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196节

  “怎么?想念某人了?”儿出现在他身旁。

  “都是相互利用罢了。”朱四爷一笑,拉起儿往里走,“这大殿上可有个好东西。”

  “什么?”儿好奇。

  她跟着朱四爷进了兴圣宫的大殿,看到一侧有一个冒着蒸气的温泉。朱四爷一把抱着她的纤腰,扑通一声跳进了温泉里。

  温暖的水流瞬间包裹住他们的身体,带来无比的舒适感。朱四爷靠在泉壁旁,伸了个懒腰,惬意地叹了口气:“真是舒服啊。”

  儿娇嗔地瞟了他一眼,游到他身边,慵懒地依偎在他的怀里。在蒸蒸热气的映衬下,她白皙紧致的肌肤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红晕,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这次真是多谢你帮忙了。”朱四爷紧紧抱着她,深情地说道。然而他的手却并不老实,开始在她身上游移起来。

  儿轻轻闭上美目,任由他在自己身上肆意妄为。她柔声说道:“我都是你的人了,你还说这些干什么?”

  “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朱四爷一边在她身上探索着,一边问道。

  儿转过身来,用白皙的双臂勾住他的脖子,美目含嗔地瞪着他:“我当然要跟着你走了,难道你还想甩掉我不成?”

  朱四爷朝着她红润的唇直接啃了下去,儿嘤咛一声,闭上了美目。很快,温泉就波涛汹涌起来,两人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中若隐若现。

  ……

  张玄素回到应昌城后,还是住在之前奇皇后赏给朱四爷的府邸,只不过这府邸现在只有他一人住。

  朱元璋单独一人来找他,张玄素微愣:“陛下,你终究是来找贫道了。”

  “张真人知道咱要来?”朱元璋笑问。

  “想必陛下知道贫道身份后,有很多疑问想问吧。”张玄素请他坐下。

  两人对坐于桌前,桌上是香气四溢的热茶。张玄素轻轻一挥手,请朱元璋入座。朱元璋似乎心事重重,连续品了两杯茶后,终于开口:“八斯巴临终前的遗言,一直萦绕在咱的心头,让咱夜不能寐。”

  接着,他便把八斯巴死前说的话复述了一边,而后叹息一声:

  “咱不怕死,咱也不怕后世之人怎么评价咱,说咱是个恶人也罢。但是,咱不想咱的孙子,儿子,妻子因为这事没有好下场,咱是失去过亲人,咱知道那种痛苦。”

  “八斯巴说三十年之内,咱会失去孙子,妻子,儿子,这让咱如何承受的了?真人,他说的是真的吗?”

  张玄素紧紧皱眉,犹豫片刻,沉声道:“贫道不知,不过,如今朱家承载的气运远超历代皇朝,盛极必衰,或许……会有人承接不住……”

  朱元璋急道:“咱不要那些虚无缥缈的气运,行吗?”

  张玄素抬头,目光直视朱元璋,一字一句问:“陛下,你想要彻底驱除鞑虏吗?想要大明兴旺吗?你想要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那当然!”朱元璋点头。

  “那就需要气运!”张玄素苦笑一声,幽幽一叹,“但是,任何事都需要付出代价的。”

  朱元璋明白了。

  这是他朱家的天下,这个代价当然是朱家来付。

  “真人,你可有破局之法?”朱元璋问。

  “之前,没有!”张玄素沉思片刻后道,“可如今太上皇复生,他就是那个变数,破局之法,也在他身上。”

  “咱爹?”朱元璋若有所思。

  “陛下,不管天意如何!”张玄素声音昂扬,“你还要记住四个字:人定胜天!”

  朱元璋一个激灵,双目瞬间熠熠生辉。

  ……

  清晨。

  朱四爷在兴圣宫园子中炼体,朱元璋急急进来,一身练功装,兴致勃勃道:“爹,从今天开始,咱要跟你一起炼体,咱要变强!”

  “真的?”

  朱四爷看着他,眼中闪过狡黠,笑问,“那可是很艰辛的,你不怕苦?”

  “咱不怕!”

  “中途你要是想放弃,咋办?”

  “你尽管揍咱!”

  “那你要是怀疑老夫的方法呢?”

  “你还是揍咱!”

  “好,老夫就给你制定一套炼体计划。”

  接着,朱四爷就带着朱元璋到了城外一条河边,河面很宽,这样的冬天,河面虽然没有结冰,但都是冰渣子,寒风吹过,鸟叫声都没有。

  “下水,游十个来回。”朱四爷挥手。

  “啊?”朱元璋惊了,“这不得冻死咱?”

  “才开始,你就不行了?”朱四爷讥讽的问。

  朱元璋咬咬牙,脱掉衣服,扑通一下跳进了冰河,那酸爽,他感觉灵魂都被冻得出窍了,他展开双臂,开始游。

  朱四爷在岸边生了一堆熊熊大火,他一边烤着火一边对河中的朱元璋喝斥:“游快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首先要一个强健的体魄,游泳是炼体初期最好的方式。”

  河中游了四个来回的朱元璋,已经快受不了了。

  腿酸,手臂发酸,头脑发胀。

  甚至,想吐。

  可朱四爷还继续加大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游一个来回,他咬牙坚持,想着自己的爹,肯定不会坑自己,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

  “快点,再快点!”

  “一个强大的君王,更需要一个强大的体魄。”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手臂似乎有千钧重,他还是不断的挥舞着。忽地,脑中像是流过一阵暖流,暖流流过身体,那发胀的双臂又有了力气。这股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力气,让朱元璋心中狂喜。

  他明白了,这就是突破极限。

  ……

  朱棣找到了他们,看到在河里不断狗刨的朱元璋,他嘎嘎大笑:“父皇,加把劲,游快点!大明等着你拯救呢!”

  朱四爷一头黑线,朝他眨眨眼:“去,整点肉什么的来,我们在这烧烤。”

  朱棣双眼放光:“爷爷,还是你会玩,我这就去。”

  没多久,朱棣整来了各种肉,爷孙二人架起烤肉架子,开始烧烤起来。肉香随风扩散,在河里不断扑腾的朱元璋急眼了:“不带这样的,你们走远点!”

  朱四爷看他游的差不多了,招手:“你上来歇会儿!”

  朱元璋游到岸边,爬上来,气喘吁吁的来到火堆旁,直接倒在地上:“咱感觉自己快死了,太痛苦了。”

  “父皇,你可以的!”朱棣一边啃着鸡腿一边鼓励。

  “逆子啊!”朱元璋实在不想动,不然,他爬起来要揍人。

  朱四爷烤好了几块肉,放在一边,朝朱元璋道:“休息会,起来把这些肉吃了。”

  “还是爹心疼咱呀。”

  朱元璋喘了会儿,坐起来,拿起肉就开始大口大口的啃,“好吃,太香了。”

  朱四爷继烤,然后放在旁边,笑道:“那就多吃点。”

  朱元璋连续干了五块肉,心满意足的捂着肚子,就要躺下。朱四爷抬起一脚,Duang的一声,直接把他踹进了河里,哼道:“吃饱了,继续练!”

  扑通!

  朱元璋掉进了河里,他冒出头无语道:“爹啊,刚吃玩,还没消食呢。”

  朱四爷挥挥手:“你躺在河里消食,然后,继续游,老夫这边已经准备好药浴了,你游完,来个药浴,恢复身体,明天继续。”

  朱元璋:“……”

  咱咋感觉被爹坑了呢?有这个必要吗?

  ……

  这天,大将军徐达率领大军进了应昌城,他向朱元璋禀报,那王保保大军已经撤入草原,这次北平之危已经彻底解决。

  不仅如此,明军还攻陷了这应昌城,让北元新帝刚登基就搬家。朱元璋在应昌城举行庆功宴,犒赏全军将士。

  庆功宴上,朱元璋向全军将士介绍朱四爷的真实身份,他面色激动:“诸位,朱四爷其实就是咱爹,亲爹!待回到京城,咱要尊他为大明太上皇。”

  全军震惊,朱四爷是皇上的爹?那不是快百岁了?年纪这么大,还这么猛,他是怎么做到的?很多人心中都有疑问,但没人敢多问,那可是皇帝的爹。

  徐达端着酒杯走到朱四爷面前,恭敬的一拜:“朱伯伯,我第一次见你,就吓到了,还真是你!”

  “天德啊。”朱四爷一笑,“老夫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偷地主家的牛吃,一晃几十年过去,你们都名震天下,老夫很欣慰。”

  “朱伯伯,你能看到这一天,我们高兴。”徐达眼含热泪,“就像是我们的爹娘看到了这一天。”

  “好!”朱四爷举起酒杯,“那老夫就代你们的爹娘,敬你们一杯酒,他们的儿子都是好样的,都出息了!”

  徐达端起酒杯一拜,而后一饮而尽。

  朱元璋与徐达商议,成立应昌卫所,守卫应昌城。从此之后,应昌城就是大明的版图。

  ……

  庆功宴上,蓝玉的心情可谓是惊涛骇浪。

  朱四爷竟然是皇帝的亲爹,大明太上皇?这让他害怕,因为当年在京城,他和朱四爷有过冲突,虽然只有一次,但他担心朱四爷记得。

  “得尽快通知丞相。”蓝玉拿起笔,写了一封信,是给丞相李善长的。

  因为以李善长为主的淮西勋贵,曾经与朱四爷可是恶斗过好几次,甚至,李善长还暗中派人刺杀过朱四爷,也让朝臣弹劾过朱四爷。不知道他们知道朱四爷就是太上皇,他们会作何感想。

  蓝玉在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当初只是与朱四爷有过一次小小的冲突,远不像陆中亨、唐胜宗等人那样与朱四爷有过多次正面交锋。但即便如此,他也深感不安,不知道朱四爷回京之后,会不会引起巨大风波。

  “丞相啊,你如今只能自求多福了。”蓝玉喃喃自语道。信已写好,他立刻命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他紧紧皱眉,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特么,朱四爷竟然是皇帝的爹,当初京城得罪他的那些人,不糟糕了?

  “不行,明日我还是先去向朱四爷赔罪吧。”他暗暗决定。

  (本章完)

第222章 四爷是太上皇!淮西勋贵麻了

  草原之腹地,有雄城巍峨而立,名之曰哈拉和林。

  观其地势,天策桓桓,控扼上游之要冲;边庭安宁,皆晋藩之良筹。河山萦绕如带,连接中夏之秀美;风雪交加,洪蒙混沌,以戍卫北楼之威严。

  百年前,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御宇于此,定都建业。彼时,哈拉和林为世界之心脏,威震四方。自多瑙河畔之维也纳,至黄河之滨汴梁;由北地严寒之俄罗斯草原,迄烈日当空之阿拉伯半岛沙漠,欧亚大陆之大半已屈服于其权势之下。

  于是,罗马教皇之传教士、南宋朝廷之使节、波斯商贾之驼马队、高丽王国之贡使,纷至沓来,汇集于此。佛殿、清真寺与基督教堂等宗教文化之异彩纷呈,于此地交融并蓄。大汗之诏命,自此下达,迅即传至世界各地之蒙古大军。

  后来,在忽必烈一统中原并将都城迁至大都之后,和林这座曾经的繁华之城便逐渐沉寂下来。然而如今,大元的皇帝再度归来,却是在仓皇逃窜中狼狈不堪地回到了这片故土。

  在城中的万安宫前,赵璇蓁静静地站立着。她仿佛能透过岁月的尘埃,看到百年前大元帝国的辉煌与荣耀。仅仅百年光阴,大元便衰败至此,这让她内心充满了不甘与愤懑。她渴望能够重振蒙元帝国的雄风,再现往日的荣光。

  “姑姑,请在此宫中安心歇息吧。”元帝轻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对长辈的尊敬与关怀。

  赵璇蓁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沉声道:“你要牢记,这里是我们大元荣光的起点。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这四位伟大的可汗,都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虽然我们现在遭遇了挫败,但祖宗和长生天会永远庇护我们。”

  “朕定当铭记于心!”元帝神色激昂地回应道。

首节上一节196/264下一节尾节目录