁,当年咱和常遇春定下的娃娃亲。尽管常遇春不在了,咱得记得!”朱元璋猛饮一口酒后继续道,“侧妃是咱媳妇选的,礼部侍郎吕本之女吕氏,据说是个才女。”

  朱四爷拧了拧眉。

  历史的车轮就这么滚滚向前吗?朱标还是娶了吕氏。

  (本章完)

第224章 昭告天下,尊朱四爷为太上皇

  大明京城。

  大军班师回朝的这天,阳光温暖,全城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欢声笑语中,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热切地期盼着大军的归来。

  太子朱标与丞相李善长带领着百官,一大早就肃立在城门之前,静候着大军的凯旋。朱标的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他已经有好几个月未曾见过自己的父皇了,十分思念。

  而李善长则是心怀忐忑,自从得知朱四爷成为太上皇后,他的内心就再也没有平静过。这段时间以来,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深怕太上皇会治罪自己。

  朱标注意到了李善长脸色的苍白,不禁皱起了眉头,关切地问:“丞相,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李善长轻轻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可能是起得太早了吧。不碍事的,哎,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就力不从心了。臣也觉得自己差不多该告老还乡了。”

  朱标闻言,温和地笑了笑,安慰道:“丞相才五十多岁,正是当打之年。大明离不开丞相你的辅佐,父皇和孤都需要你的支持。这段时间孤处理政务,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复杂和艰辛。若不是有丞相在旁协助,孤恐怕早就焦头烂额了。”

  “臣自当效忠陛下和殿下。”李善长微微点头。他知道太子的话是真心的,这也让他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他明白大明还需要他和淮西集团,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突然,朱标指着远方喊道:“来了!他们来了!”

  只见远处官道上,大军汹涌而来,如一线大潮。

  ……

  当大军靠近城门,为首一辆马车停下,朱元璋从里面走了出来。太子率领群臣立刻跪迎:“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目光扫过,抬了抬手:“都来了啊,哈哈,都起来吧。”

  群臣都站了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丞相李善长向前一步,朝着朱元璋一拜:“陛下亲征,大胜而归,臣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群臣立马齐声附和:“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朱元璋微微含笑,朝着李善长招了招手:“善长,来来,到咱的车里来。”

  上龙辇?这是皇帝对臣子的认可,也是臣子的荣耀。

  李善长心中狂喜,但是面上却是假装惶恐,连忙摇头:“陛下,臣不能上去,不能失了礼数啊。”

  “善长,咱要和你说说话。”朱元璋挥了挥手。

  有侍卫过去扶起李善长,到了龙辇边上,朱元璋朝他伸手一拉,把他拉上了龙辇。群臣都看在眼里,心中暗叹,陛下还是最信任丞相啊。

  有些人似有似乎的看向人群中的刘伯温,可刘伯温面无表情,十分淡定。

  大军进城,龙辇中的朱元璋一脸笑容,拍了拍李善长肩膀,笑道:“善长啊,咱出征这段时间,朝廷有你,一切政务紧紧有条,甚至比咱在的时候还要好。”

  李善长吓得一个哆嗦,连忙跪下:“臣一切都是按照陛下定的规矩办事,只不过是循规蹈矩罢了。”

  “起来,咱是夸你呢!”朱元璋抬抬手问,“太子表现怎么样?”

  “太子聪慧仁义,如今对政务已十分熟悉,将来必会成为一代圣君啊。”李善长面色真诚。

  “都是你们教的好啊。”朱元璋含笑点头。

  李善长面色纠结片刻,再次跪下:“臣还要恭喜陛下,与太上皇父子团聚,这是皇家幸事,也是大明幸事。臣还要请罪,臣……臣之前不知太上皇身份,有……有所不敬……还请陛下治罪。”

  “你都说不知了,何罪之有?”朱元璋摆摆手,“善长啊,放心吧,太上皇不会在意的。”

  “谢陛下。”李善长再拜。

  “说到这,有件事要准备准备。”朱元璋摊手道,“选个日子,咱要太庙祭祖,再昭告天下,尊咱爹为大明太上皇。”

  “臣遵旨。”李善长颔首。

  ……

  玄武书院。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门口,朱四爷扶着儿从马车上下来,他们没有和大军一起进城,而是先大军一个时辰前就进城了。

  朱四爷带着儿去太白楼吃了饭,这才慢悠悠的回到书院。他们刚进门,就看到匆匆迎面而来的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三人。

  “院长!”三人大喜,迎了上来。

  “嘿,你们仨不去城门迎接圣驾,咋在这呢?”朱四爷问。

  “迎接圣驾的人那么多,不缺我们仨,我们是来迎接院长你的。”郑士元高兴的笑。

  朱四爷目光扫过三人,瞪眼:“你们仨不会是被免职了吧?”

  最急的韩宜可哼一声:“还不是因为李善长?陛下不在,他往死里打压我们三个,不让我们参与政务。”

  宋礼拍了下韩宜可,没好气:“院长刚回来,别说这些,我们今天为院长接风洗尘。”

  朱四爷心中猜测,这哥仨在朝廷肯定是受了不小的委屈。也正常,他们仨才通过科举入仕,既不是李善长的淮西党,也不是刘伯温的浙东党,不排挤你们,排挤谁?

  “恭迎院长归来。”姚广孝从不远处走过来。

  他身后跟着罗贯中,楚香玉,朱庸和一大批学子,朱四爷目光扫过,发现许多新面孔,看来玄武书院又扩大了不少。

  “老夫先把夫人送回后山,回头再和你们喝酒。”朱四爷笑着挥手。

  “院长,不急。”姚广孝一笑,“你一路辛苦,先歇着。”

  朱四爷和他们寒暄了一番,便带着儿去了书院后山,他还是决定让儿住书院后山,不听朱元璋的,送她去马皇后的坤宁宫。万一儿发飙,刀人可咋整?

  ……

  回到熟悉的书院后山,朱四爷顿感空气都清新了不少,来到那精致的阁楼前,看到徐妙云正好走出来。

  “师傅!”徐妙云大喜,迎了上来。

  “妙云啊,还好你看家,不然这阁楼怕是要长草了。”朱四爷笑道。

  “徒儿应该做的。”徐妙云说着,看了眼儿。

  “这……这是魔门的魔女儿,以后会住在山上。”朱四爷介绍。

  “二师娘?三师兄在信中都说了。”徐妙云朝着儿微微欠身,“二师娘,请跟我来,我带你去你的房间。”

  “好。”儿嘴角含笑,“你可比朱棣那厮乖巧多了。”

  少女徐妙云亭亭玉立,一看就是那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儿就喜欢这样的姑娘,跟粗鄙的朱棣大不相同。

  儿跟着徐妙云去了房间,而朱四爷则独自在廊下的茶座旁坐下,开始慢慢煮茶。茶香袅袅升起,他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不禁想起了赵璇蓁,她以前就喜欢一个人在这里煮茶,也不知道她现在如何了。不过,她是大元的长公主殿下,想必是安好的。

  “师傅!”一声急切的呼唤打断了朱四爷的思绪,沈万三从山下气喘吁吁地赶来,在他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你可算回来了!再晚些日子,我和张定边就要再次出海了。若是那样,咱们师徒俩恐怕得下半年才能相见了。”

  “为师也正要找你呢。”朱四爷招呼他坐下。

  他要与沈万三商议,搞一支船队去美洲,这条航线通了,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财富,还能引进高产的农作物进大明。

  ……

  三日后,大朝会。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群臣,声音落下:“今日大朝会,咱要宣布一个大喜讯,咱与咱爹失散,这回终于相认团聚。咱要尊咱爹为大明太上皇!”

  群臣震惊,满脸不敢相信。

  太上皇?这怎么可能?太上皇健在,岂不是九十多岁了?如此高龄的太上皇,竟然还在世?那之前是发生了什么?让陛下和太上皇失散?怎么突然冒出来了?

  “宣旨!”朱元璋挥手。

  太监王景弘拿着圣旨打开,开始宣,洪亮的声音落在大殿上:

  “人之至亲,莫亲於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於子;子有天下,尊归於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时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朕父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朕父未有号。今上尊朕父曰太上皇。”

  宣读完毕,身穿龙袍的朱四爷从后殿走出,到了御座旁。群臣看到他,惊呆了,有的直接认出,这不是朱四爷吗?他就是太上皇?

  李善长,胡惟庸他们是知道的,但此刻也是背脊发寒。户部侍郎吕本看到朱四爷的那一刻,吓得直接跌到,他面色惊恐,心中发麻,朱四爷是太上皇?那完了完了,完蛋了,自己以前数次针对他。

  陆中亨,唐胜宗等淮西将领齐齐面色惨白,他们曾经可是跟朱四爷动过刀的,如今朱四爷成了太上皇,他们是如坠冰窟,胆战心惊。

  “诸位爱卿,随咱一起拜见太上皇。”朱元璋起身,朝着朱四爷恭敬一拜。

  大殿上的群臣,立马朝着朱四爷跪拜,齐呼:

首节上一节198/2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